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尔纳《最后的礼物》中的非洲性研究 |
周和军
张珈豪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5 |
0 |
|
2
|
古尔纳《来世》中的身份建构与情感共同体追寻 |
黄晖
|
《英语研究》
|
2024 |
0 |
|
3
|
《朝圣者之路》中的种族操演与身份建构 |
方奕翔
黄晖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古尔纳文学创作的“广阔世界”数字人文可视化研究 |
卢敏
姚梦婷
|
《三明学院学报》
|
2024 |
0 |
|
5
|
重绘斯瓦希里的空间:古尔纳《天堂》中的嗅景书写 |
严萌萌
许庆红
|
《巢湖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古尔纳作品与西方经典文学的互文性 |
曾静
|
《外国语言文学》
|
2024 |
0 |
|
7
|
《来世》中的双重叙事进程研究 |
张玉婷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24 |
0 |
|
8
|
文本的改写与主体的重构——诺奖作家古尔纳小说《多蒂》创作论 |
朱振武
苏文雅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2 |
4
|
|
9
|
古尔纳《朝圣者之路》中的身份流变与创伤修复 |
刘兮颖
刘晨茜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
2023 |
1
|
|
10
|
文化交混语境下的身份重建——古尔纳小说中的记忆书写 |
王吉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1
|
古尔纳小说《遗弃》中的边缘性叙事与身份重构 |
黄晖
陈虹霏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何以为家:古尔纳《海边》的记忆书写与身份建构 |
黄夏
黄晖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2 |
10
|
|
13
|
国内外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研究述评与展望 |
姜雪珊
孙妮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6
|
|
14
|
古尔纳的非洲流散书写 |
程雅乐
朱振武
|
《外国语文研究》
|
2022 |
2
|
|
15
|
古尔纳《来世》的叙事策略与殖民身份困境 |
郭丹阳
王卓
|
《外国语文研究》
|
2022 |
1
|
|
16
|
从模糊性看古尔纳《天堂》中的非洲文化表征 |
曹玉洁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
2023 |
2
|
|
17
|
古尔纳《朝圣者之路》的空间书写与身份协商 |
高添
黄晖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无法登岛的“文化难民”——从《离别的记忆》到《砾石之心》跨越三十年的文化认同困境 |
马秉文
邵玉琢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1 |
3
|
|
19
|
论古尔纳《赞美沉默》的讽刺艺术 |
陈虹霏
黄晖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0
|
古尔纳作品中的意识流语言特色和翻译 |
童玙霖
卢敏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