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分析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学教师的群体特性以及大学教师与大学这种组织的关系是思考不同时空下大学教师的角色构成的两个基本维度;“网络时代”传统大学的转型和网络时代的大学对大学教师的个人教育权的解放,使大学教师的角色出现重大转变。
作者 刘开练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9-242,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朴雪涛.大学教师角色的制度性特征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116-120. 被引量:11
  • 2威廉·冯·洪堡 著 陈洪捷 译.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高等教育论坛,1987,(1).
  • 3康健.“威斯康星思想”与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外国教育,1988,(4).
  • 4Karl Mannheim, Ideology and Utopia, Anintroduca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 & New York 出版社,1936年版,第139-141页.
  • 5[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曹雷雨 译.《狱中杂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18-420页.
  • 6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1):22-31. 被引量:154
  • 7刘凡丰.网络时代的大学革命[J].现代大学教育,2002,18(1):60-63. 被引量:3
  • 8.xuecl:网权论之五—教育[EB/OL].http://www.being.org.cn/unique/netpower5.htm,2000年4月28日.

二级参考文献18

  • 1刘凡丰,徐辉.远程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0(S1):77-79. 被引量:14
  • 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79,178.
  • 3约翰·S·布鲁贝克 郑继伟.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7.
  • 4克拉克·科尔 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80,66.
  • 5小斯坦利·米凯拉克等 李文权(译).科研能提高教学质量吗?[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87,(3).
  • 6钱穆.中国学术通论[M].台北:台北学生书局,1977..
  • 7[美]布鲁贝克 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40,9,42.
  • 8[波兰]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1.
  • 9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 10[美]伯顿·克拉克 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117-139,32.

共引文献241

同被引文献70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6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