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发生与各项指标的内在关系,找出其中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与预防,降低SAH后因CVS所致病死率与致残率。方法经过筛选,获得11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SAH患者临床资料,利用患者入院CT资料统计SAH的出血量和位置、动脉瘤类型,并记录、分析各自入院时的性别、年龄、吸烟史、Hunt-Hess分级、发病与术后意识、是否有过钙离子拮抗剂干预、白细胞计数、血钾、血钠、血钙等相关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SAH的量与位置、发病与术后意识、白细胞计数、血钙水平、尼莫地平钙离子拮抗剂使用、Hunt-Hess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因SAH导致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除年龄因素外,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与CVS的发生率也有明显相关性。尼莫地平之类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SAH所致的CVS发生率。发病意识与SAH后CV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而血钙水平则与SAH后发生CVS呈负相关关系。临床上要尽早地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与预防。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8-280,共3页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