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承接模式及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亚模式、珠三角模式、苏州模式是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的几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产业承接模式.欠发达地区只有抓住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
邓亦林
钟建华
汪淼
机构地区
江西理工大学
出处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Z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产业承接模式
欠发达地区
对策思考
产业转移
分类号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103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98
参考文献
6
1
翁东玲.
“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历史背景[J]
.亚太经济,2000(3):12-16.
被引量:10
2
易培强.
关于“东亚模式”的思考[J]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27(4):51-57.
被引量:7
3
邢华,姜琴.
苏州IT制造业集聚情况调查[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23(6):70-74.
被引量:12
4
李锋.
国内外关于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研究观点述评[J]
.经济纵横,2004(6):59-63.
被引量:15
5
周锐波.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评析[J]
.中国发展,2004,4(3):11-16.
被引量:11
6
李玉梅,王冬生.
“苏州模式”的经济分析[J]
.当代财经,2004(5):96-98.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王珺.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阶段与转变[J]
.岭南学刊,1998(1):37-40.
被引量:4
2
Shi Min (Director and Senior Fellow, Asia-Africa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PRC).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among China, Japan and ROK Oriented toward the 21st Century[J]
.World Economy & China,1999,7(3):49-54.
被引量:1
3
聂华林,赵超.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5):11-15.
被引量:41
4
薛凤旋,杨春.
外资影响下的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
.城市规划,1995,19(6):21-27.
被引量:67
5
许学强,张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11(1):1-8.
被引量:15
6
南亮进 毕志垣.日本的经济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
7
李灿 张景勇.苏州是怎样变成大城市的-苏州市跨越式发展探秘[N].经济参考报,2001—8—16.
8
贝毅,曲连刚.
知识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兼论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8):28-30.
被引量:30
9
花家毅.
对外开放与苏州经济的发展[J]
.理论探索,1996(6):47-49.
被引量:1
10
陈刚,张解放.
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J]
.华东经济管理,2001,15(2):24-26.
被引量:73
共引文献
54
1
李艺放.
浅析韩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借鉴[J]
.商,2012(1):65-67.
2
张向阳,邢华.
跨国公司选址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
.国际贸易问题,2005(2):91-95.
被引量:18
3
陈金波,邢华,何建敏.
中心—外围结构与跨国公司选址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4):91-96.
被引量:7
4
魏晓琴,潘文峰.
出口导向战略、双核心泡沫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20(4):39-45.
被引量:3
5
赵岚,郑胜利.
台商大陆直接投资研究新进展[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34-38.
被引量:4
6
李芸,邢华.
集成式制度创新:苏州IT业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J]
.现代经济探讨,2006(3):69-72.
被引量:4
7
夏学文.
发挥区位优势建立大别山经济协作区[J]
.商场现代化,2006(05S):251-253.
被引量:2
8
于晓菲,魏梅.
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
.生产力研究,2006(3):114-115.
被引量:2
9
邢华.
FDI集群与跨国公司中心-外围结构探析[J]
.改革,2006(6):69-74.
被引量:3
10
李凤霞,王麟.
苏州招商引资环境与运行机制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6(07Z):169-17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3
1
赵红岩.
基于全球视角的区域产业链整合对策[J]
.社会科学,2007(2):16-21.
被引量:7
2
杨会全.
湖南衡阳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1(12):86-87.
被引量:2
3
易培强.
关于“东亚模式”的思考[J]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27(4):51-57.
被引量:7
4
朱英明,姚士谋.
皖江经济带城市空间演化态势研究[J]
.人文地理,1999,14(4):15-20.
被引量:10
5
巴春生.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J]
.改革与战略,2004,20(7):66-68.
被引量:17
6
潘伟志.
产业转移内涵、机制探析[J]
.生产力研究,2004(10):119-120.
被引量:48
7
陈甬军,陈爱贞.
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J]
.当代经济研究,2004(12):52-57.
被引量:40
8
周锐波.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评析[J]
.中国发展,2004,4(3):11-16.
被引量:11
9
赵张耀,汪斌.
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10):12-19.
被引量:69
10
谷新辉.
泛珠三角合作中广西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通道探析[J]
.特区经济,2006(1):48-4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7
1
方大春,Da-chun.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产业承接的风险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6):648-653.
被引量:18
2
庄晋财,吴碧波.
西部地区产业链整合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
.求索,2008(10):5-8.
被引量:26
3
袁小平,胡长生.
论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模式及其对策选择——以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为例[J]
.求实,2008(11):47-52.
被引量:4
4
王洋.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28-29.
被引量:11
5
何炜.
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27(3):134-136.
6
何炜.
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35-37.
被引量:1
7
苏娟.
渭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32-35.
被引量:1
8
张庆伟,李相合.
产业接续理论及其对内蒙古的启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4):3-5.
9
邓宏兵,杨喻兵.
灾后对口支援框架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模式与途径——以汶川地震灾区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6(2):218-223.
被引量:1
10
张仁枫,王莹莹.
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区域协同创新机理分析——兼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7):26-30.
被引量:28
二级引证文献
98
1
刘俊勇,蒋凯,杨超.
多主体利益诉求下中国产业转移驱动因素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21(4):103-109.
被引量:3
2
王建红.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4):93-98.
被引量:7
3
赵亚娟,胡卫东.
西部制造业资本转移、最优产业配套与政策含义[J]
.求索,2009(6):23-25.
被引量:1
4
毛广雄.
产业集群化转移:理论述评及启示[J]
.统计与决策,2010,26(6):154-157.
被引量:12
5
方艳.
河源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探讨[J]
.技术与市场,2010,17(8):81-82.
6
周茂俊.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SWOT分析[J]
.知识经济,2010(15):12-13.
被引量:4
7
叶丽娟,邝国良.
广东产业转移的区域合作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0):64-66.
被引量:3
8
蔡基宏.
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方式的扬弃[J]
.企业活力,2010(11):9-12.
被引量:2
9
梁云,刘银国,计永超.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分析[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30(6):7-10.
被引量:3
10
胡建国.
中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分析[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6):79-81.
被引量:1
1
韦倩青,曾秋芸,韦倩虹.
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及策略研究[J]
.特区经济,2009(11):175-177.
被引量:3
2
贺勤志.
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J]
.品牌(理论月刊),2014(11):7-8.
3
赵国华.
关于长春市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6):37-39.
4
孙进海.
浅析“珠三角模式”困境及其转型[J]
.商场现代化,2012(26):90-90.
5
赵晨刚,郑瑞强.
创新驱动视角下产业承接与绿色发展策略探讨[J]
.科技广场,2015(4):10-15.
被引量:2
6
贺灿,李玲玲.
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模式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3):91-96.
被引量:2
7
詹懿.
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经验及其西部借鉴[J]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34-35.
8
昊民.
“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和“珠三角模式”的比较[J]
.上海工商,2003(2):12-13.
9
梁云,刘银国,闻帅.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探讨[J]
.现代商业,2010(33):49-51.
被引量:5
10
杜传忠,郑丽,任雪.
我国农村工业化三种典型模式的分析与启示[J]
.德州学院学报,2009,25(3):97-100.
被引量:3
商场现代化
2005年 第11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