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説“[不不]”
1
作者 陳斯鵬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由安大簡《詩經》“[不不]”爲今本“副”之異文,及銅器自名“[否否]”“[■]”讀爲“桮”,可以推斷“[不不]”衍“不”聲。清華簡拾《四告》“[不不]益增多”應讀“倍益增多”,由此推論西周金文中的“不[不不]”“不[否否]”均應讀爲... 由安大簡《詩經》“[不不]”爲今本“副”之異文,及銅器自名“[否否]”“[■]”讀爲“桮”,可以推斷“[不不]”衍“不”聲。清華簡拾《四告》“[不不]益增多”應讀“倍益增多”,由此推論西周金文中的“不[不不]”“不[否否]”均應讀爲“丕倍”,是大而多之意,多用作定語以修飾“休”“魯休”“元德”等詞,也可作狀語以修飾動詞或整個句子形式。“[不不]”字構形即以兩花柎表達雙倍之意。《尚書》中的“丕丕”有可能原本寫作“不[不不]”,後世轉寫之時因誤讀而寫成“丕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安大簡 清華簡 [不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國族姓考——兼論周代金文人名中的某生
2
作者 謝明文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52-75,共24页
近年來,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霸國銅器,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關於其族姓,研究者意見紛紜。或認爲是被中原商周文化同化的狄人,或認爲是媿姓,或認爲可能是文獻所載的春秋時期的赤狄潞國,或認爲霸國就是文獻中所見的姞姓... 近年來,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霸國銅器,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關於其族姓,研究者意見紛紜。或認爲是被中原商周文化同化的狄人,或認爲是媿姓,或認爲可能是文獻所載的春秋時期的赤狄潞國,或認爲霸國就是文獻中所見的姞姓柏國。本文結合格伯簋等相關金文資料,指出霸國的族姓應是妘姓。並且還討論了周代金文中的人名“某生”,指出在學界影響很大的一種觀點認爲“生”字讀作“甥”,“生”前的“某”是舅家氏名的意見是有問題的。人名中的“生”宜看作是一個單純的私名,“生”既可以單獨作私名,也可以組成“生某”作雙字私名,還可以組成“某生”。“某生”者情形比較複雜,有的例子是作雙字私名,有的例子則是本人族氏+私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國 金文 格伯簋 妘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禮記·儒行》“來者不豫”新證
3
作者 蔣偉男 張瑩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35-240,共6页
《禮記·儒行》“來者不豫”之“豫”舊多訓爲“預備”,安大簡《子貢問孔子》對應文句作“不懌來者”。結合上下文及楚文字用字習慣,“懌”應訓爲悦、樂義。《儒行》“豫”與簡文“懌”是一組音義皆近的異文,在相關文句中均表樂、... 《禮記·儒行》“來者不豫”之“豫”舊多訓爲“預備”,安大簡《子貢問孔子》對應文句作“不懌來者”。結合上下文及楚文字用字習慣,“懌”應訓爲悦、樂義。《儒行》“豫”與簡文“懌”是一組音義皆近的異文,在相關文句中均表樂、悦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簡 子貢問孔子 儒行 來者不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回醫簡與經脉文獻“夾臍旁”考
4
作者 杜鋒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出土經脉文獻在描述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徑時,馬王堆帛書《陰陽十一脉灸經》甲本行25/59當作“夾漬(臍)旁”、乙本行15當作“夾資(臍)旁”,對應的天回醫簡《脉書·下經》簡220作“夾佩(傍)以上,■(繫)齊(臍)”,張家山漢簡《脉書》簡3... 出土經脉文獻在描述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徑時,馬王堆帛書《陰陽十一脉灸經》甲本行25/59當作“夾漬(臍)旁”、乙本行15當作“夾資(臍)旁”,對應的天回醫簡《脉書·下經》簡220作“夾佩(傍)以上,■(繫)齊(臍)”,張家山漢簡《脉書》簡37當作“夾■(臍)旁”,以上所述相類,所指一致。經考證,舊所釋“大”“(糹市)”當改釋爲“夾”“■(臍)”,“漬”“資”“■”皆當讀爲“臍”。“旁”與“夾”義近,皆訓爲近旁。今從圖文互證、文獻對比等角度來重新論證,可知“夾臍旁”指肝經循行的終點在臍部近旁,此即天回醫簡《脉書·下經》“■(繫)齊(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漬(臍) 資(臍) ■(臍) 圖文互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華大學藏楚簡《禱辭》研讀札記
5
作者 陳偉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刊布的《禱辭》,涉及禱祀制度。其中“明”與“群明”應讀爲“民”與“群萌(氓)”;“仹〓”應看作合文,即“邦人”;“邑人”的“人”讀爲“仞”,“充實”的意思;“爲尚”的“尚”讀爲“黨”,“聚居”的意思;...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刊布的《禱辭》,涉及禱祀制度。其中“明”與“群明”應讀爲“民”與“群萌(氓)”;“仹〓”應看作合文,即“邦人”;“邑人”的“人”讀爲“仞”,“充實”的意思;“爲尚”的“尚”讀爲“黨”,“聚居”的意思;“歐”疑應讀爲“咎”,發語辭;“攴”疑是“支”字,“支人”大概相當於古書中的“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 禱辭 群明 邦人 支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説天回簡“肣”並談馬王堆遣册和《卜書》的幾處{頷}
6
作者 蔣文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新出天回醫簡《脉書》記録了一種“■”痛的病症,“■”應釋爲“肣”字,此“■(肣)”與《説文》訓舌之“肣”無關,而應讀爲“頷”,理解成下巴。馬王堆漢墓遣册食品類記有牛“含”、牛“[月含]”,“含”“[月含]”也應讀爲“頷”。上博... 新出天回醫簡《脉書》記録了一種“■”痛的病症,“■”應釋爲“肣”字,此“■(肣)”與《説文》訓舌之“肣”無關,而應讀爲“頷”,理解成下巴。馬王堆漢墓遣册食品類記有牛“含”、牛“[月含]”,“含”“[月含]”也應讀爲“頷”。上博簡《卜書》之“■”、《史記·龜策列傳》“肣開”之“肣”記録同一詞,指卜兆的某一部分,亦可考慮讀爲“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簡 馬王堆遣册 卜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華簡《芮良夫毖》續考兩則
7
作者 單育辰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清華簡《芮良夫毖》發表已久,學術研究成果衆多,但因文義古奥,仍有一些剩義可尋。本文對《芮良夫毖》中的一些字詞進行考證:簡3“以自訿䜋”,根據安大簡《詩經》簡101的“訿”與《詩經·魏風·葛屨》對讀,把《芮良夫毖》的“訿... 清華簡《芮良夫毖》發表已久,學術研究成果衆多,但因文義古奥,仍有一些剩義可尋。本文對《芮良夫毖》中的一些字詞進行考證:簡3“以自訿䜋”,根據安大簡《詩經》簡101的“訿”與《詩經·魏風·葛屨》對讀,把《芮良夫毖》的“訿”讀爲“刺”,並根據典籍“刺譏”常常連言的情况,把“訿”後面的“䜋”讀爲“譏”。簡19-20“約結繩[叀刂],民之關閉。如關柭、扃管、繩[叀刂]既正,而五相柔比”,根據學者的意見把“[叀刂]”讀爲“端”,認爲是正、直的意思;又根據《老子》“善閉者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與《芮良夫毖》相關句甚近的情况,把“柭”讀爲“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芮良夫毖 訿 [叀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屯戍漢簡所見“貰賣”“貰買”綜論
8
作者 張顯成 路煒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64-204,共41页
西北屯戍漢簡中大量出現的諸辭書未收的詞“貰賣”和“貰買”,其意義分别爲“賒賣”和“賒買”。二詞見於兩類文書,一類是貰賣文書和貰買文書,另一類是書有“貰賣”或“貰買”的官文書,其中貰賣文書多於貰買文書,説明當時人們在進行這... 西北屯戍漢簡中大量出現的諸辭書未收的詞“貰賣”和“貰買”,其意義分别爲“賒賣”和“賒買”。二詞見於兩類文書,一類是貰賣文書和貰買文書,另一類是書有“貰賣”或“貰買”的官文書,其中貰賣文書多於貰買文書,説明當時人們在進行這類交易時多寫成貰賣文書。基層軍官文職小吏是此文書的書寫者、保存者。從事貰賣、貰買活動人員的主體是軍隊基層人員和地方基層人員;軍隊人員中,士卒占了絶大部分。貰賣、貰買活動所涉及的交易貨物最多的是禦寒物品。貰賣、貰買活動一開始可能是個人日用品的交易,但後來無疑已發展爲成規模的經商活動,具有經商謀利的性質。貰賣、貰買商品的最終流向是當地,供當地人使用消費。貰賣、貰買活動的時間,當在昭、宣帝至成帝的西漢中後期,時段爲60年左右。官方在貰賣、貰買活動前期的十多年是允許其存在的,但後來轉而禁止。貰賣、貰買這一貿易活動是絲綢之路多種多樣貿易活動中的一種形式,在助推絲綢之路的商業繁榮方面具有積極的影響,但不能高估其影響。總之,西北屯戍漢簡中的“貰賣”和“貰買”及其相關信息,頗具史學價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屯戍漢簡 貰賣 貰買 綜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回醫簡》字詞訓釋零札
9
作者 喻威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34-149,共16页
本文對《天回醫簡》中的部分字詞提出了新的訓釋意見。《療馬書》中的“齊刀”讀爲“資/■刀”,訓利刀;“屬”讀爲“䐁”,訓臀或肛門;“約”可能表示衰病或衰弱。《治六十病方和齊湯法》中的“段”表示棰擊;“灑”表示過濾。《脉書·... 本文對《天回醫簡》中的部分字詞提出了新的訓釋意見。《療馬書》中的“齊刀”讀爲“資/■刀”,訓利刀;“屬”讀爲“䐁”,訓臀或肛門;“約”可能表示衰病或衰弱。《治六十病方和齊湯法》中的“段”表示棰擊;“灑”表示過濾。《脉書·下經》“頭多番者”之“番”讀爲“煩”,訓頭熱痛;“澤”表示潤澤;“泛泛活活”表示水流貌、水流聲;“肩不”“肩似否”之“不/否”讀爲“拔”,表脱落、脱墮。《逆順五色脉臧驗精神》“冬藏陰,夏并陽”之“并”訓藏。字詞訓釋、文義疏解是基礎性工作,對《天回醫簡》的深入、系統研究仍待接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醫簡 字詞訓釋 文獻對讀 同源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漢長安城未央宫骨籤釋文校補(十則)
10
作者 胡孟强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12-224,共13页
《漢長安城未央宫骨籤》一書公布了全部骨籤的釋文和圖版,整理者已經對骨籤文字做了很好的考釋,但仍然存在一些未釋字。本文從人物繫聯和字形對比出發,將相似辭例的骨籤釋文進行對比,從而對未釋或誤釋字進行校訂,如新釋“應”“猜”“... 《漢長安城未央宫骨籤》一書公布了全部骨籤的釋文和圖版,整理者已經對骨籤文字做了很好的考釋,但仍然存在一些未釋字。本文從人物繫聯和字形對比出發,將相似辭例的骨籤釋文進行對比,從而對未釋或誤釋字進行校訂,如新釋“應”“猜”“足”“收”“冗”“脩”等字,將“廷”字改釋爲“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籤 漢代文字 字形對比 釋文訂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文獻《詩經》異文所見漢語上古音中的歷時音變和共時方音特徵
11
作者 葉玉英 馬文傑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41-248,共8页
出土文獻《詩經》異文由於其時代性、地域性明確的特點,所以可用於上古音的分期分域研究。其上古音研究價值可從共時和歷時兩個方面進行考察。同一時代的《詩經》異文可揭示共時的語音特徵。共時的異文還應重視不同地域的異文所揭示的... 出土文獻《詩經》異文由於其時代性、地域性明確的特點,所以可用於上古音的分期分域研究。其上古音研究價值可從共時和歷時兩個方面進行考察。同一時代的《詩經》異文可揭示共時的語音特徵。共時的異文還應重視不同地域的異文所揭示的方音因素;有些不同時代的《詩經》異文則爲我們探索音變提供了寶貴的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詩經 異文 上古音 方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據秦簡校補《墨子》一則
12
作者 周序林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墨子·雜守》所載的口糧標準“斗食”與“終歲三十六石”之間、“斗食”與“食五升”之間有脱文,導致這兩組數據内部前後矛盾,今據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簡139-140所載口糧標準及有關計算結果,分别校補爲“斗食,【終歲七十二石;半... 《墨子·雜守》所載的口糧標準“斗食”與“終歲三十六石”之間、“斗食”與“食五升”之間有脱文,導致這兩組數據内部前後矛盾,今據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簡139-140所載口糧標準及有關計算結果,分别校補爲“斗食,【終歲七十二石;半食,】終歲三十六石”和“斗食,【食十升;半食,】食五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脱文 口糧標準 秦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字補釋
13
作者 白於藍 王子怡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本文是對西周金文中的一個疑難字所作的考釋。在梳理以往舊説的基礎上,利用戰國秦系文字中“齒”字的寫法以及清華簡中以該字爲聲符之字的寫法,確定將該字隸定作“■”者爲是。結合清華簡中相關字的用例,指出包山簡中該字當以訓爲“悦... 本文是對西周金文中的一個疑難字所作的考釋。在梳理以往舊説的基礎上,利用戰國秦系文字中“齒”字的寫法以及清華簡中以該字爲聲符之字的寫法,確定將該字隸定作“■”者爲是。結合清華簡中相關字的用例,指出包山簡中該字當以訓爲“悦”者爲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金文中表祈求義的“■”應讀爲“祈”
14
作者 劉雲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甲骨、金文中表祈求義的“■”,學界多讀爲“禱”。本文認爲這類“■”應讀爲“祈”。《説文》“■”字有重文“饙”“餴”,可知“■”與“賁”“奔”語音相近。傳世古書與出土文字資料中的很多證據,都證明《説文》提供的語音綫索是可... 甲骨、金文中表祈求義的“■”,學界多讀爲“禱”。本文認爲這類“■”應讀爲“祈”。《説文》“■”字有重文“饙”“餴”,可知“■”與“賁”“奔”語音相近。傳世古書與出土文字資料中的很多證據,都證明《説文》提供的語音綫索是可靠的。而“賁”“奔”與“祈”古音相近。本文還論證了某些傳抄古文“祈”字所从聲旁即爲“■”。“■”與古書中“祈”的辭例、賓語使用情况都十分相似。而且“■”與金文中表祈求義的用爲“祈”的“■”,在時間上大體呈互補分布,兩者的辭例也比較相似。以上所論都證明將“■”讀爲“祈”是合理的。另外,本文還利用用字習慣衍文,解釋了伯椃簋中“■連言”、䒞父簋中“旂■”連言的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傳抄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字“■”字新論
15
作者 王精松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關於古文字中“■”字的釋讀,學界向來有不同意見。本文同意“■”形應該有月、文部和幽部兩系讀音的看法,認爲其形體爲“本/茇”和“株”共同的表義初文。金文中表示祈求、祭禱義的“■”可讀爲“禱”。在賞賜類銘文中,根據用法可分别... 關於古文字中“■”字的釋讀,學界向來有不同意見。本文同意“■”形應該有月、文部和幽部兩系讀音的看法,認爲其形體爲“本/茇”和“株”共同的表義初文。金文中表示祈求、祭禱義的“■”可讀爲“禱”。在賞賜類銘文中,根據用法可分别讀爲“賁”和“韍”。石鼓文中也應讀爲“賁”,睡虎地秦簡中則應讀爲“敗”或“敝”。同時,金文中的“■”字應爲月部讀音,含義與飲食有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部 月部 一形多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據天回醫簡補説相關字詞兩則:“去”與“知”
16
作者 陳劍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10-123,共14页
秦漢簡帛中寫法特殊的用爲“去”之字,舊多被誤釋爲所謂“■(徹)”,可據天回醫簡得到確釋。但其來源,尚待進一步研究。傳世與簡帛醫書中所謂“病愈”義的“知”,聯繫一般古書“知於身”等用例,可以得到統一解釋;諸“知”字本多即“知覺... 秦漢簡帛中寫法特殊的用爲“去”之字,舊多被誤釋爲所謂“■(徹)”,可據天回醫簡得到確釋。但其來源,尚待進一步研究。傳世與簡帛醫書中所謂“病愈”義的“知”,聯繫一般古書“知於身”等用例,可以得到統一解釋;諸“知”字本多即“知覺”“感知到”類常用義,“病愈”義係由之引申發展而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醫簡 “去” 知毒 知於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華簡《厚父》“如丹之在桼”新釋
17
作者 石從斌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清華簡《厚父》字形複雜、文辭古奥、内容豐富,是一篇失傳已久的書類文獻。文章在整理者釋文及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認爲整理報告中“如丹之在朱”的“朱”應爲“桼”字,“丹”“桼”均爲顔料。簡文的“如丹之在桼”應與前面的“如玉之在... 清華簡《厚父》字形複雜、文辭古奥、内容豐富,是一篇失傳已久的書類文獻。文章在整理者釋文及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認爲整理報告中“如丹之在朱”的“朱”應爲“桼”字,“丹”“桼”均爲顔料。簡文的“如丹之在桼”應與前面的“如玉之在石”呼應,即以“玉”在“石”中難以被發現,“丹”在“桼”下難以被顯現來比喻“民心”之難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厚父 新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據安大簡《詩經》釋玄鏐戈中的“夫”字
18
作者 馬超 馬桂星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集成》11163玄鏐戈銘文中舊釋蔡、夭或大(夫)之字,在“大”形上部尚有△形符號,過去對其字形的摹寫多有誤,新見的玄鏐戈銘文可爲此提供證明。據安大簡《詩經》中“夫”字寫作■(《兔罝》簡13)、■(《黄鳥》簡52)等形的資料,可知諸件... 《集成》11163玄鏐戈銘文中舊釋蔡、夭或大(夫)之字,在“大”形上部尚有△形符號,過去對其字形的摹寫多有誤,新見的玄鏐戈銘文可爲此提供證明。據安大簡《詩經》中“夫”字寫作■(《兔罝》簡13)、■(《黄鳥》簡52)等形的資料,可知諸件玄鏐戈中“大”形上部增加有三角形(▲或△)部件的這類字應徑釋爲“夫”。此種玄鏐戈的國别過去一直存有争議,或以爲屬楚,或以爲屬越。戈銘“夫”字與作爲楚文字的安大簡《詩經》“夫”字形體一致,可以證明曹錦炎先生過去推測其國别屬楚,應是較爲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簡詩經 玄鏐戈 夫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稿約
19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49-252,共4页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是由西南大學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旨在探賾索隱,推陳出新,宏揚原創,發表海内外有關出土文獻語言研究、文字研究、文獻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和學術評論。本刊2012年开始籌辦.
关键词 出土文獻 學術 海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漢印文字考釋(五例)
20
作者 魏宜輝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05-211,共7页
本文對漢印文字中“舃”“觼”“然”“承”“衛”五例疑難字進行了考釋。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印篆字例與小篆的寫法迥乎不同,都是由隸書改寫而成。據此,我們認識到“由隸改篆”也是印篆研究中一個值得重視的方向。
关键词 漢印 篆書 隸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