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汉语介词语法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氏文通》(1898)中称介词为“介字”,马建忠在卷一“正名”“界说七”中说“凡虚字以联实字相关之义者,曰‘介字’”。“联实字相关之义”是指除去主宾两项外,其余实字要靠介字联结、介绍才能相搭配,表示相关的意义。《马氏文通》中所列的古汉语介词不多,只有“之、於、以、与、为、由、用、微、自”等几个。
作者
麻彩霞
机构地区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汉语介词
语法化研究
《马氏文通》
述评
“正名”
实字
马建忠
介字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46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史冬青.
汉语介词研究评述[J]
.东岳论丛,2007,28(6):75-77.
被引量:3
2
周芍,邵敬敏.
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J]
.语文研究,2006(1):24-30.
被引量:34
3
李瑞.
近年来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综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6):57-59.
被引量:3
4
吴金花.
汉语动词介词化动因考察[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93-96.
被引量:10
5
张旺熹.
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
.汉语学习,2004(1):1-11.
被引量:51
6
齐春红,邱渊.
谈动词到介词的虚化和介宾短语入句的位置[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1(2):67-70.
被引量:5
7
陈昌来.
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15-22.
被引量:35
8
金昌吉.
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J]
.汉语学习,1996(2):13-18.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4
2
郭锡良.
再谈马建忠和《马氏文通》[J]
.中国语文,1998(6):432-434.
被引量:19
3
周国光.
儿童语言中的连谓结构和相关的句法问题[J]
.中国语文,1998(3):181-188.
被引量:17
4
周小兵.
介词的语法性质和介词研究的系统方法[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3):110-116.
被引量:18
5
于广元.
介词短语的句法、语义、语用漫析[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4):54-57.
被引量:5
6
李琳莹.
介词“对”的意义和用法考察[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4):71-75.
被引量:24
7
马贝加.
处所介词“向”的产生及其发展[J]
.语文研究,1999(1):44-48.
被引量:25
8
郭锡良.
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J]
.古汉语研究,1998(1):1-5.
被引量:109
9
傅雨贤.
“对于”句与“主谓宾”句的转换及其条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1(4):105-112.
被引量:5
10
黎锦熙,刘世儒.
汉语语法的科学体系和学科体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2):102-12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46
1
侯菁文.
“从X”类词的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0(1):107-111.
2
张恒君.
立法语言中介词“对”“对于”的语用考察[J]
.语言文字应用,2021(2):66-78.
被引量:1
3
艾朝阳,陈荣素.
论汉语“(大)约”的客体化与边界化[J]
.外国语,2021,44(1):76-90.
4
程亚恒.
河南上蔡方言的介词“掌”及其语法化[J]
.华中学术,2020(2):125-130.
被引量:2
5
尹文彬.
列举助词“等”的语义演变研究[J]
.汉字文化,2022(S01):192-194.
6
尚平.
“介词+着”现象考察[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47-149.
被引量:10
7
黄自然.
“X”与“X着”类介词辨析初探[J]
.文教资料,2007(34):217-219.
被引量:4
8
邓渝.
兼语句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50-52.
被引量:6
9
董学军.
汉语词汇语法化原因探析[J]
.台州学院学报,2003,25(4):47-49.
被引量:7
10
张志连.
《儿女英雄传》汉语介词、介词短语和介词框架概述[J]
.作家,2011(14):138-139.
同被引文献
32
1
张伯江.
领属结构的语义构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68-78.
被引量:53
2
双语儿童概念研究协作组.
双语儿童概念获得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83,15(2):162-168.
被引量:3
3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68
4
胡壮麟.
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4):1-7.
被引量:332
5
张伯江.
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
.语言研究,2000,20(1):28-40.
被引量:306
6
刘正光,刘润清.
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意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1):29-36.
被引量:110
7
王全智.
可能世界、心理空间与语篇的意义建构[J]
.外语教学,2005,26(4):5-8.
被引量:16
8
李泉.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2):110-118.
被引量:31
9
梁晓波,李勇忠.
原型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教学,2006,27(4):67-74.
被引量:90
10
王寅.
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5):1-5.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3
1
蔡宝来,张诗雅.
我国认知语言学研究:理论进展、实践创新及未来走向[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11-17.
被引量:2
2
高颜颜.
介词“冲”的演变机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2-44.
3
高颜颜,夏丽.
试论“冲”的语法化[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58-6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洋.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局限性[J]
.科教文汇,2012(22):113-114.
被引量:1
2
王忻.
偏误-对比-认知:语言研究范式的新尝试--以“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为例[J]
.外国语,2016,39(4):75-83.
被引量:3
1
林亚红.
读《马氏文通》介字篇[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3(3):52-54.
2
吴战君.
谈“以”——读《马氏文通》札记一则[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S2):27-28.
3
郎久英.
谈“与”[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35-36.
4
任继昉,刘江涛.
说“介”[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2):190-193.
被引量:2
5
吉照远,邵霭吉.
《马氏文通》字类划分标准辨正[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6):34-40.
被引量:2
6
唐子恒.
从“介”的意义看反训的几个问题[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53-55.
被引量:2
7
邵霭吉.
《马氏文通》辨正一则[J]
.语言研究,2009,29(1):110-111.
8
花友娟.
《马氏文通》对传统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介字章为例[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2):48-52.
被引量:1
9
尹绪彪.
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的汉语介词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9):58-59.
被引量:2
10
王昊.
浅议《马氏文通》的创新及语言观[J]
.唐山文学,2015,0(6):127-129.
汉字文化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