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5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者的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雪梅 孙成栋 +4 位作者 刘佳 王燕 白鹭 童晶晶 尹海涛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抗体IgG检测结果,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提供依据。方法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健康接种者314例,依据接种情况分为加强针组、两剂小于180天组、两剂大于180天组。加强针...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抗体IgG检测结果,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提供依据。方法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健康接种者314例,依据接种情况分为加强针组、两剂小于180天组、两剂大于180天组。加强针组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1周~2月者,共205例;两剂小于180天组为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后<180 d者,共49例;两剂大于180天组为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后>180 d者,共60例。采用胶体金法测算三组接种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结果加强针组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3.9%,两剂小于180天组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18.4%,两剂大于180天组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5.0%,两两比较,P均<0.05。加强针接种>1月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5.2%,加强针接种<1月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75.9%,两者相比,P>0.05。加强针组接种者中男性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5.1%,女性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2.4%,两者相比,P>0.05。加强针组接种者中18~50岁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6.0%,>50岁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58.3%,两者相比,P<0.05。结论与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相比,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可显著提升新冠抗体IgG阳性率,免疫保护作用更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年龄>50岁者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低于18~50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在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时间强弱情况的研究
2
作者 覃柳燕 谢珺 +1 位作者 庞霞 陈兴智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时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的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广西血液中心2023年8月29日~9月5日、2024年1月15日~2月2日、2024年5月20日~5月22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355份进行SARS-Co... 目的调查分析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时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的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广西血液中心2023年8月29日~9月5日、2024年1月15日~2月2日、2024年5月20日~5月22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355份进行SARS-CoV-2中和抗体定量检测。结果3355份血液标本经生理盐水稀释50倍后检出中和抗体阳性3196份(95.26%);2023年8月31日~9月7日检测716份检出中和抗体阳性692份(96.65%)、2024年1月17日~2月4日检测2159份检出阳性2041份(94.53%)、2024年5月22日~5月24日检测480份检出阳性463份(96.46%);不同检测时间、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体质量中和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血型中和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中和抗体水平较高且能在体内存在较长时间,女性、文化程度越高、体质量越低的献血者中和抗体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中和抗体 不同时间 无偿献血者 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抗体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评价
3
作者 张霁颖 李冬梅 +10 位作者 史倩萍 黄芳 王希峰 陈丽岩 谷岩 赵晓琳 刘晓颖 韩湘华 杨睿祺 薛涵 张建辉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探索无创、安全、便捷的新型生物样本口腔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北京市大兴区随机抽样选取505名社区人员,同时采集血清和口腔液样本,血清样本新冠病毒IgG抗体检测采用... 目的 探索无创、安全、便捷的新型生物样本口腔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北京市大兴区随机抽样选取505名社区人员,同时采集血清和口腔液样本,血清样本新冠病毒IgG抗体检测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商品化试剂盒;口腔液样本新冠病毒IgG抗体检测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口腔液新冠病毒IgG抗体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两种样本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以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对照,口腔液检测新冠病毒抗体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2.9%,符合率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9.8%,阴性预测值为31.0%,约登指数为87.0%,相关系数为0.754(P<0.001)。结论 口腔液和血清检测新冠病毒抗体结果具有很好的符合性,并且其无创、安全、便捷,受试者依从性好,可用于开展大规模人群抗体水平调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抗体检测 口腔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4
作者 王婷 张丹 李敏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阴后1~2月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4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体检中心行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检测患者1009例。比较不同性别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比较≥6...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阴后1~2月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4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体检中心行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检测患者1009例。比较不同性别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比较≥65岁老年患者与<65岁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再依据年龄,将≥65岁老年患者分为3组(65岁≤A组<75岁,75≤B组<85岁,85岁≤C组),比较3组老年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对≥65岁老年患者年龄与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1430.43(148.95,1466.76)S Co vs.1023.62(97.79,1483.49)S 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74,P=0.51)。≥65岁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较<65岁患者明显降低[886.36(47.25,1443.74)S Co vs.1139.24(262.02,1509.74)S 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P=0.00)。A组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明显高于B、C组[1074.54(143.93,1485.32)S Co vs.448.42(38.05,1389.25)S Co;1074.54(143.93,1485.32)S Co vs.176.43(11.29,1258.94)S 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B组和C组组间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老年患者年龄与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24,P=0.00)。结论老年患者,尤其高龄老年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转阴后抗体水平偏低,临床医师应认识到老年人再感染风险,相关专家应考虑制定老年人专属的免疫预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第1~50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IgM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远达 林国跃 +9 位作者 段丽 撒玉玲 张亚丽 张弛 陈清波 贾婷 何雯雯 王泉 常炜 杨建中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变化,为临床正确评估患者免疫状态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0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测算患者住院第1~50天血清IgG、I...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变化,为临床正确评估患者免疫状态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0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测算患者住院第1~50天血清IgG、IgM Ct值,并分析IgG、IgM Ct值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不同临床参数(住院时间、年龄、性别、民族、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和IgM Ct值在第1~5天产生较低,在第6~10天后大幅度上升,在第21~30天内达到最高峰,第31~40天仍在高峰期并处于稳定状态,第41~50天后开始下降(P<0.05)。不同年龄患者IgG以50~60岁升高幅度最大,老年患者早期第1~5天IgG Ct值较年轻人明显的低、升高速度慢,且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男性与女性IgG、IgM 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不同民族患者病程第1~30天IgG Ct值存在差异(回族>汉族>维族),而IgM Ct值在第10~20天和第21~30天汉族明显高于维族,P均<0.05;重型患者(除第1~5天外)IgG、IgM Ct值均较轻型患者增高,P均<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IgM Ct值在住院第1~5天较低,住院第6~10天大幅度上升,住院第21~30天达到最高峰,住院第31~40天仍在高峰期并处于稳定状态,住院第41~50天开始下降,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临床分型的患者存在差异,检测两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住院期间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免疫球蛋白G抗体 免疫球蛋白M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在病程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闻 郑宝璐 +6 位作者 于爱萍 张维 张咏梅 刘广文 刘小畅 苏旭 李晓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IgG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确诊患...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IgG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确诊患者88例(115例血清样本)作为疾病组,排除COVID-19(核酸检测阴性)的其他疾病患者245例(245例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结果SARS-CoV-2 IgM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1%、100%;SARS-CoV-2 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64%、100%;IgM和IgG抗体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提高至96.59%,特异性为100%,与核酸检测的总符合率高达99.10%。SARS-CoV-2 IgM抗体水平在COVID-19病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gG抗体水平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升高。结论SARS-CoV-2 IgM和IgG抗体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敏感性高,可作为COVID-19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在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IGM抗体 igg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过程对SARS-CoV-2IgG抗体滴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郑雪 包安裕 +2 位作者 瞿珍 许婷婷 谢松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1-723,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IgG抗体在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和冰冻保存前后滴度的变化。方法随机留取50份2020年2~3月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前后血浆样辫,冰冻保存,间隔4个月后对其进行SARS-C...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IgG抗体在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和冰冻保存前后滴度的变化。方法随机留取50份2020年2~3月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前后血浆样辫,冰冻保存,间隔4个月后对其进行SARS-CoV-2 IgG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前后的恢复期血浆IgG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保存4个月后血浆中SARS-CoV-2 IgG抗体滴度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制备程序对血浆中IgG抗体滴度无显著性影响,提示制备流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 恢复期血浆 igg抗体滴度 病毒灭活 冰冻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scFv重组基因的构建
8
作者 犹桃元 杨光勇 何光志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构建抗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单链抗体(scFv)重组基因。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对BALB/c小鼠利用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抗原进行免疫接种,通过提取脾脏总RNA取得抗体可变区(V)重链(VH)和轻链(VL)基因序列,经过多种引物PCR扩增并筛选得... 目的:构建抗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单链抗体(scFv)重组基因。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对BALB/c小鼠利用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抗原进行免疫接种,通过提取脾脏总RNA取得抗体可变区(V)重链(VH)和轻链(VL)基因序列,经过多种引物PCR扩增并筛选得到对应的VH和VL基因序列,再经过提纯回收后,通过Linker将带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抗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VH和VL引物基因与VH、VL基因用重叠延伸PCR方法成功连接得到scFv重组基因,测序结果通过NCBI网站使用BLAST在基因库对比分析。结果:成功获得抗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VH和VL基因,并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SOE-PCR)方法连接得到scFv,scFv经过BLSAT分析显示其基因同源性大于80%。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原核表达上清有明显的结合。结论:本研究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治及研发新型相关抗体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刺突蛋白蛋白 单链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鹏鹏 王娴默 +3 位作者 伍嘉豪 王立 范文 朱丽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3日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108例、疑似患者23例以及其他病例9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3日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108例、疑似患者23例以及其他病例9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以SARS-CoV-2核酸RT-PCR检测结果作为比对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并分析抗体与疾病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确诊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IgM/IgG联合检测比IgM和IgG单独检测的敏感性高。IgM/IgG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1%、89.4%、93.7%、9.24、0.02。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IgM或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IgM/IgG抗体下降的程度不一样。结论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对COVID-19的诊断很重要,联合RT-PCR可以更好地排除或确诊,避免疾病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IGM igg 核酸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IgG/IgM抗体双重检测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永 何军 +5 位作者 蔡芬 姚丽 陈晴晴 陈奉玲 汪梦 陈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0-705,共6页
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逐渐蔓延至各省市,为了有效遏制疫情,对该病毒进行早期诊断尤为关键。核酸检测是有效确诊疑似病例的有力手段,但由于其操作繁琐、对设备及操作者要求高、耗时长等限制因素,不能完全满足... 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逐渐蔓延至各省市,为了有效遏制疫情,对该病毒进行早期诊断尤为关键。核酸检测是有效确诊疑似病例的有力手段,但由于其操作繁琐、对设备及操作者要求高、耗时长等限制因素,不能完全满足疫情期间快、准及现场筛查的要求。人体天然免疫应答过程在血清中产生IgG/IgM是诊断病例的关键标志物。文章利用胶体金侧向层析技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IgM同时快速检测方法,通过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结果分析,可以在10 min内观察到明显结果。并进行大量临床血清样本检测比对,准确率达到80%,有效地弥补了现有核酸等诊断方案的不足,可用于疫情早期大量现场筛查,从而为疫情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胶体金试纸条 igg/IgM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中和抗体临床应用进展
11
作者 王璐 曾露 +1 位作者 桂玲 魏安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开发有效治疗药物尤为重要.中和抗体作为一种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药品研发和临床应用都取得较快进展,目前已有部分中和抗体获得紧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开发有效治疗药物尤为重要.中和抗体作为一种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药品研发和临床应用都取得较快进展,目前已有部分中和抗体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应用于COVID-19患者的治疗.因此本文对中和抗体类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中和抗体 有效性 安全性 临床应用进展
原文传递
抗体工程化微型机器人清除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
12
作者 石敏 陈泽 +3 位作者 潘宏 郑明彬 梁锐晶 蔡林涛 《集成技术》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由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简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在水中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和高度传染性,因此,清除水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成为遏制及阻断其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研究采用“点击化学”反应将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 由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简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在水中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和高度传染性,因此,清除水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成为遏制及阻断其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研究采用“点击化学”反应将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中和抗体P2C-1F11修饰在具有自驱动特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表面,构建了一种抗体工程化微型机器人(antibody functionalized bacteria microrobot,AB-robot)。AB-robot通过P2C-1F11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高效靶向作用,对水中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捕获和清除。结果表明,AB-robot在饮用水和自来水等水介质中展示了快速的自驱动能力。以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为病毒污染物模型,使用AB-robot后,水介质中病毒清除率高达95%。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AB-robot表面结合了大量的病毒颗粒,进一步表明AB-robot能高效捕获病毒。综上,AB-robot的快速运动和病毒靶向性能促进了其对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的即时捕获和高效清除,对防止和阻断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微型机器人 中和抗体 枯草芽孢杆菌 病毒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丁华 李超凡 +17 位作者 牛越 张利 王涌 冯哲 朱晗玉 周建辉 董哲毅 段姝伟 王宏 黄梦杰 王远大 丛硕源 潘赛 周京 孙雪峰 蔡广研 李平 陈香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新型冠状病毒(抗新冠)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抗新冠治疗联合F61注射液。给药后随访15 d,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部CT,分析F61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2例受试者(试验组7例,对照组5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临床进展或死亡病例。对照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为3.2 d,试验组为1.57 d (P=0.046);试验组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的COVID-19相关目标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根据临床分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0分等级疾病进展量表,两组受试者病情均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未出现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表现出不同程度血糖升高、尿葡萄糖升高、尿胆原升高、尿管型阳性及心律失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61注射液在治疗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时初步展现出安全性和临床获益,国产药物的临床可及性好,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61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 肾损害 有效性 安全性 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尿液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艳 靳民路 +3 位作者 李爱中 董永康 李荣山 李亚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尿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于出院后第14日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及尿液标本,分别用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 目的:探讨尿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于出院后第14日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及尿液标本,分别用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xceed 260)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检测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并选取10例无SARS-CoV-2接触史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清IgM与尿液IgM、血清IgG与尿液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形成联合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COVID-19康复期患者血清IgM与尿液IgM、血清IgG与尿液IgG抗体水平分别呈正相关性(均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VID-19组尿液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高,其中尿液特异性IgM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通过Logistic回归形成联合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尿液IgM、IgG抗体联合检测AUC为0.713。结论:尿液SARS-CoV-2 IgM、IgG抗体检测作为一种无创快速简便的新型检测方法,为COVID-19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恢复期 尿液SARS-CoV-2 IgM/igg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小政 苑庆华 +2 位作者 夏斌 张美娇 刘小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新型冠状病毒1gM和IgG抗体的定性检测,探索新型冠状病毒1gM/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3月19日于十堰市西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确诊患者141例和141名...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新型冠状病毒1gM和IgG抗体的定性检测,探索新型冠状病毒1gM/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3月19日于十堰市西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确诊患者141例和141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患者血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141例患者均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敏感度为87.2%(123/141);血清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敏感度为69.5%(98/141);血清IgM和IgG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敏感度为90.1%(127/141)。141名健康体检者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除者,血清IgG、IgM抗体检测的临床特异性均为100%(141/141)。结论:血清IgM/IgG抗体联合检测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有效筛查,并对健康人群进行高效排除检测,IgM/IgG抗体联合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igg抗体检测 IGM抗体检测 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的临床表达
16
作者 关军 程平 +3 位作者 周英 张婷 程辉 邹亮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年第5期369-371,379,共4页
目的:探讨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在核酸阳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方法:纳入176例核酸阳性的确诊COVID-19患者,以发病病程<2、3、4周、>5周为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血样本,应用胶体金法检测其S... 目的:探讨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在核酸阳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方法:纳入176例核酸阳性的确诊COVID-19患者,以发病病程<2、3、4周、>5周为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血样本,应用胶体金法检测其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就医间隔、发病病程、核酸复测结果等之间的关系,并监测19例患者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病程和年龄的患者SARS-CoV-2特异性Ig G的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临床分型、就医间隔、核酸复测结果的患者IgM、IgG的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病程在2周内、3周、4周、5周及以上的患者,IgM的阳性率分别为55.6%、47.4%、60.5%、52.7%(均P>0.05);IgM抗体的阳性率在第4周左右达到最高值;Ig G的阳性率分别为77.8%、84.2%、97.4%、100%,不同时间点的抗体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动态抗体监测的19例患者中,8例患者在病情稳定或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其IgM表达转阴或减弱。结论: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在COVID-19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年龄、发病病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 胶体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武昕 于汉杰 +2 位作者 包晓娟 王雨姿 李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4-771,共18页
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爆发为全球大流行。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在预防及治疗COVID-19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已开发出了多种中和抗体以及疫苗,但是随着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 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爆发为全球大流行。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在预防及治疗COVID-19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已开发出了多种中和抗体以及疫苗,但是随着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不断变异,现有的抗体及疫苗面临巨大的挑战。小分子抑制剂主要通过干扰病毒与宿主的结合以及病毒自身的复制达到消灭病毒以及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并且对SARS-CoV-2突变株具有广谱抑制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SARS-CoV-2的小分子抑制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根据中和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以及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分别对用于预防及治疗COVID-19的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综述,讨论其研究现状,并展望小分子抑制剂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突变株 中和抗体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外周血、羊水与新生儿外周血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含量水平关联性研究
18
作者 卢静钿 裘娟 +1 位作者 廖婷婷 罗裕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2期108-110,共3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在孕妇体内的转化过程。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该院产检的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为孕妇外周血-羊水组,51例为孕妇外周血-新生儿外周血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标本进行检测,明确两组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在孕妇体内的转化过程。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该院产检的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为孕妇外周血-羊水组,51例为孕妇外周血-新生儿外周血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标本进行检测,明确两组间中和抗体含量的对应关系。结果孕妇外周血与羊水中的中和抗体水平存在正相关性,孕妇外周血与新生儿外周血中的中和抗体水平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在孕妇体内的转化过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产前检测和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中和抗体 孕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抗体分析
19
作者 王霖 李才信 +5 位作者 王晓燕 董睿 唐兴蕊 李保萍 杜映荣 马志强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G、中和抗体水平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冠...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G、中和抗体水平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36例(康复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33例(疫苗组),检测2组血清抗体并分析。结果康复组和疫苗组IgM阳性率分别为25.00%、18.19%,IgG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2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组IgG和中和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组(P均<0.05),但2组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女性IgG水平均高于男性(P均<0.05),中和抗体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P均<0.05)。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人群IgG、中和抗体水平高于疫苗接种人群。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IgG水平女性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康复 接种疫苗 血清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感染特征及结局
20
作者 李晶娜 聂玉雪 +6 位作者 孙睿婕 张念一 彭琳一 周佳鑫 李梦涛 曾小峰 张文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5-421,共7页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IgG4-R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下疫苗接种情况、新冠病毒感染特征及结局。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IgG4-RD患者的原发...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IgG4-R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下疫苗接种情况、新冠病毒感染特征及结局。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IgG4-RD患者的原发病特征和新冠病毒感染情况,应用χ^(2)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等进行描述统计;并应用Logisitic回归,基于比值比(odds ratio,OR)评估免疫抑制治疗减停和疫苗接种对发生新冠肺炎的影响。结果研究纳入321例IgG4-RD患者,其中247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和未感染患者中新冠疫苗充分接种率相当(54.30%vs 56.80%,P=0.70)。感染患者中充分和未充分接种新冠疫苗者严重结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暂停原发病治疗对新冠肺炎发生有保护作用(OR=0.33,95%CI 0.12~0.89,P=0.03)。结论新冠疫苗接种及原发病治疗不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率。奥密克戎流行前的新冠疫苗接种对奥密克戎流行期间的患者群体保护有限,但新冠感染相关严重结局发生率不高。暂停原发病治疗降低新冠肺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变异株 疫苗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