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十年代革命历史书写的典范——评何干之主编《中国现代革命史》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社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学习运动,以意识形态的手段建立民众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而"中国革命史"的宣传教育成为重要一环。在学习苏联经验、探索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中国革命史”自1953年6月被高教部确定为高校统一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后,
作者
耿化敏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8期205-208,共4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项目<何干之传>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中国现代革命史》
历史书写
五十年代
何干之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革命史
主编
政治认同
分类号
K20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1
张静如.
何干之对中共历史学科建设的贡献——纪念何干之百年诞辰[J]
.北京党史,2006(5):50-52.
被引量:7
2
杨奎松.
50年来的中共党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1999(5):178-202.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
53
1
侯冠宇.
中共党史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演化路径研究[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4,17(3):74-82.
2
陈振文.
关于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6):48-51.
被引量:4
3
施昌旺.
最近十年皖南事变研究回顾[J]
.中共党史研究,2000(6):98-101.
被引量:1
4
郭国祥,丁俊萍.
论抗战初期王明与毛泽东的合作和分歧[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105-112.
被引量:5
5
寇霞.
新时期价值体系的调整与中共历史研究[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2):80-83.
6
刘辉.
中国人民大学与建国初高校“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课程的开设[J]
.教学与研究,2008(11):86-93.
被引量:14
7
衡朝阳,赵金平.
近三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概述——以文献为中心的回顾和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6):87-91.
被引量:4
8
李衍增.
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功过再探[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58-62.
被引量:2
9
吴志军.
地域史:学术化进程中的中共党史研究[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4):4-10.
被引量:10
10
张文灿.
中共党史人物评价刍议[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39-143.
同被引文献
20
1
杨舒眉,崔中华.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的理论探索[J]
.桂海论丛,2009,25(6):104-108.
被引量:1
2
吴志军.
1930年代何干之的新启蒙思想述论[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3):43-50.
被引量:5
3
梁栋.
何干之与中国现代革命史著作的编撰——三本中国革命史教材的比较研究[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4):64-73.
被引量:5
4
康桂英.
何干之“新的民主革命”思想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贡献[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5-18.
被引量:1
5
康桂英.
何干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著述特点[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152-154.
被引量:1
6
杨鑫洁.
何干之与中共历史研究[J]
.世纪桥,2011(2):15-18.
被引量:2
7
康桂英.
何干之参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学术成就及影响[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29(2):10-12.
被引量:1
8
康桂英,朱广亮.
试论何干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认识[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02-106.
被引量:1
9
康桂英.
论何干之《中国经济读本》的学术成就[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4(5):56-59.
被引量:1
10
耿化敏.
何干之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J]
.中共党史研究,2012(12):88-9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耿化敏.
中国人民大学与高校中国革命史课程的创设与停开(1950-1957)[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6):69-81.
被引量:10
2
汪兵.
回顾与趋向:近十年(2008—2018)何干之学术思想研究的进展[J]
.黑河学刊,2020,0(1):84-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杨彬,刘小龙.
高校思政课实施党史教育的历史演进及经验启示[J]
.探求,2022(1):22-28.
被引量:6
2
耿化敏,吴起民.
苏联专家与新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建立[J]
.中共党史研究,2016(6):55-67.
被引量:2
3
孙玉凡.
我国高校党史教育的演变及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66-172.
被引量:32
4
吴起民,汪云生.
“革命熔炉”是怎样炼成的——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马列主义教学经验研究[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4):78-88.
被引量:6
5
刘芳.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演进及其特点[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9,5(3):141-152.
被引量:3
6
宋俭,廖玉洁.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20(7):24-29.
被引量:152
7
刘雨亭.
新时代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理论的三重意涵及其科学化问题[J]
.中共党史研究,2021(1):42-48.
被引量:4
8
林路.
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启示[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2(2):3-6.
被引量:1
9
钱崇君.
宣讲中共党史的多种措施[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3):17-20.
被引量:1
10
宋学勤,孔梓菲.
何干之与中共党史学书写范式的开创[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6):4-12.
被引量:4
1
重要声音[J]
.人才开发,2008(8):57-57.
2
多难兴邦 多难砺党[J]
.福建理论学习,2008(7):1-1.
3
邰言.
西沙告急 蒋介石放行大陆军舰过台海 未见统一 两岸历史书写者先后辞世[J]
.黄埔,2012(1):68-71.
4
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讲话强调 大力学习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J]
.吉林政报,2008,0(13):1-1.
5
肥波.
庶民时代的历史书写[J]
.中国新时代,2009(10):120-120.
6
薛培松.
关于毛泽东给何干之的信中提到的“三个态度”和“两本新书”[J]
.党的文献,1995(3):32-32.
被引量:1
7
辛逸.
《高家村》的“问题意识”与学术规范[J]
.中共党史研究,2017(3):99-108.
被引量:3
8
张静如.
何干之对中共历史学科建设的贡献——纪念何干之百年诞辰[J]
.北京党史,2006(5):50-52.
被引量:7
9
康桂英.
论何干之《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中国社会的认识[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1):47-49.
被引量:1
10
康桂英.
何干之“新的民主革命”思想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贡献[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5-18.
被引量:1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