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经络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自身又有特定的理论体系与构架,因而对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对经络病机的临床应用进行整理与归纳。
作者
王苏娜
诸毅晖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第3期3-5,共3页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关键词
经络辨证
针灸
临床
分类号
R241.7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9
1
郭翠萍,丁丽玲.
学习管遵惠老师经络辨证经验体会[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2):1-2.
被引量:3
2
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20-366
3
张晓阳.
论络病的临床辨治要点[J]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9):523-524.
被引量:14
4
张志银.
疑难杂病从络论治探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3):23-24.
被引量:5
5
诸毅晖,成词松.
从《内经》看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J]
.中国针灸,2002,22(1):62-63.
被引量:7
6
林韶冰,刘懿.
浅谈循经辨证在中医临诊的应用[J]
.中国针灸,1999,19(10):609-611.
被引量:8
7
朱文宏,马文珠,邬继红,唐绍华,赵阳.
寸口人迎脉诊法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初探[J]
.中国针灸,1996,16(2):48-50.
被引量:10
8
沈晓明,石学敏.
经络辨证刍议[J]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8):1-3.
被引量:3
9
常小荣,严洁.
经络诊断的现代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1):64-6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姜琨,童坦君.
原癌基因c-erbB-2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2):158-160.
被引量:22
2
柯雪枫.中医辩证学(第1版)[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322,347-348.
3
吴绍德.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49.
4
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99,384.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8.543.
6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
姜琨 童坦君.PSV—neu NT对NIH 3乃细胞的转染[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3,5:57-57.
8
雷燕.
络病理论探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2):18-23.
被引量:321
9
邱幸凡.
略论“络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
.湖北中医杂志,1991,13(1):20-2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7
1
徐光福.
络病的内涵及其外延释义[J]
.中医药学刊,2005,23(1):96-98.
被引量:58
2
张磊,赵凯,奚九一.
从络病理论探讨脉管病的发病机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28-329.
被引量:5
3
张英泽,阎小萍.
从循经辨证谈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型论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86-88.
被引量:13
4
王利力,刘毅,华玲,宋静.
祛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痰阻血瘀型)86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06,38(10):42-43.
被引量:3
5
沙岩.
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的思考[J]
.中国针灸,2007,27(9):691-694.
被引量:8
6
陈广涛,王学岭.
脉诊古代文献的研究现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4):222-224.
被引量:6
7
常中飞,胡秀敏,陈培丰.
运用中医理论探讨恶性肿瘤转移新学说——“经络转移学说”[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67-169.
被引量:23
8
孙钺,宋飞飞,杨世忠.
论络病理论与变应性鼻炎[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727-727.
被引量:5
9
张志银.
小续命汤加味祛风通络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验案举隅[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35-136.
被引量:9
10
李蕙,郑欣,张群策,陈业孟,王天芳.
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J]
.针刺研究,2010,35(2):142-14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40
1
徐豫珏.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病68例[J]
.陕西中医,2008,29(6):719-720.
被引量:5
2
林彦君,章津铭.
新议桔梗“引经报使”理论研究思路与方法[J]
.中药与临床,2011,2(2):50-52.
被引量:14
3
张惠珍.
以阳明经为主取穴加电针治疗中风偏瘫228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49-149.
被引量:9
4
陆汎.
浅谈经络辨证的历史沿革[J]
.山西中医,1996,12(3):36-37.
被引量:12
5
王桂玲,宣雅波,程金莲,温雅丽,李敬道,贺普仁.
贺普仁教授经络辨证治疗疑难病症撷要[J]
.中国针灸,2007,27(7):517-520.
被引量:5
6
梁繁荣,曾芳,唐勇.
关于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的思考[J]
.中国针灸,2008,28(8):551-553.
被引量:40
7
李远贵.
经络辨证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09,32(2):37-38.
被引量:8
8
蒋狄,胡卡明,胡婷.
从《内经》看脏腑病与经络病的异同[J]
.中医研究,2009,22(5):1-2.
被引量:10
9
张永跟,陈馨馨,李友林,何明,王伟.
脏腑辨证在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J]
.环球中医药,2009,2(5):365-367.
被引量:15
10
赵明.
阳明经取穴法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J]
.河南中医,2010,30(7):703-70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成词松,诸毅晖.
论经络辨证体系的建构原则[J]
.中国针灸,2011,31(9):831-833.
被引量:8
2
耿琦,崔晨,陈文文,曾金,蒋龙宣,蒋健.
蒋健教授运用经络辨证治疗内科杂病举隅[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3):84-86.
3
车锦礼,李佳靓,孙晶,张松兴.
中风病的经络辨证探讨[J]
.包头医学,2019,43(1):43-45.
被引量:5
4
杜丽坤,李娜.
经络理论在治疗甲状腺结节中的运用[J]
.吉林中医药,2018,38(2):233-235.
被引量:7
5
刘刚刚,赵怡蕊.
几种常见针灸辨证思路应用探讨[J]
.中国民间疗法,2018,26(9):1-2.
被引量:5
6
李枣,李丽,徐菲,丁浩颖,蒋蓉,杨盛萍,王健,王祖红.
浅析经络辨证五步法[J]
.针灸临床杂志,2022,38(4):80-85.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章珍凤,郑凤娥.
浅谈耳针与针灸的异同点[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11):142-143.
2
木合塔尔,徐虎年.
计量技术机构在新形势下发展断想[J]
.新疆技术监督,2000(3):15-15.
被引量:1
3
王圣忠.
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思考[J]
.浙江经济,2000(5):63-63.
4
马兴征.
堰口排污闸门设想[J]
.成都水利,2000(2):34-35.
5
马睿杰,陈炜吉,徐霞,何克林,胡梦云.
和胃针法治疗失眠伴焦虑状态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834-837.
被引量:7
6
王俊霞,付星,赵新雨.
金伯华火针结合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J]
.中国针灸,2018,38(6):641-643.
被引量:10
7
马鹤鸣,孙善斌.
孙善斌主任“飞经走气”针法治疗疼痛经验[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1):19-22.
被引量:3
8
陈玉,高雪娟,张芳,向润清,范源.
范源主任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临证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23):64-66.
被引量:4
9
陈徐栋,方水林,姚芳.
化瘀散浊法对女性甲状腺结节瘀浊交阻证的治疗效果[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4):104-107.
被引量:5
10
孙奎.
魏福良采用辨病、辨经、辨证取穴治疗颈椎病经验[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5):39-41.
被引量:11
1
李雪青,石志敏,马树祥,崔建美,李旗.
从《黄帝内经》中论经络病机[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440-441.
被引量:4
2
张卫华,李易侠.
略论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中“其直者”与“其支者”涵义[J]
.陕西中医,1992,13(12):552-553.
被引量:1
3
钟建,韩英.
浅析叶天士运用经络病机辨治痹病的特点[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97-98.
被引量:3
4
成词松,诸毅晖.
《诸病源候论》经络病机窥略[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3-6.
被引量:4
5
盛梅笑.
加减应用仲景方治验4则[J]
.江苏中医药,2012,44(1):50-51.
被引量:1
6
胡克强,陈明.
浅析《金匮要略》的辨证特点[J]
.中医研究,2002,15(2):15-16.
被引量:2
7
李雪青.
再议缪刺巨刺[J]
.四川中医,2013,31(5):23-24.
被引量:7
8
张建伟,王苹.
浅析八法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J]
.吉林中医药,2007,27(8):1-3.
被引量:2
9
郑保平,姚乃礼,陶夏平,龙一梅,林唐唐,白宇宁,刘绍能.
先贤对肝硬化腹水病因病机的认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77-179.
被引量:23
10
王清华.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先后”之我见[J]
.国医论坛,1993,8(1):4-6.
被引量:1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