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山西省非遗外宣英译研究
1
作者 赵冰清 《英语教师》 2025年第6期50-52,共3页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能够增进世界对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山西对外发展,是中华优秀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生态翻译学“三位转换”理论为指导,以山西非遗民俗英译实践为例,探讨山西非遗...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能够增进世界对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山西对外发展,是中华优秀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生态翻译学“三位转换”理论为指导,以山西非遗民俗英译实践为例,探讨山西非遗外宣英译的方法及策略。研究发现,在山西非遗民俗翻译时,译者要充分关注翻译生态环境,灵活采用增译、转译、音译加注、省译等方法,实现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转换,使译文适应英语读者需求,准确传递山西民俗文化,实现对外传播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 山西非遗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考古视域下的良渚古城遗址外宣英译策略研究
2
作者 戴喆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2期12-15,共4页
良渚古城遗址充分展示了古人的卓越智慧和创造力,为世界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东方视角。伴随国内外公众对考古领域兴趣的增长以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做好良渚古城遗址的外宣英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良渚古城遗址外宣... 良渚古城遗址充分展示了古人的卓越智慧和创造力,为世界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东方视角。伴随国内外公众对考古领域兴趣的增长以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做好良渚古城遗址的外宣英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良渚古城遗址外宣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开展术语标准化工作、采用词义灵活化翻译、增强文化精准化阐释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外宣英译策略,以促进良渚古城遗址的魅力展示、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考古 良渚古城遗址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视域下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研究
3
作者 游灼梅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70-72,共3页
文章分析了生态翻译理论对于非遗外宣英译的重要点,并从生态翻译视域下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探讨了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方法,最后提出了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域外传播提供建... 文章分析了生态翻译理论对于非遗外宣英译的重要点,并从生态翻译视域下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探讨了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方法,最后提出了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域外传播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宣英译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修辞学视角下广西本土产品负载文化外宣英译探析
4
作者 齐真珍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7期17-19,共3页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广西本土产品作为广西文化的物质承载者,其外宣英译的质量对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以西方修辞学的两大概念,“劝说”和“受众”为主要理论依据,具体分析广西本土产品负载文...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广西本土产品作为广西文化的物质承载者,其外宣英译的质量对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以西方修辞学的两大概念,“劝说”和“受众”为主要理论依据,具体分析广西本土产品负载文化外宣英译的例子,探讨西方修辞学理论对于广西本土产品负载文化外宣英译的启发,旨在通过更好的本土产品负载文化外宣英译,对广西文化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进一步推动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修辞学 劝说 受众 本土产品 负载文化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非遗外宣英译的困境和对策——以浙江省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例
5
作者 杨晨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2期11-14,共4页
本篇论文探讨了在目的论的框架下,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英文外宣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行的对策。本文通过选取浙江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为案例,分析了在英文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方言表达和专业术语的准确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 本篇论文探讨了在目的论的框架下,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英文外宣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行的对策。本文通过选取浙江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为案例,分析了在英文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方言表达和专业术语的准确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旨在提高非遗外宣英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宣英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畲族茶俗文本外宣英译
6
作者 王绪伟 《福建茶叶》 2024年第6期175-177,共3页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以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为基点,深入研究畲族茶俗文本外宣英译的翻译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翻译理论明确翻译目的、重视翻译过程、优化翻译方法、注重翻译效果等的宏观考量,有效地提高了翻译质量,...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以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为基点,深入研究畲族茶俗文本外宣英译的翻译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翻译理论明确翻译目的、重视翻译过程、优化翻译方法、注重翻译效果等的宏观考量,有效地提高了翻译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对畲族茶俗文本的外宣翻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 畲族茶俗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贴近视角下闽都文化外宣英译研究
7
作者 林西锦 曹杰 《对外经贸》 2024年第3期96-99,共4页
福州作为八闽之都,自古是著名港口城市,海外贸易发达、民众遍布全球各地。闽都文化反映了福州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其中福文化更是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代表。闽都文化的地方方言英译难度大。为了让世界了解和认识闽都文化,... 福州作为八闽之都,自古是著名港口城市,海外贸易发达、民众遍布全球各地。闽都文化反映了福州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其中福文化更是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代表。闽都文化的地方方言英译难度大。为了让世界了解和认识闽都文化,推动和促进福州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在福州城市外宣工作中,根据“三贴近原则”对闽都文化的英译质量进行把关,外宣翻译贴近闽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福州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树立福州城市的国际形象,推动闽都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文化 国际传播 策略 三贴近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形象建构视阈下右玉精神外宣英译技巧探析
8
作者 连晓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实现译文与源语信息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右玉精神的外宣翻译实现对等,既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语言表达习惯以及外宣交际功能的影响,也要关照目的语受众群体的阅读反应,这对翻译... 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实现译文与源语信息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右玉精神的外宣翻译实现对等,既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语言表达习惯以及外宣交际功能的影响,也要关照目的语受众群体的阅读反应,这对翻译技巧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右玉精神的外宣翻译技巧的选择关系着翻译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也会影响到目的语受众群体对右玉精神文本内容的理解、中国精神乃至中国形象的解读。因此,翻译技巧的选择既要满足最大程度地还原右玉精神的实质内涵,同时肩负着塑造、建构、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纽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建构 右玉精神 外宣英译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外宣英译研究
9
作者 张毅玲 黄雅琴 +1 位作者 金良颖 张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9期194-196,共3页
中医药文化虽为华夏民族本土化产物,却在海内外广泛传播,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无论是接受度还是影响力方面却远远比不上西医,在全球范围内搭建中医药话语体系的工作亟须进行。随着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方面的疗效日益得到全... 中医药文化虽为华夏民族本土化产物,却在海内外广泛传播,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无论是接受度还是影响力方面却远远比不上西医,在全球范围内搭建中医药话语体系的工作亟须进行。随着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方面的疗效日益得到全球认可,现阶段推广和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外宣英译意义巨大,对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尤为重要。本文对有关中医药海外传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别就研究主体、研究选题、传播手段以及项目内容等进行了比对分析,提出了创新方法,如专业术语统一化,注重传递信息与功能性等,旨在为中医药外宣英译研究提供数据以及实证性的参考和支持,提升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修辞视域下天津民俗文化外宣英译的接受效果分析研究——基于问卷调查
10
作者 马力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157-161,共5页
民间宣传的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向世界各地的游客传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信息。在天津民俗文化外宣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面临着如何准确传达文化内涵、处理文化差异等挑战。然而,这也为译者提供了展现翻译创造性和... 民间宣传的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向世界各地的游客传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信息。在天津民俗文化外宣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面临着如何准确传达文化内涵、处理文化差异等挑战。然而,这也为译者提供了展现翻译创造性和文化敏感性的机会,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了了解天津民俗外宣英译的受众接受效果,该研究开展了天津民俗外宣英译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展现了当前天津民俗外宣的传播状态。通过对问卷的数据进行汇总和解读,该文在新修辞视域下进行受众的接受效果分析,旨在为未来的中国民俗外宣英译和文化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 外宣英译 天津民俗 接受研究 调查问卷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宣三贴近”原则下红色旅游外宣英译研究——以赣南苏区为例
11
作者 陆思佳 《沈阳文旅》 2024年第7期9-11,共3页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红色旅游外宣的英译对红色文化传播和弘扬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外宣三贴近”原则,描述赣南苏区红色旅游外宣文本的特征,及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直译、增译、改译等翻译方法,使翻译...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红色旅游外宣的英译对红色文化传播和弘扬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外宣三贴近”原则,描述赣南苏区红色旅游外宣文本的特征,及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直译、增译、改译等翻译方法,使翻译既符合译语文化和环境,又能把赣南苏区红色旅游文化准确传递给外国游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文化 三贴近 赣南苏区 弘扬发展 旅游外宣 外宣英译 红色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宏州阿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策略研究
12
作者 杨黎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 2024年第2期60-62,共3页
阿昌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截止2023年,共有24项国家级、省级与州级非遗项目。论文从阿昌族非遗项目的外宣英译需求出发,分析了阿昌族非遗项目的特点与内涵,提出了适合其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促进阿昌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及在国... 阿昌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截止2023年,共有24项国家级、省级与州级非遗项目。论文从阿昌族非遗项目的外宣英译需求出发,分析了阿昌族非遗项目的特点与内涵,提出了适合其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促进阿昌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及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昌族 非遗项目 外宣英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阜新东蒙短调民歌外宣英译研究
13
作者 何美萱 刘艳华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0期69-71,共3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外宣英译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试以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为例,从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着手,选取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中经典... 在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外宣英译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试以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为例,从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着手,选取阜新东蒙短调民歌中经典段落进行外宣英译实践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如何在保持译文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准确传达其文化内涵,提高英译质量的同时提升译文可读性,使外国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本土文化、使良好的中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最终推动非遗文化的跨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蒙短调民歌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外宣英译--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14
作者 黄佳惠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2期18-20,共3页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研究与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外宣英译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外宣文本的代表,其翻译也代表了外宣文本的较高水准。文章选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在此基础上探究党的二十大报...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研究与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外宣英译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外宣文本的代表,其翻译也代表了外宣文本的较高水准。文章选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在此基础上探究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所体现的翻译规范,分别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3个层面进行理论分析,以期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里 规范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外宣英译:一个多层次重构的过程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建 张韵菲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外宣材料英译是一个以目的语接受为导向的多层次重构过程。本文从信息结构、衔接逻辑、语言修辞以及文化信息四个层面系统性地探讨企业外宣材料英译的重构过程。
关键词 企业外宣英译 多层次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外宣英译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勇 余传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144,共9页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在其核心理念“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结合海昏侯外宣翻译的话语实例进行定性分析,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等层面探讨海昏侯外宣英译中的“适应”和“选择”;深入分析海昏侯外宣话语中的不当英译并将...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在其核心理念“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结合海昏侯外宣翻译的话语实例进行定性分析,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等层面探讨海昏侯外宣英译中的“适应”和“选择”;深入分析海昏侯外宣话语中的不当英译并将其重译和修正,以期提高其翻译质量,为阐释、解读和深化海昏侯国遗址外宣英译研究提供更为新颖和广阔的视角,为助推江西海昏侯文化顺利、完美地“走出去”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 外宣英译 多维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高校网页外宣英译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李春 李安妮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2-95,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强高校对外宣传的要求日益迫切,外宣工作为社会以及各类教学机构搭建了了解学校及其重要教学成果的桥梁。外宣翻译即为"桥梁"的基石,其作用不言而喻。通过对国内百余所高校网页外...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强高校对外宣传的要求日益迫切,外宣工作为社会以及各类教学机构搭建了了解学校及其重要教学成果的桥梁。外宣翻译即为"桥梁"的基石,其作用不言而喻。通过对国内百余所高校网页外宣材料的收集,文章评析了中国高校外宣英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为高校外宣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校 网页外宣 外宣英译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形象传播视角下陕茶文化的外宣英译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柯 雷蕾 《钦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58-61,共4页
陕茶文化曾经随着古丝绸之路传播而名扬海外;而现今欧亚诸多国家,对陕茶文化知之甚少。陕茶文化外宣文本中存在语用性、文化性和语言性翻译失误,宜采用编译、释译、补译、固定译法等策略,同时应加强政府在组织、策划、监督、管理方面的... 陕茶文化曾经随着古丝绸之路传播而名扬海外;而现今欧亚诸多国家,对陕茶文化知之甚少。陕茶文化外宣文本中存在语用性、文化性和语言性翻译失误,宜采用编译、释译、补译、固定译法等策略,同时应加强政府在组织、策划、监督、管理方面的管理职能,鼓励非政府、非赢利组织参与文化产业的研究和翻译,加强对文化外宣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译德建设,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和信息传播营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形象 陕茶文化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下的外宣英译 被引量:4
19
作者 司继涛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98-301,共4页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 文本分析 外宣英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爱支 《鄂州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68-69,共2页
湖北是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种类繁多。文章概述了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政府部门组织引导,高校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人... 湖北是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种类繁多。文章概述了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政府部门组织引导,高校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人才,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语资源网站以及组建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料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宣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