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毛蕨属植物中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9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3-48,共6页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参考文献7
-
1吴兆洪,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药学通报,1991年
-
2薛惟建,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8年,2卷,2期,150页
-
3郑民实,中草药,1987年,18卷,10期,27页
-
4薛惟建,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年,5卷,291页
-
5李德华,中草药,1986年,17卷,6期,14页
-
6团体著者,药学通报,1981年,16卷,2期,15页
-
7陈绮,天津医药,1980年,8期,488页
同被引文献83
-
1张玉萌,郑作文.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3(6):50-53. 被引量:27
-
2鲁翠涛,梅兴国,钟凡.千层塔植物茎叶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3):27-29. 被引量:20
-
3杨纯瑜,李春德.中国蕨类药用植物资源调查(Ⅰ)[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3,17(1):50-56. 被引量:5
-
4杨纯瑜,李春德.中国蕨类药用植物资源调查(Ⅱ)[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3,17(2):98-103. 被引量:6
-
5杨纯瑜,李春德.中药贯众的资源及原植物调查[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3,17(3):202-206. 被引量:10
-
6杨小凤,叶筱琴,仇佩虹,黄可新,谢夏丰.圆盖阴石蕨中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及含量测定[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4,34(6):480-482. 被引量:7
-
7周铜水,刘晓东,周荣汉.骨碎补对大鼠实验性骨损伤愈合的影响[J].中草药,1994,25(5):249-250. 被引量:69
-
8蒋建勤,周荣汉,王磊,李娜.中华荚果蕨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25(5):265-266. 被引量:7
-
9周铜水.蕨类植物的黄酮类成分及其系统学意义[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9,7(4):377-389. 被引量:10
-
10陈美珍,余杰,龙梓洁,罗奇斌.龙须菜多糖抗突变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7):219-222. 被引量:62
引证文献9
-
1赵莉,杨文钰.蕨类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4,27(6):452-456. 被引量:34
-
2李辉敏,阮金兰.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研究进展[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78-80. 被引量:10
-
3连永权,王晓楠,陈真传,刘保东.粗茎鳞毛蕨应用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4):29-32. 被引量:3
-
4何春霞,苏力坦.阿巴白克力.AB-8大孔树脂纯化欧洲鳞毛蕨总黄酮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7,17(2):57-59. 被引量:9
-
5何春霞,曹文尧.超声波法提取欧洲鳞毛蕨中总黄酮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6):31-34. 被引量:4
-
6何春霞,曹文尧.新疆欧洲鳞毛蕨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278-280. 被引量:4
-
7何春霞,曹文尧,古丽江.新疆欧洲鳞毛蕨黄酮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程,2013(1):22-24.
-
8庄惠如,卢海声,朱锦懋,吴文珊,李晨霞.药用蕨类水提液和醇提液平板抑菌试验初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3):83-86. 被引量:23
-
9田莉,田树革.欧洲鳞毛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9):1118-11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8
-
1许丽璇,蔡建秀.马尾松的功用及抑菌试验[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2):186-189. 被引量:9
-
2林燕如,谢琳洁.金丝草总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393-2396. 被引量:3
-
3赵莉,杨文钰.蕨类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4,27(6):452-456. 被引量:34
-
4苏育才.芒萁多糖提取及抗菌活性初步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2):43-45. 被引量:19
-
5苏育才.槲蕨多糖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4):25-26. 被引量:6
-
6吴华端,苏育才.抗菌蜈蚣蕨多糖的分离与纯化[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5):28-29. 被引量:5
-
7苏育才.海金沙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4):76-79. 被引量:29
-
8林红梅,韩忠明,吴劲松,杨利民.粗茎鳞毛蕨种群形态性状及其生态可塑性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4):398-401. 被引量:6
-
9陈晓清,苏育才,李晓晶,林燕清,卢丹清.抗菌肾蕨多糖的提取与分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4):112-115. 被引量:9
-
10罗雪妹.九阜山杀虫杀菌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111-116. 被引量:2
-
1张橡楠,周大鹏.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1):344-347. 被引量:1
-
2任强,高桂花,周宋男,王慧云.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45(8):1188-1198. 被引量:4
-
3任强,夏天睿,王云龙,王慧云.鳞毛蕨属植物中间苯三酚类化学成分质谱裂解和波谱学规律[J].中草药,2015,46(6):932-937. 被引量:4
-
4高增平,李瑞峰,王宝华,陆蕴如.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3):50-55. 被引量:18
-
5樊锐锋,黄庆阳,常缨.香鳞毛蕨抑菌特性比较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3):81-84. 被引量:13
-
6冯卫生,曹新伟,匡海学,郑晓珂.浅裂鳞毛蕨中一个新二氢黄酮的分离和结构鉴定(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05,3(6):336-339. 被引量:4
-
7左丽,陈若芸.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36(9):1426-1430. 被引量:18
-
8丁作超,周凤琴,李建秀,马丰山.鳞毛蕨属细胞间隙腺毛形态发生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0(1):45-46.
-
9沈志滨,罗文英,严优芍,朱俊访.香鳞毛蕨中间苯三酚衍生物的研究[J].中药材,2006,29(6):560-561. 被引量:8
-
10沈志滨,张维库,马英丽,叶文才.香鳞毛蕨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中草药,2006,37(7):995-99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