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急诊CT的创伤性颈髓损伤危险因素研究
1
作者 周正 方熙 +4 位作者 康健 李华 陈旭锋 周浩 李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2,359,共8页
目的:基于急诊CT检查评估多发伤患者中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创伤性颈髓损伤(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TCS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 目的:基于急诊CT检查评估多发伤患者中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创伤性颈髓损伤(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TCS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接诊时不排除TCSCI的218例多发创伤患者资料,根据入院后颈椎MRI结果,确定是否存在TCSCI,分为TCSCI和非TCSCI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69例(31.7%)患者合并TCSC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头部简明损伤评分(head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hAIS)(OR=1.552,95%CI:1.101~2.188)、下颈椎损伤分类(sub-axial injury classification,SLIC)评分(OR=1.235,95%CI:1.006~1.517)和截瘫症状(OR=3.810,95%CI:1.115~13.020)是TCSCI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59~0.941),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效果,提示预测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hAIS、SLIC评分和截瘫症状是多发创伤患者合并TCSCI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不排除TCSCI的多发创伤患者,进行急诊CT检查并评估h AIS、SLIC评分、截瘫症状可能有效筛选出高危TCSC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髓损伤 急诊CT 头部简明损伤评分 下颈椎损伤分类 截瘫症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人工膨肺技术对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文娟 邵银进 +2 位作者 魏丽珠 康良鸣 申芳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人工膨肺技术(MHI)对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进行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研究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人工膨肺技术(MHI)对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进行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予以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DP、MHI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7、14、21、28 d的肺部感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8 d的膈肌移动度、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EDP联合MHI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风险,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器 人工膨肺技术 颈髓损伤 气管切开 肺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3
作者 冷清修 丁孟和 +4 位作者 邵毅炜 罗明华 徐斌 邹璇 谢敏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老年LS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PLIF)...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老年LS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PLIF),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对比2组治疗3个月后的手术效果、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及生活质量[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WHOQOL-BREF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LSS效果较好,可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腰椎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玉生 李星晨 +3 位作者 金伟林 马玉斐 曾冠楠 王培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损伤后炎症反应、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前2组用改良的WD法建立T12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切除T12椎板...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损伤后炎症反应、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10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前2组用改良的WD法建立T12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切除T12椎板不损伤脊髓。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10min注射褪黑素(100mg/kg),模型组注射等量的体积分数5%乙醇。术后第1、2、3、5、7天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血清中IL-10含量和脊髓中IL-10mRNA的水平。3d时各组选6只行主动脉灌流,后取脊髓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IL-10的表达特点。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BBB运动功能评分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5天、7天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同时间点治疗组脊髓内IL-10mRNA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这与血清中IL-10含量及表达IL-10阳性细胞数结果一致,均有治疗组最高、模型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见IL-10在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胞浆中分布较多。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提高中央管周围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对IL-10的分泌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褪黑素 白细胞介素-10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怡 吴莹 +4 位作者 李雨峰 朱世琼 刘昌桃 艾艳 余茜 《西部医学》 2012年第7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针灸及间歇导尿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加膀胱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测定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膀胱功能训练 尿动力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徐玉生 张松 +4 位作者 金伟林 李星晨 崔浩 王培松 文建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SCI组与SCI+MT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CI模型;SCI+MT组术后10...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SCI组与SCI+MT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CI模型;SCI+MT组术后10 min腹腔注射MT(100 mg/kg),SCI组注射等量体积分数5%乙醇。术后12 h各组选6只取脊髓,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变化和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1、12、24、48、72 h,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RT-PCR法测定脊髓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SCI+MT组病理改变较SCI组明显减轻。脊髓组织中TNF-α蛋白主要分布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胞浆和胞核;3组TNF-α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4.239,P<0.001),其中SCI组最高,SCI+MT组次之,Sham组最低。各时间点3组血清TNF-α水平和脊髓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SCI+MT组上述2指标低于SCI组,但仍高于Sham组(P<0.05)。结论:MT可能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水平减轻损伤脊髓的继发性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褪黑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S在颈椎后方结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贾卫斗 贾薇薇 +5 位作者 杨飞 杨博贵 郑铁钢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结合CT片测量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资料。方法利用PACS结合CT片,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矢状位及横断为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 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结合CT片测量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资料。方法利用PACS结合CT片,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矢状位及横断为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并分别计算各节段左右侧椎弓根测量值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入钉点距离一般在后弓中点旁开17~20mm,在C2~7各椎弓根均有髓腔,C2~7椎弓根的高度大于宽度,C3、C4椎弓根直径最小,仍可置入3.5mm的螺钉。寰枢椎螺钉在矢状面入钉角向头侧倾斜为正角,下颈椎螺钉向尾侧倾斜为负角,C4接近水平,C5~7负角逐渐增大,C7可达-19°左右。在横断位上测量的椎弓根的进钉角度显示,其中C2最小,下颈椎椎弓根具有变异性,术前利用CT片通过PACS进行精确测量,指导术中准确选钉与安全置钉具有指导性意义。结论应用PACS系统结合CT片术前测量,能够指导术中安全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明显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 颈椎 椎弓根钉 解剖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MPO及CINC-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苗金红 朱海洋 +4 位作者 钟斌 崔浩 汪鑫 理阳 徐玉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手术组大鼠仅切除T11椎板,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建立T11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手术组大鼠仅切除T11椎板,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建立T11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10 min内分别腹腔注射含体积分数5%乙醇的生理盐水和100 mg/kg的褪黑素制剂。于脊髓损伤后1 h、6 h、12 h、1 d、3 d、5 d分别取脊髓组织,化学法测定MPO活力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结构,RT-PCR法观察CINC-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脊髓内CINC-1水平和MPO活性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且MPO在CINC-1表达达峰之后12 h达高峰;除1 h外各时间点各组相比较,B组最高、C组次之、A组最低,其中B组与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抑制CINC-1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起到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脊髓损伤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髓过氧化物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源性EPCs对脊髓源性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硕 杜怡斌 +5 位作者 杜公文 张辉 余涛 方家刘 高维陆 尹宗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血单个核细胞,以EBM-2进行诱导培养EPCs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熟的方法获取及鉴定SD大鼠的脊髓NSCs,1×105/ml... 目的观察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血单个核细胞,以EBM-2进行诱导培养EPCs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熟的方法获取及鉴定SD大鼠的脊髓NSCs,1×105/ml第3代NSCs置于Transwell小室下层与1×105/ml上层原代EPCs进行体外1∶1共培养,以单纯第3代的NSCs培养为对照,培养7 d,双盲法分别计数各组在相差显微镜下神经球形成的数目,并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神经球的平均直径,通过5%血清诱导培养NSCs7 d后,行β-微管蛋白-Ⅲ免疫荧光染色,Hoechst细胞核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算神经元/细胞总数得出百分率。结果骨髓源性EPCs与脊髓源性NSCs共培养组神经球平均数目为(22.27±3.85)个,平均直径为(61.70±7.21)μm,诱导培养后分化为神经元的平均百分率为(46.10±3.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髓源性EPCs能促进脊髓源性NSCs增殖及其向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S EPCS 增殖 分化 微环境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飞 李亚男 +5 位作者 尹飞 赵东旭 武云涛 李野 刘景臣 朱庆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在整体水平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和SCII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1、3、5、7天四个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 目的:在整体水平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和SCII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1、3、5、7天四个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AQP4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点的BBB评分均为21分,SCII组的BBB评分在1天时最低,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3天明显优于1天(P<0.05),5天明显优于3天(P<0.05),5天明显优于7天(P<0.05)。Western blot在34 kD及43 kD分子量处可见特异性条带,SCII组早期AQP4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即在1、3、5、7天四个时间点AQP4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但呈逐渐增加趋势;在7天仍显著低于正常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免疫荧光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趋势与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相似。结论:SCII存在AQP4低表达,这可能是造成SCII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水通道蛋白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轴突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喜良 赵岩 +4 位作者 左媛 肖宇龙 霍洪军 江建明 闫慧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4,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共同作用于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后对损伤区轴突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雌性成年Wistar大鼠,建立T10全横断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共同作用于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后对损伤区轴突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雌性成年Wistar大鼠,建立T10全横断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O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术后8周采用BDA皮质脊髓束顺行追踪法和荧光金(FG)皮质脊髓束逆行追踪法评估损伤区脊髓神经轴突再生情况,同时分期采用实验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DA免疫荧光染色和FG免疫荧光染色,联合治疗组可见大量被BDA-cy3红色荧光标记的再生轴突,其中部分再生轴突穿越损伤区到达远端;NSCs组仅见少量轴突再生,无神经轴突通过脊髓损伤区;EPO组偶见散在的神经纤维再生;对照组无明显的轴突再生。联合治疗组大脑皮质中可见少量被FG标记的椎体细胞及轴突发出金黄色荧光,其余3组大脑皮质中无FG标记细胞。大鼠后肢功能BBB评分,在术后1周及1周以后各时段,联合治疗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移植NSCs联合腹腔注射EPO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区神经轴突的再生以及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干细胞移植 全横断脊髓损伤 轴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峰 陈安民 +1 位作者 祝成亮 陶凤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天分别采用Tarlov评分和BBB(... 目的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天分别采用Tarlov评分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对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大鼠BBB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Tarlov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只在1、3、7天时差异才非常显著(P<0.01);评分值按百分制换算后,假手术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仅在伤后7天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差异较大,伤后1、3、7天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BBB评分的敏感性和区分度优于Tarlov评分,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下肢 行为学 评估标准 比较研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手术脊神经及马尾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昌志 何少康 林舟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中无明确原因的迟发性脊神经及马尾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991例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脊神经及马尾损伤的原因,并以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为匹配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导致脊神经及马尾损伤的可...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中无明确原因的迟发性脊神经及马尾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991例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脊神经及马尾损伤的原因,并以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为匹配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导致脊神经及马尾损伤的可能因素。结果 11例(1.1%)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脊神经及马尾损伤的临床表现,其中单纯脊神经根损伤6例,单纯马尾损伤1例,脊神经根合并马尾损伤4例,所有损伤并无肉眼所见神经切割、手术器械机械压迫、血肿压迫及断裂等损伤。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于半年左右恢复。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史长短、术前病情严重与否、是否高位腰椎手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说明神经损伤与上述5个因素无确切关系。结论神经根的过度牵拉是造成脊神经和马尾损伤的重要原因;手术操作小心细致是防止神经损伤的关键;神经损伤后应该积极主动的治疗,功能康复锻炼在神经损伤病人恢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脊神经损伤 马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脊髓压迫器的研制及其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宇星 唐文静 +3 位作者 黄海霞 王兴路 刘桂勇 孙善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可靠的脊髓压迫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兔椎骨及脊柱的形态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兔脊髓压迫器,并用以制作兔脊髓急性压迫模型。运用改良Tarlov法、TTC、HE及Nissl染...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可靠的脊髓压迫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兔椎骨及脊柱的形态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兔脊髓压迫器,并用以制作兔脊髓急性压迫模型。运用改良Tarlov法、TTC、HE及Nissl染色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受压后,兔后肢的肌力减退、行动迟缓;TTC结果显示压迫段及其相邻节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压迫后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及组织坏死;脊髓受压后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肿胀、核固缩,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等病理改变。结论①用自行设计的压迫器制作兔脊髓压迫模型具有方法简便、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②本实验制作的兔脊髓压迫模型是用于研究脊髓压迫性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损伤 急性压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祛瘀剂配合牵引按摩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辛先贵 刘杰 +2 位作者 王新功 荆雪宁 谭永杰 《陕西中医》 2010年第4期423-424,共2页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按摩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祛瘀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静滴配合牵引按摩治疗本病6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1组、2组治愈优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按摩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祛瘀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静滴配合牵引按摩治疗本病6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1组、2组治愈优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IL-6和PGE2含量降低(P<0.05)。结论:本方法有活血祛瘀,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炎症因子的作用,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瘀/治疗应用 @川芎嗪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神经根病致背根神经节受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庞清江 王继红 毛宾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1-412,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根受压后对背根神经节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 50只。参照 Kawakami方法 ,显露左侧 L4~ 6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 ,用 4/0肠线于背根神经节头侧端结扎神经根两道打两个结 ,线与神经根相距 3 mm;自身右侧神经根为对照。术后 ... 目的 探讨神经根受压后对背根神经节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 50只。参照 Kawakami方法 ,显露左侧 L4~ 6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 ,用 4/0肠线于背根神经节头侧端结扎神经根两道打两个结 ,线与神经根相距 3 mm;自身右侧神经根为对照。术后 1、2、4、8和 1 2周 ,分别取 L4~ 6脊髓节段标本 ,依 Gomori法检测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FRAP)活性 ,并用图像分析。 结果 实验侧术后 4周 ,脊髓后角 FRAP含量开始降低 ,在所观察的 1 2周内 FRAP随时间延长 ,其含量降低 ,与对照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根病 背根神经节受损 实验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RH器械加钛网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肿瘤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云深 孙红辉 +3 位作者 田秀范 杨有庚 王东生 王朝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8-76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侧前方减压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法.方法9例胸腰段肿瘤全部行左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TSRH短节段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螺钉无松动,TSRH短棒无断裂,6个月内钛网内植骨全部融合...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侧前方减压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法.方法9例胸腰段肿瘤全部行左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TSRH短节段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螺钉无松动,TSRH短棒无断裂,6个月内钛网内植骨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效果满意.结论TSRH加钛网植骨融合固定牢靠,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无须外固定,植骨融合快,瘫痪恢复满意,特别适合于椎体肿瘤切除后脊柱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肿瘤 TSRH 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多能性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政 尹宗生 +1 位作者 高维陆 张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的多能性,为其对SCI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大鼠SCI后,分离培养脊髓内RAS;对分离培养的细胞以及诱导分化后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在培养RAS的培养基中添加5-溴脱氧尿嘧啶核...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的多能性,为其对SCI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大鼠SCI后,分离培养脊髓内RAS;对分离培养的细胞以及诱导分化后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在培养RAS的培养基中添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观察分离培养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可同时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巢蛋白(nestin),诱导分化细胞可表达微球相关蛋白2(MAP-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和GFAP,培养基中添加BrdU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球可表达BrdU。结论体内分离培养的成体大鼠SCI后的RAS具有多能性及自我更新潜能,可能作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损伤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云刚 倪剑武 +1 位作者 吴剑静 吴春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给予常规颈椎牵引加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 [目的]探讨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给予常规颈椎牵引加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为25.93%,总有效率78.78%,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 椎间孔阻滞 颈椎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大兴 杨召强 +3 位作者 王少飞 晁建虎 杨嘉 王登峰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925-1926,共2页
目的探究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治疗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120例,对全部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治疗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治疗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120例,对全部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治疗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疗法的术后恢复影响因素包括是否合并糖尿病、临床表现、手术方式、腰椎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病程、年龄等因素(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疗法的术后恢复影响因素包括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病程、年龄等因素,需要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 老年患者 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