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谈刑事证据审查判断标准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证据的审查判断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内容。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客观地存在于证据制度之中,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内容。完整的证据理论体系的建立,刑事审判工作中的正确的证据的审查判断,都有待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封建社会所实行的形式证据制度判断的证据标准。
作者
王牧
出处
《当代法学》
1988年第2期35-36,共2页
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关键词
证据制度
审查判断
认定证据
判断标准
证据标准
核心内容
证据证明力
司法人员
法官
证据材料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1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73
同被引文献
151
1
秦宗文.
证据标准的双维分析:基准与动力[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3):87-103.
被引量:25
2
张红哲.
行政执法证据规则:理论重释与体系展开[J]
.求索,2021(4):156-163.
被引量:10
3
郑飞.
证据属性层次论——基于证据规则结构体系的理论反思[J]
.法学研究,2021(2):123-137.
被引量:45
4
谢佑平,申育冰.
论监察调查三类案件的证据(明)标准及其程序衔接[J]
.河北法学,2021,39(11):64-74.
被引量:14
5
谢小剑.
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相对二元化模式”提倡[J]
.法商研究,2021,38(5):159-172.
被引量:22
6
孙远.
非法证据排除的裁判方法[J]
.当代法学,2021,35(5):51-63.
被引量:17
7
韩旭.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的转型[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2):108-114.
被引量:21
8
孙长永.
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及其司法审查比较研究[J]
.中国法学,2001(4):119-139.
被引量:69
9
龙宗智.
再论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J]
.人民检察,2002(3):5-7.
被引量:25
10
李昌盛.
反思排除合理怀疑标准[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3(1):181-19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0
1
张红哲.
监察证据标准的理论阐释与优化路径[J]
.中外法学,2023,35(3):785-802.
被引量:2
2
杨波.
审判中心下印证证明模式之反思[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3):190-200.
被引量:35
3
杨波.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印证化之批判[J]
.法学,2017(8):152-163.
被引量:53
4
肖秀敏,杨振华,展中华.
审判中心下“印证”刑事证明模式批判、反思与重塑——基于对当前刑事指控体系及证据裁判标准的实证分析[J]
.南海法学,2017,1(6):54-66.
被引量:4
5
展中华.
审判中心视域下的印证证明模式之批判、反思与重塑[J]
.行政与法,2018(4):81-91.
被引量:1
6
熊晓彪.
刑事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之异同[J]
.法学研究,2019,41(4):191-208.
被引量:51
7
杨波.
刑事诉讼事实形成机理探究[J]
.中国法学,2022(2):163-183.
被引量:30
8
黄嶷嶷.
证据标准的理论阐述与实践思考[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1):110-118.
被引量:5
9
熊晓彪.
概率推理:实现审判智能决策的结构化进路[J]
.中外法学,2022,34(5):1278-1298.
被引量:10
10
张丽霞.
刑事证据标准统一论之辩[J]
.公安学研究,2024,7(6):64-82.
二级引证文献
173
1
赵艳红.
论“疑罪”的合理认定[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3(1):301-329.
2
周俊彦.
印证何以证明?——对印证原理和印证规则的概率论反思[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1(1):124-154.
被引量:1
3
杜邈.
论双层次刑事证明模式[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5):41-59.
被引量:2
4
谢澍.
《刑事诉讼法》修改“证据独立成编”的基本思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4):53-70.
被引量:2
5
熊晓彪.
证明标准多维解构与体系重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57-176.
被引量:5
6
秦宗文.
证据标准的双维分析:基准与动力[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3):87-103.
被引量:25
7
谢澍.
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的扬弃与超越[J]
.中国法学,2023(3):264-284.
被引量:16
8
高通.
网络犯罪证明中的综合认定方法[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38(3):81-93.
被引量:12
9
林偶之.
日本“审判中心主义”改革成效及其启示[J]
.刑事法评论,2023(1):492-511.
被引量:1
10
王静.
刑事证明中的“印证”限度探析[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3(2):16-22.
被引量:1
1
唐国峰.
案外人异议案件的审查判断标准[J]
.人民司法,2016,0(34):39-43.
被引量:6
2
陆建军,陈茹英.
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须解决三个问题[J]
.人民检察,2014,0(19):74-74.
被引量:2
3
张正怡.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J]
.岭南学刊,2011(4):73-79.
被引量:6
4
曾赟.
论再犯罪危险的审查判断标准[J]
.清华法学,2012,6(1):64-77.
被引量:12
5
王欣新,周薇.
关联企业的合并破产重整启动研究[J]
.政法论坛,2011,29(6):72-81.
被引量:23
6
吕林.
论我国民间组织设立制度之完善[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22-128.
7
刘谦.
专利法中的创造性之案例分析——基于通信技术领域信息属性特征的答辩策略[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74-75.
8
吴兴彬.
完善考察办法 选准用好干部[J]
.东北之窗,2014(15):36-36.
9
杨朝仁.
科举取仕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观照[J]
.政治学研究,2001(3):49-58.
被引量:12
10
林云莲.
创业板市场的运作规则与《公司法》的冲突[J]
.煤炭经济研究,2001,21(2):16-18.
当代法学
198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