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3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育者羞怯与幼儿社交焦虑的关系
1
作者 嵩钰佳 孙悦桐 商庆龙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养育者的羞怯与幼儿社交焦虑的关系,采用羞怯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哈尔滨市450名3~6岁幼儿的养育者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养育者的羞怯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外祖母、其他这两类养育者最高,其次母亲和外祖父,父亲最低。... 为探究养育者的羞怯与幼儿社交焦虑的关系,采用羞怯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哈尔滨市450名3~6岁幼儿的养育者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养育者的羞怯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外祖母、其他这两类养育者最高,其次母亲和外祖父,父亲最低。(2)不同养育者的羞怯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养育者的羞怯与幼儿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4)直系亲属、隔代亲属和无血缘关系这三类养育者的羞怯与幼儿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无血缘关系养育者羞怯所关联的幼儿社交焦虑最大,其次隔代亲属,最低为直系亲属。结论:不同养育者的羞怯影响幼儿的社交焦虑,应提倡父母更多陪伴,重视父亲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者 羞怯 幼儿 社交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养育者与婴儿的不良关系及其对脑发育和精神病理的作用(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石振宇 赵文清 +7 位作者 吴丹萍 栾风焕 刘辉 董隽 张颖殊 邹涵 徐雯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主要养育者与婴儿不良关系的发生率不低;对发育高度依赖环境的婴儿的应激系统、边缘系统、相关皮质产生广泛和持久的生物学影响。携带此种生物易感性个体,在生命周期应激累积/扳机效应下,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病理。对养育者与婴儿... 主要养育者与婴儿不良关系的发生率不低;对发育高度依赖环境的婴儿的应激系统、边缘系统、相关皮质产生广泛和持久的生物学影响。携带此种生物易感性个体,在生命周期应激累积/扳机效应下,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病理。对养育者与婴儿关系的研究应当注重互动测量的客观性,实时性(real time)和时刻性(moment-to-moment)。对养育者与婴儿关系的研究也应当注重我国本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者与婴儿关系 脑发育 精神病理 婴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儿童养育者喂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黎明 戴耀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养育者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的喂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以云南会泽县、贵州盘县、陕西洛南县为研究地点,对3岁以下儿童母亲/孕妇、祖母、卫生工作者进行访谈.结果 336... 目的 探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养育者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的喂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以云南会泽县、贵州盘县、陕西洛南县为研究地点,对3岁以下儿童母亲/孕妇、祖母、卫生工作者进行访谈.结果 336人参加了专题讨论,其中当地养育者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早开奶与纯母乳喂养状况不理想.有95.0%的卫生工作者选择产后1小时开奶,母亲和祖母全部选择产后3天开奶;小儿口渴时仅有4.0%的母亲、0.9%的祖母、11.5%的卫生工作者选择喂母乳;辅食添加时间和方式不正确,与当地习俗及科学喂养知识掌握不充分有关.结论 养育者的喂养行为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加养育者的科学喂养知识,纠正不适当的喂养行为,改善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养育者 喂养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在养育者在丧亲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综述)
4
作者 张桃娟 刘爱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6-470,共5页
对健在养育者因素在丧亲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丧亲家庭中,健在养育者为母亲、养育者适当的哀伤表达及其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亲子互动有助于丧亲儿童健康发展;反之,养育者的不适当行为将对丧亲儿童造成二次伤害。未来研究可... 对健在养育者因素在丧亲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丧亲家庭中,健在养育者为母亲、养育者适当的哀伤表达及其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亲子互动有助于丧亲儿童健康发展;反之,养育者的不适当行为将对丧亲儿童造成二次伤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丧亲类型和健在养育者的人格特质对养育者与丧亲儿童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亲家庭 健在养育者 儿童 亲子关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育者将心比心研究综述
5
作者 杨瑶 范静怡 《心理学进展》 2019年第5期851-857,共7页
“将心比心”(mind-mindedness)是从依恋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概念,指养育者将儿童视为一个有思想个体的倾向性。主要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中养育者对儿童的心理评论来进行评估。本文介绍了实证研究中养育者“将心比心”对儿童的心理理论、语... “将心比心”(mind-mindedness)是从依恋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概念,指养育者将儿童视为一个有思想个体的倾向性。主要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中养育者对儿童的心理评论来进行评估。本文介绍了实证研究中养育者“将心比心”对儿童的心理理论、语言、行为的积极发展的作用,并从临床角度对养育者“将心比心”和儿童发展进行了介绍,以期促进对养育者“将心比心”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者 将心比心 依恋 母亲敏感性 儿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育者在孤儿唇腭裂术后心理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运秀杰 黄丽雅 +1 位作者 杨丑牛 黄靖辉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1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福利院养育者在福利院儿童唇腭裂术后心理康复中的作用,希望增进唇腭裂儿童身心健康,使其尽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方法通过筛选和培训,挑选“责任妈妈”对福利院内35名3~9岁唇腭裂术后孤儿进行照顾和教育,干预时间为1年... 目的探讨福利院养育者在福利院儿童唇腭裂术后心理康复中的作用,希望增进唇腭裂儿童身心健康,使其尽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方法通过筛选和培训,挑选“责任妈妈”对福利院内35名3~9岁唇腭裂术后孤儿进行照顾和教育,干预时间为1年。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卷)》分别在干预前、后对儿童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量表中的所有因子分值均有下降,其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等分值低于常模(P〈0.05),冲动一多动、多动指数分极显著低于常模(p〈0.01);干预前.后的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责任妈妈”团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福利院儿童的行为问题,回应了儿童的社会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孤儿:唇腭裂 养育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育者辅助式婴儿如厕训练对婴幼儿尿控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琳 张馨予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究养育者辅助式婴儿如厕训练对婴幼儿尿控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月该院招募的满月体检健康婴儿100名,依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婴幼儿仅使用尿不湿,不使用任何如厕训练方法;观察组... 目的探究养育者辅助式婴儿如厕训练对婴幼儿尿控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月该院招募的满月体检健康婴儿100名,依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婴幼儿仅使用尿不湿,不使用任何如厕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养育者辅助式婴儿如厕训练模式(AITT)方法训练婴幼儿小便。比较两组婴幼儿在3、6、9、12月龄时排尿情况,3、6、9、12月龄每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及训练前后患儿家属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婴幼儿排尿情况均随着月龄增加而好转,且观察组各月龄婴幼儿平均每日尿不湿使用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尿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幼儿残余尿量均随月龄的增加而减少,除3月龄外,观察组婴幼儿各月龄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婴幼儿家属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训练前,观察组婴幼儿家属SDS、SAS评分分别为(40.43±5.22)分、(39.16±6.4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4、2.475,P<0.05);两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为0%。结论AITT如厕训练方法能显著提高婴幼儿的尿控能力,让婴幼儿在更早的年龄获得自主排尿能力,降低了由于自主排便排尿年龄延迟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尿控能力 养育者辅助式婴儿如厕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育者“将心比心”测评方法述评
8
作者 王抒滟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5期1509-1514,共6页
“将心比心”指养育者倾向于将孩子看作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自觉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并做出准确解读,以提供高质量的照顾行为,是构建安全的亲子依恋和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中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养育者“将心... “将心比心”指养育者倾向于将孩子看作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自觉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并做出准确解读,以提供高质量的照顾行为,是构建安全的亲子依恋和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中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养育者“将心比心”进行测评研究。观察法,主要基于实验室以及亲子互动行为观察的测评方法;访谈法,主要通过养育者对孩子的语言描述来表征其对孩子内在心理状态的关注与解释。本文对这两种测评方法进行梳理综述,对“将心比心”测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将心比心”测评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者 将心比心 测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儿童养育者育儿自我效能感的整合性游戏干预探讨
9
作者 李新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研究育儿自我效能感水平偏低的自闭症儿童养育者整合性游戏干预方法。方法向自闭症儿童、正常儿童养育者均发放90份问卷,调查其育儿自我效能感,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82.2%、84.4%,再分别从以上不同群体中各抽取30例育儿自我效能感... 目的研究育儿自我效能感水平偏低的自闭症儿童养育者整合性游戏干预方法。方法向自闭症儿童、正常儿童养育者均发放90份问卷,调查其育儿自我效能感,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82.2%、84.4%,再分别从以上不同群体中各抽取30例育儿自我效能感偏低及自愿配合研究的养育者进行初始沙盘游戏,分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育儿自我效能感评分,初始沙盘中的创伤及治愈主题分布情况,沙盘制作时间。结果试验组受试者育儿自我效能感评分(6.4±0.8)分低于对照组的(7.3±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受试者创伤主题中的混乱、分裂、威胁、陷入占比分别为40.0%、46.7%、43.3%、50.0%,高于对照组的10.0%、10.0%、6.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受试者治愈主题中的连接、深入、整合占比分别为3.3%、6.7%、3.3%,低于对照组的46.7%、36.7%、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受试者的沙盘制作时间(18.3±6.9)min长于对照组的(12.7±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育儿自我效能感偏低的自闭症儿童养育者,其沙盘作品内充满的创伤主题更多,主观上渴望得到疗愈,通过整合性沙盘游戏有益于改善以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养育者 育儿自我效能感 整合性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养育者幼儿性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0
作者 于晓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笔者对幼儿性教育问题进行了三年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儿童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从调查的结论看,帮助孩子端正对性别的理解、帮助幼儿与异性同龄人处理好关系、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性道德伦理规范是幼儿性教育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善于与... 笔者对幼儿性教育问题进行了三年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儿童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从调查的结论看,帮助孩子端正对性别的理解、帮助幼儿与异性同龄人处理好关系、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性道德伦理规范是幼儿性教育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善于与幼儿分享性教育的相关知识,善于与幼儿探讨性教育的相关行为;父母要善于与幼儿共同学习性教育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者 幼儿性教育 现状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者共心力对婴儿气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邝贝贝 彭申立 +3 位作者 柯竞怡 张诗容 胡平 关宏岩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8-57,共10页
为了探索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者共心力对婴儿气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42个家庭的母亲和祖辈的共心力进行测量,并采用母亲报告的问卷法测量婴儿气质。结果发现,与非共同养育环境下的婴儿相比,共同养育环境下的婴儿活动性水... 为了探索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者共心力对婴儿气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42个家庭的母亲和祖辈的共心力进行测量,并采用母亲报告的问卷法测量婴儿气质。结果发现,与非共同养育环境下的婴儿相比,共同养育环境下的婴儿活动性水平和舒适性水平更高;共同养育环境下的母亲“合适心理评论”与婴儿气质中的“新异刺激引起的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非共同养育环境下未发现类似的关系;共同养育环境下的祖辈“合适心理评论”通过母亲“合适心理评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婴儿气质中的“新异刺激引起的负性情绪”。祖辈参与下的共同养育虽然不直接影响婴儿气质,但由于能够分担育儿压力,所以有利于母亲与婴儿之间的良好联结。促进祖辈与父母对婴儿的共同养育及他们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母亲的共心力水平,可以为婴儿气质发展创设更好的家庭养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环境 共同养育 共心力 婴儿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孩童与养育者隔离措施及其影响的探讨
12
作者 王婧 李婷 +1 位作者 何慕奕 徐钧 《心理学通讯》 2022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措施中,感染的婴幼儿、儿童与养育者的隔离措施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患儿与养育者按照分类收治的原则被分开隔离。这一措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毒的传播,但也需综合考量隔离措施对...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措施中,感染的婴幼儿、儿童与养育者的隔离措施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患儿与养育者按照分类收治的原则被分开隔离。这一措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毒的传播,但也需综合考量隔离措施对孩童及养育者在心理、生理上的影响。文章从依恋理论、调查研究、追踪研究及生物实验研究证据几方面阐述和讨论分开隔离可能给孩童及养育者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孩童-养育者分离 隔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养育环境对高危儿18月龄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田园 刘锋 +3 位作者 沈力 洪霞 陈津津 章春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分析家庭养育环境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的高危儿18月龄时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为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促进高危儿的早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出生并在本院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系统管理的高危儿,采用... 目的分析家庭养育环境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的高危儿18月龄时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为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促进高危儿的早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出生并在本院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系统管理的高危儿,采用家庭养育环境问卷和Gesell量表,评估高危儿家庭养育环境和高危儿18月龄发育商,并分析与发育迟缓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43名高危儿,18月龄时语言能发育迟缓率最高(46.91%),其次为应物能(39.51%)。研究对象家庭养育环境“良好”占56.8%,“中等”占41.6%,“不良”占1.6%。家庭养育环境为“良好”的高危儿,全面发育迟缓率降低13.2%(χ^(2)=4.193,P=0.041)。与家庭养育环境“良好”的高危儿相比,家庭养育环境为“中等/不良”的高危儿,18月龄出现全面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加至2.04倍(OR=2.04,95%CI:1.13~3.69,P=0.018),粗大运动发育迟缓风险增加至4.95倍(OR=4.95,95%CI:1.65~14.89,P=0.004),精细运动发育迟缓风险增加至2.63倍(OR=2.63,95%CI:1.30~5.31,P=0.007),言语能发育迟缓风险增加至2.19倍(OR=2.19,95%CI:1.23~3.89,P=0.008)。结论NICU出院的高危儿在语言能、应物能等方面的发育迟缓发生率高于正常婴幼儿。非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是高危儿出现神经精神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高危儿早期干预应重视家庭养育环境这一可干预因素,通过定期评估和持续改善,促进高危儿获得良好的神经发育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婴幼儿 家庭养育环境 神经精神发育 早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育倦怠的定义和测量及相关因素(综述)
14
作者 李永鑫 张曼婷 王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8,共6页
养育倦怠是指由于父母角色和长期的育儿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负性症状,如与父母角色相关的耗竭感、与子女保持情感距离等。本文对截止到2023年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养育倦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围绕养育倦怠定义及测量、前因变量、后果变量... 养育倦怠是指由于父母角色和长期的育儿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负性症状,如与父母角色相关的耗竭感、与子女保持情感距离等。本文对截止到2023年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养育倦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围绕养育倦怠定义及测量、前因变量、后果变量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及家庭因素均能影响父母的养育倦怠,养育倦怠的后果主要反映在养育者和养育对象上。养育倦怠的发生率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目前对于养育倦怠的干预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应充分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在养育倦怠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积极开展养育倦怠的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倦怠 前因变量 后果变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障碍儿童养育心理韧性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15
作者 张玺 黄静 +4 位作者 汪天华 李燕 曹沅 李明惠 余立平 《护理学报》 2025年第4期6-11,共6页
目的 引进英文版发育障碍儿童养育心理韧性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跨文化调适和预调查,形成中文版的发育障碍儿童养育心理韧性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408名发育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检验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 目的 引进英文版发育障碍儿童养育心理韧性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跨文化调适和预调查,形成中文版的发育障碍儿童养育心理韧性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408名发育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检验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发育障碍儿童养育心理韧性量表包括2个维度,11个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0.179%。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07,2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20、0.810,量表总体的奇偶折半信度为0.838。量表的全体一致内容效度指数为0.875,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为0.889~1.00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汉化后的发育障碍儿童养育心理韧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国内发育障碍儿童父母养育心理韧性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障碍 养育 心理韧性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干预对GDM产妇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影响
16
作者 姚兰 张小琴 +4 位作者 戴莹莹 刘天吉 王瑞华 刘晓丽 张金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3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分娩的GDM产妇及其配偶115对,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6对和观察组59对,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究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分娩的GDM产妇及其配偶115对,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6对和观察组59对,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7对和53对产妇及配偶完成研究及随访。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42.39±4.23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26±4.18分)均低于对照组(48.33±4.41分、47.65±4.33分),出院时及出院6周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5.4%、61.4%)均高于对照组(56.6%、41.5%),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22.6%),产妇和配偶喂养知识水平分别为(16.06±1.32分、15.48±1.36分)均高于对照组(13.21±1.19分、12.72±1.17分)(均P<0.05)。结论: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干预可有效改善GDM产妇心理状态,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提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产妇 泌乳分期干预 共同养育理念 心理状态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李书培 宋秋香 +1 位作者 赵晓艳 张玄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128-132,共5页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8月至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8月至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得分为(50.23±15.32)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55.31±15.45)分,疾病进展恐惧总分为(35.82±9.87)分。不同未成年子女年龄、未成年子女数、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状况、疾病分期、居住地的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得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P<0.05),与疾病进展恐惧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P<0.05)。未成年子女年龄、未成年子女数、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社会支持及疾病进展恐惧是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养育胜任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患者早期养育胜任感的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增加其养育胜任感水平,提高养育的积极性,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养育胜任感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参与、养育胜任感的差异及对幼儿入学准备的影响
18
作者 邓碧琳 肖二平 +1 位作者 李建华 彭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父母协同教养对提升社会的生育意愿和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考察父职与母职参与的差异,以及父母参与、父母养育胜任感对大班幼儿入学准备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下社会家庭养育的主要责任人仍是母亲,父职/母职的参与受到家庭所在地和幼... 父母协同教养对提升社会的生育意愿和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考察父职与母职参与的差异,以及父母参与、父母养育胜任感对大班幼儿入学准备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下社会家庭养育的主要责任人仍是母亲,父职/母职的参与受到家庭所在地和幼儿性别的影响,农村、男幼儿父职参与的人数显著高于城市、女幼儿父职参与的人数;2)母职参与在家庭监督、亲子活动和情感沟通上显著高于父职参与;3)父职与母职的养育效能感和满意度无显著差别;4)母职参与的幼儿学习准备显著高于父职参与;5)父母参与正向预测父母养育胜任感和幼儿入学准备,父母养育胜任感正向预测幼儿入学准备,但父职/母职不存在调节效应。这表明,不存在母亲养育更好或者父亲养育更好,子女养育需要家庭和社会建立良好支持系统,促使父职做出更多积极协同教养行为,建构新型父职角色和父职实践,最终达成父职与母职协同教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职参与 母职参与 父母养育胜任感 入学准备 协同教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3岁以下留守儿童看护人家庭养育实践改善效果分析
19
作者 赵春霞 张敬旭 王晓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年第1期18-23,35,共7页
目的分析干预对改善三岁以下留守儿童看护人家庭养育实践的效果。方法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于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晋黔两省四县80个村开展,为3岁以下留守儿童提供喂养和回应性照护的综合干预。采用类实验设计,评价干预对三岁以下留... 目的分析干预对改善三岁以下留守儿童看护人家庭养育实践的效果。方法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于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晋黔两省四县80个村开展,为3岁以下留守儿童提供喂养和回应性照护的综合干预。采用类实验设计,评价干预对三岁以下留守儿童看护人家庭养育态度和实践的改善效果。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7—9月对3岁以下儿童看护人进行基线和干预后调查,基线调查纳入干预组695对、对照组478对、干预后调查纳入干预组740对、对照组514对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分析。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干预效果,分析干预剂量和养育照护实践之间的关系,并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等混杂因素。结果经过2年的干预,干预组留守儿童接受回应性照护的比例从基线时的74.1%(515/695)提高到干预后的79.2%(585/739),提高了5.1%。同期内对照组进行回应性照护的比例下降了29.3%。应用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干预对留守儿童回应性照护有显著改善效果(OR:13.11;95%CI:7.06~25.35)。干预组留守儿童过去1个月内遭受暴力管教的比例下降了10.9%(由基线52.7%(366/695)到干预后41.8%(309/739)),对照组上升了4.4%(由基线50.0%(239/478)到干预后54.4%(279/513)),调整后OR值为0.57(95%CI:0.40~0.82)。但干预对留守儿童图书、玩具拥有率、照顾不周、看护人体罚态度未见显著效应。与低于每月一次的服务利用频次相比,1次/月~1次/周的服务利用频次与回应性照护、暴力管教发生改善有关(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看护人回应性照护及暴力管教实践。应保证每月至少一次的干预频次,促进看护人提供良好的养育照护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留守儿童 养育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互动质量的关系:粗暴养育的中介和幼儿年龄的调节作用
20
作者 王正敏 王任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进入家庭亲子互动,产生了父母低头行为。为探究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互动质量的关系,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亲子互动量表》以及《粗暴养育量表》,对684位3-6岁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进入家庭亲子互动,产生了父母低头行为。为探究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互动质量的关系,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亲子互动量表》以及《粗暴养育量表》,对684位3-6岁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互动质量呈现负相关,与粗暴养育呈现正相关;粗暴养育在父母低头行为和亲子互动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幼儿年龄能够调节父母低头行为和亲子互动质量的关系。基于此,建议父母减少低头行为,避免幼儿“触网”低龄化;提倡父母共同参与养育,提高亲子互动质量;呼吁加强父母情绪疏导,拓展父母社交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低头行为 亲子互动质量 粗暴养育 幼儿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