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翻译文学的重构与新生——《牛虻》的经典之路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翻译文学承担了"政治革命工具"的功能。就翻译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而言,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翻译文学作品,可以看出其是如何在译入语文化的操纵下,从原语国名不见经传的作品而成为"经典化"的文本。《牛虻》的经典之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者
朱安博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4-266,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06sk324)
关键词
经典
翻译文学
《牛虻》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81
同被引文献
134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0
1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6页.
2
查明建.
文化操纵与利用: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为研究中心[J]
.中国比较文学,2004(2):86-102.
被引量:126
3
Andre Lefevere, General Editor Preface, Translation, Rewriting &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922, p. vii.
4
Theo Hermans, Translation in Systems,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9, p. 159.
5
倪秀华.
翻译:一种文化政治行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译介《牛虻》之现象透析[J]
.中国比较文学,2005(1):116-131.
被引量:22
6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J].新小说,1902,.
7
王运熙主编.《中国文论选》(近代卷下),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91页.
8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London: Routledge, 1922, p. 19.
9
埃文·佐哈尔 伊塔马(张南峰译).多元系统论[J].中外文学,2001,(3):18-18.
10
卢玉玲.
不只是一种文化政治行为——也谈《牛虻》的经典之路[J]
.中国比较文学,2005(3):181-19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施咸荣.
战斗的美国黑人文学[J]
.文学评论,1965(5):44-48.
被引量:7
2
袁可嘉.
略論美英“現代派”詩歌[J]
.文学评论,1963(3):64-85.
被引量:10
3
卞之琳,叶水夫,袁可嘉,陈燊.
十年来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J]
.文学评论,1959(5):41-77.
被引量:123
4
英语注释读物 陈尚雄 刘宪之注.《The Gadfly》[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
5
伏尼契 李很民译.《牛虻》[M].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
6
伏尼契 李很民译.《牛虻》[M].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
7
伏尼契 庆学先译.《牛虻》[M].漓江出版社,1999年..
8
.《The Gadfly》[M].莫斯科外语出版社,1958年..
9
陈思和.
共名和无名: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管窥[J]
.上海文学,1996,0(10):71-79.
被引量:28
10
查明建.
文化操纵与利用: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为研究中心[J]
.中国比较文学,2004(2):86-102.
被引量:126
共引文献
281
1
曹霞.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困境、策略与前景——兼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4):312-323.
被引量:1
2
韩帮文.
1966年《人民日报》对鲍勃·迪伦的引介[J]
.文化研究,2022(1):112-124.
3
任东升,李梦佳.
红色小说英译叙事重构对比研究——以《创业史》沙译本和《山乡巨变》班译本为例[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2,6(2):103-114.
4
贺婷婷.
当代中国翻译家译后随笔中的共识启示[J]
.外国语言文学,2022,39(6):101-109.
5
修文乔.
点评中西翻译理论,探求译学发展之路——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评介[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1):24-26.
被引量:2
6
路英勇.
论晚清中西小说论的审美趣味演变[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13-15.
7
黄蕾,董小骥.
西方当代译论家勒菲弗尔译论简论[J]
.长城,2011(4):187-188.
8
李新.
翻译文学经典的解构与重建[J]
.电影评介,2014(9):107-108.
9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2004,25(5):10-14.
被引量:21
10
汤哲声.
蜕变中的蝴蝶——论民初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J]
.文学评论,2001(2):117-12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34
1
刘颖.
《文心雕龙》英译六十年:生成、传播与经典化[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4).
被引量:1
2
孙致礼.
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
.中国翻译,2003,24(1):50-53.
被引量:172
3
查培德.
关于哈姆雷特延宕问题的争论及其分析[J]
.外国语,1986,9(6):66-70.
被引量:14
4
徐克勤,刘念兹.
推陈出新的能工巧匠——试论《哈姆莱特》的结构[J]
.外国文学研究,1979,1(4):30-33.
被引量:2
5
邓啸林.
鲁迅与美国作家及其作品[J]
.外国文学研究,1980,2(4):72-75.
被引量:5
6
戚叔含.
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个性塑造和他的现实主义[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15(10):68-80.
被引量:2
7
卞之琳,叶水夫,袁可嘉,陈燊.
十年来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J]
.文学评论,1959(5):41-77.
被引量:123
8
張健.
莎士比亞和他的四大悲劇[J]
.文史哲,1954(4):4-10.
被引量:1
9
李俍民.
探寻英雄人物的足迹——谈谈我的文学翻译选题[J]
.中国翻译,1984(4):8-11.
被引量:3
10
侯靖靖.
17年间(1949—1966)王尔德戏剧在中国译界的“缺席”研究[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1):137-14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王恩科.
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32-137.
被引量:4
2
魏丽娜.
《牛虻》风行的时局与中国传播的圣化[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5):39-44.
被引量:2
3
李金树.
“十七年”(1949-1966)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J]
.外国语文研究,2017,3(3):65-73.
被引量:1
4
谭定钟,段自力.
论翻译文学经典之建构[J]
.嘉兴学院学报,2019,31(3):83-87.
5
宋凯歌,朱安博.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哈姆雷特》研究可视化分析[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26(5):113-125.
被引量:4
6
李金树.
“红色经典”批评语境与李俍民的翻译题材转型[J]
.语言教育,2019,0(4):89-93.
被引量:1
7
张朝伟.
《牛虻》在中国的出版及作为文学经典的建构[J]
.文化产业,2020(11):48-50.
8
操乐鹏.
“十七年”文学翻译批评的场域、路径与进程——以译家书信、日记为中心[J]
.中国翻译,2021,42(4):26-33.
9
王晶.
翻译文学“动态经典”建构之路——杰克·伦敦作品在中国的经典化[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109-116.
被引量:1
10
刘松.
国内翻译经典化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上海翻译(中英文),2024(4):24-28.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文军,刘洋.
译者动机研究:要素、机制与模型[J]
.英语研究,2023(2):11-25.
被引量:3
2
肖泓玥.
《会饮篇》的开篇——以伯纳德特英译本为中心[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2):107-110.
3
陈壮.
翻译文学的语言品质与发展方向[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8):115-119.
被引量:1
4
李静敏.
张谷若英美文学翻译思想解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12X):59-60.
5
张朝伟.
《牛虻》在中国的出版及作为文学经典的建构[J]
.文化产业,2020(11):48-50.
6
刘正喜,王雨霞.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1980—2019)的可视化分析[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5):72-77.
7
陈晓明.
面向世界的中国现代视野——百年中国文学开创的现代面向思考之二[J]
.文艺争鸣,2021(6):6-13.
被引量:2
8
张泰旗.
阅读转向中的形象重构--《牛虻》的当代改编及其阐释困境[J]
.上海文化,2022(2):21-30.
9
杨智博,梁满玲.
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5):43-49.
10
徐帅.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文学圈”模式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林区教学,2023(7):80-83.
1
刘可可.
早期知青小说中的雄性女形象分析[J]
.天中学刊,2009,24(6):83-86.
被引量:1
2
费小平.
译介学:概念 渊源 对象 批评[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0(4):15-19.
被引量:9
3
马锦然,刘杰辉.
翻译批评与意识形态——以林纾为个案[J]
.作家,2009(20):159-160.
被引量:1
4
新书快递[J]
.中国比较文学,2011(4):123-123.
5
陈莲洁.
革命和伦理双重压迫下的伥鬼——小说《色戒》再解读[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1):56-59.
被引量:1
6
曾平.
文学革命与“平民文学”的意义重构[J]
.中华文化论坛,2009(2):48-58.
7
滕威.
拉丁美洲文学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J]
.中国比较文学,2007(4):86-94.
被引量:6
8
赵诚.
浩瀚夜空里璀璨的双子星座——林纾、庞德翻译对比透视[J]
.襄樊学院学报,2005,26(4):65-69.
9
李园园.
《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述评[J]
.科教文汇,2009(7):250-250.
10
王宏志.
一本《晚清翻译史》的构思[J]
.中国比较文学,2001(2):98-107.
被引量:30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