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聪 盛建东 +4 位作者 朱先海 轩俊伟 周学林 杨世平 蒋平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集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数据集,对滴灌工程在建设与运行期间(2014-2022年)的县域NDVI及耕地面积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22年,全县耕地面积增加了83.83 km^(2),其中滴灌工程区占比71.22%。②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为0.44%/a,而非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仅为0.30%/a,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变化较为明显。③滴灌工程实施后,年降水量降低了42.48%,然而县域NDVI却呈现出“增加—平缓—增加”的变化特征,平均增速为0.27%/a,平均增长11.53%。农业生产能力没有降低反而增加。滴灌工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田块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显著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更重要的是县域农业产能(NDVI)与节水抗旱能力显著提升,沙雅县整体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滴灌工程对于提高干旱区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工程 沙雅县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农业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部天然草地生物量与根冠比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查向浩 王泽 +3 位作者 刘耘华 李瑞霞 盛建东 易海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43-1951,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西部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为草地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新疆西部4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析不同草地类... 【目的】研究新疆西部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为草地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新疆西部4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和根冠比特征。【结果】新疆西部天然草地中,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1.27和110.78 g/m^2,是温性荒漠草原的2.21和2.02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相对最大,为2 517.77 g/m^2,分别是其他草地类型的1.39、2.12和3.85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的总生物量相对最大,达到了2 578.49 g/m^2,草地总生物量最小的温性荒漠为777.92 g/m^2。不同组分生物量中地下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89.90%、97.65%、96.77%和84.16%,各类草地中高寒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根冠比相对较大,分别为41.58和32.79,显著高于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疆西部4种天然草地类型地上活体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而其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均表现为: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各类草地不同组分生物量的占比特征均表现为:地下根系>地上活体>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生物量 根冠比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洋 蔡惠君 +2 位作者 刘耘华 盛建东 蒋平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35-143,共9页
为了明确牛粪和氮肥配施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不施牛粪和氮肥、仅施225 kg/hm^(2)氮肥、3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 为了明确牛粪和氮肥配施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不施牛粪和氮肥、仅施225 kg/hm^(2)氮肥、3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6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和12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以研究牛粪与氮肥配施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牛粪配施氮肥后与仅施氮肥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了8.23%~24.73%,全氮增加了2.50%~42.49%,碱解氮增加了7.52%~44.48%,速效磷增加了21.26%~90.43%;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13.15%~21.16%,脲酶活性提高了15.12%~26.64%,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2.35%~66.2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增多了34.97%~95.20%,微生物生物量氮增多了22.20%~83.18%;在玉米成熟期,产量提高了5.00%~12.65%。以上指标均随着牛粪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先升高后降低,于吐丝期到达峰值,而土壤蔗糖酶活性则一直呈上升趋势。牛粪配施氮肥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玉米增产,且均随着牛粪施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配施氮肥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的新疆典型高寒草原土壤pH值空间制图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磊 盛建东 贾宏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5-1123,共9页
准确、高效地掌握草原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能够为草地资源境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参考依据。相比于传统土壤调查方法,基于模糊逻辑的土壤—环境推理能够提高野外采样效率和预测制图精度,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土壤制图。但由于土壤自身的空间变... 准确、高效地掌握草原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能够为草地资源境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参考依据。相比于传统土壤调查方法,基于模糊逻辑的土壤—环境推理能够提高野外采样效率和预测制图精度,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土壤制图。但由于土壤自身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环境条件间的非线性,现有推理模型的稳定性较低,尚未在高寒草原区进行应用。选择新疆巴音布鲁克典型亚高山草原地区约4 km^2区域为研究区,以高程、坡度、坡向、沿剖面曲率、沿等高线曲率、地形湿度指数6个地形因子为土壤环境因子,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 Clustering,FCM)方法对环境因子聚类,得到9个环境因子组合,并在隶属度值高的环境因子组合中心共设置18个典型点。运用土壤—环境推理方法模拟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空间分布,其变化范围在7.170~8.186之间。选取35个独立样本进行精度检验(均匀采样点16个,横截面采样点9个,垂直带采样点10个),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且基于模糊聚类和土壤—环境推理方法的模拟精度高于普通克里格法和反距离权重法。通过基于模糊逻辑和土壤—环境推理的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在小尺度区域的运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典型点的采样方案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区域土壤属性进行空间模拟,该方法对于类似小尺度的研究区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目的性采样 PH 巴音布鲁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相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婧婧 刘耘华 +5 位作者 盛建东 李宁 武红旗 贾宏涛 孙宗玖 程军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5,共11页
优势种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共存种种间关系的影响。然而,由于物种的不同和环境梯度的差异,目前有关优势种生物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基于此,本研究... 优势种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共存种种间关系的影响。然而,由于物种的不同和环境梯度的差异,目前有关优势种生物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基于此,本研究以2011-2013年对新疆9种草地类型397个样地中优势种相对生物量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统计了不同草地类型中优势种组成,其次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优势种相对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以及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新疆草地共有169个优势种,隶属31科120属。这些优势种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占据了优势种的19.53%。其中,高寒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均为针茅。而在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和温性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则分别为珠芽蓼、千叶蓍和角果藜;2)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可以归为5类,分别呈现无显著关系、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变化趋势、显著正相关关系、显著负相关关系和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关系。这5类关系所对应的优势种数量分别为50、9、8、6和4个,分别占优势种总数的64.9%、11.7%、10.4%、7.8%和5.2%;3)24个共存优势种之间,其相对生物量共存在19对显著关系,且大多数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因物种不同呈多种变化格局且受到共存优势种的影响,结果可对未来新疆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维持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地上生物量 海拔 共存物种 新疆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对天山北坡中段温性草原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攀 马婧婧 +4 位作者 程军回 李锐 邵明轩 盛建东 刘耘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0,共10页
以新疆天山北坡中段的温性草原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围封年限(2年、10年和11年)对植被特征(植物群落组成、丰富度和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容重、电导率、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围封草地相比,围封2年后豆科植物所占总... 以新疆天山北坡中段的温性草原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围封年限(2年、10年和11年)对植被特征(植物群落组成、丰富度和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容重、电导率、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围封草地相比,围封2年后豆科植物所占总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增加了11.81%,5~10cm和10~20cm土壤全氮含量及密度显著降低。围封10年后禾本科植物的比例降低了30.08%,10~20cm土壤容重、全氮含量及密度和有机碳密度均显著降低。围封11年后禾本科植物的比例降低了48.46%,杂类草比例增加了219.40%;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上活体及凋落物生物量显著增加;土壤表层容重和pH值显著降低;1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土壤pH值显著降低。因此,围封年限越长对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范围越广、程度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植物物种丰富度 植物群落组成 土壤容重 土壤PH 土壤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棉花主要生育时期地上生物量估算及验证 被引量:18
7
作者 邓江 谷海斌 +3 位作者 王泽 盛建东 马煜成 信会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1,69,共8页
利用棉花主要生育时期的无人机近红外影像数据,提取4种不同的植被指数,通过与棉花地上生物量的实测值建立拟合关系,分析了不同植被指数在棉花各生育时期的估算效果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棉花生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宽动态... 利用棉花主要生育时期的无人机近红外影像数据,提取4种不同的植被指数,通过与棉花地上生物量的实测值建立拟合关系,分析了不同植被指数在棉花各生育时期的估算效果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棉花生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宽动态植被指数(WDR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均从苗期开始显著增加,其后则表现为基本稳定的“饱和”现象,但棉花实测生物量在不同生育期均有显著差异。植被指数与棉花实测生物量的拟合结果显示:NDVI和DVI的二元线性拟合模型对苗期生物量拟合效果最佳(R 2=0.84,RMSE=0.13 kg·m^-2);WDRVI和DVI的二元线性拟合模型对花蕾期生物量拟合效果最佳(R 2=0.87,RMSE=0.52 kg·m^-2);RVI的非线性拟合模型对花铃期生物量拟合效果最佳(R 2=0.79,RMSE=0.95 kg·m^-2);WDRVI和RVI的二元线性拟合模型对盛铃期生物量的拟合效果最佳(R 2=0.86,RMSE=0.96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无人机遥感 地上部生物量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南疆棉田土壤氮素及棉花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殷昊 杨阳 +6 位作者 张宸 罗宇 张应榕 王娟红 蒋平安 盛建东 陈波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02-1710,共9页
【目的】探讨南疆棉田下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无机氮素含量、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新陆早66号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150、225、300、450 kg N/hm~2,分别以N0、N150、N225、N300、N450表示),于2021年在新疆阿克... 【目的】探讨南疆棉田下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无机氮素含量、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新陆早66号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150、225、300、450 kg N/hm~2,分别以N0、N150、N225、N300、N450表示),于2021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棉田0~6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棉花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产量等指标。【结果】(1)各处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壤加深而减少。随施氮水平提高,0~60 cm各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硝态氮在蕾期0~20 cm土层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施肥处理较N0增长1.54~2.47倍;苗期0~20 cm土层N225和N300处理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N450处理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57%~140%。铵态氮含量在苗期丰盈,盛铃期明显缺乏;而硝态氮含量苗期缺乏,盛铃期丰盈。(2)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氮素含量、皮棉产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N300处理下最大,N300处理下棉株根、茎、叶、蕾花铃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分别为4.16、20.33、7.47、10.84 g/plant;氮素积累量为304.00 kg/hm~2,蕾花铃的氮素积累量占比较高,为32.17%,较其他处理高3.95%~5.27%;籽棉产量达到6574.8 kg/hm~2,较其他处理产量提高21.23%~67.54%,氮肥利用率提高6.85%~20.88%,农学利用率提高2.86%~6.66%。【结论】氮肥最佳施肥量为300 kg/hm~2。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棉花干物质量、氮积累量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较高,氮利用效率降低,增产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棉花 土壤速效氮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磷处理下棉田土壤磷素吸持特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唐雪霞 杨浩 +2 位作者 盛建东 岳继生 陈波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6,共9页
为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棉田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新疆典型棉田5种施磷水平(P0、P75、P150、P300、P450)及不同层次(0~5、5~10、10~20、20~40、40~60 cm)的灰漠土进行磷素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吸附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 为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棉田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新疆典型棉田5种施磷水平(P0、P75、P150、P300、P450)及不同层次(0~5、5~10、10~20、20~40、40~60 cm)的灰漠土进行磷素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吸附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P150处理吸附量最大,P0和P75处理吸附量较小,其中P150处理最大吸附量较P0处理增加了4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吸附量逐渐增大,处理间吸附量的差异逐渐减小,40~60 cm土层最大吸附量为0~5 cm土层的2.10倍。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的拟合度都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最大吸附量(Xm)与等温吸附曲线一致,以0~5 cm土层P75处理最小,为476.19 m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吸附常数(K)与Xm呈相反趋势;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呈增加趋势,深层土壤小于表层土壤;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以P75处理最大,整体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磷解吸量与解吸率随吸附能力的增加而减小;土层越深,解吸量与解吸率越小,其中0~5 cm土层解吸量为40~60 cm土层的2.06倍。增施磷肥能够提高棉田土壤贮存磷的能力,施磷量75 kg·hm~(-2)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深层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受施肥水平的影响较小,供磷能力小于表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吸附 解吸 灰漠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草地近10年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恬柱 盛建东 +4 位作者 轩俊伟 张丽 范未华 邵明轩 李永康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414-421,共8页
以北疆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实测数据,对研究区2007~2016年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6年北疆草地年均NPP空间异质性高,呈现出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 以北疆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实测数据,对研究区2007~2016年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6年北疆草地年均NPP空间异质性高,呈现出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山地高荒漠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7~2016年北疆草地年际NPP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内NPP表现为1月至7月逐渐增加,随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伊犁河谷中部、阿拉套山、阿尔泰山南部增加较多。(3)不同类型草地年均NPP差异较大,其中温性山地草甸类最高,温性荒漠类最低,总体表现为温性山地草甸类(393.97 gC·m^(-2)·a^(-1))>温性草甸草原类(281.64 gC·m^(-2)·a^(-1))>温性草原类(261.19 gC·m^(-2)·a^(-1))>高寒草甸类(251.12 gC·m^(-2)·a^(-1))>低地盐化草甸类(177.62 g C·m^(-2)·a^(-1))>温性荒漠草原类(153.43 gC·m^(-2)·a^(-1))>温性草原化荒漠类(67.54 gC·m^(-2)·a^(-1))>温性荒漠类(56.78 gC·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CASA模型 时空特征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与牛粪配施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惠君 杨洋 +3 位作者 盛建东 刘耘华 候跃 蒋平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了探究有机肥高效利用和化肥减量技术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在分别施用氮肥0、150、225、300、375 kg/hm^(2)基础上,设置配施牛粪3 000 kg/hm^(2)和不施牛粪两组共10个处理,研究无... 为了探究有机肥高效利用和化肥减量技术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在分别施用氮肥0、150、225、300、375 kg/hm^(2)基础上,设置配施牛粪3 000 kg/hm^(2)和不施牛粪两组共10个处理,研究无机氮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成熟期,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配施牛粪处理的含量整体高于不施牛粪处理。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脲酶活性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且配施牛粪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比不施牛粪处理分别提高了8.40%、44.31%和7.02%(P<0.05)。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配施牛粪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不施牛粪处理。施氮量225 kg/hm^(2)配施牛粪处理籽粒产量达到15 787.41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0.57%,较不施牛粪施氮225 kg/hm^(2)处理提高13.18%。氮肥与牛粪配施后可通过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来影响玉米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基础上,建议沙雅县玉米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并配施牛粪3 0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和牛粪添加对沙湾棉田磷素状况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建超 沙木和别克·阿咱别克 +2 位作者 刘璐 盛建东 张凯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69-176,共8页
为了明确牛粪和黄腐酸添加对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吸磷量和籽棉产量的影响,在新疆沙湾县新疆农业大学棉花育种基地设置不施磷肥对照(CK)、施磷肥(P 2O 5)150 kg/hm 2(TSP150)、施磷肥100 kg/hm 2(TSP100)、施磷肥100 kg/h... 为了明确牛粪和黄腐酸添加对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吸磷量和籽棉产量的影响,在新疆沙湾县新疆农业大学棉花育种基地设置不施磷肥对照(CK)、施磷肥(P 2O 5)150 kg/hm 2(TSP150)、施磷肥100 kg/hm 2(TSP100)、施磷肥100 kg/hm 2添加牛粪15000 kg/hm 2(TSP100+OF)、施用磷肥100 kg/hm 2添加黄腐酸40 kg/hm 2(TSP100+OA)处理,在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量和含磷量、籽棉产量等指标,计算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结果表明,黄腐酸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牛粪处理的棉花磷素吸收量最高,与对照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牛粪和黄腐酸处理的棉花产量与对照处理比分别增加20.2%与22.3%,牛粪和黄腐酸均可达到减磷增效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有机酸 有机肥 土壤有效磷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上和地下滴灌对玉米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朗 王越甲 +3 位作者 马晓丹 卢妤婷 盛建东 程军回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35-240,共6页
为研究地上和地下滴灌对土壤水分含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共设定地上滴灌(滴灌带置于地表)和地下滴灌(滴灌带位于土壤表面下15 cm)两种处理,每隔2天对土壤含水量和玉米性状株高和叶片数量进行测量,在实验结束时测定玉... 为研究地上和地下滴灌对土壤水分含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共设定地上滴灌(滴灌带置于地表)和地下滴灌(滴灌带位于土壤表面下15 cm)两种处理,每隔2天对土壤含水量和玉米性状株高和叶片数量进行测量,在实验结束时测定玉米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根、茎、叶、果穗)。结果发现:(1)在盆栽模拟情况下,地上和地下滴灌对土壤含水量和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对玉米株高、叶片数量和茎生物量有显著影响;(2)地下滴灌与地上滴灌相比,可显著增加玉米株高和叶片数量生长以及茎生物量;(3)地上和地下滴灌时,除根系生物量与株高以及根系生物量与果穗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关系外,株高、叶片数量、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之间在地上和地下滴灌时,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上和地下滴灌并未改变玉米形态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滴灌 地下滴灌 土壤含水量 生物量分配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氮配施有机肥对棉花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邦鹏 蒋平安 +1 位作者 盛建东 刘耘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22-26,共5页
在新疆阿克苏沙雅县地区开展了单独施化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大田比较试验,其中化肥用量以氮肥为标准设置5个梯度(0、200、300、400、500 kg/hm^(2)),探讨不同施氮水平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株生物量、养分吸收量及产量的影响,从而获... 在新疆阿克苏沙雅县地区开展了单独施化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大田比较试验,其中化肥用量以氮肥为标准设置5个梯度(0、200、300、400、500 kg/hm^(2)),探讨不同施氮水平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株生物量、养分吸收量及产量的影响,从而获取棉花种植时有机肥与化肥氮的最佳配施比例。结果表明:在施等量化肥氮条件下,化肥氮配施有机肥处理的氮、磷、钾吸收量比单施化肥氮处理增加了0.15%~8.67%、0.14%~8.22%、0.70%~7.62%;施氮量大于300 kg/hm^(2)时,棉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不再增加;单施化肥氮处理中,棉株产量随以N_(300)处理最高,分别比N_(0)、N_(200)、N_(400)和N_(500)处理增产40.34%、17.45%、7.92%和15.28%;化肥氮配施有机肥处理中,N_(300+)M处理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_(0)+M、N_(200+)M、N_(400)+M和N_(500+)M处理增产27.94%、11.51%、14.90%和22.90%;在施等量化肥氮条件下,化肥氮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比单施氮肥处理增加了1.44%~18.63%。综上所述,施化肥氮300 kg/hm^(2)+有机肥3000 kg/hm^(2)是该地区棉田增产稳产、氮肥增效的最佳肥料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氮 有机肥 棉花 养分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渍化棉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以新疆沙雅县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楚鹏 盛建东 +1 位作者 胡雨彤 成志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33-38,55,共7页
为评价新疆沙雅县不同盐渍化棉田土壤肥力质量,探讨绿洲棉田盐渍化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沙雅县核心植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7项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为评价新疆沙雅县不同盐渍化棉田土壤肥力质量,探讨绿洲棉田盐渍化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沙雅县核心植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7项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对棉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盐渍化水平棉田的土壤容重和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差异,非盐渍化棉田与盐渍化棉田的多数养分指标含量差异显著,而盐渍化棉田间的多数指标含量比较接近。非盐渍化棉田与盐渍化棉田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差异显著,盐渍化棉田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无显著差异,土壤盐渍化影响棉田肥力状况;回归分析可进一步反映它们的关系,土壤全盐量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随着土壤全盐量的增加,养分有效性降低,土壤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积累,当全盐量大于8.83 g/kg时,指数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盐量(x)与IFI(y)的回归方程为y=0.6431-0.0636x+0.0036x^(2)(r^(2)=0.4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土壤盐渍化 土壤肥力质量 主成分分析 新疆沙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阿克苏地区两种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惠民 程军回 +2 位作者 盛建东 于洪波 赵友伟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下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以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主推籽粒型玉米(Zea mays L.)JFY-5398与温宿县主推青贮玉米北农青贮208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共设置分别施用氮磷钾...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下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以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主推籽粒型玉米(Zea mays L.)JFY-5398与温宿县主推青贮玉米北农青贮208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共设置分别施用氮磷钾、磷钾、氮钾和氮磷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品种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各施肥处理下JFY-5398干物质量与北农青贮208无显著差异(P<0.05)。在灌浆期,JFY-5398和北农青贮208出现了干物质积累高峰,不同的是JFY-5398干物质主要分布于雌穗中,而北农青贮208干物质主要分布于茎和叶中。在成熟期与氮磷钾处理相比,磷钾、氮钾、氮磷处理下玉米干物质量和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JFY-5398干物质量分别降低了36.93%、23.28%和7.16%,产量分别降低了41.20%、15.37%和6.85%。北农青贮208干物质量分别降低了16.72%、20.28%和11.64%,产量分别降低了63.42%、37.41%和19.60%。土壤碱解氮含量与JFY-5398和北农青贮208的干物质量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籽粒型玉米 肥料处理 干物质积累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库绿洲土壤养分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
17
作者 王心愿 王新军 +5 位作者 蒋平安 盛建东 轩俊伟 马兴旺 刘耘华 吕金城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53-461,共9页
为探究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简称渭-库绿洲)土壤养分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根据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渔网工具生成覆盖耕地的1 km网格,基于1 km网格单元进行空间聚类为布设样点的数据参考,以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为主,兼... 为探究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简称渭-库绿洲)土壤养分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根据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渔网工具生成覆盖耕地的1 km网格,基于1 km网格单元进行空间聚类为布设样点的数据参考,以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为主,兼顾样点空间分布均匀性,采用3S技术在耕地、园地和荒地3类土地利用类型上布设344个土壤表层样点,平均间距为1 km,其中耕地194个、园地64个、荒地86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克里金插值法从耕地与荒地(荒地开垦为耕地前后)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两个视角,对比分析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渭-库绿洲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由北端向周边呈放射状递减分布,有效磷含量由中心向东西两侧呈放射状递减分布,速效钾含量由西北端向周边呈放射状递增分布。园地的碱解氮最高,荒地的速效钾最高、有效磷最低。荒地开垦为耕地后,土壤碱解氮含量轻微增加,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库绿洲 土壤养分 3S技术 变异特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和海拔对新疆天山温性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8
作者 张慧 左李娜 +2 位作者 刘耘华 盛建东 程军回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65-172,共8页
为研究侵蚀和海拔对天山温性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对天山温性荒漠草原45个样地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土壤理化性质(容重、土石比、全氮以及pH值)的测定,综合分析风蚀、... 为研究侵蚀和海拔对天山温性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对天山温性荒漠草原45个样地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土壤理化性质(容重、土石比、全氮以及pH值)的测定,综合分析风蚀、水蚀和海拔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土层增加,容重、土石比和pH值均无显著变化,而全氮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容重、土石比和全氮在各土层均呈中等变异,但pH值呈弱变异性。风蚀显著增加了0~30 cm各土层的容重,但降低了0~50 cm各土层全氮。水蚀降低了0~30 cm各土层全氮。土石比、全氮和pH值与海拔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容重在0~10 cm各土层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类型 海拔 土壤理化性质 温性荒漠草原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袁文杰 王昕悦 +2 位作者 张宇辰 盛建东 蒋平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94-398,共5页
为验证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棉花的影响,研究了蕾期、花期和铃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氮磷钾肥(NPK)、蕾期喷施磷酸二氢钾(P_(L))、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P_(H))、铃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为验证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棉花的影响,研究了蕾期、花期和铃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氮磷钾肥(NPK)、蕾期喷施磷酸二氢钾(P_(L))、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P_(H))、铃期喷施磷酸二氢钾(P_(l))和蕾期、花期、铃期均喷施磷酸二氢钾(P_(LHl))5个处理,通过棉花不同生育期植株样品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在花期,P_(LHl)处理棉花株高显著高于NPK处理。在铃期,P_(H)、P_(l)、P_(LHl)处理棉花茎粗显著高于NPK、P_(L)处理;在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增加棉花单株铃数,铃期显著增加单铃重;P_(LHl)处理棉花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伸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加了棉花经济效益,P_(LHl)处理经济效益增加最大为4419.78元/hm^(2)。根据棉花长势,于花期和铃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加棉花单铃重和单株铃数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酸二氢钾 单铃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eeding against mycorrhizal symbiosis:Modern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varieties perform more poorly than older varieties except at very high phosphorus supply levels 被引量:1
20
作者 WANG Xin-xin ZHANG Min +2 位作者 sheng jian-dong FENG Gu Thomas W.KUYPER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01-715,共15页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s an importantfiber cash crop,but its root traits related to phosphorus (P) acquisition,including mycorrhizal root traits,are poorly understood.Eight cotton varieties bred in northweste...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s an importantfiber cash crop,but its root traits related to phosphorus (P) acquisition,including mycorrhizal root traits,are poorly understood.Eight cotton varieties bred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at were released between 1950 and 2013 were grown in pots with or without on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AMF) species(Funneliformis mosseae) at three P supply levels (0,50 and 300 mg P as KH_(2)PO_(4)kg^(-1)).Eleven root traits wer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after 7 wk of growth.The more recent accessions had smaller root diameters,acquired less P and produced less biomass,indicating an (inadvertent) varietal selection for thinner roots that provided less cortical space for AMF,which then increased the need for a high P fertilizer level.At the two lower P levels,the mycorrhizal plants acquired more P and produced more biomass than non-mycorrhizal plants (3.2 vs.0.9 mg P per plant;1.8 vs.0.9 g biomass per plant at P_(0);14.5 vs.1.7 mg P per plant;and 4.7 vs.1.6 g biomass per plant at P_(50)).At the highest P level,the mycorrhizal plants acquired more P than non-mycorrhizal plants (18.8 vs.13.4 mg per P plant),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biomass (6.2 vs.6.3 g per plant).At the intermediate P level,root diameter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hoot biomass,P concentration and the P content of mycorrhizal plants.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upport the importance of the outsourcing model of P acquisition in the root economics space framework.Inadvertent varietal selection in the last decades,resulting in thinner roots and a lower benefit from AMF,has led to a lower productivity of cotton varieties at moderate P supply (i.e.,when mycorrhizal,the average biomass of older varieties 5.0 g per plant vs.biomass of newer varieties 4.4 g per plant),indicating the need to rethink cotton breeding efforts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yields without very high P input.One feasibl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advertent varietal selection for cotton is to be aware of the trade-offs between the root do-it-yourself strategy and the outsourcing towards AMF strategy,and to consider both morphological and mycorrhizal root traits when breeding cotton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varieties plant breeding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root economics space OUTSOURCING phosphorus acqui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