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光温室玉米冬繁加代可行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北方利用日光温室进行玉米冬繁加代,生育期145天左右,比正常春播生育期延长20天左右,可在6月中下旬成熟收获,收获的种子能赶上所规定的夏播播期。
作者
曹文堂
杜有明
曹小娣
杜红琴
曹玉平
机构地区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农科所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5-36,共2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日光温室
冬繁加代
分类号
S513.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4
1
李新军,郭光明,阎坤,石玉萍.
地膜加小拱棚加代繁殖玉米亲本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1):64-65.
被引量:5
2
杨永华,盖钧镒,马育华.
春夏秋播种季节条件下大豆生育期遗传的差异表现[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3):1-6.
被引量:29
3
刘清海.
玉米育种在云南元谋的加代繁殖[J]
.现代化农业,2005(6):33-34.
被引量:1
4
薛旭初,姚永如,杨宁,王毓洪.
绿豇豆海南加代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05(5):61-62.
被引量:1
5
赫忠友,李元秉,谭树义,林力,洪德开.
温敏核雄性不育玉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
.作物杂志,1995(2):1-2.
被引量:19
6
刘春增,郭永才,关国志,司智成,鲁宝良.
玉米雄性不育节养增产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1996(3):16-19.
被引量:8
7
张海波,宁晋宪.
水稻海南冬季加代、扩繁技术[J]
.垦殖与稻作,2006(2):11-14.
被引量:2
8
周志辉,梅喜雪.
甜玉米自交系冬季当地加代繁殖试验[J]
.温州农业科技,2006(1):19-21.
被引量:2
9
刘玉梅.
塑料大棚中加代繁殖玉米自交系的探讨[J]
.玉米科学,1996,4(4):34-34.
被引量:3
10
邢宝龙,李育才,刘根科,李洪,宋斌.
海南岛玉米南繁关键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B07):26-27.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7
1
马冲,张春庆,陈举林,侯玮,王国胜.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63-164.
被引量:4
2
许立奎,梅喜雪,潘彬荣,岳高红,周志辉,张宗宸.
浙南地区甜玉米自交系就地冬繁技术研究[J]
.种子,2008,27(5):108-110.
3
李峰,于春亮,盛梅,窦其全.
冬暖式大棚玉米育种加代及自交系选育技术的研究[J]
.中国种业,2008(12):53-55.
被引量:3
4
张明友,王金召,王健,别海.
利用大棚进行玉米加代选系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0):28-29.
被引量:1
5
任秀荣,陈集平,许海涛,王纪伟,王成业,彭玉华.
大豆日光温室冬繁加代探讨[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2):73-75.
被引量:3
6
李峰,王云鹏,于立娜,刘强,刘春晓,刘铁山.
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种植与选育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3):64-69.
被引量:2
7
郑磊,张仙美,吴鹤敏,刘美茹,卫松山,刘立峰,张京飞.
黄淮地区芝麻日光温室加代技术[J]
.中国种业,2022(7):126-1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李淑华,叶青江,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徐国良.
玉米遗传改良展望[J]
.杂粮作物,2007,27(6):382-384.
被引量:1
2
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李淑华.
玉米雄性不育育种技术[J]
.中国种业,2009(6):13-15.
被引量:1
3
王国胜,陈举林,侯玮,闫保罗,李平海,宗燕,王钧华.
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选育模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4):86-86.
被引量:4
4
张动敏,宋炜,张文英,王金萍.
玉米“三效利用”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5):65-67.
5
赵晓雷,付从贵,王奕,彭勃.
我国大豆快速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J]
.农业科技通讯,2016(7):4-4.
被引量:5
6
李峰,王云鹏,于立娜,刘强,刘春晓,刘铁山.
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种植与选育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3):64-69.
被引量:2
7
卢振宇,张超.
冬季鲁北地区玉米加代繁育技术研究初报[J]
.中国种业,2018(1):59-62.
8
田士可,秦心儿,张文亮,董雪,代明球,岳兵.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i-ms-3的遗传分析及分子鉴定[J]
.作物学报,2020,46(12):1991-1996.
被引量:2
9
郭小红,房裕东,韦清源,汤复跃,陈文杰,梁江,韩天富,陈渊.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中黄39在南宁的三季繁育可行性研究[J]
.大豆科学,2020,39(6):856-861.
被引量:3
10
郑磊,张仙美,吴鹤敏,刘美茹,卫松山,刘立峰,张京飞.
黄淮地区芝麻日光温室加代技术[J]
.中国种业,2022(7):126-128.
被引量:1
1
吴明泉,侯廷荣,张桂阁,李学杰,曹修才,张新.
利用大棚进行玉米冬繁加代初探[J]
.玉米科学,2000,8(z1):11-12.
被引量:3
2
乐自祥,李海谦,李红萍,张云波,王祥,段晶,陈秋良.
玉米新品种红单3号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8(10):108-109.
3
任秀荣,陈集平,许海涛,王纪伟,王成业,彭玉华.
大豆日光温室冬繁加代探讨[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2):73-75.
被引量:3
4
滕玉芬,朱品芬,刘树林,王桂枝,安正云,秦永云.
水稻新品种塔粳3号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15(7):56-57.
5
梁春芳,唐琳.
云南元谋冬繁加代与部分作物引种初报[J]
.西藏农业科技,1999,21(4):37-40.
被引量:1
6
杨明,张亮华,钱金良.
大麻冬繁加代试验[J]
.云南农业科技,1996(6):22-23.
被引量:1
7
张爱华,李玉国.
棉花南繁滴灌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08(12):78-79.
被引量:1
8
周庆珍,王伟平,贾志安.
云南南繁小麦栽培技术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09(5):138-138.
9
张爱华,李玉国.
棉花南繁滴灌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2008,26(6):51-52.
10
翟忠琴,李治华,冯纯大,王学连.
棉花抗枯(黄)萎病新品系“5601”[J]
.湖北农业科学,1992(6):5-6.
玉米科学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