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控溅射沉积掺锡氧化铟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钟志有 张腾 +1 位作者 顾锦华 孙奉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7-652,670,共7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掺锡氧化铟(ITO)透明导电薄膜,通过XRD、XPS、四探针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沉积速率对ITO薄膜微观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TO样品为具有(222)择优取向的立方锰铁矿结构,...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掺锡氧化铟(ITO)透明导电薄膜,通过XRD、XPS、四探针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沉积速率对ITO薄膜微观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TO样品为具有(222)择优取向的立方锰铁矿结构,其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明显受到沉积速率的影响。当沉积速率为4 nm/min时,所制备的ITO薄膜具有最大的晶粒尺寸(32.5 nm)、最低的电阻率(1.1×10-3Ω.cm)、最高的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86.4%)和最大的优良指数(7.9×102S.cm-1),其光电综合性能最佳。同时采用Tauc法则计算了ITO薄膜的光学能隙,结果显示沉积速率增大时,ITO薄膜的光学能隙单调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导电薄膜 掺锡氧化铟 晶体结构 光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掺锡氧化铟涂料的制备及其红外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蒋跃强 唐先忠 +1 位作者 王建华 廖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物理分散相结合,制备了掺锡氧化铟纳米涂层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中填料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涂料已达到纳米级分散,填料颗粒平均粒度小于100 nm;运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物理分散相结合,制备了掺锡氧化铟纳米涂层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中填料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涂料已达到纳米级分散,填料颗粒平均粒度小于100 nm;运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及红外发射率测试仪等对涂层的光谱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涂层具有屏蔽紫外线、反射可见光和近红外、中远红外强吸收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多功能红外隐身及隔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 纳米涂料 制备 红外特性 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锡氧化铟导电玻璃的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首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57-62,共6页
采用溶剂超声、H2SO4溶液浸泡和NaOH溶液处理等方法对掺锡氧化铟(In2O3:Sn)导电玻璃进行了表面改性,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表征以及表面能计算,研究了改性方法对其表面形貎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n2O3:Sn导电玻璃的表... 采用溶剂超声、H2SO4溶液浸泡和NaOH溶液处理等方法对掺锡氧化铟(In2O3:Sn)导电玻璃进行了表面改性,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表征以及表面能计算,研究了改性方法对其表面形貎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n2O3:Sn导电玻璃的表面性能与改性方法密切相关,H2SO4溶液浸泡和NaOH溶液处理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表面粗糙度、改善表面形貎、提高表面能和表面极性度,并且In2O3:Sn导电玻璃表面能的变化主要来源于表面能极性分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掺锡氧化铟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锡氧化铟基底上锆钛酸铅铁电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刘爽 吴亚雷 +3 位作者 许晓慧 文莉 黄文浩 褚家如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用溶胶-凝胶工艺在掺锡氧化铟导电氧化物基底上制备了锆钛酸铅(PZT)铁电薄膜.采用快速热处理工艺改进铁电薄膜的晶格取向,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薄膜的结晶取向,分别基于Al/PZT/ITO,ITO/PZT/ITO电容结构利用Sawyer-Tower电路原理测试了薄... 用溶胶-凝胶工艺在掺锡氧化铟导电氧化物基底上制备了锆钛酸铅(PZT)铁电薄膜.采用快速热处理工艺改进铁电薄膜的晶格取向,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薄膜的结晶取向,分别基于Al/PZT/ITO,ITO/PZT/ITO电容结构利用Sawyer-Tower电路原理测试了薄膜的铁电性能.结果表明,在磁控溅射法生长的ITO表面能够制备出具有钙钛矿结构的(110)取向的PZT铁电薄膜,所得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达到1000,剩余极化强度Pr达到和Pt基底上接近的15.2 uc/cm2,矫顽场强Ec达到70.8 kV/cm.并且利用TF Analyzer 2000铁电分析仪测试了PZT铁电薄膜的疲劳特性,发现ITO底电极上PZT薄膜经过108次反转后,剩余极化强度仅下降15%.研究表明:磁控溅射法制备的掺锡氧化铟透明导电薄膜ITO可以作为铁电薄膜的上下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薄膜 电学性能 掺锡氧化铟 疲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条件对掺锡氧化铟薄膜电学测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雪蓉 赖发春 +1 位作者 林丽梅 瞿燕 《物理实验》 2007年第4期44-47,共4页
用van der Pauw方法测量磁控溅射制备的掺锡氧化铟(ITO)薄膜的电学性能,研究了在室温和冰水混合条件下测量电流大小对电阻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测量电流和磁场的大小对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测量电流... 用van der Pauw方法测量磁控溅射制备的掺锡氧化铟(ITO)薄膜的电学性能,研究了在室温和冰水混合条件下测量电流大小对电阻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测量电流和磁场的大小对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测量电流为5 mA和测量磁场为0.5 T时,测量结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薄膜 电学性质 电流测量 磁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掺锡氧化铟粉中的铁、铝、铅、镍、铜、镉、铬和铊量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誓成 陆映东 +5 位作者 聂小明 韦莉 黄肇敏 林葵 黎颖 韦猛 《矿产与地质》 2019年第2期363-367,共5页
掺锡氧化铟粉样品经氢氧化钠熔融,热水浸出盐酸酸化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直接测定试料溶液中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强度,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出试料中铁、铝、铅、镍、铜、镉、铬和铊量。方法检出限为0.0023~0.0075μg/mL,... 掺锡氧化铟粉样品经氢氧化钠熔融,热水浸出盐酸酸化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直接测定试料溶液中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强度,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出试料中铁、铝、铅、镍、铜、镉、铬和铊量。方法检出限为0.0023~0.0075μg/mL,精密度(RSD值)为1.56%~11.15%,加标回收率在95.0%~112.1%之间。方法准确可靠,已被推荐为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掺锡氧化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法分析掺锡氧化铟粉中的物相成分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誓成 陆映东 +2 位作者 李凤 黄肇敏 林葵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掺锡氧化铟粉由铟和锡的氧化物构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析了不同的掺锡氧化铟粉中的物相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掺锡氧化铟粉中存在三种物相:In2O3、SnO2和InxSnyOz。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 X射线衍射 物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溅射掺锡氧化铟薄膜成份与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绍群 沈祖贻 +2 位作者 李越 董保兴 刘英杰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14,10,共5页
本文介绍了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在氩氧混合气体条件下制备掺锡氧化铟薄 膜(简称 ITO膜)的工艺。给出的 DPS、AES、XPC的分析结果表明: ITO薄膜 的成份为 In_2O_3和 SnO_2组成;其 ITO薄膜为立... 本文介绍了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在氩氧混合气体条件下制备掺锡氧化铟薄 膜(简称 ITO膜)的工艺。给出的 DPS、AES、XPC的分析结果表明: ITO薄膜 的成份为 In_2O_3和 SnO_2组成;其 ITO薄膜为立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溅射 薄膜 掺锡氧化铟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掺锡氧化铟粉中硅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映东 黄誓成 +2 位作者 胡永玫 赖馥馨 林葵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2期128-129,共2页
本文研究了以氢氧化钠熔融分解试样,经盐酸酸化,在稀盐酸介质中,钼酸铵与硅生成硅钼黄,以硫酸-草酸-抗坏血酸混合溶液为还原剂消除磷砷的干扰,并还原成硅钼蓝,从而建立了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掺锡氧化铟粉中硅的方法.试验表明,大量铟、... 本文研究了以氢氧化钠熔融分解试样,经盐酸酸化,在稀盐酸介质中,钼酸铵与硅生成硅钼黄,以硫酸-草酸-抗坏血酸混合溶液为还原剂消除磷砷的干扰,并还原成硅钼蓝,从而建立了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掺锡氧化铟粉中硅的方法.试验表明,大量铟、锡存在下,硅质量浓度在0.01~0.12μg/mL范围内与其吸光度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n=11)为1.56%~15.1%,加标回收率在94.0%~101.8%之间.实验方法用于测定4个掺锡氧化铟粉样品和2个合成样品中硅,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结果相一致,合成样品分析结果与理论值相符,三家实验室比对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碱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掺锡氧化铟粉中铟量和锡量
10
作者 李凤 赖馥馨 李婵贞 《山西冶金》 CAS 2022年第1期7-8,11,共3页
用X射线荧光分析专用试剂熔片,溴化锂为脱模剂,制备玻璃片样片,进行实验条件优化选择,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掺锡氧化铟粉中铟量、锡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掺锡氧化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铟锡靶材制备技术
11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3年第2期34-34,共1页
主要技术内容: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材料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该类材料包括ITO粉末、靶材、导电浆料及ITO透明导电薄膜,主要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如LCD)、防辐射玻璃、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日本、美国和德国于上世... 主要技术内容: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材料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该类材料包括ITO粉末、靶材、导电浆料及ITO透明导电薄膜,主要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如LCD)、防辐射玻璃、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日本、美国和德国于上世纪70年代研制ITO靶材,目前已形成规模产业,主要采用冷压一烧结工艺成形和致密化,同时兼顾热压和热等静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 ITO靶材 制备技术 ITO透明导电薄膜 半导体材料 性能 太阳能电池板 平板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光导电ITO膜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引穗 王俊 +4 位作者 杨晓东 董庆彦 高爱华 胡晓云 陆治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77-1080,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制备ITO膜 ,并从制备工艺上研究了各种因素对ITO膜光电特性的影响 最后制出的ITO膜厚度约为 5 0nm ,在可见光区平均透射比达 97% ,最高达 99.5 5 % ,电阻率在 2 .0Ω·cm左右 ,最低达到 0 .
关键词 制备 ITO膜 溶胶-凝胶 光电特性 掺锡氧化铟 透光导电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直流磁控溅射ITO薄膜光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林丽梅 赖发春 +3 位作者 林永钟 瞿燕 盖荣权 陈超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6,共5页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在石英衬底上沉积透明导电的掺锡氧化铟(ITO)薄膜,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两种不同溅射时间(30、10 m in)的样品,样品在400℃的大气中进行1 h退火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正入射透射光谱,并拟合透射光谱得到薄膜的折...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在石英衬底上沉积透明导电的掺锡氧化铟(ITO)薄膜,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两种不同溅射时间(30、10 m in)的样品,样品在400℃的大气中进行1 h退火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正入射透射光谱,并拟合透射光谱得到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及厚度;用V an der Pauw方法测量薄膜电学性质,包括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和电阻率.实验结果显示退火处理对ITO薄膜的光学、电学性质有重要影响,退火样品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明显提高,且光学吸收边向长波方向移动;然而,退火前薄膜的电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薄膜 退火 电学性质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O涂料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的研究 被引量:65
14
作者 王自荣 余大斌 +2 位作者 於定华 朱晓颍 叶熙源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从氧化锡的掺杂含量、粘合剂的选择和粘合剂的用量三方面对以掺锡氧化铟(ITO)掺锡氧化铟半导体为颜料的涂料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进行了研究。氧化锡的掺杂摩尔百分含量在5%时发射率最低;在几种粘合剂中,以KRATO... 从氧化锡的掺杂含量、粘合剂的选择和粘合剂的用量三方面对以掺锡氧化铟(ITO)掺锡氧化铟半导体为颜料的涂料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进行了研究。氧化锡的掺杂摩尔百分含量在5%时发射率最低;在几种粘合剂中,以KRATON树脂为粘合剂时发射率最低;以酚醛树脂为粘合剂,随粘合剂用量增加,涂层发射率升高,当ITO质量百分数大于25%时,发射率不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 红外发射率 涂料 粘合剂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O薄膜微结构对其光电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曾明刚 陈松岩 +3 位作者 陈谋智 王水菊 林爱清 邓彩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6-499,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掺锡氧化铟(ITO)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和电导率、透射光谱测试技术,研究真空低温退火后ITO薄膜微结构、薄膜电导率、光谱透射率的变化.研究表明,真空低温退火使得晶体微结构...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掺锡氧化铟(ITO)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和电导率、透射光谱测试技术,研究真空低温退火后ITO薄膜微结构、薄膜电导率、光谱透射率的变化.研究表明,真空低温退火使得晶体微结构得到改善,晶体呈(222)择优取向,晶体的结晶颗粒变大.不同价态的Sn对In3+的替代引起晶格结构和ITO薄膜的载流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薄膜的导电性和透射率,证明了真空退火下氧化铟薄膜微结构变化是影响薄膜电导率与透射率的主要原因,为研制新型光电器件的透明电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薄膜 微结构 光电性质 磁控溅射 掺锡氧化铟薄膜 电导率 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O玻璃衬底上PLZT铁电薄膜的制备与电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国营 刘祖黎 +1 位作者 柳擎 刘红日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1,共4页
用sol-gel法在掺Sn的In2O3导电透明膜(ITO)衬底上,制备了La掺杂的PbZr0.5Ti0.5O3(PLZT)铁电薄膜。研究了La掺杂量对薄膜的铁电、介电和漏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x(La)为5%的PLZT薄膜经650℃退火,有优良的铁电特性,外加15V电压下,剩余... 用sol-gel法在掺Sn的In2O3导电透明膜(ITO)衬底上,制备了La掺杂的PbZr0.5Ti0.5O3(PLZT)铁电薄膜。研究了La掺杂量对薄膜的铁电、介电和漏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x(La)为5%的PLZT薄膜经650℃退火,有优良的铁电特性,外加15V电压下,剩余极化强度为35.4×10–6C/cm2,矫顽场强为111×103V/cm。100kHz时的εr和tgδ分别为984和0.13。在外加电场小于9V时,薄膜的漏电流密度不超过10–8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PLZT铁电薄膜 掺锡氧化铟 SOL-GEL法 电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的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忠玺 高善民 +2 位作者 张江 陈健 曲荣君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5期241-24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旋转涂膜工艺,在普通玻璃基片上制备了掺锡氧化铟(ITO)纳米透明导电薄膜。采用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和四探针技术,研究了不同Sn掺杂量、不同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以及不同涂层对薄膜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 采用溶胶-凝胶旋转涂膜工艺,在普通玻璃基片上制备了掺锡氧化铟(ITO)纳米透明导电薄膜。采用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和四探针技术,研究了不同Sn掺杂量、不同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以及不同涂层对薄膜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方块电阻随Sn掺杂量的增大和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薄膜在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ITO薄膜的方块电阻先降低后增加,透射率先增加后降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ITO薄膜平均可见光透过率达86%,薄膜方阻为322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薄膜 光学性能 方块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基距对柔性基底上脉冲激光沉积透明导电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明 宓一鸣 +1 位作者 言智 季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9,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控制靶基距分别为4,6,8cm,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基底上沉积铟锌氧化物、铟锡氧化物和铝掺杂氧化锌薄膜,研究了靶基距对薄膜电学、光学、形态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6~8cm靶基距制备的TCO薄膜,在可见光范...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控制靶基距分别为4,6,8cm,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基底上沉积铟锌氧化物、铟锡氧化物和铝掺杂氧化锌薄膜,研究了靶基距对薄膜电学、光学、形态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6~8cm靶基距制备的TCO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学透光率超过90%,电阻率约为5×10-4Ω.cm;除了这些优良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外,靶基距8cm制备的薄膜均匀、光滑、附着好,且无裂缝或任何其它扩展的缺陷,适用于光电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柔性基底 透明导电氧化 掺锡氧化铟 氧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伪装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科静 李佳铌 +1 位作者 曹海建 钱坤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97,共7页
采用金属铝粉和掺锡氧化铟粉末作为红外吸收剂,按照一定的配比,与聚丙烯进行熔融混合,制备具有性能优异的红外伪装材料。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材料的红外结构进行表征,用实验室搭建的红外模拟装置对材料的伪装性能进行表征,用DSC对材料的... 采用金属铝粉和掺锡氧化铟粉末作为红外吸收剂,按照一定的配比,与聚丙烯进行熔融混合,制备具有性能优异的红外伪装材料。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材料的红外结构进行表征,用实验室搭建的红外模拟装置对材料的伪装性能进行表征,用DSC对材料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用万能力学仪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材料中金属铝粉与ITO粉末的加入,材料的熔点、结晶度下降且拉伸力学性能下降。从红外波谱图与红外模拟测试结果分析可得,红外吸收剂的加入能吸收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达到伪装效果。随着金属与ITO粉末的加入,红外线的透过率减少,且不同含量对此影响各不相同,当ITO与铝粉的比例为2:1时,透过率最小,伪装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伪装 聚丙烯 铝粉 掺锡氧化铟 红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发射率涂层材料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飞 王智勇 江振经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2,共3页
测试了多种黏合剂和粉体及以聚氨酯树脂为黏合剂制成的涂膜在8~14μm波段的发射率。结果表明,Karton树脂红外透明性好,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铝粉制成涂膜后发射率较低,且涂膜的发射率与铝粉的加入量、粒径等有关;掺锡氧化铟(IT... 测试了多种黏合剂和粉体及以聚氨酯树脂为黏合剂制成的涂膜在8~14μm波段的发射率。结果表明,Karton树脂红外透明性好,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铝粉制成涂膜后发射率较低,且涂膜的发射率与铝粉的加入量、粒径等有关;掺锡氧化铟(ITO)薄膜具有很低的发射率,其发射率与ITO膜的厚度、含氧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发射率 涂层材料 掺锡氧化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