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多机构多医院的生物医学影像研究平台(e-Science)的设计
1
作者 张建国 张凯 +5 位作者 杨媛媛 凌彤辉 王土生 王明庆 胡海波 徐学敏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目的近来,愈来愈多的影像信息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渴望构建影像信息的基础设施或新的框架以利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医生、生物医学工程师在一个安全有效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多学科合作研究。该文介绍了在上海建立的用于生物医学影像信息研究... 目的近来,愈来愈多的影像信息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渴望构建影像信息的基础设施或新的框架以利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医生、生物医学工程师在一个安全有效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多学科合作研究。该文介绍了在上海建立的用于生物医学影像信息研究与应用的e-Science平台的梗概与初步设计,平台的设计理念、设计策略及初步结果,并讨论在建立该平台过程中遇到的若干挑战性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科学 生物医学成像 多科学 协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冠状动脉外科血运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朱云鹏 朱嘉希 +7 位作者 张嵬 陈安清 王哲 刘俊 周密 叶晓峰 涂圣贤 赵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6-942,共7页
目的·分析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技术指导冠状动脉外科血运重建策略的初步临床结果,探索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外科行择期心脏外科... 目的·分析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技术指导冠状动脉外科血运重建策略的初步临床结果,探索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外科行择期心脏外科手术的82例患者,对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目测法提示狭窄≥50%的病变血管行QFR分析。QFR≤0.8判断为阳性,提示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对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数据及初步临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82例患者共计174支冠状动脉接受QFR分析,其中53支血管(30.5%)为QFR阳性(≤0.8),其余121支(69.5%)为QFR阴性(>0.8)。根据QFR重新对血运重建进行决策后,39例(47.6%)患者的62支(35.6%)血管按原手术计划进行针对原发病的心脏外科手术和同期CABG。其余43例患者(52.4%)的112支(64.4%)血管改变了血运重建策略或未行CABG;其中15例(18.3%)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免于任何手术而出院。接受手术的67例患者中,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2例(3.0%),新发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4例,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脑卒中1例,未观察到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累计发生复合主要不良临床事件6例(9.0%)。结论·QFR指导冠状动脉外科血运重建是可行的和安全的,可以减少不必要的CABG,其有效性尚待进一步随访和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围术期临床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婷婷 谢谦 +3 位作者 邵家骧 刘腾远 刘烨炜 夏伟梁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1期1-10,共10页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20~25个碱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激素分泌及个体发育等生物学过程。随着对miRNA的深入研究,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在学术界...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20~25个碱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激素分泌及个体发育等生物学过程。随着对miRNA的深入研究,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近期研究表明,特定miRN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脑损伤后的保护和修复机制的调控。本文重点概述了脑卒中后特定miRNA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以及神经发生的关系,为miRNA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诊断和预测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miRNAs) 脑卒中 血管新生 炎症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柳柳 江国健 +4 位作者 姚秀敏 李汶军 徐家跃 刘云英 彭桂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0-1154,共5页
连续陶瓷基复合材料(C4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具有全新复合类型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与传统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状增强复合材料等)不同,这种复合材料中陶瓷相和金属相都具有三维连通的内部结构,因此不... 连续陶瓷基复合材料(C4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具有全新复合类型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与传统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状增强复合材料等)不同,这种复合材料中陶瓷相和金属相都具有三维连通的内部结构,因此不仅具有陶瓷相和金属相的性能特点,而且由于互锁作用,在某些方面还表现出比单一组分更优异的性能特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C4材料的制备方法、材料体系、性能及应用,重点阐述了C4材料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C4材料的应用前景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陶瓷基复合材料 C4材料 三维连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铁酸铋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丁柳柳 江国健 +2 位作者 李汶军 刘云英 冯云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07-1610,1615,共5页
以金属硝酸盐、硝酸、氢氧化钠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来制备铁酸铋。研究了水热温度、pH值、水热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对制备的铁酸铋纳米粉体的相结构、... 以金属硝酸盐、硝酸、氢氧化钠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来制备铁酸铋。研究了水热温度、pH值、水热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对制备的铁酸铋纳米粉体的相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产物和形貌依赖于水热反应条件,通过水热反应条件的调控,制备出平均粒径在300 nm左右的BiFeO3纳米颗粒。最后,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BiFeO3纳米颗粒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实验显示制备的铁酸铋纳米颗粒在可见光下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铋 水热法 光催化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评定知识图谱与评定推理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牛传欣 鲍勇 +7 位作者 潘惠娟 崔立军 陈键 顾捷 李龑翔 孙木 谢青 柏志安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11期16-19,127,共5页
目的:利用结构化的康复医学知识,构建一套脑卒中康复的知识图谱,进而通过算法给出康复评定与治疗的建议。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脑卒中康复评定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点是全面纳入了《脑卒中康复评定指南》1.0版中涉及的康复评定量表,... 目的:利用结构化的康复医学知识,构建一套脑卒中康复的知识图谱,进而通过算法给出康复评定与治疗的建议。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脑卒中康复评定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其特点是全面纳入了《脑卒中康复评定指南》1.0版中涉及的康复评定量表,并给出了如何与临床指南、WHO标准、医学文献等数据源进行语义关联。基于该方法构建了卒中康复评定知识图谱(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Graph,RKG)。结果:RKG现已具备146个卒中评定量表,每个量表具备42个属性,并与ICF和ICD-11相关的术语条目建立了近3000条语义连接。测试表明,RKG图谱可以实现对卒中康复评定知识的多线索查询,如某卒中患者心理评定总时间超出承受范围。结论:RKG具备了整合结构化脑卒中康复评定知识的能力,对康复临床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以及康复医学技术推广至基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评定 知识图谱 临床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对药物装载和可控释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蔚 张吉喜 古宏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5-800,共6页
近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以其均一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量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与传统载药系统相比,MSN展示了更高的药物负载量、可控的药物控释性能、可设计的靶向特性、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等优... 近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以其均一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量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与传统载药系统相比,MSN展示了更高的药物负载量、可控的药物控释性能、可设计的靶向特性、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等优势。本文通过对MSN对药物的负载机理、药物控释机理等方面的介绍,对MSN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 药物装载 控制释放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射频用于仿硬化斑块消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云涛 邹金成 张爱丽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7年第4期240-243,共4页
为研究射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关键的加热规律和加热能力的问题,该文通过设计两种仿硬化斑块实验结构,使用三种不同频率射频以及多种电极排布方式,探究了射频加热的规律和在特殊结构下的加热能力的问题。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电压下,... 为研究射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关键的加热规律和加热能力的问题,该文通过设计两种仿硬化斑块实验结构,使用三种不同频率射频以及多种电极排布方式,探究了射频加热的规律和在特殊结构下的加热能力的问题。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电压下,加热升温能力和加热面积随着射频频率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在纤维帽中嵌入脂质颗粒的结构下,使用三电极且中间电极极性与两侧电极极性相反时,将中间电极对准脂质颗粒,可以实现对其有效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射频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研究生为主体 实行实验室人性化管理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勇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3-256,共4页
为实现育人及实验室管理的双赢,以研究生为管理主体构建人性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出发点,秉承"学教一体、育人管理相融合"的理念,培育温暖和谐的实验室氛围。同时,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与艺术的管... 为实现育人及实验室管理的双赢,以研究生为管理主体构建人性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出发点,秉承"学教一体、育人管理相融合"的理念,培育温暖和谐的实验室氛围。同时,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与艺术的管理手法相结合,使研究生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实验室管理也上了一个台阶,达到育人与管理双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实验室管理 人性化 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GR1在肝细胞癌中的意义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倩玉 郭文韵 +3 位作者 钱逸斐 李松玲 朱子俊 刘艳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7-1114,共8页
目的·探究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1,ASGR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意义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ASGR1在肝癌... 目的·探究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1,ASGR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意义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ASGR1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绘制相关生存曲线。利用人类蛋白质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数据库获得人体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数据来分析ASGR1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流体动力学尾静脉注射(hydrodynamic tail vein injection,HTVI)递送方法,在免疫完全的小鼠肝脏中敲除Asgr1探究其在体内的致瘤功能,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验证基因敲除效率。利用R语言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利用基因探针富集(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软件进行GSEA hallmark相关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在小鼠肝癌组织中验证糖酵解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结果·ASGR1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在肝癌患者中ASGR1的低表达与患者较差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间隔(disease free interval,DFI)、无进展间隔期(progression free interval,PFI)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相关;肿瘤分级程度越高的肝癌患者ASGR1基因表达水平越低。人体正常肝组织ASGR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癌组织。在免疫完全的肝细胞癌小鼠模型中,小鼠内源性Asgr1敲除可增加肝组织中肿瘤结节的大小和数量。TCGA数据库中ASGR1低表达组肝癌患者富集到多条癌症及代谢相关通路,ASGR1表达与部分糖酵解关键基因表达呈负相关,Asgr1敲除组的小鼠肝癌组织中糖酵解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ASGR1低表达很可能促进肝癌的生长发展,加强代谢重编程促进肿瘤的合成代谢发展。结论·ASGR1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显著降低,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小鼠体内敲除Asgr1可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ASGR1可以作为肝癌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GR1) 肝细胞癌 流体动力学尾静脉注射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表现出更大的内旋、内翻和内侧脱位
11
作者 谷天蕴 郑楠 +2 位作者 邹第洋 王琦 蔡宗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9-599,共1页
目的单髁膝关节置换是一种仅替换膝关节受损单髁的新兴手术,但存在术后膝前痛的并发症,高达48%的UKA患者在术后两年出现症状。膝前痛是髌股关节病变的常见表现之一。髌股关节由股骨与髌骨组成,主要功能是利于髌骨在髁间窝内的运动。然而... 目的单髁膝关节置换是一种仅替换膝关节受损单髁的新兴手术,但存在术后膝前痛的并发症,高达48%的UKA患者在术后两年出现症状。膝前痛是髌股关节病变的常见表现之一。髌股关节由股骨与髌骨组成,主要功能是利于髌骨在髁间窝内的运动。然而,目前针对UKA术后髌股关节的研究多采用静态X射线平片,无法体现动态髌股关节功能。方法本研究纳入13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单侧膝关节接受UKA的患者,建立3D模型、DFIS扫描获得动态2D影像,配准获得4D运动分析模型,获得UKA对不同功能运动下髌股关节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1)UKA术后患侧髌骨在站立位的初始位置较正常侧髌骨更靠内侧(+2.80 mm),在屈曲角度增大的过程中继续内移持续到48°。(2)在屈曲过程中UKA术后患侧的髌骨存在更明显内翻(+5.02°)。(3)随着屈曲角度增大,UKA术后患侧的髌骨表现出更明显内旋(+2.20°)。结论UKA术后患侧髌骨的明显前移可能导致与股骨的接触减少,髌股关节应力增大,引起软骨退变和疼痛。髌骨前移可能造成髌腱的不自然伸长,影响其固定膝关节的生理功能,间接造成膝前痛。并意味着髌骨运动轨迹的异常,进一步造成软骨磨损。因此,医生在进行UKA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髌骨向外侧摆放,同时注意适当外旋和外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第六人民医院 内翻 站立位 膝前痛 X射线平片 外旋 软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骨髓单个核细胞新型示踪方法——细胞膜染料DiD标记法
12
作者 王芬 谢成颖 +6 位作者 曲莹 魏丹 索元震 吴梦瑶 袁燕 魏勋斌 陈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1-696,共6页
目的检测细胞膜染料DiD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的染色效率和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用DiD示踪BM-MNC活体直观观察DiD标记的BM-MNC在小鼠颅骨骨髓内的顺利归巢。方法体外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 目的检测细胞膜染料DiD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的染色效率和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用DiD示踪BM-MNC活体直观观察DiD标记的BM-MNC在小鼠颅骨骨髓内的顺利归巢。方法体外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成像方法检测BM-MNC的DiD染色效率;CCK-8细胞活性-增殖实验和造血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iD染料对BM-MNC的造血功能的影响;单/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下活体直观观察DiD标记的BM-MNC在小鼠颅骨骨髓内的归巢。结果 BM-MNC的DiD染色效率高达90%以上,且DiD对BM-MNC的细胞活性-增殖和造血能力均无明显的毒性影响(P>0.05);单/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下,在活体小鼠颅骨骨髓内可直观观察到DiD标记的BM-MNC的顺利归巢。结论细胞膜染料DiD对BM-MNC的染色效率高、均一,无明显细胞毒性,荧光不易被淬灭,且受机体自身组织的背景干扰少,用于活体示踪时DiD标记的BM-MNC可顺利归巢到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染料 骨髓单个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分析NSD2在骨髓B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王金名 +4 位作者 马春晓 冯文心 徐悦 刘长伟 高维强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230-237,共8页
免疫缺陷主要由免疫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异常导致。已有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对于免疫细胞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NSD2对于B细胞的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利用转录组测序找到了调节B细胞发育的重要... 免疫缺陷主要由免疫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异常导致。已有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对于免疫细胞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NSD2对于B细胞的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利用转录组测序找到了调节B细胞发育的重要通路。该研究为免疫缺陷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B细胞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活体流式细胞仪在肿瘤转移研究中的应用(特邀)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富丽 田华琴 +1 位作者 李宏良 魏勋斌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癌症是人类生命的一大威胁,而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一复杂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等血液循环中的粒子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监测血液循环中的CTC和其他肿瘤相关的粒子可以促进肿瘤转移的研究。光学... 癌症是人类生命的一大威胁,而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一复杂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等血液循环中的粒子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监测血液循环中的CTC和其他肿瘤相关的粒子可以促进肿瘤转移的研究。光学活体流式细胞仪(IVFC)是一种基于激光的新兴技术,可在体内无创监测循环细胞,包括CTC等肿瘤相关的颗粒。这一强大的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相关的多个领域,尤其是肿瘤转移研究。因此,总结分析IVFC在肿瘤转移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IVFC的检测原理,总结基于荧光发光、光声效应、计算机视觉等光学技术的荧光活体流式细胞仪、光声活体流式细胞仪、图像活体流式细胞仪等IVFC分类,对IVFC应用于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转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和展望IVFC对肿瘤转移研究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流式细胞仪 肿瘤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无创监测 光学成像
原文传递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光学疗法及其应用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勋斌 周非凡 +2 位作者 陶乐婵 杨思华 顾波波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6,共9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结构或功能逐渐丧失导致认知及运动障碍的一类不可逆损伤性疾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潜力,对疾病缓解与有效控制具有重大的意义。光学疗法是利用光线...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结构或功能逐渐丧失导致认知及运动障碍的一类不可逆损伤性疾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潜力,对疾病缓解与有效控制具有重大的意义。光学疗法是利用光线与组织的相互作用,通过光化学或光物理反应治疗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具有精准性和微创性的技术特点。其中,弱光治疗作为一种无创光疗类型,在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炎症消退、组织再生等方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研究也证实弱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患的病理症状,作为一种无创物理疗法,弱光治疗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缓解和有效控制提供了非常具有前景的新方向。本文综述了弱光治疗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展望其应用前景,研究提出:需阐明弱光作用机理及量效关系,开发新型弱光治疗技术,完善临床验证体系及评价指标,尽快造福病患,服务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疗法 弱光治疗 无创疗法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香豆素荧光底物的制备及在液滴数字式检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匡小军 伊京伟 +2 位作者 方晓霞 赖东梅 徐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37-3546,共10页
4-甲基伞形酮磷酸酯(4-MUP)是一类重要的荧光底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疏水性,荧光信号易在液滴间扩散而限制了其在液滴微流控芯片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通过修饰7-羟基香豆素-4-乙酸,制备了具有较高水溶性的新型底物分子7-二羟基磷酸酯香豆... 4-甲基伞形酮磷酸酯(4-MUP)是一类重要的荧光底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疏水性,荧光信号易在液滴间扩散而限制了其在液滴微流控芯片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通过修饰7-羟基香豆素-4-乙酸,制备了具有较高水溶性的新型底物分子7-二羟基磷酸酯香豆素-4-乙酸甲酯;进而以7-二羟基磷酸酯香豆素-4-乙酸甲酯为底物,以球刷酶(荷载大量碱性磷酸酶的聚电解质纳米颗粒, SP-AKP)为模式酶,建立了基于液滴微流控的单SP-AKP数字式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水溶性香豆素荧光底物具有与传统4-MUP底物相似的荧光光谱和酶催化性能.传统4-MUP酶促荧光产物5 min即在液滴中发生明显扩散,而该水溶性香豆素荧光底物酶催化后产生的荧光产物7-羟基香豆素-4-乙酸甲酯在24 h后仍未观察到明显扩散现象,具有优异的抑制荧光扩散性能.在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的单SP-AKP数字式检测中,对SP-AKP的检测限可达29.9 amol/L,同时有效提升了检测时间的可操作性与数字式信号读取的准确性.新型水溶性香豆素荧光底物有望替代4-MUP应用于以基于液滴数字式超敏生物检测为代表,在液滴分区实现酶促反应进行超灵敏检测的众多检测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亲水性底物 液滴酶促数字式检测 球刷酶 液滴荧光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诱导的自噬增加线粒体内铁的含量并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迁移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佩珊 王士成 刘苹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癌细胞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铁代谢异常造成的铁超载能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去铁胺(DFO)是被广泛使用的铁螯合剂,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降低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乳腺癌细胞中的铁含量,但增加了三阴性乳腺癌(T... 癌细胞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铁代谢异常造成的铁超载能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去铁胺(DFO)是被广泛使用的铁螯合剂,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降低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乳腺癌细胞中的铁含量,但增加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中的铁含量。此外,DFO可以增加线粒体内铁的含量,然而线粒体内铁的来源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侵袭性乳腺癌MDA-MB-231和非侵袭性乳腺癌MCF-7中的铁代谢和自噬相关蛋白,利用自噬抑制剂探究线粒体铁增多的机制。该研究发现,DFO能通过诱导铁蛋白自噬促进线粒体内铁积累增加,从而促进TNBC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与迁移。经过DFO处理,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CU)和线粒体铁转运蛋白1(Mfrn1)可能参与了铁从细胞质向线粒体的转运。该研究为临床中探寻新的靶向铁代谢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方式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胺 自噬 三阴性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磁学信号的生物检测技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殷实 古宏晨 徐宏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883,共5页
文本综述了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磁学信号的生物检测技术以及此类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检测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光学检测技术具有快速、方便、准确的特点,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目前国... 文本综述了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磁学信号的生物检测技术以及此类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检测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光学检测技术具有快速、方便、准确的特点,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生物磁检测技术主要有巨磁阻传感器(巨磁阻原理)、磁弛豫开关技术(基于T2弛豫时间)、交流磁化率技术(基于布朗弛豫时间)以及磁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等,这些检测技术可以与纳米技术、微流控技术、分子与免疫检测技术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结合,在临床诊断、生物检测、环境监测与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检测 静(动)态磁学性质 磁性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基于核仁靶向碳点的双光子光动力疗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曼 逄雯 +4 位作者 石擘 王晨 王丹 魏勋斌 顾波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1-48,共8页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光敏剂产生活性氧,进而杀死肿瘤细胞或者病变组织的方法。近年来,光动力疗法以其非侵入性、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该方法的应用却受到了激发光穿透深度及光敏剂亚细胞靶向能力...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光敏剂产生活性氧,进而杀死肿瘤细胞或者病变组织的方法。近年来,光动力疗法以其非侵入性、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该方法的应用却受到了激发光穿透深度及光敏剂亚细胞靶向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团队合成、表征了具有核仁靶向能力的碳点光敏剂,并将其用于细胞双光子光动力疗法,在低剂量的光照和光敏剂条件下,获得了优异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光动力疗法 双光子吸收 核仁靶向 碳点
原文传递
在体光声流式细胞术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萍 魏丹 +3 位作者 庞恺 王麒炎 周泉雨 魏勋斌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共12页
肿瘤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多数肿瘤患者死于转移性瘤而非原发性瘤。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标志,CTC的检测可以用来监控肿瘤的转移情况及预后评估。在体光声流式细胞术(PAFC)利用CTC与血液背景的光吸收差异可以实现CTC的... 肿瘤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多数肿瘤患者死于转移性瘤而非原发性瘤。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标志,CTC的检测可以用来监控肿瘤的转移情况及预后评估。在体光声流式细胞术(PAFC)利用CTC与血液背景的光吸收差异可以实现CTC的在体检测。相比于传统的CTC检测方法,PAFC可以无创、高灵敏地检测循环系统中的CTC数目。总结了PAFC无标记检测黑色素瘤CTC信号及纳米颗粒靶向标记乳腺癌CTC信号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肿瘤转移、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肿瘤转移 光声流式细胞术 循环肿瘤细胞 无标记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