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
3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徐苹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0年考古所文明起源课题组的五位同志到浙江、上海、江苏、辽宁,对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的重大发现进行学术考察。今年考古所邀请上述四省(市)的学者,对考古所的陶寺、二里头、偃师商城、安阳殷墟等考古遗址作学术考察,也可以说是"回访"。在考察的过程中承山西省文物考古所、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大学的厚意,顺访了襄汾丁村、垣曲古城、曲沃曲村、侯马。
作者
白云翔
顾智界
机构地区
考古编辑部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26-549,共24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文明起源
文明社会
文明因素
文明时代
红山文化
文物考古
中国考古学
中原地区
青铜器
中国文明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57
引证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288
同被引文献
657
1
韩建业.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80-91.
被引量:10
2
沈长云.
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学、考古学与人类学考察[J]
.历史研究,2021(1):43-52.
被引量:6
3
戴向明.
陶寺墓地分析[J]
.南方文物,2019(6):54-75.
被引量:11
4
赵春青,顾万发,王文华,武家璧,李卫东.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1999年试掘简报[J]
.华夏考古,2000(4):3-10.
被引量:47
5
张碧波.
中华古史上的玉器时代——中华文明探源之一[J]
.学习与探索,2006(4):154-158.
被引量:4
6
沈长云.
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几个问题[J]
.史学月刊,2001(2):5-11.
被引量:9
7
于建设.
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51-54.
被引量:4
8
赵志军.
小米起源的研究——植物考古学新资料和生态学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35-38.
被引量:24
9
索秀芬,郭治中.
白音长汗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1):41-58.
被引量:8
10
邵国田,刘海文,王泽,王春明,孙德志,田彦国,安亚辉,邱艳丽.
敖汉旗杜力营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9(2):1-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8
1
缪雅娟.
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回顾与思考[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9(2):4-11.
被引量:1
2
毛曦.
试论城市的起源和形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38-42.
被引量:16
3
何德亮.
海岱地区古代社会的文明化进程[J]
.中原文物,2005(4):10-21.
被引量:2
4
朱乃诚.
苏秉琦重建中国古史框架的努力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苏秉琦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之五[J]
.中原文物,2005(5):30-37.
被引量:4
5
杨春梅.
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J]
.文史哲,2006(2):5-25.
被引量:15
6
毛曦.
论中国城市早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3):29-35.
被引量:8
7
刘恒武.
论良渚文化的高台墓地[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5):119-124.
被引量:1
8
尹宏兵.
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分析[J]
.华夏考古,2007(2):135-141.
被引量:2
9
范毓周.
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史学月刊,2008(10):111-121.
被引量:1
10
魏兴涛.
中原龙山城址的年代与兴废原因探讨[J]
.华夏考古,2010(1):49-60.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
288
1
黄博尧.
韦伯视域下的中国大航海问题初探[J]
.外国哲学,2024(1):284-301.
2
肖波,王俊铮.
内蒙古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面像岩画年代及相关问题研究[J]
.形象史学,2022(2):179-196.
3
李子良.
中原地区夏商重叠型城市防御研究[J]
.文物建筑,2022(1):205-212.
4
王新辉.
大凌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存祭祀方式研究[J]
.文化学刊,2021(6):80-82.
被引量:1
5
许鹏飞.
良渚文化的文明化程度[J]
.东方博物,2021(3):70-78.
6
成璟瑭,图旭刚.
试论东山嘴文化[J]
.边疆考古研究,2023(2):71-87.
7
侯佳岐,王春雪.
红山文化聚落的空间分析[J]
.边疆考古研究,2023(1):58-68.
8
周书灿.
《穆天子传》与汉武故事——兼论古史材料审查与中国古典学重建问题[J]
.贵州社会科学,2022(10):68-75.
9
曾军,刘晓静.
文化镜像与学术奇观——2006年度人文学术热点透视[J]
.社会科学,2007(1):147-155.
被引量:5
10
陈新立.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史学理论研究,2008(2):110-120.
被引量:19
1
张德水.
祭坛与文明[J]
.中原文物,1997(1):61-68.
被引量:20
2
杨权喜.
试论中国文明起源与江汉文明[J]
.浙江社会科学,1994(5):90-95.
被引量:1
3
张翀.
西周早期青铜器的金文与历史[J]
.荣宝斋,2015,0(7):72-95.
4
敦煌与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学术考察——2013年海峡两岸大学生夏令营在我所召开[J]
.敦煌学辑刊,2013(3).
5
乐凌.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举办“海峡两岸敦煌学丝绸之路学术考察研讨会”[J]
.敦煌研究,2000(4):177-177.
6
“重庆玄奘之路”海峡两岸学术考察[J]
.敦煌学辑刊,2010(3).
7
黄晓霞.
痴迷“尼雅王国”的日本和尚[J]
.科技潮,2000(2):26-27.
8
张忠培.
论内蒙古地区的考古学文化[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2):31-35.
被引量:5
9
辛夷.
敦煌研究院学者考察印度佛教艺术[J]
.敦煌研究,2005(2):112-112.
被引量:1
10
陈巨锁.
回崞阳[J]
.五台山,2006(5):27-31.
考古
199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