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南学术》
2000年第2期12-17,共6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参考文献9
-
1阿萨·勃里格斯著,陈叔平等译:《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页.
-
2David Lockwood:《The blackcoated Worker》,London,Allen & Unwin,1958,第36页.
-
3C.Write Mills:《White Collar: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1,第63页.
-
4李強.关于中等收入阶层问题的研究[J].管理世界,1992,8(6):154-159. 被引量:9
-
5DavidPiachaud与RichardSilburn:《英国的社会保障及贫穷现象》,《扶贫与就业》,香港社会保障学会,1994年,第83页.
-
6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40-241页
-
7福兰克·帕金:《马克思主义与阶级理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13页.
-
8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中《身份群体与阶级》,大卫·B·格鲁斯基编辑《社会分层》,旧金山:维斯特尤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页.
-
9李强.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J].社会学研究,1997(4):34-43. 被引量:126
共引文献137
-
1宋丽君.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妇女的实地访谈——考察特殊地理情境中经济资源取得的特殊劣势群体[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2):16-20.
-
2孙小红.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2):35-38. 被引量:2
-
3彭华,邓建伟.从政治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红村个案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3,5(5):83-88.
-
4黄炯.农民角色的冲突及其调适[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3,14(3):58-61.
-
5何海兵.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层[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2):79-82.
-
6赵辉.当前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政治体制改革[J].唯实,2003(1):44-48. 被引量:4
-
7董淑湛,李文.人以群分——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阶层化趋势[J].现代物业,2004(11):44-46.
-
8赵炜.国有企业职工阶层意识研究——对一家国有企业阶层关系的调查与分析[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16(5):60-62. 被引量:5
-
9李强.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J].江苏社会科学,2004(6):93-99. 被引量:116
-
10李斌.市场推进下的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及其利益受损分析[J].求实,2002(5):50-53.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225
-
1李全生.城镇化加速对农村社会分层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经济,2020,0(1):74-76. 被引量:3
-
2李正东.论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整合功能[J].学术论坛,2001,24(1):144-146. 被引量:11
-
3Е.П.托尔卡诺夫斯基,刘伸.俄罗斯中产阶层的形成[J].国外社会科学,2000(6):41-44. 被引量:7
-
4王永进.转型时期社会流动的主要特征[J].中共山东大学委党校学报,2006(1):107-109. 被引量:2
-
5李春玲.Gender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hina[J].Women of China,2002(3):10-13. 被引量:2
-
6周新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2(3):25-37. 被引量:6
-
7王振纲,吴施楠.试析社会分层与利益分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2):45-49. 被引量:1
-
8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4):4-12. 被引量:48
-
9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1):103-111. 被引量:116
-
10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9(6):54-66. 被引量:136
引证文献18
-
1靳晓光,祝洪娇.从经济发展视角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现象[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1):20-24.
-
2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20(4):92-97. 被引量:1
-
3姚兵.社会分层视野中的有组织犯罪成因探讨[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21(5):15-21.
-
4李俊,赵毅.农村阶层分化与农村统一战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30-33. 被引量:1
-
5李西泽,董晓飞.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原因论析——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88-91.
-
6殷晓清.农民工:一种就业模式的形成及其社会后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50-56. 被引量:19
-
7彭红艳.关于我国中产阶级的一些认识与思考——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J].清江论坛,2003,0(1):18-21.
-
8张若云,余卉.重返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级分析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146-152.
-
9张小虎.转型期犯罪率明显增长的社会分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2(1):91-107. 被引量:28
-
10王敏,王峰.农民社会阶层越高越幸福吗?——基于CGSS 2010-2015年数据的微观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20-129.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96
-
1兰图.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增强大学生乡村振兴服务意识策略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23(5):119-121.
-
2章志敏.阶层认同变化的结构性动力——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界限APC分析(2008~2019)[J].清华社会学评论,2024(1):249-276.
-
3徐楚清.侵犯行为的心理学与社会学阐释[J].理论观察,2022(3):101-106.
-
4兰迪.预防性反恐视域下青少年去极端化的比较及启示[J].刑法论丛,2020(1):28-61. 被引量:1
-
5龚江,王英.校园欺凌的综合治理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0(5):22-28. 被引量:3
-
6贾洪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制约因素研究——以山东山东大学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197-198.
-
7胡治宇.从冲突论视角看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现象——来自长沙市的一项实证研究[J].科学时代,2009(2):5-9. 被引量:1
-
8陈东冬.我国中产阶级研究的现状、意义及需要拓展的几个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2(4):112-117. 被引量:7
-
9颜俊学.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几点思考[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3):22-25.
-
10郑杭生,吴力子.“农民”理论与政策体系急需重构——定县再调查告诉我们什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5):46-58. 被引量:34
-
1岳喜忠.竞争上岗推动了干部的能上能下[J].领导科学,2000(9):32-33.
-
2陈志军.保护农民工权益之浅见[J].科学之友(中),2009(3):133-133. 被引量:1
-
3张秀仕.契约文化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也谈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论断[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7):27-30. 被引量:9
-
4李强.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之变迁[J].教学与研究,1996(3):26-29. 被引量:8
-
5鲁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J].理论导刊,2016(11):21-23. 被引量:2
-
6罗霞.我国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研究[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3):57-58.
-
7姚秀兰.论传统社会户籍身份法律制度[J].河北法学,2005,23(8):108-110. 被引量:2
-
8魏庆明.关于领导干部“难下”的调查[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8(8):27-28.
-
9孙宪忠.所有权制度的历史分析[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28(3):26-35. 被引量:3
-
10子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的探索[J].前线,2004(3):63-6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