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二十年来汉语存在句研究回顾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存在句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但建国前由于各家都在忙于建构汉语语法体系,所以存在句只是在讨论别的问题时被顺带提及。建国后,语法学界掀起一场汉语主宾语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谈到了“台上坐着土席团”“这里(这时)来了一个人”这些我们现在看来是存在句的句子。经过这次讨论,存在句才真正地从其它研究对象中独立出来。
作者
杨扬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4期14-15,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存在句
汉语
展望
《马氏文通》
语法体系
马建忠
建国前
建国后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葆华.
存在构式“着”、“了”互换现象的认知解释[J]
.外语研究,2005,22(2):1-5.
被引量:25
2
潘文.
论方位词做存现句A段的条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67-69.
被引量:4
3
胡文泽.
汉语存现句及相关并列紧缩结构的认知功能语法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1-13.
被引量:35
4
冯广艺,魏红.
存现句的变异运用[J]
.当代修辞学,1999(2):16-17.
被引量:9
5
储泽祥,刘精盛,龙国富,田辉,叶桂郴,郑贤章.
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J]
.古汉语研究,1997(4):13-20.
被引量:66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顾阳.
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J]
.现代外语,1997,20(3).
被引量:131
2
潘海华.
词汇映射理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外语,1997,20(4).
被引量:51
3
方经民.
汉语“左”“右”方位参照中的主视和客视——兼与游顺钊先生讨论[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52-60.
被引量:28
4
刘宁生.
论“着”及其相关的两个动态范畴[J]
.语言研究,1985,5(2):117-128.
被引量:50
5
刘宁生.
动词的语义范畴:“动作”与“状态”[J]
.汉语学习,1985(1):16-19.
被引量:18
6
杜瑞银.
“定名谓语”存在句[J]
.汉语学习,1982(4):9-15.
被引量:19
7
宋玉柱.
定心谓语存在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3):27-34.
被引量:16
8
Firbas, Jan. 1992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in Written and Spoken Communic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Haiman, John. 1980 The iconicity of grammar. Language 56. 515-40.
10
Haiman, John. 1983 Iconicity and economic motivation. Language 59. 781-819.
共引文献
117
1
贾成南.
汉英存现句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08(27):42-46.
2
刘静.
储泽祥先生语法理论概述[J]
.东南传播,2007(12):83-84.
3
王建军.
《老乞大》与《朴通事》中的存在句[J]
.语文研究,2002(3):26-28.
被引量:5
4
潘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存在句研究的新发展[J]
.语文研究,2002(3):48-51.
被引量:17
5
夏炎青.
英语存现句的句法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3-55.
被引量:5
6
王莹.
现代汉语隐现句中处所范畴的考察[J]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1):35-37.
7
周静.
“大”与“小”的对称与不对称及相关动因[J]
.修辞学习,2006(5):61-64.
被引量:12
8
王智杰,阎晓丽.
存现句在篇章中的节缩、扩展和变异[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28-31.
被引量:1
9
朱锡明.
存在句与“目标/背景”的空间认知倾向[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89-92.
被引量:3
10
薛扬.
几种不同的“来”类隐现句[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133-135.
被引量:1
1
颜森.
江西方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8(1):49-52.
被引量:2
2
孙良明.
“文法”术语的出现及其频繁使用──兼论清人的文法观[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2):28-33.
被引量:1
3
邹芙都.
建国前楚系铭文研究综论[J]
.求索,2003(5):246-248.
4
宋京生.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存在句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85-89.
被引量:9
5
艾丹.
存在句研究综述[J]
.当代秘书,2003(11):27-28.
6
张晓蝶.
汉语存在句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23(3):145-147.
7
申肖肖.
近代中国翻译中“信”的确立[J]
.科教导刊,2010(12):212-213.
8
动词与宾语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J]
.汉语学习,2005(1):8-8.
9
万世丰.
维吾尔语宾语问题研究[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3):64-67.
10
动词与宾语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J]
.古汉语研究,2005(1):23-23.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