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结“君子观”述略——读《元次山集》
1
作者 介永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0-94,共5页
元结率性方直,秉心真纯,盖因坚守“君子”品格,方才铸就了其耿介拔俗的不凡人生。元结对“君子”品格的坚守,在他的诗文中多有表达。从元结诗文可以看出,他特别崇尚“忠直”“方正”的君子品格,十分推崇“全直君子”“清独君子”“大雅... 元结率性方直,秉心真纯,盖因坚守“君子”品格,方才铸就了其耿介拔俗的不凡人生。元结对“君子”品格的坚守,在他的诗文中多有表达。从元结诗文可以看出,他特别崇尚“忠直”“方正”的君子品格,十分推崇“全直君子”“清独君子”“大雅君子”。他的思想中虽然夹杂有“寥然顺命”的消极成分,他的君子观虽然没有超越先秦以来的儒家学者,然而,“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知行合一,是当之无愧的真“君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结 君子 君子观 忠直 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唐开元时期集贤书院初创考述
2
作者 贺文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集贤书院创建于唐玄宗执政时期的开元初期,其前身为历时很短的丽正书院,是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在中国书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启了传统中国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新路向。由于集贤书院的创建涉及当时的京师长安与东都洛... 集贤书院创建于唐玄宗执政时期的开元初期,其前身为历时很短的丽正书院,是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在中国书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启了传统中国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新路向。由于集贤书院的创建涉及当时的京师长安与东都洛阳两个地方,目前已有的文论时有出入,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通过对权威典籍的爬梳钩沉,综合分析集贤书院的建院渊源以及具体时间、地点、数量等基本情况,将集贤书院建院时的概貌全面完整地呈现于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贤书院 丽正书院 开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唐书》张皇后叙事差异及政治讳隐
3
作者 刘思言 耿战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张皇后于唐肃宗危难之际起势,在安史之乱的历史大背景下,于皇权争斗中落败,由皇后赫赫之尊而被废为庶人,最终幽闭而崩,被史家记为祸国的典型。但抽绎新、旧《唐书》等史料在张皇后叙事上的微妙差异可以看出,正因她卷入的是“上皇”玄宗... 张皇后于唐肃宗危难之际起势,在安史之乱的历史大背景下,于皇权争斗中落败,由皇后赫赫之尊而被废为庶人,最终幽闭而崩,被史家记为祸国的典型。但抽绎新、旧《唐书》等史料在张皇后叙事上的微妙差异可以看出,正因她卷入的是“上皇”玄宗与肃宗的权力角逐、肃宗时诸王争斗,以及代宗继立等复杂的最高权力争夺旋涡,她的形象在史书叙事中被有意建构,其操弄权柄祸国的一面被强化,最终成为政治讳隐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差异 《资治通鉴》 《新唐书》 《旧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寿馀墓志》“西蕃”考
4
作者 苑恩达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9-73,155,共6页
《崔寿馀墓志》中明确记载志主曾因某年“西蕃告丧”,而作为尚书郎张齐丘的副手,奉诏出使“西蕃”,以“存旧好定嗣君”。然而,墓志中所提及的“西蕃”不能望文生义,直接将其理解吐蕃。通过对墓志相关内容的考释,并结合相关史料,便可知... 《崔寿馀墓志》中明确记载志主曾因某年“西蕃告丧”,而作为尚书郎张齐丘的副手,奉诏出使“西蕃”,以“存旧好定嗣君”。然而,墓志中所提及的“西蕃”不能望文生义,直接将其理解吐蕃。通过对墓志相关内容的考释,并结合相关史料,便可知墓志中的“西蕃”绝非吐蕃,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事实上,墓志中所提及的“西蕃”应当是指代突骑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崔寿馀墓志》 西蕃 吐蕃 突骑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
5
作者 阮秋月 卞向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南宋画作《打花鼓》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杂剧女演员着男装表演节目的情景,有学者指出两位演员着男装具有“在女装上草率地披上了男装”的特点,但鲜少有学者进一步分析其着装的动机与社会意义。基于此,文章结合图像学、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分... 南宋画作《打花鼓》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杂剧女演员着男装表演节目的情景,有学者指出两位演员着男装具有“在女装上草率地披上了男装”的特点,但鲜少有学者进一步分析其着装的动机与社会意义。基于此,文章结合图像学、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分析图像,并从宋代女性、社会观念的角度探析画面中杂剧女演员“着男装”的文化意蕴,认为其男女装混穿的行为并非是草率而为,而是为了迎合宋代审美,展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社会意义,且具有塑造幽默的人物形象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花鼓》 宋代服饰 女着男装 观念史 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還是嶺南——唐天寶荔枝貢來源獻疑
6
作者 于賡哲 王昊斐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年第1期304-323,共20页
天寶荔枝貢來自哪里?這個問題在唐代並無異議,就是來自嶺南,《唐國史補》及與楊貴妃同時期人的杜甫、鮑防等詩句均可證明。但中國古代荔枝産地,除今兩廣外,還有四川和福建等地。(1)衆所周知,荔枝保鮮期短,加之嶺南路遥,至宋代開始有人... 天寶荔枝貢來自哪里?這個問題在唐代並無異議,就是來自嶺南,《唐國史補》及與楊貴妃同時期人的杜甫、鮑防等詩句均可證明。但中國古代荔枝産地,除今兩廣外,還有四川和福建等地。(1)衆所周知,荔枝保鮮期短,加之嶺南路遥,至宋代開始有人認爲天寶荔枝來自巴蜀,此説一直影響到現代史學界。持論者不乏一些名家,采信者衆多,且有成爲社會共識的趨勢。然問題果真如此嗎?目前持巴蜀論者都是以荔枝易腐、巴蜀路近、數日可達長安爲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嶺南 巴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天宝十三载(754)龙兴观道士杨神岳便麦契》解析
7
作者 郑好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现存敦煌文书中涉及了买卖、借贷、雇佣等各种类型的契约,其中,《唐天宝十三载(754)龙兴观道士杨神岳便麦契》是纪年最早的敦煌道观借贷契约。从中可以窥见唐代道观的经济活动状况,西北地区道观的民事活动在法律上与一般主体并无较大差... 现存敦煌文书中涉及了买卖、借贷、雇佣等各种类型的契约,其中,《唐天宝十三载(754)龙兴观道士杨神岳便麦契》是纪年最早的敦煌道观借贷契约。从中可以窥见唐代道观的经济活动状况,西北地区道观的民事活动在法律上与一般主体并无较大差异。为了全体道众正常的生活所需,道士签订契约时对戒律的持守有所变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文 借贷契约 道教戒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开元天宝时期节度使权力状况析论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明光 王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41,共8页
唐朝开元天宝时期节度使权力的确在增长,但增长状况并不平衡,节度使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有力约束。唐中央通过频繁调动和限制兼统,有效防止绝大多数节度使专擅一方。安禄山的权力状况属于特例,其形成过程及发动叛乱有复杂的原因,不宜简... 唐朝开元天宝时期节度使权力的确在增长,但增长状况并不平衡,节度使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有力约束。唐中央通过频繁调动和限制兼统,有效防止绝大多数节度使专擅一方。安禄山的权力状况属于特例,其形成过程及发动叛乱有复杂的原因,不宜简单归结为当时节度使制度运行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开元天宝时期 节度使 权力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子仪请雪安思顺冤案发微 被引量:4
9
作者 乔潮 穆渭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2,共3页
盛唐著名"蕃将"安思顺被杀,实属冤案。在他担任朔方节度使期间,郭子仪是其部下,深得信任和重用。及至平定"安史之乱",朔方军功勋卓著,郭子仪位高权重,遂奏请为安思顺昭雪。通过文献解析的方法,在推究郭子仪上表年... 盛唐著名"蕃将"安思顺被杀,实属冤案。在他担任朔方节度使期间,郭子仪是其部下,深得信任和重用。及至平定"安史之乱",朔方军功勋卓著,郭子仪位高权重,遂奏请为安思顺昭雪。通过文献解析的方法,在推究郭子仪上表年月的同时,也搞清了他上表的双重目的:利用为"故帅"安思顺昭雪,既表现他对故帅知遇之恩的回报,又从政治上安抚、感召朔方军广大将士,以尽快平息河东道的危机局势。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收到了"一石二鸟"的预期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思顺 哥舒翰 郭子仪 安禄山 皇权 节度使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肃宗朝政局纷争与李杜的悲剧命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中华 张忠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327-334,共8页
李白、杜甫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安史之乱爆发,李杜抱着辅佐明主、救济苍生的崇高理想,追求建功立业、扫平世乱,却因无意之中介入肃宗朝最高权力之争,分别遭到贬谪弃置、牢狱之祸,酿成他们生命的悲剧结局。这件事彻底暴露了封建专制... 李白、杜甫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安史之乱爆发,李杜抱着辅佐明主、救济苍生的崇高理想,追求建功立业、扫平世乱,却因无意之中介入肃宗朝最高权力之争,分别遭到贬谪弃置、牢狱之祸,酿成他们生命的悲剧结局。这件事彻底暴露了封建专制制度摧残人才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唐代 肃宗 玄宗 皇权 太子 房琯 安史之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宗朝初期政治斗争论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剑光 邹国慰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109-113,共5页
《新唐书姚崇传》云:“然(崇)资权谲。如为同州,张说以素憾,讽赵彦昭劾崇。及当国,说忄瞿,潜诣岐王申款。崇它日朝,众趋出,……曰:‘岐王陛下爱弟,张说辅臣,而密乘车出入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于是出说相州。”从这段... 《新唐书姚崇传》云:“然(崇)资权谲。如为同州,张说以素憾,讽赵彦昭劾崇。及当国,说忄瞿,潜诣岐王申款。崇它日朝,众趋出,……曰:‘岐王陛下爱弟,张说辅臣,而密乘车出入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于是出说相州。”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到这样两个问题:(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公主 玄宗 睿宗 郭元振 政治斗争 《资治通鉴》 姚崇 太子监国 旧唐书 兵部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病坊表徵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杜正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唐代病坊设置于何时,职掌何事,其渊源所自及与佛教之关系是什么,目前学界鲜有专文论及。笔者在排比史料、勾稽史实的基础上,认为唐代病坊肇建于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前身则滥觞子则天长安时(701-704年)的悲田... 唐代病坊设置于何时,职掌何事,其渊源所自及与佛教之关系是什么,目前学界鲜有专文论及。笔者在排比史料、勾稽史实的基础上,认为唐代病坊肇建于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前身则滥觞子则天长安时(701-704年)的悲田养病院,主管收容贫病孤疾者。病坊经办权在唐官府和佛教寺院间频繁更迭,反映了唐统治者对佛教既利用又斗争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坊 悲田养病院 福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唐大将安思顺生平事迹钩沉 被引量:4
13
作者 穆渭生 乔潮 《唐都学刊》 2011年第6期10-16,共7页
安思顺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蕃将",曾任河西军、朔方军节度使,忠诚朝廷,为国戍边,功绩显著。但他因与安禄山有特殊的"兄弟"关系,最终蒙受哥舒翰公报私怨的诬陷,惨遭冤杀;加之国史不为立传,其生平事迹大多湮灭。"... 安思顺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蕃将",曾任河西军、朔方军节度使,忠诚朝廷,为国戍边,功绩显著。但他因与安禄山有特殊的"兄弟"关系,最终蒙受哥舒翰公报私怨的诬陷,惨遭冤杀;加之国史不为立传,其生平事迹大多湮灭。"中兴名臣"郭子仪曾为安思顺部下,深受信任和重用。及至平定"安史之乱",朔方军功勋卓著,郭子仪乃奏请为安思顺昭雪。通过爬梳史料、解析文献,一是尽力搜集安思顺的生平事迹,彰扬其忠诚品质;二是推究郭子仪奏请昭雪安思顺的时间、现实目的———从政治上安抚、感召朔方军广大将士,以尽快平息河东道的危机局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思顺 安禄山 哥舒翰 郭子仪 皇权 节度使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的唐日本人井真成墓志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贾麦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2-14,共3页
唐代墓志对于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西北大学近日征集了一方日本人井真成墓志,该墓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块唐代日本遣唐使者或随从人员墓志。通过对墓志铭文的初步研究,发现日本国名第一次出现在... 唐代墓志对于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西北大学近日征集了一方日本人井真成墓志,该墓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块唐代日本遣唐使者或随从人员墓志。通过对墓志铭文的初步研究,发现日本国名第一次出现在石质文物上,日本人井真成死后所赠官职也应与宫廷侍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日本 井真成 尚衣奉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唐代日本留学生墓志考释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建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8-20,共3页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新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井真成的墓志内容进行了断句、释读以及用典的初步考证,并对墓志内容中所涉及的墓主姓名、留学中国的时间、所授官职和待遇以及日本国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唐代 日本 井真成 遣唐使 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林甫专权与盛唐转衰关系再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社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73,共7页
李林甫上台、专权和引用蕃将,都是开元天宝之际特定形势的产物。安史之乱的形成是渐变的,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也是逐渐累积的,当盛衰转变的趋势已成时,包括李林甫在内的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因此,唐玄宗相李林甫则治乱已分的传统说... 李林甫上台、专权和引用蕃将,都是开元天宝之际特定形势的产物。安史之乱的形成是渐变的,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也是逐渐累积的,当盛衰转变的趋势已成时,包括李林甫在内的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因此,唐玄宗相李林甫则治乱已分的传统说法,实有重新考察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林甫 专权 蕃将 唐朝盛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安东都护府迁治探佚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6-139,共4页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原百济故地。其后由于吐蕃和新罗扰边,上元三年(676),唐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往辽东故城;唐仪凤二年(677),再次迁治新城...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原百济故地。其后由于吐蕃和新罗扰边,上元三年(676),唐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往辽东故城;唐仪凤二年(677),再次迁治新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辽西契丹族叛唐,唐与安东都护府的陆路交通一度中断;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安东都护府治所内迁平州,唐朝开始丧失对辽东的控制,渤海开始进入这一地区。唐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屡经迁移,是唐朝边疆形势发展变化的结果,新罗、吐蕃、契丹、渤海的先后崛起,动摇了唐在东北的统治,唐安东都护府的变迁正是这一事实的外在表现,由于自身实力的削弱,唐对东北开始全面的羁縻统治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都护府 契丹 渤海 新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安开元观与唐玄宗的都城宗教政策 被引量:6
18
作者 聂顺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70,共7页
唐长安开元观前身为隋代清都观,武德初年由永兴坊迁至永乐坊隋代宝胜寺旧址并继承其基本规模,开元二十六年改额为开元观。由于都城长安的特殊区位及复杂的政教关系,唐玄宗为避免都城道教势力坐大,对长安开元观及其前身清都观采取了一种... 唐长安开元观前身为隋代清都观,武德初年由永兴坊迁至永乐坊隋代宝胜寺旧址并继承其基本规模,开元二十六年改额为开元观。由于都城长安的特殊区位及复杂的政教关系,唐玄宗为避免都城道教势力坐大,对长安开元观及其前身清都观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地方诸州官观(龙兴观、开元观)的宗教政策:除了准敕铸造金铜玄宗等身天尊像外,长安开元观并未与地方诸州官观同时获得诸如赐御书御注《道德经》、玄元皇帝真容画像等御赐物品和国忌行香的特殊功能,使之不具备官观的地位。这种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综合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唐玄宗设立开元官观敕令的执行情况,更可由此进一步了解唐玄宗在都城长安的宗教政策及其政治考量,有助于形成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开元观 唐玄宗 古代都城 宗教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唐代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问题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安志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4年第2期59-66,共8页
本文在中日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 ,主要依据敦煌文书及相关文献 ,从唐代前期沙州长官的称谓、六曹机构及官员名称、吏员设置及称谓、官文书的钤印等方面 ,系统考察了沙州的行政建制问题 ,认为开元、天宝以前 ,沙州的行政建制一直都是... 本文在中日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 ,主要依据敦煌文书及相关文献 ,从唐代前期沙州长官的称谓、六曹机构及官员名称、吏员设置及称谓、官文书的钤印等方面 ,系统考察了沙州的行政建制问题 ,认为开元、天宝以前 ,沙州的行政建制一直都是刺史州 (太守郡 )建制 ,而非都督州 (郡 )建制 ;又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唐会要》卷 70的记载 ,确认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 ,是在唐代宗的永泰二年 ( 76 6 )五月 ,而非唐高宗的永徽二年 ( 6 52 )五月。沙州的这一行政建制变动 ,与同年五月河西节度使西迁沙州有密切关联。这一考定 ,对正确认识唐代沙州的行政建制演变和相关敦煌文书 ,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沙州 都督府 永徽二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的日本留学生与遣唐使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建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墓志所涉及的日本遣唐使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古代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随遣唐使来中国的历史背景、日本留学生的待遇与生活,阐述了玄、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中的...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墓志所涉及的日本遣唐使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古代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随遣唐使来中国的历史背景、日本留学生的待遇与生活,阐述了玄、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中的著名人物的留学经历,指出了唐代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发现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日本留学生 遣唐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