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细胞因子1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Th1/Th2细胞平衡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杰夫 殷林波 +3 位作者 宋成博 傅雅静 姜拥军 张子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对T细胞因子1(TCF1)调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平衡进行研究,探讨在HIV感染中Th1/Th2细胞漂移的机制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未治疗的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目的对T细胞因子1(TCF1)调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平衡进行研究,探讨在HIV感染中Th1/Th2细胞漂移的机制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未治疗的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染TCF1-siRNA敲除TCF1的表达,检测CD4^+、CD8^+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IV感染者CD4^+T细胞IFN-γ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P=0.041),IL-4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与未敲除TCF1的对照组(TCF1组)相比,敲除TCF1(si-TCF1组)显著增加HIV感染者CD4^+T细胞内Ⅰ型细胞因子IFN-γ表达(P=0.048),减少Ⅱ型细胞因子IL-4表达(P=0.004)。敲除TCF1后,HIV感染者CD8^+T细胞内亦出现IFN-γ表达增加(P<0.001),IL-4表达减少(P=0.010)。结论敲除TCF1可使HIV感染者体内Th2细胞向Th1细胞漂移,为HIV感染免疫平衡提供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T细胞因子1 Ⅰ型辅助性T细胞 Ⅱ型辅助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ART治疗后不同免疫应答人群T细胞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雷洁 李金程 +4 位作者 丁海波 唐甜 张子宁 韩晓旭 姜拥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不同免疫应答情况下T细胞的免疫特征。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27例,按照免疫应答情况将其分为免疫无应答者(INR,14例)和免疫应答者(RES,13例),另有...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不同免疫应答情况下T细胞的免疫特征。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27例,按照免疫应答情况将其分为免疫无应答者(INR,14例)和免疫应答者(RES,13例),另有健康对照者(NC)25例。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上述人群CD4^+T细胞数量、胸腺输出功能、活化及凋亡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IV感染者在HAART治疗后CD4^+T细胞数量持续增长,RES组CD4^+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INR组。感染者治疗后的胸腺输出功能与CD4^+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503 7,P=0.012 1),INR的胸腺输出功能显著低于RES(P<0.05)。感染者CD4^+T细胞活化水平与CD4^+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r=-0.469 7,P=0.017 8),INR的活化水平显著高于RES(P<0.01)。感染者细胞凋亡水平与CD4^+T细胞数量呈反比(r=-0.547 2,P=0.018 7),INR的CD4^+T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RES(P<0.01)。结论较低的胸腺输出功能、过度的活化及凋亡水平对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重建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HAART治疗 CD4^+T细胞 免疫应答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B结构域包含蛋白2B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3
作者 王淑妹 赵丽 +3 位作者 熊鹰 张晓维 梁国新 耿文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TRAB结构域包含蛋白2B (TRABD2B)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的影响。方法实时PCR检测人原代细胞和细胞系中TRABD2B mRNA的表达水平;人TRABD2B表达质粒p TRABD2B-GFP转染293T细胞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TRABD2B在293T细胞中的定... 目的探讨TRAB结构域包含蛋白2B (TRABD2B)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的影响。方法实时PCR检测人原代细胞和细胞系中TRABD2B mRNA的表达水平;人TRABD2B表达质粒p TRABD2B-GFP转染293T细胞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TRABD2B在293T细胞中的定位。采用小干扰RNA (siRNA)下调293T细胞中TRABD2B的表达,24 h后感染p24为10 ng的HIV-1NL4-3-Luc (VSVG)假病毒并检测胞内荧光素酶活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人TRABD2B表达质粒以及HIV-1NL4-3、HIV-2st和SIVmac239病毒质粒,或共转染不同种属TRABD2B表达质粒和HIV-1NL4-3病毒质粒,48 h后收集上清感染TZM-bl细胞,检测TZM-bl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人TRABD2B主要表达于293T细胞,且主要分布在293T细胞的胞膜;siRNA敲减293T细胞中内源性TRABD2B的表达能够促进HIV-1NL4-3的复制(P <0.05);人TRABD2B能够抑制HIV-1NL4-3、HIV-2st和SIVmac239的复制且其他种属的TRABD2B均能够抑制HIV-1NL4-3复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TRABD2B能够抑制HIV-1、HIV-2和SIV的复制,为HIV抗病毒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TRAB结构域包含蛋白2B 种属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对HIV自我检测接受意愿调查 被引量:20
4
作者 包冉彤 张永惠 +4 位作者 李尚曹 呼志丽 李行 楚振兴 徐俊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6-1139,1160,共5页
目的了解沈阳市在校大学生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经历,HIV自我检测(HIVST)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大学生HIV检测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匿名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沈阳市在校大学生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经历,HIV自我检测(HIVST)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大学生HIV检测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匿名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大学生对HIVST的接受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 208名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合格,34.9%(421人)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感染HIV的风险,既往接受学校性教育和检测过HIV者的比例分别为61.5%(743人)和2.2%(27人),69.4%(838人)愿意通过HIVST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对象对HIVST持接受意愿的关联因素分别为,职业技术类专业[vs.医学专业,调整比值比(aOR)=0.5]、接受过学校性教育(aOR=1.5)、认为自己有低度HIV感染风险(vs.认为没有感染风险,aOR=1.8)、发生过性行为(aOR=1.6)、既往检测过HIV(aOR=9.5)(P均<0.05)。结论沈阳市大学生HIV相关高危行为突出,接受学校性教育比例较低,但对HIVST接受意愿较高,建议尽早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学校性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大学生 艾滋病病毒自我检测
原文传递
HIV阳性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执行功能及自评抑郁
5
作者 康婧 耿文清 +1 位作者 姜拥军 丁海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0-625,共6页
目的:探讨HIV阳性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执行功能、自评抑郁的特征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取HIV感染MSM的患者209例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HIV阴性MSM 84例。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张卡片版(WCST-64)评估执行功能,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目的:探讨HIV阳性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执行功能、自评抑郁的特征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取HIV感染MSM的患者209例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HIV阴性MSM 84例。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张卡片版(WCST-64)评估执行功能,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抑郁状态。结果:HIV阳性MSM的WCST-64错误应答数、随机错误数高于HIV阴性MSM,完成分类数低于HIV阴性MSM(均P<0.05)。HIV阳性MSM中,抑郁组WCST-64错误应答数高于无抑郁组,概念化水平百分数低于无抑郁组(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IV阳性MSM的年龄、CES-D得分与WCST-64错误应答数正向关联(β=0.33、0.15)、最低CD4+T细胞数与WCST64错误应答数负向关联(β=-0.15)。结论:HIV阳性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执行功能低于HIV阴性者,且与抑郁状态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 执行功能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消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因子分析干扰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唐甜 王盼 +3 位作者 刘宇思 姜拥军 赵敏 张子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62-1068,共7页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预处理流式细胞术多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异常升高的血浆样本,比较其消除分析干扰的效果。方法选取流式细胞术多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异常升高的血浆样本32例,分别采用样本稀释、20%聚乙二醇6000 (PEG-6000)沉淀法和嗜异性抗...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预处理流式细胞术多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异常升高的血浆样本,比较其消除分析干扰的效果。方法选取流式细胞术多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异常升高的血浆样本32例,分别采用样本稀释、20%聚乙二醇6000 (PEG-6000)沉淀法和嗜异性抗体阻断管(HBT)预处理上述血浆样本后,检测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7、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7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与电化学发光法的IL-6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流式细胞术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异常升高的血浆样本经过倍比稀释后,7种细胞因子检测结果与稀释倍数未呈线性关系的比例>60%;与稀释倍数未呈线性关系的血浆样本经过PEG-6000沉淀法和HBT预处理后,与未经预处理的样本相比,7种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明显下降(均P <0.05);与稀释倍数呈线性关系的血浆样本经过PEG-6000沉淀法和HBT预处理后,与未经预处理的样本相比,IL-6、IL-10、IFN-γ和TNF亦呈下降趋势(均P <0.05)。PEG-6000沉淀法和HBT预处理后血浆样本的流式细胞术IL-6检测结果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均呈较好的相关性,且PEG-6000沉淀法预处理后的相关性高于HBT。结论 应用PEG-6000沉淀法和HBT预处理样本,有助于消除流式细胞术多细胞因子检测中的分析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流式细胞术 干扰 聚乙二醇6000 嗜异性抗体阻断管 嗜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大学新生首次性行为年龄及HIV相关高危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呼志丽 包冉彤 +5 位作者 李尚曹 李行 姜拥军 耿文清 徐俊杰 汪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掌握大学新生性行为发生率及其首次性行为年龄变化趋势和与艾滋病病毒(HIV)相关高危性行为关联性等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学生开展HIV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沈阳市3所高等院校的大一新生作为调查对... 目的掌握大学新生性行为发生率及其首次性行为年龄变化趋势和与艾滋病病毒(HIV)相关高危性行为关联性等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学生开展HIV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沈阳市3所高等院校的大一新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开展匿名式互联网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共有1 208名学生参与并完成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8.51±0.95)岁,男女比例为1∶2,调查对象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9.0%(其中男生40.5%,女生7.8%);调查对象的性伴侣为异性、同性及同性和异性均有的比例分别为92.2%、6.5%和1.3%;不同年龄组的首次性行为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19岁组、18岁组以及<18岁组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分别为18岁、18岁、17岁和16岁,Log Rank χ^2=66.049, P <0.001);大学生首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2.2%;近一年发生过性行为者中36.5%性伴数≥2人;相对于首次性行为年龄大于18岁者,首次性行为年龄小于18岁者的大学生首次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41.7%vs.25.4%)、近一年性伴数≥2人(42.7%vs.32.1%)及近一年性行为中从不使用安全套(12.2%vs. 3.7%)的比例均显著更高(P均<0.05)。结论沈阳市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且HIV相关危险性行为较多,首次性行为年龄呈日益年轻化趋势,且首次性行为发生较早者的HIV相关高危行为更突出,应在中小学阶段尽早对学生群体,尤其男生启动性健康、性道德及艾滋病防控教育,以降低大学生群体无保护HIV相关高危行为及感染HI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性行为 艾滋病病毒 性教育 大学生
原文传递
大学生MSM人群HIV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及效果验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掣驰 呼志丽 +3 位作者 胡清海 楚振兴 张晶 徐俊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HIV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利用我国7大城市(上海、南京、长沙、郑州、济南、沈阳和昆明)MSM横断面调查数据库中在校大学生MSM相关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目的建立并验证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HIV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利用我国7大城市(上海、南京、长沙、郑州、济南、沈阳和昆明)MSM横断面调查数据库中在校大学生MSM相关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并采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筛选模型变量;采用C-statistics检验、Hosmer-Lemeshow检验(H-L检验)对模型进行判别能力和拟合效果的内部验证和评价;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技术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共纳入742名大学生MSM参加研究,其HIV感染率为5.9%(44/742)。经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并通过stepwise法筛选,以下变量进入最终模型:有性传播疾病感染史(OR=5.4,95%CI:2.5~11.4,P<0.01)(5分);近半年使用过新型毒品(OR=2.2,95%CI:1.2~4.2,P=0.016)(2分);最近一次男男性行为方式为被插入方或同时为插入方和被插入方(OR=2.3,95%CI:1.0~5.0,P=0.044)(2分)。模型的C-statistic检验的统计量AUC为0.71,H-L检验的卡方值为1.35(P=0.717);各变量在1 000个Bootstrap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均>50%。结论大学生MSM人群HIV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和拟合效果,有助于大学生MSM人群比较客观地评估其自身HIV感染风险,以及促进其参与后续HIV检测等防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大学生 风险预测模型 BOOTSTRAP
原文传递
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 被引量:73
9
作者 徐俊杰 黄晓婕 +12 位作者 刘昕超 王黎明 陈耀凯 王辉 张福杰 吴昊 李太生 韩孟杰 赵方 丁海波 段君义 盛根深 尚红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65-1271,共7页
1前言全球艾滋病(AIDS)快速蔓延趋势已得到遏制,但部分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危险行为人群中的HIV防控形势仍然严峻[1]。近年来全球及我国HIV传播途径均以性传播为主[1-2]。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是通过服用抗病毒... 1前言全球艾滋病(AIDS)快速蔓延趋势已得到遏制,但部分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危险行为人群中的HIV防控形势仍然严峻[1]。近年来全球及我国HIV传播途径均以性传播为主[1-2]。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是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HIV感染的一种新型有效的生物学预防方法[3]。基于全球多项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4-6],在HIV高风险人群中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前预防,可在公共卫生层面有效遏制HIV的传播[7]。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5年发布指南,建议在HIV新发感染率超过3/100人年的易感染HIV危险行为人群中开展PrEP[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暴露前预防用药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康婧 耿文清 +1 位作者 姜拥军 丁海波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316例,进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的横断面测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状态相关因素。结果67例受试者(21.2%)处...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316例,进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的横断面测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状态相关因素。结果67例受试者(21.2%)处于抑郁状态(CES-D≥16)。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6个月内开始抗病毒治疗[比值比(OR)=0.44,95%可信区间(CI):0.22~0.89]和既往抑郁症病史(OR=8.46,95%CI:2.69~26.59)是抑郁状态的独立相关因素,而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持续时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抑制情况与抑郁状态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感染6个月内开始抗病毒治疗和既往抑郁症病史是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状态的独立、显著相关因素,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可能对HIV感染者精神状况具有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抑郁 男男性行为者 早期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表达HIV单链抗体的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明晖 田文 +1 位作者 韩晓旭 尚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共8页
近年来,基于抗体药物的被动免疫策略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和治疗中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定期补充抗体,才能维持体内长期有效的药物浓度,如何延长抗体药物的作用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乳酸杆菌的食品安全性和黏膜定植稳定... 近年来,基于抗体药物的被动免疫策略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和治疗中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定期补充抗体,才能维持体内长期有效的药物浓度,如何延长抗体药物的作用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乳酸杆菌的食品安全性和黏膜定植稳定性,把HIV单链抗体连接到具有宿主同源启动子和信号肽的乳酸杆菌表达质粒pldhl0373中,电转化乳酸杆菌WCFS1感受态细胞,通过红霉素筛选出阳性单菌落,发酵培养后菌液经Western blot检测证明了单链抗体得到表达,并具有抗病毒能力。与野生型WCFS1菌株相比,重组菌体外生长能力未发生改变,发酵24h后菌液的CFU均可达到109/ml;单链抗体基因的插入不会明显改变重组菌黏膜细胞定植能力,每平方厘米单层上皮细胞可稳定定植105CFU的菌落。以宿主黏膜共生菌为媒介,在黏膜细胞表面实现抗病毒蛋白的长期稳定表达为预防HIV黏膜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单链抗体 植物乳酸杆菌 启动子 信号肽 黏膜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2000-2017年国际HIV暴露后预防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陆天意 毛翔 +4 位作者 彭二磊 李佳明 耿文清 姜拥军 徐俊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01-1506,共6页
目的 从文献计量分析角度对国际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的发文量、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我国相关研究开展及防治条例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CiteSpace 5.1软件对Web of Scie... 目的 从文献计量分析角度对国际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的发文量、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我国相关研究开展及防治条例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CiteSpace 5.1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7年间所有PEP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国际上PEP相关研究发文量平均增速为10.78%,2016年发文量达到顶峰(34篇),近年相关研究热点从预防HIV职业暴露向MSM等高危人群的HIV非职业暴露后阻断转移,聚类分析显示PEP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强化干预减少HIV感染风险、全球HIV PEP的形势、德国-奥地利预防指南3个领域。结论 近年高危人群尤其MSM人群的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PEP在MSM人群中的知晓和使用度以及服药过程中的依从性等方面。在我国MSM人群HIV疫情较为严峻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应加强PEP对MSM人群HIV感染风险的评估和探索,以便为医务人员实施HIV非职业暴露阻断及相关部门制定PEP用药指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暴露后预防 可视化分析 前沿演进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男男性行为者对利用手机社交软件推送HIV防控信息的接受意愿调查 被引量:17
13
作者 贾月如 于欢 +6 位作者 张晶 张永惠 毛翔 姜拥军 耿文清 徐俊杰 汪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手机社交软件(APP)寻找性伴的男男性行为者(MSM)对利用手机社交软件推送艾滋病病毒(HIV)防控信息的接受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及同伴推动抽样(RDS)方法在沈阳招募MSM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取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手机社交软件(APP)寻找性伴的男男性行为者(MSM)对利用手机社交软件推送艾滋病病毒(HIV)防控信息的接受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及同伴推动抽样(RDS)方法在沈阳招募MSM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取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行为学信息、手机社交软件使用情况及对HIV防控信息推送的接受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M对利用手机APP推送HIV防控信息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自报曾使用手机APP寻找性伴的MSM占61.5%(464/755),32.5%(151/464)的MSM同时使用2种及以上APP寻找性伴,49.6%(230/464)的MSM至少每天使用一次手机APP。使用手机APP寻找性伴的MSM相对未使用者更年轻、使用过新型毒品的比例更高、同性性行为中做被插入方的比例更高且近3个月有更多的偶然性伴(P均<0.05)。使用手机APP的MSM对利用手机APP推送HIV防控信息的接受率为5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报性取向为同性、使用手机APP时间>1年、同时使用2种及以上手机APP以及至少每天使用1次手机APP是MSM接受HIV防控信息推送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沈阳市使用手机APP的MSM高危行为更突出,且使用手机APP累计时间长、频率高、种类多的MSM更愿接受HIV防控信息推送,提示卫生部门应与手机APP软件供应商协作,利用手机APP平台推送针对MSM的HIV防控信息,以控制MSM的HIV疫情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社交软件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防控信息
原文传递
利用社交媒体推动男男性行为者开展HIV自我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文冉 毛翔 +3 位作者 彭二磊 张晶 楚振兴 徐俊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0-764,共5页
艾滋病病毒(HIV)自我检测策略(HIVST)可弥补传统HIV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有效提高高危行为人群的HIV检测率。社交媒体以其受众广、用户忠实度高,信息传播速度快、交互作用强等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HIV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经济发达国家及地... 艾滋病病毒(HIV)自我检测策略(HIVST)可弥补传统HIV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有效提高高危行为人群的HIV检测率。社交媒体以其受众广、用户忠实度高,信息传播速度快、交互作用强等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HIV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经济发达国家及地区已利用社交媒体开展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的HIV自我检测促进项目,中、低收入国家及地区关于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对MSM开展HIVST的模式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数量有限。本综述就近几年发表的国内外有关利用社交媒体对MSM开展HIVST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包括应用范围、招募速度、招募方式、可接受性、成本效益及局限性等,以期为我国利用此类平台推广HIVST及完善相关HIV综合干预模式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自我检测 社交媒体
原文传递
采用HIV自我检测策略促进男男性行为者群体HIV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陆天意 毛翔 +3 位作者 高阳阳 张晶 楚振兴 徐俊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男男性行为者(MSM)作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社会歧视、担心隐私泄露等各种原因HIV检测率低已经成HIV快速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2015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HIV自检(HIVST)的指南,强调通过HIVST以提高HI... 男男性行为者(MSM)作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社会歧视、担心隐私泄露等各种原因HIV检测率低已经成HIV快速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2015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HIV自检(HIVST)的指南,强调通过HIVST以提高HIV诊断的可及性和利用程度。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发现,HIVST可有效增加MSM群体的HIV检测率,并可促进后续抗病毒治疗,甚至可增加检测对象伴侣的HIV检测机会。文章拟对国内外MSM应用HIV自我检测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希望对今后国内HIV自我检测相关指南的制定及完善相关HIV综合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自我检测
原文传递
近10年国际HIV暴露前预防用药研究前沿热点的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阳阳 陆天意 +5 位作者 毛翔 李佳明 彭二磊 楚振兴 姜拥军 徐俊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研究热点、分布及前沿演进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旨在为国内相关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08—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 目的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研究热点、分布及前沿演进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旨在为国内相关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08—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文献采用关键词系统聚类分析并统计其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文献记录的标识符等词频构成比、增长率等指标来确定研究前沿的热点。结果共检索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788篇,PrEP文献发表量和他引文献频次均呈显著逐年快速增加趋势;被引共现网络显示PrEP研究初期(2008—2013年)以求证PrEP预防效果的临床试验和药物研究为主;高频词汇分析显示,PrEP研究多以传染病流行病学和药理学领域为主;关键词聚13类显示,第一大类研究热点为男男性行为者(MSM)研究人群,2014年之后国际上PrEP研究转向对药物摄入率、血药浓度、服用方式和接受意愿等研究领域。突现词分析表明PrEP研究伊始便是学术热点,并逐年增加诸多研究分支领域。结论近10年国际上PrEP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其作为新晋预防策略对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比例变化后疫情进展的影响,但最新研究热点偏向HIV免疫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等基础分析,提示今后我国PrEP相关科学研究需关注和参考高危人群PrEP服药依从性、意识、态度与顾虑等方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前预防用药 文献计量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 艾滋病病毒
原文传递
HIV感染前后血浆CCL3水平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泓池 尹晓婉 +5 位作者 王卓 王悦 张子宁 丁海波 韩晓旭 姜拥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2-1058,共7页
目的探究HIV感染前后血浆CCL3水平变化、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与CD4细胞数量及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对HIV感染的疾病进展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红丝带门诊HIV感染者54例,对其感染前和急性期感染的血浆CCL3、... 目的探究HIV感染前后血浆CCL3水平变化、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与CD4细胞数量及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对HIV感染的疾病进展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红丝带门诊HIV感染者54例,对其感染前和急性期感染的血浆CCL3、CD4细胞数量以及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HIV感染前后CCL3升高倍数高组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升高倍数低组(P=0.006);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高组在感染120天和感染1年时的CD4细胞数量均低于CCL3水平低组(P=0.0182;P=0.0013),且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与CD4/CD8比值均呈负相关关系(r=-0.5620,P=0.0004;r=-0.6144,P=0.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CCL3升高倍数对感染120天的病毒载量的预测价值为75.2%(P=0.021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L3升高倍数高于1.215的HIV感染者,其发生高病毒载量(lg拷贝/mL≥4)结局事件所用时间更短(P=0.0103);ROC曲线分析显示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对感染1年的CD4细胞数量和病毒载量水平的预测价值为81.25%(P=0.035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高于2.855 pg/mL的HIV感染者,其感染120天后发生低CD4细胞数(<500个/μL)和高病毒载量(lg拷贝/mL≥4)的结局事件所用时间更短(P=0.0192)。结论HIV感染前后血浆CCL3水平升高倍数大及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表达高预示着HIV感染者较快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3 艾滋病病毒 病毒载量 CD4细胞 疾病进展
原文传递
IL-15及其受体在HIV感染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园园 丁子丹 +4 位作者 王盼 殷林波 傅雅静 姜拥军 张子宁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5受体α(IL-15Rα)及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HIV感染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9例HIV... 目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5受体α(IL-15Rα)及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HIV感染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9例HIV早期感染者(感染<1年,EHI组)、30例慢性HIV感染者(感染≥1年,CHI组)及9例健康对照(NC组)PBMC中IL-15、IL-15Rα、ADAM-17 mRNA水平。结果 CHI组PBMC中IL-15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1);EHI组及CHI组PBMC中IL-15Rα、ADAM17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HIV感染者PBMC中IL-15、IL-15Rα、ADAM17 mRNA的表达与病毒载量(VL)呈正相关(P<0.05); HIV感染者IL-15 mRNA表达与IL-15Rα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01), IL-15RαmRNA表达与ADAM17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 HIV感染后IL-15、IL-15Rα、ADAM17表达上调,皆与HIV病毒复制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白细胞介素15 白细胞介素15受体α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XCL13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悦 尹晓婉 +5 位作者 王卓 张子宁 傅雅静 丁海波 韩晓旭 姜拥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4-859,共6页
目的探究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XCL13水平与病毒载量及CD4细胞数量间的关系,评估其预测疾病进展及ART后免疫重建的能力。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期HIV感染者54例,对标本CXCL13水平、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以... 目的探究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XCL13水平与病毒载量及CD4细胞数量间的关系,评估其预测疾病进展及ART后免疫重建的能力。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期HIV感染者54例,对标本CXCL13水平、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以set-point高低分组,set-point高组(lgVL≥3.5拷贝/mL)CXCL13水平明显高于set-point低组(lgVL<3.5拷贝/mL,P=0.0135),以感染一年的CD4细胞数量高低分组,CD4细胞高组(≥500个/μL)CXCL13水平明显低于CD4细胞低组(<500个/μL,P=0.0057),以ART一年的CD4细胞数量高低分组,CD4细胞高组(≥500个/μL)CXCL13水平明显低于CD4细胞低组(<500个/μL,P=0.025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急性期血浆CXCL13水平高的HIV感染者,其疾病进展更快,ART后免疫恢复更差(P=0.0351;P=0.0005)。结论急性期血浆CXCL13水平可以预测HIV感染的疾病进展及ART后的免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3 艾滋病病毒 疾病进展 免疫恢复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CL2水平与病毒载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郎斌 尹晓婉 +6 位作者 王卓 于晓雯 张子宁 徐俊杰 丁海波 韩晓旭 姜拥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究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CL2水平与病毒载量相关性以及动态变化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红丝带门诊HIV感染者54例,对样本的CCL2水平、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CCL2表达水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2920,P=0.04... 目的探究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CL2水平与病毒载量相关性以及动态变化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红丝带门诊HIV感染者54例,对样本的CCL2水平、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CCL2表达水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2920,P=0.0464);急性期CCL2水平与病毒载量存在一致的动态变化关系,在ART中断后,CCL2表达水平随着病毒载量增高而增高。急性期CCL2水平与HIV感染1年时间点的病毒载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急性期血浆CCL2水平对HIV感染1年后病毒载量高低分组(高组≥4.5 Lg copies/mL,低组≤3.5 Lg copies/mL)的预测价值为80.30%(AUC=0.8030,P=0.04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急性期CCL2 high组(≥12.30pg/mL)的HIV感染者,其发生高水平病毒载量(≥4.5 Lg copies/mL)结局事件所需时间更短(P=0.0339)。结论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CL2水平与病毒载量水平呈正相关,急性期血浆CCL2高表达预示HIV感染者体内更快的疾病进展。CCL2有希望作为一个阻断靶点,限制HIV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2 艾滋病病毒 病毒载量 疾病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