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了Nisin的来源与发展、食用安全性和代谢方式、抑菌机制以及在原料乳和部分乳制品方面的应用。
出处
《中国乳业》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China Dairy
同被引文献158
-
1邵永明,陈亚妮,王金鸽,缪梦茹,刘佳,李跃辉,李扬.慕爱思酸奶昔的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8):41-42. 被引量:1
-
2马鹏飞,马林,孙君社,王艳丽.减少食品中亚硝酸盐危害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5,26(z1):170-172. 被引量:22
-
3周才琼,周张章,范勇,张鹰,阳长敏.不同茶样冲泡浸出液对NO_2^-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J].茶叶科学,2004,24(3):201-206. 被引量:21
-
4项昭保,何从林,任绍光,唐春红.野生橄榄黄酮抑菌效应及其在牛奶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10):69-70. 被引量:30
-
5楼鼎鼎,梁燕,张英,吴晓琴,石文华.竹叶抗氧化物在中式香肠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11):189-191. 被引量:27
-
6刘萍,王彦,张东送.牛乳铁蛋白抗菌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11):49-52. 被引量:10
-
7闫雪,苑艳辉,曾辉.益生菌乳制品的腐败原因浅析[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20(B11):126-127. 被引量:3
-
8郭松年,田淑梅,白洪涛.乳酸菌及乳酸菌发酵食品[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12(1):39-40. 被引量:85
-
9迟玉杰,赵梦瑞.脱氢醋酸对干酪防腐效果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1993,21(5):204-208. 被引量:2
-
10沈相俊,金龙勋.以屠宰畜血液血红蛋白的亚硝基化作为肉制品的发色剂[J].延边农学院学报,1994,16(2):134-138.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0
-
1周莉,刘明春.乳酸链球菌素——天然抗菌素[J].肉类研究,2008,22(9):75-77. 被引量:5
-
2刘静,李湘利.Nisin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下),2008(9):14-16. 被引量:14
-
3孙颖.Nisin延长低脂再制干酪保质期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21(1):178-180. 被引量:1
-
4周蓓莉,肖进文,刘生峰,李应国.传统腌腊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其替代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2,23(2):166-171. 被引量:38
-
5孙颖.Nisin延长全脂再制干酪保质期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下),2014(7):20-22.
-
6宋继宏,王记成,其木格苏都,张和平.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在乳制品保鲜中的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2014,42(8):37-41. 被引量:10
-
7王钦博,杭锋,穆海菠,于华宁,朱军伟,王国娇,齐晓彦.乳制品抑菌方法研究与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4):151-156. 被引量:6
-
8范帅,陈忠军,忻胜兵,淡婧,温梅.添加具有抑真菌特性植物乳杆菌生产切达干酪工艺条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18):180-184. 被引量:1
-
9农皓如,唐艳,李玲,曾庆坤,黄丽,杨攀,冯玲.水牛乳果味奶昔的工艺研究[J].中国乳业,2020(3):20-23. 被引量:1
-
10冯玲,李玲,农皓如,黄丽,唐艳,杨攀,曾庆坤.水牛乳再制干酪的工艺研究[J].中国乳业,2020(3):29-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7
-
1赵海鹏,谢晶.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科学,2009,34(4):60-64. 被引量:35
-
2唐仁勇,刘达玉,郭秀兰,王卫,张佳敏.乳酸链球菌素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14-17. 被引量:11
-
3励建荣.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10,10(3):1-12. 被引量:68
-
4田超群,王继栋,盘鑫,张东东,闫师杰.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10(8):17-21. 被引量:25
-
5刘骁,潘迎捷,谢晶.生物保鲜剂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2010(10):88-91. 被引量:7
-
6张佩华,谷贵章,张进杰,陈健初.产抗菌素乳酸菌的组合应用对牛肉中李斯特菌污染的抑制作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6):118-120. 被引量:2
-
7刘德雄,陈中.复合添加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443-1445. 被引量:2
-
8张杨俊娜,张润光,焦文晓,吴东亮,封斌奎,杜西民.生物保鲜剂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13(4):18-22. 被引量:25
-
9丁少南,龚钢明.亚硝酸盐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8):378-380. 被引量:5
-
10余淑军.进食被亚硝酸盐污染食品引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当代医学,2013,19(18):159-160. 被引量:6
-
1马丽.常见微生物的代谢方式[J].生物学教学,2010,35(2):64-64. 被引量:1
-
2王兆梁.科学的管理是提高蛋品质量的保证[J].肉类研究,1991,5(2):21-23.
-
3隔着玻璃晒太阳能补钙吗等10题[J].饮食科学,2015,0(10):31-31.
-
4何仔颖,吴超.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评价[J].食品与机械,2011,27(4):94-97. 被引量:6
-
5李鹏,高鹏,王健鑫.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J].河北渔业,2009(2):43-47. 被引量:5
-
6黎庆涛,王远辉,王丽.树莓功能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22(2):172-177. 被引量:29
-
7林先军,周天(摘译).检测和鉴别下面发酵啤酒中的野生酵母[J].啤酒科技,2005(12):58-62.
-
8王宁,李素婷,李宏飞,胡耀武,宋国定.古骨胶原的氧同位素分析及其在先民迁徙研究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15,60(9):838-846. 被引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