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翻译批评与意识形态——以林纾为个案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同文学翻译实践一样,文学翻译批评也常常为意识形态所操控。本文以林纾为个案,重点分析新文化运动前后林纾及"林译小说"在钱玄同等批评家那里为何声誉陡落,并受到猛烈抨击。期望在弥补微观个案不足之时,能使读者对林纾及其译作能有一个更为客观的判断,并进一步意识到翻译与政治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深化翻译的政治层面研究。
作者
马锦然
刘杰辉
机构地区
辽宁工业大学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59-160,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意识形态
操控
林纾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15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王东风.
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
.中国翻译,2003,24(5):16-23.
被引量:516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王东风.
翻译中“雅”的美学思辩[J]
.现代外语,1996,19(1):27-32.
被引量:27
2
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A].罗新璋编.翻译论集[C].北京:商备印书馆.1984.24.
3
鲁迅.鲁迅和瞿秋白关于翻译的通信[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75.
4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
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6
贺麟.严复的翻译[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48.
7
陈福康.中国翻译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文化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9
费孝通.英伦杂感[J].读书,1982,(4).
10
冯友兰.从赫胥黎到严复[A].论严复与严译名著[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共引文献
515
1
尹佳.
外宣翻译的话语生产、传播与接受——一种话语研究的视角[J]
.话语研究论丛,2023(1):34-44.
被引量:2
2
王莉莉.
批评话语分析视阈下的翻译研究新思考[J]
.话语研究论丛,2019(1):77-85.
3
杨华波.
“摆印善书,散播天下”:作为翻译出版赞助者的广学会[J]
.翻译界,2021(1).
被引量:1
4
李连波.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冰雪旅游翻译研究[J]
.人文之友,2019,0(20):5-5.
5
赵颖.
为话语权而战——论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合理性[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0):31-33.
被引量:2
6
陈洪萍.
翻译活动、选题、策略在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再思考[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93-94.
7
桂文泱.
意识形态和创造性叛逆对翻译的影响[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61-64.
被引量:2
8
金其斌.
欲挽横流应有术——先从性理觅高深——论意识形态对潘光旦翻译《性心理学》的影响[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8(8):5-9.
被引量:2
9
姜卫强.
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贡献(英文)[J]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161-163.
10
肖丽.
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文学翻译——对小说《饥饿的女儿》书名英译的个案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2):120-12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
1
王宁.
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化现代性[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S1):84-89.
被引量:25
2
王东风.
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
.中国翻译,2000(4):2-8.
被引量:242
3
叶水夫.外国文学翻译介绍工作在中国.译林,1988,(2).
4
王东风.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J].中国翻译,1998,5:6-9.
5
薛绥之,张俊才.林纾研究资料[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6
谭素琴.
近代翻译对中国文化现代性生成的影响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3):61-65.
被引量:3
7
张继文.
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2(1):66-67.
被引量:2
8
陈国兴.
林纾文化身份的建构及对其翻译的影响[J]
.外国语文,2009,25(5):76-80.
被引量:6
9
许 钧.
翻译研究与翻译文化观[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39(3):219-226.
被引量:75
10
尚文鹏.
论林纾“误译”的根源[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20(6):131-13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陈慧.
浅谈林纾的翻译对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影响[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189-191.
1
张耀杰.
鲁迅与钱玄同的化友为敌[J]
.长城,2010(1):203-208.
被引量:1
2
初雪燕.
鲁迅的“异化”与翻译的政治[J]
.中国职工教育,2014(4X):191-192.
3
邹黎,周晔.
王尔德对郁达夫的影响[J]
.前沿,2012(5):188-189.
4
汪梦川.
评胡适与南社的白话诗词之争[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1-6.
被引量:1
5
张洪兴.
《庄子》“三言”研究综述[J]
.天中学刊,2007,22(3):51-54.
被引量:17
6
杨卉.
翻译的政治视角下的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2):113-114.
7
田全金.
文学翻译的政治——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J]
.中文自学指导,2005(1):55-57.
被引量:4
8
田玲.
五四运动前后翻译与政治的互动关系[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130-133.
9
刘杰辉.
归化:翻译的歧路?——“归化”与“异化”应用文化层面探讨[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85-87.
被引量:1
10
朱安博.
翻译文学的重构与新生——《牛虻》的经典之路[J]
.社会科学战线,2008(2):264-266.
被引量:10
作家
2009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