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个层面
被引量:1
共引文献61
-
1齐萌.运用变式教学 发展思维能力[J].上海中学数学,2014(1):57-58.
-
2谢全苗,刘淑珍.变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模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4(10):4-6. 被引量:16
-
3周竹筠.利用变式教学建构数学探究[J].中学教研(数学版),2005(7):10-12. 被引量:3
-
4罗腾根.变式,数学课堂教学之法宝[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06,29(10):21-23. 被引量:8
-
5张彦春.设计让学生思维递进的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07,26(9):8-11. 被引量:3
-
6褚小婧,张维忠.从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看数学变式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3):85-88. 被引量:5
-
7隗峰,赵同友.变异学习理论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6):54-56. 被引量:8
-
8刘昭,谢秋连.由方程本质出发的变量X的“自由空间”[J].福建中学数学,2009(1):39-39.
-
9王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9-82.
-
10陆斌.在变式教学中谈聚合式思维的培养及其教学价值[J].数学教学,2009(7):7-1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3
-
1张景中.从PPT到动态几何与超级画板[J].高等数学研究,2007,10(2):57-61. 被引量:5
-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
3刘长春,徐长发.职业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40.
二级引证文献8
-
1于鸿丽.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分析[J].数学通报,2014,53(4):5-8. 被引量:6
-
2安丽雅.初中生几何图形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4(5):22-22. 被引量:2
-
3吴艺.创新教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0(9):144-145.
-
4赵军华.移植现代教育技术,打造高质量高中数学课堂[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12):41-42. 被引量:1
-
5倪留云.现代教育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9(1):19-20. 被引量:5
-
6李淑红.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4):35-36. 被引量:3
-
7刘冰.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拾粹[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12):57-58.
-
8曾志勇.初中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4):20-22. 被引量:1
-
1蓝云.小学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1(1):75-75.
-
2花敏,张丹丹.党建引领智慧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J].社区,2021(8):26-26.
-
3石磊.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12):173-173.
-
4钱旭鸯.数字时代儿童身份变迁及其教育挑战——基于“赛博格”隐喻的综合分析[J].教育学报,2021,17(2):32-42. 被引量:13
-
5陈西,束定芳,朱彦,吴荣(摘译).在职外语教师的信息通信技术观念研究[J].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38(2):196-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