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探讨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综述入手,归纳了产业转移现象在20世纪中叶出现以来,形成的比较典型的三种产业承接模式,并结合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总结了中部地区目前的产业承接模式并提出了中部地区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探索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发展双轮驱动模式。
作者
梁云
刘银国
闻帅
机构地区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出处
《现代商业》
2010年第33期49-51,共3页
Modern Business
基金
安徽财经大学青年科研项目: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政策转型研究(批准号:ACKYQ0939ZC)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模式
集群化转移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梁云,计永超,刘银国.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1):39-41.
被引量:2
2
韦倩青,曾秋芸,韦倩虹.
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及策略研究[J]
.特区经济,2009(11):175-177.
被引量:3
3
钟清流.
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创新[J]
.求索,2010(5):43-44.
被引量:13
4
陶良虎.
国内外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问题研究[J]
.理论月刊,2010(1):5-11.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江文红,燕佳静,赵琳琳.
中部各省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硬环境比较[J]
.科技经济市场,2008(7):55-57.
被引量:2
2
徐忠爱.
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作用探讨[J]
.经济前沿,2008(2):85-88.
被引量:13
3
王宇华.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形势研判与对策思考[J]
.统计与决策,2008,24(9):110-113.
被引量:8
4
唐晓丹.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3):112-115.
被引量:4
5
陈振平.
对现阶段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思考[J]
.广西经济,2008,27(7):14-15.
被引量:2
6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会课题组.
打造承接台资产业转移的新兴基地[J]
.广西经济,2008,27(8):10-11.
被引量:2
7
章远新.
关于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J]
.市场论坛,2008(10):1-10.
被引量:8
8
丘雪薇.
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启示[J]
.广西经济,2008,27(11):15-17.
被引量:3
9
周励.
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转移[J]
.西部大开发,2009(1):36-38.
被引量:5
10
熊荣生.
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3):101-104.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3
1
唐天伟,徐薇.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部地区产业振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商界,2010(7):173-173.
2
陈玲玲.
产业转移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接探析[J]
.价格月刊,2010(10):40-45.
3
梁云,刘银国,计永超.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分析[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30(6):7-10.
被引量:3
4
戴佩华.
基于关系嵌入的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选择研究[J]
.经济问题,2011(1):65-68.
被引量:4
5
杨霞,徐邓耀.
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J]
.理论探讨,2011(5):94-97.
6
吴晓兵,吕进.
发展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4):69-72.
被引量:2
7
张春华.
江西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的工业经济比较及其发展对策[J]
.价格月刊,2011(10):37-41.
8
王庭.
皖江示范区产业承接力提升研究——以六安市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1):105-107.
被引量:1
9
蔡坚.
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基于湖北产业链整合的视角[J]
.当代经济,2011,28(21):74-76.
被引量:3
10
朱娟.
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
.枣庄学院学报,2011,28(6):124-126.
同被引文献
19
1
杨会全.
湖南衡阳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1(12):86-87.
被引量:2
2
徐毅.
江西在全球市场竞争新格局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J]
.求实,2002(10):14-16.
被引量:2
3
邓亦林,钟建华,汪淼.
产业承接模式及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的对策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05(11Z):313-314.
被引量:17
4
Robert · Kaplan, David · Balance Scorecard from Strategic Management P Norton. Transforming 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 J . Accounting Horizons,1992,(15).
5
戴宏伟,王云平.
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
.当代财经,2008(2):93-98.
被引量:121
6
郭丽.
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对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2008(10):40-43.
被引量:14
7
庄晋财,吴碧波.
西部地区产业链整合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
.求索,2008(10):5-8.
被引量:26
8
陶良虎.
国内外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问题研究[J]
.理论月刊,2010(1):5-11.
被引量:30
9
郭元晞,常晓鸣.
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J]
.社会科学研究,2010(4):33-37.
被引量:39
10
张弢,吴林兵.
产业转移模式形成机理探析[J]
.企业导报,2012(12):87-8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张凤莲,吴祥沛,陈良华.
美菱电器公司财务业绩研究:基于承接产业转移角度[J]
.全国商情,2015(35):77-79.
2
贺灿,李玲玲.
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模式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3):91-96.
被引量:2
3
姚莉.
蕲春县承接产业转移概况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1,0(11S):29-30.
4
于敏,刘彤彤.
河北承接高新高端产业转移对接路径研究[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9,29(1):21-23.
5
王彬,朱华友.
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的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模式及问题研究[J]
.经贸实践,2017(1X):284-284.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军.
自贸区视角下西咸新区临空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研究[J]
.新西部,2017,0(8):58-59.
被引量:1
2
陈军.
基于GSPN的西咸新区临空经济产业链建模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8(10):61-66.
1
刘伟,王楚.
河南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模式探讨[J]
.中国产业,2012(8):44-45.
2
何悦桐.
图们江区域产业转移模式探析[J]
.财经界,2010(24):63-63.
3
王树春,卜书慧.
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分析[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25(1):20-23.
被引量:4
4
吴亮.
甘肃省和江苏省产业转移的探析[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4):21-24.
5
苏华,张莹.
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11):10-12.
被引量:2
6
朱兰春.
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研究综述[J]
.华商,2008(11).
被引量:3
7
梁云,刘银国,闻帅.
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
.商场现代化,2010(32):91-92.
被引量:1
8
林斐.
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化”转移与承接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8-12.
被引量:4
9
韦倩青,曾秋芸,韦倩虹.
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及策略研究[J]
.特区经济,2009(11):175-177.
被引量:3
10
边明明.
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角度看产业转移[J]
.管理观察,2008(15):155-156.
被引量:1
现代商业
2010年 第3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