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分析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学教师的群体特性以及大学教师与大学这种组织的关系是思考不同时空下大学教师的角色构成的两个基本维度;“网络时代”传统大学的转型和网络时代的大学对大学教师的个人教育权的解放,使大学教师的角色出现重大转变。
作者
刘开练
机构地区
温洲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9-242,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网络时代
角色分析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41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5
参考文献
8
1
朴雪涛.
大学教师角色的制度性特征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116-120.
被引量:11
2
威廉·冯·洪堡 著 陈洪捷 译.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高等教育论坛,1987,(1).
3
康健.“威斯康星思想”与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外国教育,1988,(4).
4
Karl Mannheim, Ideology and Utopia, Anintroduca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 & New York 出版社,1936年版,第139-141页.
5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曹雷雨 译.《狱中杂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18-420页.
6
康宁.
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1):22-31.
被引量:154
7
刘凡丰.
网络时代的大学革命[J]
.现代大学教育,2002,18(1):60-63.
被引量:3
8
.xuecl:网权论之五—教育[EB/OL].http://www.being.org.cn/unique/netpower5.htm,2000年4月28日.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刘凡丰,徐辉.
远程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2000(S1):77-79.
被引量:14
2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79,178.
3
约翰·S·布鲁贝克 郑继伟.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7.
4
克拉克·科尔 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80,66.
5
小斯坦利·米凯拉克等 李文权(译).科研能提高教学质量吗?[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87,(3).
6
钱穆.中国学术通论[M].台北:台北学生书局,1977..
7
[美]布鲁贝克 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40,9,42.
8
[波兰]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1.
9
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0
[美]伯顿·克拉克 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117-139,32.
共引文献
241
1
孙兆霞.
浅谈网络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1):10-12.
2
王升才.
试论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8):80-81.
被引量:9
3
金坚真.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15(3):5-7.
被引量:2
4
刘红霞,王鹂.
信息技术时代的高等教育管窥[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1):96-98.
5
高新柱.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30年研究述评[J]
.大学(学术版),2009(5):37-44.
被引量:5
6
牛发舜,倪志光,吴锡成,曹青.
军队院校网络教学评估三化原则[J]
.中国管理科学,2000,8(S1):828-831.
7
杨涛.
本科专业课教学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8(13):195-197.
8
朱枫.
论我国网络教育对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的影响[J]
.时代文学,2008(18):58-59.
9
王进君.
试论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9):59-60.
被引量:1
10
王胤卿,杨翔宇.
试论大学精神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16-17.
同被引文献
70
1
王启勇.
日本开放大学教师管理借鉴研究[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2):52-56.
被引量:4
2
付八军.
论大学教师的职业特性[J]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6-10.
被引量:6
3
王惠宏,张晓红.
试论教师在大学德育过程中地位和作用[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3(S1):115-116.
被引量:2
4
包国庆.
教师教育发展中的六大困境与网络化解[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2):28-30.
被引量:17
5
朴雪涛.
大学教师角色的制度性特征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116-120.
被引量:11
6
刘必清.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看大学教师角色的变化[J]
.江苏高教,2003(2):99-101.
被引量:6
7
杨文潮.
对我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反思[J]
.教育探索,2005(7):46-49.
被引量:2
8
胡金平.
大学教师与知识分子[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18-22.
被引量:22
9
董俊.
谈网络与中文教学的现代化[J]
.教育与职业,2006(3):107-108.
被引量:5
10
盖晓红.
论大学教师的角色危机与自我应对[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5):145-14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1
1
李莉.
网络时代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J]
.理论导刊,2009(7):95-96.
被引量:1
2
王建光.
教师角色的同一性和多重性[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36-38.
被引量:1
3
付八军.
论大学教师的社会职责[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1):1-4.
被引量:10
4
刘颖.
论信息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J]
.中国信息界,2011(6):37-39.
被引量:2
5
于珍,金林祥.
论大学科任教师育人意识的缺失及其应对策略[J]
.大学(研究),2006(12):49-51.
6
张遐.
开放大学转型与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分析[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6):20-24.
被引量:12
7
付八军.
大学教师职称评聘问题剖析[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2(1):57-60.
被引量:9
8
陈珏帆.
中职德育课堂上教师需扮演的几种角色[J]
.知识经济,2016(8):132-132.
9
吴春玲,王毅超,徐迪雄.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慕课教育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3-5.
被引量:6
10
朱书卉,眭国荣.
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角色定位与角色扮演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3):110-11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65
1
辛继湘,李瑞.
新课标视野下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发展路径[J]
.教育科学,2023,39(5):51-58.
被引量:5
2
崔革.
优化高师教师职前教育 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J]
.理论界,2009(12):188-189.
被引量:1
3
单玉梅.
远程教育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教师角色定位[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7(4):15-17.
被引量:2
4
黄平,陈慧.
高校女性辅导员角色冲突调查及分析[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2(6):136-139.
被引量:3
5
欧榕.
新时期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新探——基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分析审视[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6):101-104.
被引量:2
6
刘静,唐松林.
大学教师选聘制度:国际趋势、普遍问题及我们的选择[J]
.大学教育科学,2013(3):65-69.
被引量:4
7
刘慧.
论开放大学课程主讲教师队伍建设[J]
.成人教育,2014,34(6):47-49.
被引量:2
8
齐钰,齐钦,钦建华.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
.文教资料,2014(10):89-92.
被引量:4
9
李付亮.
层级式高等职业教育师资考核体系构建探析——基于发展性成长的视角[J]
.当代教育论坛,2014(4):70-74.
被引量:4
10
王同军.
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教师角色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9-32.
被引量:3
1
夏存华,张鲁红.
教师在故事中成长[J]
.中国教师,2010(8):53-54.
2
陈蕾.
人文管理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管理改革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7):20-21.
3
陈春琳,薛勇.
健全人格视野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用研究[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2):55-58.
4
宋新玲,陈玲,郝志成.
新形势下高校良好群体关系的构建[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11(4):40-41.
5
赵宏.
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111-111.
被引量:4
6
黎梦怡,何立群,张弦,王娇艳.
大学生校园BBS道德失范现象原因探讨[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S1):174-176.
7
王增宝,万莹.
高校学生恋爱观现状与教育对策浅析[J]
.知识经济,2011(18):163-164.
被引量:1
8
俞世兰.
关于城市社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8):1-3.
9
厉丽玉,楼斐霞,黄水娟,吕金红.
现代社会发展与幼儿体育──对幼儿基本体操队群体特性的初步探讨[J]
.福建体育科技,1998,17(6):23-26.
10
施秋艳.
高校艺术类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9(2):213-215.
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