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干之对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范式的开创
1
作者 鲁越 《西部学刊》 2024年第7期59-62,共4页
《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何干之代表性著作之一,为后世近代思想史研究开辟了先河。在研究视域上,何干之关注研究对象的政治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厘清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在研究方式上,注重运用唯物史... 《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何干之代表性著作之一,为后世近代思想史研究开辟了先河。在研究视域上,何干之关注研究对象的政治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厘清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在研究方式上,注重运用唯物史观,以经济为切入点,对思想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以精英人物为核心,延展至整个时代思潮;在研究目的上,期望通过学术研究,指导革命实践,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添加助力。何干之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对近代中国启蒙思想进行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近代思想运动的体系,为后世学者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供参阅继承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新启蒙运动 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宗师六家合璧——写在《何干之传》出版之际
2
作者 高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9-32,共4页
何干之先生是上个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期间中国著名的一代宗师,他集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史学家、教育家、政论家于一身,六家合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宣传方面为中国的文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何干之 何干之传》 一代宗师 六家合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干之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耿化敏 张立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8-43,共6页
何干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理论家和中共党史专家,其生平活动和著述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学术界对其思想和生平研究的概况进行历史的回顾,总结以往研究成果... 何干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理论家和中共党史专家,其生平活动和著述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学术界对其思想和生平研究的概况进行历史的回顾,总结以往研究成果,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史学家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干之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 被引量:3
4
作者 耿化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8-97,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基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留学日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背景,投身反帝爱国运动的社会经历,尤其是日本侵华激发的爱国情感,逐渐由改良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共左翼文化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他在经济学、中...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基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留学日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背景,投身反帝爱国运动的社会经历,尤其是日本侵华激发的爱国情感,逐渐由改良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共左翼文化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他在经济学、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中国启蒙运动史等方面的社会活动与理论建树,不仅推动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社会科学文化体系的构建,而且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早期学派的特点与风貌,深刻折射出左翼知识分子在革命与战争年代的人生道路与政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20世纪30年代 左翼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代何干之的新启蒙思想述论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志军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0年第3期43-50,共8页
何干之以《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一书阐释他的新启蒙思想。他对"何谓启蒙"以及启蒙主体的自我解答,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激情言说,带有启蒙古典色彩的文化重建设计以及对"新启蒙运动"的多维理解,他的启蒙思想展... 何干之以《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一书阐释他的新启蒙思想。他对"何谓启蒙"以及启蒙主体的自我解答,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激情言说,带有启蒙古典色彩的文化重建设计以及对"新启蒙运动"的多维理解,他的启蒙思想展示着中国启蒙历史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 新启蒙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何干之对鲁迅思想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康桂英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1936年鲁迅逝世后,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中国政治的立场出发,在许多公开场合或者著述里反复强调鲁迅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向鲁迅学习,一股研究鲁迅思想的热潮在延安学界蓬勃兴起。何干之在深入阅读鲁迅原著的基础... 1936年鲁迅逝世后,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中国政治的立场出发,在许多公开场合或者著述里反复强调鲁迅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向鲁迅学习,一股研究鲁迅思想的热潮在延安学界蓬勃兴起。何干之在深入阅读鲁迅原著的基础上,于1946年撰成《鲁迅思想研究》一书,深入解读了鲁迅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作用,成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以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为指导而对鲁迅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鲁迅 毛泽东思想 《鲁迅思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何干之《中国经济读本》的学术成就 被引量:1
7
作者 康桂英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6-59,共4页
《中国经济读本》是何干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问题的第一本著作。全书运用大量丰富翔实的经济资料论证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特征,并由此得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该书在客观上积极宣传了马... 《中国经济读本》是何干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问题的第一本著作。全书运用大量丰富翔实的经济资料论证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特征,并由此得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该书在客观上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阐释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特征,增加了"新思潮派"观点的论证力度,是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必备参考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中国经济读本》 学术成就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代革命历史书写的典范——评何干之主编《中国现代革命史》 被引量:2
8
作者 耿化敏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8期205-208,共4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社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学习运动,以意识形态的手段建立民众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而"中国革命史"的宣传教育成为重要一环。在学习苏联经验、探索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社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学习运动,以意识形态的手段建立民众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而"中国革命史"的宣传教育成为重要一环。在学习苏联经验、探索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中国革命史”自1953年6月被高教部确定为高校统一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革命史》 历史书写 五十年代 何干之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革命史 主编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干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康桂英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1-34,93,共4页
何干之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其研究广泛,著述丰富。深度剖析何干之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既有助于从理论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又可以在实践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 何干之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其研究广泛,著述丰富。深度剖析何干之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既有助于从理论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又可以在实践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探析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何干之《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桂英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7-49,共3页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何干之在其参与"论战"的著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对中国社会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贯通古今的认识。这既...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何干之在其参与"论战"的著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对中国社会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贯通古今的认识。这既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深入人心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明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提供了历史依据,对今天科学地认识"论战"也有诸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何干之 中国社会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舒眉 崔中华 《桂海论丛》 2009年第6期104-108,共5页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立足中国内部、结合中国民主革命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的视角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发展前途等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立足中国内部、结合中国民主革命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的视角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发展前途等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中共制定新的革命政策和策略,形成科学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理论研究凸显出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民族意识、浓郁的意识形态话语色彩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新民主主义 中国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干之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洪认清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何干之是以经济史研究见长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三十年代 ,他对中国社会经济性质问题进行全面探讨 ,总结出中国经济的三大特点 :“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中国经济的半封建设性”、“死路一条的民族资本”。何干之的上述观点 。
关键词 何干之 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性 半封建性 民族资本 学术思想 社会经济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何干之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桂英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8-31,93,共4页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发轫于中国革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承担了深入研究和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何干之依托学术著述,深入阐释毛泽东思想的民族...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发轫于中国革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承担了深入研究和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何干之依托学术著述,深入阐释毛泽东思想的民族性特征,向社会各界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坚决捍卫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体现了他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研究 宣传 毛泽东思想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怀改变我人生志向的导师——何干之教授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放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0,共10页
回忆老一代理论家何干之教授1948年在老解放区华北大学培养研究生的经过,说明何干之教授在学术上的重大贡献,阐述学术上的师承关系和治学要领,反映我国两代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坎坷之路和光明前景。
关键词 何干之 社会科学工作者 治学精神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干之参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桂英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12,共3页
何干之大约于1933年参与了当时思想界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在"论战"中,他运用大量的经济史资料力证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提出了"新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对参与"论战"主要... 何干之大约于1933年参与了当时思想界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在"论战"中,他运用大量的经济史资料力证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提出了"新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对参与"论战"主要派别的观点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评述。何干之参与"论战"取得的学术成就,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学术成就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何干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认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桂英 朱广亮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2-106,124,共6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因其重要的学术地位以及学术问题背后的政治意义而备受重视。何干之认为,"论战"是中国革命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探寻中国社会性质的理论平台和制定未来中国革命策略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因其重要的学术地位以及学术问题背后的政治意义而备受重视。何干之认为,"论战"是中国革命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探寻中国社会性质的理论平台和制定未来中国革命策略的前提。由于对"论战"认识偏向于政治性,导致认识的学术性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何干之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桂英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0-55,共6页
何干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对三民主义的研究始于其担任陕北公学的理论教师期间。他所撰写的《三民主义》是抗战前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研究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从介绍三民主义的思想发展过程入手,... 何干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对三民主义的研究始于其担任陕北公学的理论教师期间。他所撰写的《三民主义》是抗战前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研究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从介绍三民主义的思想发展过程入手,详细地解释了三民主义的内涵,深刻揭示了三民主义的爱国性、与共产主义的相通性,不但从理论上维护了国共合作的美好前景,而且与同时期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一道驳斥了以叶青为代表的国民党思想家试图严重歪曲新三民主义思想本质、瓦解国共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的险恶用心,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孙中山学术思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三民主义 研究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干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著述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桂英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何干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成书于抗战时期,该书较为全面地总结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各派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批判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清醒地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积极准备抗... 何干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成书于抗战时期,该书较为全面地总结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各派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批判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清醒地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积极准备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著述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干之“新的民主革命”思想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贡献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桂英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18,共4页
何干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新的民主革命"思想,阐释了中国革命分"两着"走的思路,并指明了革命的性质、领导者、动力、联合的对象等一系... 何干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新的民主革命"思想,阐释了中国革命分"两着"走的思路,并指明了革命的性质、领导者、动力、联合的对象等一系列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开阔了时人的革命视野,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有益的探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新的民主革命”思想 新民主主义理论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的现代化思想
20
作者 耿化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20世纪 30年代 ,何干之立足中国 ,从恢宏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现代化 ,反对“殖民地脱化论”,倡导文化综合 ,从而科学划分中国现代化阶段 ,认定被动式的中国现代化的本位取向 ,调适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其思想特征表现为强烈的现实关... 20世纪 30年代 ,何干之立足中国 ,从恢宏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现代化 ,反对“殖民地脱化论”,倡导文化综合 ,从而科学划分中国现代化阶段 ,认定被动式的中国现代化的本位取向 ,调适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其思想特征表现为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浓郁的意识形态话语色彩、注重以经济之眼光探究中国现代化变迁。这使他既站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现代化思想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