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礼貌称呼的语用学解释
被引量: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称呼语本身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制约称呼语礼貌使用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语用学的礼貌原则,社会关系坐标仅仅是一个参数。我们认为称呼语是否用得有礼貌关键在于对其的使用是否在一定语境里,参照一定的社会关系,遵循了相关的礼貌原则。
作者
曲卫国
陈流芳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国际中国文化学院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8-124,共7页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礼貌原则
面子
称呼语
礼貌称呼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223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106
参考文献
10
1
曲卫国,陈流芳.
论传统的中国礼貌原则[J]
.学术月刊,1999,31(7):33-41.
被引量:39
2
Brown Penelope,Stephen Levinson.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1987.
3
Braun,F.Terms of address: problems of patterns and usage in various languages and cultures,1988.
4
Fasold,Ralph.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1990.
5
GoffmanE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in Face-to-Face Behavior.
6
Montgomery,M.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1986.
7
Smith,P,Bond,M.Social psychology across cultures,1993.
8
Wardhaugh,Ronald.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1992.
9
Dickey,Eleanor.Forms of address and terms of refer- enceJournal of Linguisitcs,1997.
10
Markus.H. R,Kitayama,S.Culture and the Self: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1991.
共引文献
38
1
曲卫国,陈流芳.
也谈“Please”,也谈“请”──与刘绍忠先生商榷[J]
.外国语,2001,24(4):22-27.
被引量:18
2
朱湘燕.
影响批评语用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2):71-78.
被引量:7
3
范文嫣.
浅议王熙凤语言中的礼貌原则[J]
.社会科学家,2005,20(5):32-34.
被引量:8
4
江结宝.
权势关系中弱势角色的礼貌语言特点初探[J]
.语言文字应用,2005(4):52-56.
被引量:16
5
涂红梅.
探析会话中的礼貌原则[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15(4):108-110.
被引量:1
6
刘含徽.
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1):126-128.
被引量:5
7
周怡汐,杨国萍.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69-172.
8
夏玉琼,崔义平.
异议表达的语用策略研究[J]
.宜宾学院学报,2008,8(11):80-82.
被引量:8
9
薛维.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应用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68-70.
被引量:2
10
徐雪梅.
礼貌原则下的英汉敬谦称谓语系统[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369-37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3
1
张俊霞.
言语者对受话者称呼变化的语用探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15-16.
被引量:2
2
来鲁宁,郭萌.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z1):17-19.
被引量:22
3
姜丽蓉,韩丽霞.
英汉称呼语中折射出的文化内涵[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z1):91-93.
被引量:7
4
刘晓玲.
浅论称呼语“先生”、“小姐”的历史发展[J]
.语言研究,2002,22(S1):156-159.
被引量:13
5
方经民.
日汉亲属称谓的语用情境对比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1-9.
被引量:25
6
潘之欣,张迈曾.
汉语亲属语扩展用法调查[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10-15.
被引量:24
7
黄碧蓉.
称呼语变异使用驱动机制解析[J]
.外语学刊,2009(2):65-69.
被引量:18
8
崔希亮.
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46-54.
被引量:73
9
周玲丽.
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J]
.文教资料,2006(17):153-154.
被引量:2
10
黄启良.
从称谓语的变化透视社会文化的变迁[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7):133-13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5
1
师琳,高萍.
《白鹿原》称谓语语用分析[J]
.汉字文化,2023(20):10-13.
2
曲卫国,陈流芳.
也谈“Please”,也谈“请”──与刘绍忠先生商榷[J]
.外国语,2001,24(4):22-27.
被引量:18
3
陈流芳,曲卫国.
“老+姓”称呼的语用功能浅析[J]
.修辞学习,2006(3):34-36.
被引量:5
4
黄健秦.
二维语用框架下的称呼语序列——“表敬准则”与“示近准则”的竞争和互动[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4):33-38.
被引量:11
5
刘连海.
称呼语运作过程的模式[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9):124-127.
6
邵士洋,刘宇红.
论社会距离和语言礼貌级别的交互作用[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76-78.
被引量:2
7
孙飞凤,林晓英.
论汉语称呼语——汉文化中某些观念持续性的折射[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3):100-103.
被引量:1
8
吴玲玲.
礼貌原则与英汉称呼语对比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1):145-146.
被引量:4
9
凌凤.
让我怎么称呼你,陌生人?——生人称谓问题浅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77-79.
被引量:1
10
魏华.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3):135-1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6
1
熊润.
《汉语口语速成》中招呼语的编写情况调查研究[J]
.作家天地,2020,0(3):57-57.
2
吕文春,刘大为.
从“吃了吗”到“Hi”:招呼语的社会生成与表征探析[J]
.新闻知识,2023(7):36-43.
3
姚海燕,王雪玉.
政务微博“中国长安网”称呼语选择及政府形象建构[J]
.新媒体研究,2023,9(2):29-32.
4
闫盼盼.
网络称谓“小姐姐”探究[J]
.汉字文化,2019,0(21):144-146.
被引量:2
5
何梦.
从中日招呼语的对比浅析中日文化的差异[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155-156.
6
曲卫国,陈流芳.
告别语“拜拜”与汉语口语语体的缺环现象[J]
.修辞学习,2005(3):25-27.
被引量:9
7
熊晓灿.
社会关系与请求言语行为[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27-30.
8
熊晓灿.
社会关系与请求言语行为[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1):59-62.
被引量:1
9
郭敏.
英汉招呼语对比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199-200.
10
刘连海.
称呼语运作过程的模式[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9):124-127.
1
吴国华.
“ТЫ”与“ВЫ”的语言国情学价值[J]
.中国俄语教学,1997,0(4):1-4.
被引量:2
2
曹月华.
俄语中表示“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的词汇[J]
.俄语学习,1996(2):57-58.
3
李建信.
学习礼貌语略说[J]
.平顶山学院学报,1994,11(4):37-40.
4
王静.
从“伪娘“”春哥”说起[J]
.语文建设,2013(7):65-66.
5
陈毅平.
《红楼梦》会话中的称呼语[J]
.修辞学习,2007(4):54-57.
被引量:7
6
赵志坚.
“大哥大”称呼修辞趣谈[J]
.语文月刊,1999,0(5):18-18.
7
马文熙.
SIR、生、先生[J]
.语文建设,1994(1):48-4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