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起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查明衡东县某企业早餐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原因。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病人粪便、餐厅从业人员的肛拭子进行相关检验。结果从可疑食物(米粉)、病人粪便中分离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3株,经鉴定血清型均为O6:K15。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因进食被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的米粉所致。
作者
陈晓红
单健生
董月华
向小云
戴逊威
阳锋
机构地区
湖南省衡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265-266,共2页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
关键词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米粉
食物中毒
血清分型
分类号
R378.21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1
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S].
2
WS/T 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
3
何新元,朱丽萍,蒋敏.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567-569.
被引量:1
4
刘秀英,胡怡秀.
全球食源性疾病现状[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4):199-205.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何新元,朱丽萍.
一起霍乱弧菌分离鉴定的几点体会[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1):1380-1380.
被引量:1
2
陈湘,袁小菊,陈建安,周启发,苏向军.
一起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所致两批就餐者食物中毒的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1):135-136.
被引量:3
3
CDC. [J]. MMWR, 1988, 37:25-31.
4
Fisher IST. [J]. Eurosurveillance, 1999, 4:52-55.
5
YangS. [J]. Emerg Infect Dis, 1998, 4(3):457-458.
6
CDC. [J]. Emerg Infect Dis, 1997, 3(4):581-583.
7
CDC. [J]. MMWR, 1997, 46: 258-261.
8
ShallowS. [J]. MMWR, 2000, 49(10):201-205.
9
CDC. PulseNet-the national molecular subtyping network for foodbome disease surveillance [ EB/OL]. http://www, cdc. gov/pulsenet, htlm.
10
Desenclos JC. [J]. Eurosurveillance, 1999, 4:58-62.
共引文献
80
1
韦宁,李建新,迟晓文,邓秀英.
一起食物中毒投诉引发的思考[J]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4,15(2):37-38.
2
李世敏.
美国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及其特点[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12(6):434-437.
被引量:21
3
陈树青.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实验结果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902-1902.
4
谢勤美,虞精明.
桐庐县1996-2005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特征[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0):1241-1242.
被引量:3
5
刘茂军,苏国东,周勇岐,丁美娟,邵国青.
动物产品生物源性污染及其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06,34(6):411-414.
6
许一平,成炜,邵彦春,陈福生.
沙门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PCR检测[J]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6):89-94.
被引量:50
7
张耘,王美珍.
一起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腹泻病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2):59-60.
被引量:2
8
李咏梅,黄中夯,张立实.
食源性疾病ICD-10分类系统的建立[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902-905.
被引量:8
9
许一平,陈福生.
一种能同时富集沙门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菌培养基[J]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208-211.
被引量:11
10
吴晓芳,沈月华,徐雪明,程平庆,查云峰,余明华.
2004~2005年湖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3):520-52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5
1
陈清,俞守义,申洪,王雅贤,吴敏.
产毒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8):826-829.
被引量:13
2
梁玉裕,林红.
大肠埃氏菌性腹泻的病原学调查[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9,7(2):94-97.
被引量:7
3
陈湘,袁小菊,陈建安,周启发,苏向军.
一起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所致两批就餐者食物中毒的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1):135-136.
被引量:3
4
冯子健.传染病控制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03-104.
5
杨荣华,申厚明,杨正美,米庆秀.
一起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疫情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41-842.
被引量:4
6
甄宏太,李平,张秀春,等.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
刘以贤.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
丁江淮,张诚,张光年.
一起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2540-2541.
被引量:4
9
周海慧,周继恩,章跃炎.
一起由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7):1809-1810.
被引量:6
10
杨劲松,李玉燕,廖慧,林杰,罗朝晨,陈爱平.
2010~2012年福建省致泻性大肠杆菌监测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4,20(3):161-162.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2
1
吴苇,李辉,刘明斌.
一起由桶装水污染引起的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77-80.
被引量:9
2
李毅,章乐怡,胡玉琴.
一起聚集性腹泻事件致病菌分子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2018,30(12):1272-127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张腊萍.
镇江市某高校公寓区桶装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6):68-69.
被引量:4
2
邓艳华.
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携带情况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2):161-162.
被引量:10
3
侯毅,蒋福志,陈刚,文庆雪,黄艳,卿友,石朝晖,邓玄,秦友燕.
1起饮用桶装水引发中学生群体性癔病的调查[J]
.中国校医,2015,29(4):246-247.
被引量:3
4
马小惠,黄志超,张杰,饶友婷.
乌鲁木齐市高校桶装饮用水及饮水机卫生状况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8):30-31.
被引量:3
5
何智敏,黄建萍,顾俊,张伟.
2014年南通市经饮水机后的桶装饮用水抽查结果[J]
.职业与健康,2015,31(22).
被引量:8
6
曾文芳,刘诗川,沈寅松,岑斌,缪霛.
2011-2015年杭州地区中小学校直饮水委托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11):1409-1410.
被引量:10
7
郭长山,宋健,郭卫东,袁海涛,崔春霞.
一起因饮用水污染导致的学校胃肠炎暴发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7,44(7):1324-1326.
被引量:7
8
蔡后富,张晓铭,郑小平,陈庆亨,杨丽君.
一起学校大肠埃希菌O153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8):1261-1263.
被引量:1
9
宋元君,罗嘉远,陈敏,刘弘,吴寰宇,陈涌,陈洪友,宫宵欢,齐辰,林声,陆冬磊,袁政安,许学斌,吴凡.
上海地区首次发现和阿奇霉素耐药高度相关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血清群的流行克隆[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11):1403-1408.
被引量:2
10
王坚,王黎荔,金淑祺.
一起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所致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22):2798-2800.
1
杨胜彬,胡昌军,米庆秀,蒲祖伟,杨凡.
一起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LT致婴幼儿腹泻爆发的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1):977-977.
被引量:3
2
任蜀渝.
调好宝宝的“第二口餐”[J]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2016,0(11):29-29.
3
高昆,赵雪涛.
儿童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0):2698-2699.
被引量:4
4
黄佐平,曾艳芳,陈桂玉.
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101-101.
5
赵炳顺,张沅,邹继超,张永莲.
羟泰米酚对着床前小鼠子宫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J]
.动物学报,1997,43(3):309-314.
被引量:2
6
李波,张锦海.
检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GM_1-ELISA方法的建立[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147-148.
7
于拽拽,杨致邦,周裕珍,熊玉霞,胡洪铭,蒋任举.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F4ac菌毛蛋白FaeG亚单位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学鉴定[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3):204-207.
被引量:1
8
汪伟.
罗山县某酒店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0):236-238.
被引量:1
9
于新芬,潘劲草,汪皓秋,孟冬梅,郑伟,张蔚.
实时荧光PCR检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基因[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5):802-804.
10
钟贞,马永平,邱宗荫,宋方洲.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定植因子研究进展[J]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1(1):51-54.
被引量:4
实用预防医学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