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选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泰安市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选育模式的概况,包括夏播自交系的选育、冬季海南加代自交系的选育、冬暖式大棚自交系加代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作者
王国胜
陈举林
侯玮
闫保罗
李平海
宗燕
王钧华
机构地区
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86-86,共1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选育
一年三代
海南加代
大棚加代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9
1
张君,房德辉,张明生,于海清,于海元,唐贵.
对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探讨[J]
.种子世界,2008(8):36-37.
被引量:2
2
左晓龙,陈现平.
安徽玉米冬季海南繁育常出现的问题及技术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84-84.
被引量:1
3
李峰,于春亮,盛梅,窦其全.
冬暖式大棚玉米育种加代及自交系选育技术的研究[J]
.中国种业,2008(12):53-55.
被引量:3
4
陈举林,王国胜,闫保罗,邹仁峰,马冲,苏波.
冬暖式大棚玉米加代技术研究[J]
.中国种业,2002(12):31-32.
被引量:8
5
乔治军.
浅谈玉米种质创新及自交系选育途径[J]
.山西农业科学,2005,33(3):29-31.
被引量:9
6
张伯东,翟庆成,王伟时,石翠瑜,盛德宝.
玉米自交系选育方法浅议[J]
.杂粮作物,2005,25(3):132-133.
被引量:5
7
杨峻芸,谭静.
杂交玉米研究中的自交系选育技术[J]
.玉米科学,2001,9(1):46-48.
被引量:5
8
李光宗.
中海拔地区一年两季玉米自交系选育技术[J]
.种子科技,2008,26(6):55-56.
被引量:1
9
许海涛,许波,张海申,冯晓曦.
海南玉米冬季南繁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J]
.作物杂志,2009(5):82-8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任转滩,马毅,李合新,李汉忠.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J]
.玉米科学,2004,12(2):30-33.
被引量:27
2
王建革.
玉米育种目标浅议[J]
.玉米科学,1996,4(1):15-18.
被引量:8
3
周志辉,梅喜雪.
甜玉米自交系冬季当地加代繁殖试验[J]
.温州农业科技,2006(1):19-21.
被引量:2
4
曹文堂,杜有明,曹小娣,杜红琴,曹玉平.
日光温室玉米冬繁加代可行[J]
.玉米科学,1996,4(4):35-36.
被引量:7
5
邢宝龙,李育才,刘根科,李洪,宋斌.
海南岛玉米南繁关键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B07):26-27.
被引量:17
6
彭云承.
海南玉米南繁值得注意的技术问题[J]
.中国种业,2008(1):68-68.
被引量:9
7
王占廷,栾素荣.
玉米南繁的栽培技术与管理[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2):24-24.
被引量:8
8
彭泽斌,刘新芝.
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现状的评析[J]
.作物杂志,1998(S1):1-5.
被引量:48
9
任洪,郑常祥,杨斌,陈泽辉.
Suwan种质的特点及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J]
.作物杂志,1998(S1):45-46.
被引量:16
10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陆利行,田曾元.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J]
.玉米科学,1999,7(1):1-8.
被引量:124
共引文献
31
1
李艳天,丁朝瑞,张运伟.
玉米自交系“G39”的选育利用[J]
.玉米科学,2002,10(z1):18-19.
2
李惠平,王兆富,胡美静,谢淑芳,刘仕芹,苏毅,林永明,林惠昆,李晓花.
基层农技部门提高玉米自交系选育效率的途径[J]
.云南农业科技,2012(S2):125-126.
3
杨跃华,陈见超,刘俊峰,董绍伦.
超强优势杂交玉米组合的选育途径与理想性状[J]
.玉米科学,2006,14(3):49-52.
4
许立奎,梅喜雪,潘彬荣,岳高红,周志辉,张宗宸.
浙南地区甜玉米自交系就地冬繁技术研究[J]
.种子,2008,27(5):108-110.
5
叶雨盛,孙甲,郝楠,李哲.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现状[J]
.种子,2008,27(10):76-78.
被引量:23
6
李峰,于春亮,盛梅,窦其全.
冬暖式大棚玉米育种加代及自交系选育技术的研究[J]
.中国种业,2008(12):53-55.
被引量:3
7
邢宝龙,李育才,李洪,杨志斌.
早熟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探究与利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4):18-21.
被引量:4
8
马之胜,贾云云,王越辉,马文会,宣立锋,张金梅.
自交在桃树育种及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86-87.
被引量:1
9
于景富,史建军.
浅析杂交玉米制种技术[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4):129-129.
10
丁兰英.
浅谈玉米育种中自交系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2010(12):115-11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0
1
李新军,郭光明,阎坤,石玉萍.
地膜加小拱棚加代繁殖玉米亲本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1):64-65.
被引量:5
2
戴景瑞,鄂立柱.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5.
被引量:270
3
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
冬小麦就地夏播加代育种技术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0(4):23-28.
被引量:20
4
石思信,张志娥,肖建平.
玉米花粉超低温长期保存后其后代的染色体观察[J]
.作物品种资源,1995(2):46-47.
被引量:7
5
韩天富,王金陵.
大豆开花后光周期反应的研究[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5,37(11):863-869.
被引量:34
6
石思信,张志娥,肖建平.
玉米花粉超低温长期保存后遗传稳定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6,22(4):409-413.
被引量:15
7
韩天富,王金陵.
中国大豆不同生态类型开花至成熟期对光周期的反应[J]
.作物学报,1996,22(1):20-26.
被引量:25
8
石思信,田玥.
玉米花粉超低温(-196℃)保存一年后的结实能力[J]
.作物学报,1989,15(3):283-286.
被引量:20
9
周志辉,梅喜雪.
甜玉米自交系冬季当地加代繁殖试验[J]
.温州农业科技,2006(1):19-21.
被引量:2
10
韩天富,王金陵,范彬彬,姚文秋,杨庆凯.
开花后光照长度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1996,7(2):169-173.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4
1
王建强,贾俊,李馨富,朱义峰,侯海明.
利用温室大棚进行北方超甜玉米加代技术研究[J]
.中国种业,2013(2):48-48.
被引量:3
2
孙果忠.
超低温保存花粉技术在温室玉米加代育种上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13,17(1):65-67.
被引量:9
3
李峰,王云鹏,于立娜,刘强,刘春晓,刘铁山.
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种植与选育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3):64-69.
被引量:2
4
房裕东,韩天富.
作物快速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2019,0(2):1-7.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裴春玲,谷勇哲,付佳祺,晁守伟,卢倩,邱丽娟.
黄淮海夏大豆在海南快速加代技术研究[J]
.作物杂志,2023(6):35-40.
2
刘林,曹春信,刘新华.
瓜菜类植物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J]
.中国瓜菜,2015,28(2):1-4.
被引量:7
3
贾森,郝立冬,戴明,李贺,张春艳,胡畔.
甜玉米种植方式及保护地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3):38-39.
被引量:1
4
郑飞,孔令杰,刘瑞响,张美景,赵文明,袁建华.
玉米花粉和花丝活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78-79.
被引量:7
5
张俊,刘娟,汤丰收,臧秀旺,董文召,张忠信,苗利娟,刘华,徐静.
早春不同种植方式对河南花生一年两熟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5):134-140.
被引量:7
6
张俊,刘娟,臧秀旺,汤丰收,董文召,张忠信,苗利娟,徐静.
河南地区花生一年两熟方法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7):27-32.
被引量:1
7
吴硕,智福军,贾彦丽,吕瑞江.
温度和光照时间以及贮藏条件对枣花粉萌发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7,21(2):32-35.
被引量:8
8
孔曜,姚焱,郭培国,李荣华,张平,黄红弟,李光光,张华.
植物快速加代技术研究及应用[J]
.种子,2017,36(7):56-59.
被引量:3
9
张金梅,闫文君,李雪,黄斌,张海晶,赵剑波,姜全,陈晓玲.
桃花粉低温和超低温保存方法比较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4):670-675.
被引量:15
10
卢振宇,张超.
冬季鲁北地区玉米加代繁育技术研究初报[J]
.中国种业,2018(1):59-62.
1
向平(译).
基于SSR标记分析的145个美国水稻品种群体结构和选育模式[J]
.作物育种信息,2005(9):8-8.
2
孙鹰,陈立云.
超级稻高产机理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7,21(B12):578-582.
被引量:6
3
张现伟,唐永群,李经勇,肖人鹏,李超明.
近5年重庆市审定和推广的水稻品种分析[J]
.中国稻米,2015,21(6):52-53.
被引量:3
4
赵久然.
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J]
.玉米科学,2005,13(1):3-4.
被引量:102
5
周小辉,张志军,张宏伟,刘文国.
玉米种质资源选育模式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0,30(2):17-20.
6
齐子杰,陈荣江.
高产棉花植株形态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选育模式的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1):32-35.
被引量:7
7
李峰,王云鹏,于立娜,刘强,刘春晓,刘铁山.
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种植与选育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3):64-69.
被引量:2
8
张华,蔡秀芳.
冬小麦品种京冬8号的选育与推广[J]
.北京农业科学,2001,19(5):36-41.
被引量:6
9
孙家柱,郭仁峻,张福胜,田立平,尹峻玉,薛民生.
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选育模式的回顾和总结[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18(4):274-279.
被引量:9
10
陈柱.
“三破三立”创新干部选育模式[J]
.领导科学,2012(24):42-43.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