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4-55,共2页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参考文献7
-
1申雨平.《描写性翻译研究内外》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1):76-77. 被引量:10
-
2张志强.信息足度与文化移植[J].上海翻译,1998(4):29-31. 被引量:10
-
3廖七一.跨学科综合·文化回归·多元互补──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走向试评[J].外国语,1998,21(5):26-33. 被引量:34
-
4张南峰.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J].外国语,1998,21(3):41-47. 被引量:56
-
5蒋骁华.近十年来西方翻译理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2):31-36. 被引量:48
-
6郑延国.许国璋翻译观旁札[J].中国翻译,1996(5):8-11. 被引量:3
-
7袁锦翔.胡适与文学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6(4):51-5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50
-
1闫晓珊,蓝红军.国内视听翻译研究综述(2000-2020)——基于翻译研究相关期刊的分析[J].语言与翻译,2021(2):64-70. 被引量:10
-
2胡少斐.论外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翻译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z1):20-21.
-
3杨晓荣.翻译标准的依据:条件[J].外国语,2001,24(4):70-76. 被引量:37
-
4袁洪.论言语产出模式对翻译过程模式的解释和启示[J].韶关学院学报,2009,30(2):112-115.
-
5孟宏.论关联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J].硅谷,2008,1(12).
-
6谭文芬.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0,16(z1):74-75.
-
7胡雯.浅谈翻译的“忠实性”与翻译策略[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38-39. 被引量:1
-
8李华.翻译研究的“普适性”迷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1):128-129.
-
9马乐梅.文本与文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3):306-309.
-
10郭建中.中国翻译界十年(1987──1997):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1999,22(6):53-60. 被引量:46
同被引文献9
-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4):1-5. 被引量:127
-
2余治平.“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J].江海学刊,2005(6):5-10. 被引量:36
-
3胡庚申.从译文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应用例析[J].外语教学,2006,27(4):50-55. 被引量:107
-
4宋志平.《翻译适应选择论》:一部简约创新之作[J].外语研究,2007,24(5):105-106. 被引量:18
-
5方梦之.译学词典[M]{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81.
-
6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4):90-95. 被引量:163
-
7胡庚申.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J].外国语,2009,32(2):47-53. 被引量:159
-
8刘爱华.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辨——“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面对面[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1):75-78. 被引量:66
-
9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8(6):96-99. 被引量:196
-
1尹晓琴,钟成芳.登得大雅之堂的中国英语[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184-185.
-
2李洁.从ESP的发展阶段看ESP教学——以通信英语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12):3-4.
-
3王战平.基于真实性理念的商务英语教材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38-41. 被引量:1
-
4颜佶琰.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in Planning an Oral Presentation Course[J].科技信息,2012(18):167-167.
-
5谢晓禅.从差异的伦理看文学翻译标准的多元性——以《西游记》翻译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12):135-137. 被引量:1
-
6韩子满.翻译等值论探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2):71-73. 被引量:12
-
7黄超夷.谈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中的需求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8(4):130-131. 被引量:2
-
8王金铨.从Skopos理论解读中国近代翻译中的变体现象[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2(6):24-30. 被引量:13
-
9樊绿珍.汉语辞格的分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154-156. 被引量:1
-
10周海燕.ESP教学模式:构建艺术专业特色化双语课程体系——以吉林艺术学院院级选修课《艺术设计英语》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1):60-6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