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龄不应是道坎——从干部制度层面解读职务犯罪年龄现象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小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共2页
关键词 干部 犯罪年龄 制度层面 解读 拒腐防变能力 思想道德水平 职务犯罪案件 59岁现象 生命历程 违法乱纪 思想改造 相对集中 年龄 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 制度性 本人 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易犯罪年龄段人口管理的思考
2
作者 王一鸣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57-61,共5页
易犯罪年龄段是指犯罪年龄相对集中、犯罪比例相对较高的年龄段。在我国现阶段,易犯罪年龄段人口指16周岁至36周岁人群中有可能违法犯罪的人口。划分易犯罪年龄段人口,有利于加大人口管理力度,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发案数和发案率。实行... 易犯罪年龄段是指犯罪年龄相对集中、犯罪比例相对较高的年龄段。在我国现阶段,易犯罪年龄段人口指16周岁至36周岁人群中有可能违法犯罪的人口。划分易犯罪年龄段人口,有利于加大人口管理力度,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发案数和发案率。实行易犯罪年龄段人口的管理模式,要全面提高责任区民警的“四知率”,切实执行分层次管理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五必访”制度,建设形式多样的教育阵地,并强化情报信息收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 人口管理 犯罪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年龄呈现明显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十年增长八成
3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7年第6期77-77,共1页
1994年全国未成年罪犯38388人,2004年已增加到70086人,十年之间增长了83%。97年开始,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速度再次加快,平均每年增长幅度接近10%。“十五”期间增长的势头更加明显,2000年的时候未成年犯占总体罪犯的6.52%,到2... 1994年全国未成年罪犯38388人,2004年已增加到70086人,十年之间增长了83%。97年开始,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速度再次加快,平均每年增长幅度接近10%。“十五”期间增长的势头更加明显,2000年的时候未成年犯占总体罪犯的6.52%,到2000年的时候占到6.68%,2002年的时候占到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年龄 低龄化 未成年罪犯 “十五”期间 增长幅度 未成年犯 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六岁易发犯罪的高危年龄
4
作者 沃建中 《现代教育科学(考试专参初中篇)》 2004年第6期6-7,共2页
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段被称为“易发犯罪的高危年龄”又称“犯罪年龄”。这个时期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疾风骤雨期”,或“危机期”。在心理发展中,我们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时期。这个时期是身体发展的加速期,身体... 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段被称为“易发犯罪的高危年龄”又称“犯罪年龄”。这个时期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疾风骤雨期”,或“危机期”。在心理发展中,我们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时期。这个时期是身体发展的加速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的发育并迅速达到成熟,某些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了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的矛盾,使他们面临一些心理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年龄 青春期教育 青少年学生 犯罪低龄化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和年龄关系曲线纵向变化的实证分析——对S市的数据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邱格屏 吴真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年第2期49-58,共10页
犯罪和年龄的关系是传统犯罪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往对此主题较少有跨多个时间点的纵向研究。本文通过对S市2003到2017的十五年纵向分析,发现犯罪/年龄关系曲线并不像以往研究认为的那样相对稳定。分布整体右移、青少年犯罪减少、犯罪... 犯罪和年龄的关系是传统犯罪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往对此主题较少有跨多个时间点的纵向研究。本文通过对S市2003到2017的十五年纵向分析,发现犯罪/年龄关系曲线并不像以往研究认为的那样相对稳定。分布整体右移、青少年犯罪减少、犯罪停止延缓让S市的曲线形态从极度左偏分布向正态分布转变,证明青少年犯罪形势严峻可能是个伪命题,相关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主张与实证数据不一致。根据主体、特征和罪名的对照分析发现曲线在不同变量下有不同体现,犯罪/年龄关系研究能够发现一些犯罪中的核心群体,揭示某些犯罪规律,印证部分犯罪学研究结论,为选择有效的刑事防控手段提供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年龄关系曲线 青少年犯罪 犯罪趋势 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犯罪年龄走低 引发最低刑龄之争
6
《山东人大工作》 2006年第7期61-61,共1页
据《法制日报》报道,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其中,严重的刑事案件明显增加,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的影响,现在青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上个世纪70年... 据《法制日报》报道,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其中,严重的刑事案件明显增加,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的影响,现在青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了两三岁。对此现象,有法律专家提出,要根据儿童的心智成熟程度,将刑事责任年龄的最低起点从14岁降至12岁或13岁。日前,这一观点在厦门市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 作案手段 暴力文化 发育年龄 青少年犯罪
原文传递
年龄与犯罪 被引量:2
7
作者 艾米莉·安德森·阿伦 达雷尔·J.斯蒂芬斯迈耶 +1 位作者 王志亮(译) 王红星(译)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犯罪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犯罪统一报告》的统计表明,在大部分犯罪中,50%左右的被逮捕人年龄不足三十岁。这种现象可以从年轻人的社会关系、认知水平和身体发育等多方面寻找原因,而年龄—犯罪曲线的变化也跟犯罪类型... 犯罪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犯罪统一报告》的统计表明,在大部分犯罪中,50%左右的被逮捕人年龄不足三十岁。这种现象可以从年轻人的社会关系、认知水平和身体发育等多方面寻找原因,而年龄—犯罪曲线的变化也跟犯罪类型和时代原因有关。年龄—犯罪曲线在青少年之后呈下降并趋于平缓趋势,但仍有较多人的犯罪曲线直到老年后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年龄结构 犯罪 年龄犯罪曲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邬庆祥 胡静雅 林小培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3年第3期24-28,共5页
据笔者对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近来所释放的265名少年刑释人员在三年内的行为表现和个人情况的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未成年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因素主要有帮教是否落实、家庭组合情况,狱内生活适应度、前科劣迹,首次犯罪年龄,性... 据笔者对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近来所释放的265名少年刑释人员在三年内的行为表现和个人情况的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未成年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因素主要有帮教是否落实、家庭组合情况,狱内生活适应度、前科劣迹,首次犯罪年龄,性格特点,有无职业或学业、犯罪种类、文化程度、狱内表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刑释人员 重新违法犯罪 影响因素 累犯 中国 犯罪年龄 性格特点 文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以江苏省某少教所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吕红梅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年龄低龄化、作案人文化程度偏低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家庭关爱缺失;学校教育滞后;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年龄低龄化、作案人文化程度偏低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家庭关爱缺失;学校教育滞后;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形式 作案 犯罪年龄 保证 社会 人身 学校教育 力量 低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违法犯罪不良心理要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丽春 张平 《辽宁教育》 2001年第9期30-31,共2页
目前,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全球的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青少年所占比例大、人数日益增多、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蔓延快、手段凶狠、危害严重、团伙犯罪突出等等.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就要很好地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成因,才能有效地教... 目前,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全球的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青少年所占比例大、人数日益增多、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蔓延快、手段凶狠、危害严重、团伙犯罪突出等等.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就要很好地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成因,才能有效地教育和转化违法犯罪青少年,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问题 青少年违法犯罪 团伙犯罪 犯罪年龄 蔓延 社会问题 人数 教育 不良心理 心理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探析
11
作者 吕西萍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1-33,共3页
本文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迅速增加、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现状,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违法犯罪 犯罪年龄 犯罪手段 人际交往 形成原因 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特点及对策
12
作者 王金利 张立纳 《改革与开放》 2012年第10期27-28,共2页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大难题。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偏高,犯罪年龄偏低,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最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同时提出预防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问题 犯罪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 社会关注 司法实践 犯罪年龄 预防犯罪 理论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特点分析
13
作者 陈永元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86-88,95,共4页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 犯罪年龄 监管教育 成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青少年犯罪十年的历史变动及其走势
14
作者 张宝义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9-54,共6页
二十世纪末后十年,天津市青少年犯罪情况呈不同以往的新变化:青少年犯罪人口比重逐步走低;女性犯罪构成低微却不可逆地缓增;低龄化被年龄逐步升高取代;外来青少年成为犯罪青少年主体;犯罪的前科“阅历”逐年降低;钱财取向的犯罪... 二十世纪末后十年,天津市青少年犯罪情况呈不同以往的新变化:青少年犯罪人口比重逐步走低;女性犯罪构成低微却不可逆地缓增;低龄化被年龄逐步升高取代;外来青少年成为犯罪青少年主体;犯罪的前科“阅历”逐年降低;钱财取向的犯罪目的持续强化增长;团伙犯罪的数量逐步下降,而规模却稳步增长;总体稳定的罪名结构出现了局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青少年犯罪 犯罪年龄 外来人口 犯罪目的 犯罪团伙 性别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红皮书课题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4年第11期68-83,共16页
本文运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闲散未成年人犯罪调查资料,通过城市与农村、城市闲散未成年犯与城市普通未成年人的比较,对我国未成年罪犯的年龄特征、生存状态、行为特征、犯罪轨迹、犯罪动机、犯罪类型等作了基本描述。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特点 犯罪年龄 生存状态 犯罪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策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0年第1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刑法 第49条 犯罪年龄 未满18周岁犯罪 死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康熙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1年第3期18-21,共4页
根据山东省少管所的调查,近十年来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呈起伏式发展,侵财型犯罪突出,初次作案年龄趋于低龄化,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民居多,文化程度较低,多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关键词 山东 未成年人犯罪 侵财型犯罪 犯罪年龄 犯罪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省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教育对策
18
作者 孙玖莉 徐秀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年龄 犯罪手段 预防对策 思想教育 法制教育 犯罪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涉网犯罪”的特点及建议
19
作者 李悦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7年第4期75-75,共1页
一、“涉网犯罪”特点 1从案件性质来看,以抢劫、盗窃等侵财类犯罪居首; 2.从犯罪年龄来看,未成年人“涉网犯罪”案件居多; 3从犯罪职业情况来看,无业人员占主要成份。一是网上不健康信息引发犯罪。由于缺少监管,网络常常成... 一、“涉网犯罪”特点 1从案件性质来看,以抢劫、盗窃等侵财类犯罪居首; 2.从犯罪年龄来看,未成年人“涉网犯罪”案件居多; 3从犯罪职业情况来看,无业人员占主要成份。一是网上不健康信息引发犯罪。由于缺少监管,网络常常成为某些色情信息与音像制品的传播者,而未成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分辨事非、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往往会引发一些刑事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年龄 案件性质 未成年人 色情信息 音像制品 自我控制 刑事案件 传播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计从业人员犯罪现象及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千爱子 《内蒙古财会》 2003年第6期22-23,共2页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会计从业人员违法犯罪现象浮出水面,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犯罪金额呈上升势头,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必要的关注。 据报载,某银行柜台员在从事现金收付业务中,伪造客户资料,勾结他人盗取储户存款,后被储户发觉,案发后被...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会计从业人员违法犯罪现象浮出水面,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犯罪金额呈上升势头,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必要的关注。 据报载,某银行柜台员在从事现金收付业务中,伪造客户资料,勾结他人盗取储户存款,后被储户发觉,案发后被拘。又据报道,某国家行政职能部门出纳员,利用自己经管单位巨额资金的职务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从业人员 犯罪年龄 《会计法》 中国 职务犯罪 会计机构 主观意识 犯罪金额 轮岗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