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的汉语介词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有众多学者对汉语介词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的汉语介词进行浅析,从四个方面了解汉语介词语法化的研究历程:(一)实词虚化的过程;(二)介词语法化的句法环境;(三)介词语法化的语义条件;(四)介词语法化的宾语扩充。
作者
尹绪彪
机构地区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9期58-59,共2页
Modern Chinese
基金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综述"科研成果[项目编号:Q2015-067]
关键词
介词
汉语
研究历程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张旺熹.
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
.汉语学习,2004(1):1-11.
被引量:5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周国光.
儿童语言中的连谓结构和相关的句法问题[J]
.中国语文,1998(3):181-188.
被引量:17
2
钟兆华,骆琳.
汉语“介宾·动宾”句式中介词的历史递换[J]
.语言研究,1996,16(2):28-39.
被引量:3
3
郭锡良.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
.中国语文,1997(2):131-138.
被引量:146
4
马贝加.
介词“沿”的产生[J]
.语文研究,1992(3):37-38.
被引量:8
5
袁杰,夏允贻.
虚义动词纵横谈[J]
.语言研究,1984,4(2):31-40.
被引量:29
6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54
7
石毓智.
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J]
.中国语文,1995(1):1-10.
被引量:112
8
孙朝奋.
《虚化论》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4(4):19-25.
被引量:124
9
马贝加.
方式介词“凭、据、随、论”的产生[J]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2):67-70.
被引量:18
10
马贝加.
介词“照”的产生[J]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1):13-14.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50
1
艾朝阳,陈荣素.
论汉语“(大)约”的客体化与边界化[J]
.外国语,2021,44(1):76-90.
2
程亚恒.
河南上蔡方言的介词“掌”及其语法化[J]
.华中学术,2020(2):125-130.
被引量:2
3
尹文彬.
列举助词“等”的语义演变研究[J]
.汉字文化,2022(S01):192-194.
4
邓渝.
兼语句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50-52.
被引量:6
5
李瑞.
近年来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综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6):57-59.
被引量:3
6
王黎今.
“に”多义范畴中的被动模式——与汉语“被^(-n)”字比照[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1):41-46.
被引量:1
7
裘珊珊.
“通过”的语法化和语义研究[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3):25-27.
被引量:2
8
韩琴.
论语法化与句法上左轻右重原则的互动——从《A and B语法化研究》谈起[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4(3):50-56.
被引量:5
9
万莹.
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二十年[J]
.理论月刊,2008(6):119-121.
被引量:5
10
麻彩霞.
现代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述评[J]
.汉字文化,2009(1):55-5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8
1
王琛博,蒋静忠.
汉语短语观探源[J]
.汉字文化,2024(17):24-27.
被引量:1
2
黄自然.
“X”与“X着”类介词辨析初探[J]
.文教资料,2007(34):217-219.
被引量:4
3
高顺全.
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研究的第一部系统力作──评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J]
.汉语学习,1997(5):58-60.
被引量:2
4
程克江.
汉语介词研究综述[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2):101-108.
被引量:4
5
郭熙.
汉语介词研究述评[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6(1):136-143.
被引量:6
6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54
7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68
8
刘丹青.
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
.当代语言学,2002,4(4):241-253.
被引量:199
9
吴金花.
汉语动词介词化动因考察[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93-96.
被引量:10
10
李瑞.
近年来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综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6):57-5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张明辉,孟璐.
21世纪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综述[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3(9):64-73.
被引量:3
2
李天琪.
汉语词汇语法化:动因与“不彻底性”[J]
.汉字文化,2025(4):18-20.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明辉,王昕昱.
大连方言介词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3):39-47.
2
张誉上.
百年汉语介词研究史略[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15(3):105-110.
被引量:1
3
刘芳.
国内近十五年介词“对”的二语习得研究综述[J]
.现代语言学,2023,11(10):4495-4502.
1
张孝锋.
山东老派方言中几个罕见介词[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8):21-22.
被引量:3
2
麻彩霞.
现代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述评[J]
.汉字文化,2009(1):55-58.
被引量:3
3
刘平.
英汉动源介词语法化特征探微[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3):5-9.
被引量:5
4
蔡莹.
语法化理论对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启示[J]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8,6(2):38-41.
5
江蓝生.
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J]
.中国语文,2012(4):291-308.
被引量:96
6
崔云忠.
“蓦”由动词向介词语法化的终止及回归[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3):66-70.
被引量:3
7
崔云忠,何洪峰.
临沂话中的介词“掌”及其类型学考察[J]
.临沂大学学报,2012,34(6):125-128.
被引量:7
8
赵云梅.
德昂语介词的语法化类型特征[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227-229.
被引量:1
9
李淑杰.
类型学视野下汉韩语介词相关语序与选择动因——以汉语“在+NP”及其韩语对应形式为中心[J]
.东北亚外语研究,2016,4(3):55-60.
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