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张爱玲《桂花蒸,阿小悲秋》自译与他译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黎昌抱 黄金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9-38,共10页
本文立足译者主体性视角,基于汉英语料,运用文本分析工具,从受动性、主观能动性和为我性3个方面对《桂花蒸,阿小悲秋》的自译作和他译作进行对比分析。文章认为,自译作言简意赅,自由洒脱,译者主观介入较为明显,译者主体性比较张扬;他译... 本文立足译者主体性视角,基于汉英语料,运用文本分析工具,从受动性、主观能动性和为我性3个方面对《桂花蒸,阿小悲秋》的自译作和他译作进行对比分析。文章认为,自译作言简意赅,自由洒脱,译者主观介入较为明显,译者主体性比较张扬;他译作忠实通顺,严谨完整,译者主观介入并不明显,译者主体性有所受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主体性 《桂花蒸 阿小悲秋》 他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译·他译·机译——记一次诗歌翻译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永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8-73,共6页
文章选取笔者一首完整的英语诗歌文本,进行自译、他译与机译的翻译实验,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与比较,发现:一、自译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选材,选什么进行自译完全取决于自译者,他译和机译都没有这样的自由;二、自译的特殊性主要在理解环节,... 文章选取笔者一首完整的英语诗歌文本,进行自译、他译与机译的翻译实验,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与比较,发现:一、自译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选材,选什么进行自译完全取决于自译者,他译和机译都没有这样的自由;二、自译的特殊性主要在理解环节,有着天然的优势,不易产生误解,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理解过程,节约时间,他译则在理解环节耗时较多,且往往产生误解,进而导致误译,机译最快,但误译更加明显,不合逻辑、不合情理之处更多;三、决定自译质量的因素主要是表达,而表达主要受自译者的翻译观影响,决定他译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理解,而理解主要受他译者的外语水平限制,机译不存在理解环节,没有语境观念,译作完全由语料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他译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惯习视角下The Chinese Maze Murders自译与他译对比研究
3
作者 岳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The Chinese Maze Murders是著名汉学家高罗佩创作的《狄公案》系列小说中的一部中长篇,也是唯一一部作者本人用中文翻译的作品。本文从译者惯习的角度,对比分析高罗佩的自译本与陈来元的译本,挖掘译者翻译行为背后的原因。本文发现,不... The Chinese Maze Murders是著名汉学家高罗佩创作的《狄公案》系列小说中的一部中长篇,也是唯一一部作者本人用中文翻译的作品。本文从译者惯习的角度,对比分析高罗佩的自译本与陈来元的译本,挖掘译者翻译行为背后的原因。本文发现,不同的译文之所以在各方面有不同的呈现,与译者的惯习息息相关,而译者惯习的形成又与其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从译者惯习的角度分析翻译行为,可以发掘出社会客观因素与译者主观因素对译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hinese Maze Murders 他译 者惯习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自译与他译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黎昌抱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4,共8页
针对自译是不是翻译这一问题,本文首先进行自译个案对比分析,即以张爱玲短篇小说《桂花蒸阿小悲秋》为例,对该汉语原作及其自译文本和他译文本进行语际对比,并基于COCA语料库分别对该自译文本、他译文本以及自译者同时代英国女作家的英... 针对自译是不是翻译这一问题,本文首先进行自译个案对比分析,即以张爱玲短篇小说《桂花蒸阿小悲秋》为例,对该汉语原作及其自译文本和他译文本进行语际对比,并基于COCA语料库分别对该自译文本、他译文本以及自译者同时代英国女作家的英文原创文本进行语内类比,然后再基于汉英自译平行语料库及其单语可比语料库对自译英语、文学他译英语和文学原创英语加以语内考察,从中窥探自译特性。文章指出:自译基本享有他译范畴的共同特性,但在"译者主体性"上比他译更显张扬;他译过程中"译"与"作"互动往往较为隐性,其中"译"是主宰,"作"为固有潜在;自译中"译"与"作"互动往往更直接显化,其中"译"是主导,"作"是一种显性倾向。类比他译,自译在翻译结果上仍体现为以忠实于原作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译 范畴 类比
原文传递
“一仆一主”与“一仆三主”——《啼笑皆非》中林语堂自译部分与徐诚斌翻译部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婉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0-65,共6页
在翻译研究中,自译现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对自译与传统翻译即"他译"的区别也缺乏详细的讨论。文章以林语堂的自译作品《啼笑皆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啼笑皆非》汉译本中林语堂自译部分与徐诚斌翻译部分进行比较分析,探... 在翻译研究中,自译现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对自译与传统翻译即"他译"的区别也缺乏详细的讨论。文章以林语堂的自译作品《啼笑皆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啼笑皆非》汉译本中林语堂自译部分与徐诚斌翻译部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自译者及他译者在翻译中所表现出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他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译与发挥译语优势——以林语堂自译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武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13,共7页
关于翻译中是否应提倡"发挥译语优势"一直富有争议,文章以对翻译具有示范价值的自译为例,从"抽象"与"形象""严谨"与"简洁""紧凑"与"节律""平实"与&qu... 关于翻译中是否应提倡"发挥译语优势"一直富有争议,文章以对翻译具有示范价值的自译为例,从"抽象"与"形象""严谨"与"简洁""紧凑"与"节律""平实"与"文采"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各自的优势,列举了发挥译语优势的语言资源,提出通过"发挥译语优势"促进翻译与创作,促进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促进文学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挥语优势 他译 忠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译中的增译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敏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148-152,共5页
自译是源自于翻译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文献解读、例证分析与归纳,总结自译研究的术语规范以及增译层级体系,并提出将自译中的增译细分为由策略、方法和技巧三级目录构成的指标体系,以期为进一步构建规范的自译研究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他译 修订性增 多模态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国内对译者张爱玲之研究
8
作者 王宁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6-102,共7页
本文梳理了2003-2014年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与译者张爱玲相关的105篇研究论文,并把其中发表于外语核心期刊的11篇论文与其余进行对比后发现:十多年来,国内对译者张爱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且成果丰硕,却仍然存在理论研究空白、研究... 本文梳理了2003-2014年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与译者张爱玲相关的105篇研究论文,并把其中发表于外语核心期刊的11篇论文与其余进行对比后发现:十多年来,国内对译者张爱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且成果丰硕,却仍然存在理论研究空白、研究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不同步、文本范围过于集中、系统研究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今后对译者张爱玲的研究或可以从张爱玲的翻译理论研究、他译张爱玲研究、多文本译介张爱玲等视角出发,就如何助推张爱玲及其他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走出去,扩大海外阅读受众群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张爱玲 他译张爱玲 介张爱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译变异研究
9
作者 段峰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在文学自译研究中,由于文学自译中的变异现象,对文学自译是翻译还是双语写作一直有争论,反映出结构主义翻译观和后结构主义翻译观在何为翻译问题上的差异。本文从比较文学变异理论的角度,以文学自译中的变异与创造性叛逆、文化过滤以及... 在文学自译研究中,由于文学自译中的变异现象,对文学自译是翻译还是双语写作一直有争论,反映出结构主义翻译观和后结构主义翻译观在何为翻译问题上的差异。本文从比较文学变异理论的角度,以文学自译中的变异与创造性叛逆、文化过滤以及他语写作的翻译性为题,对文学自译的翻译属性以及他语写作的翻译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 文学他译 变异 他语写作
原文传递
“跳戴镣铐的舞”——以《台北人》为例看文学自译与翻译伦理
10
作者 朱婧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77-178,共2页
本文以白先勇小说集《台北人》为例,探讨了翻译伦理理论下文学中的自译。研究发现:拥有双重主体性的自译者具有较高的读者意识,能大胆修改和调整原作,使译文符合译入语文化规范,获得较高的文学性和美学效果,故自译者首要遵循的不是再现... 本文以白先勇小说集《台北人》为例,探讨了翻译伦理理论下文学中的自译。研究发现:拥有双重主体性的自译者具有较高的读者意识,能大胆修改和调整原作,使译文符合译入语文化规范,获得较高的文学性和美学效果,故自译者首要遵循的不是再现的伦理而是基于规范的伦理。以自译者为参照,可反思普通译者的权限问题,启发他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他译 者权限
原文传递
翻译家周煦良二三事
11
作者 吴岩 《书城》 1997年第1期16-18,共3页
周煦良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在真如读大学时,他是外国文学系的教授。只听说他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硕士,参加过福建人民政府,是郑振铎院长邀请他来任教的,但我没听过他的课。后来在"孤岛"上海出版的《西洋文学》上,读到他译的考勒... 周煦良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在真如读大学时,他是外国文学系的教授。只听说他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硕士,参加过福建人民政府,是郑振铎院长邀请他来任教的,但我没听过他的课。后来在"孤岛"上海出版的《西洋文学》上,读到他译的考勒立治的《老水手行》,英汉对照,不仅英语功力极深,而且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到这确实是诗人译的诗。深以没听到他的课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作品 出版社 郑振铎 英汉对照 编委会 高尔斯华绥 他译 爱丁堡
原文传递
中大毕业后的生活
12
作者 杨及(口述) 余斌 《名人传记》 2022年第8期57-62,共6页
两地分居我在中央大学借读的两年,赵瑞蕻在柏溪分校当助教,不大来沙坪坝。他似乎只来本部办过一两次事,范存忠先生照顾我们,临时把自己的宿舍让他住一下。我们真正是两地生活,各顾各的。赵瑞蕻比我用功得多,一直在写作、翻译。他译《红... 两地分居我在中央大学借读的两年,赵瑞蕻在柏溪分校当助教,不大来沙坪坝。他似乎只来本部办过一两次事,范存忠先生照顾我们,临时把自己的宿舍让他住一下。我们真正是两地生活,各顾各的。赵瑞蕻比我用功得多,一直在写作、翻译。他译《红与黑》的时候,国内还没有这本书的中译本。翻译《红与黑》最初好像和一个叫《时与潮文艺》的杂志有关。那是一个着重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杂志,可能是当时这方面最突出的。赵瑞蕻在上面写过《斯丹达尔与他的红与黑》,大概算较早介绍《红与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斯丹达尔 红与黑 《时与潮文艺》 外国文学 他译 中央大学 赵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