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治中国与司法公信力——郑成良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成良 夏纪森 《法律与伦理》 2019年第1期177-185,共9页
夏:郑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概念,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 夏:郑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概念,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与坚持法治原则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司法公信力 法治中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 法治理论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依法治国之法理要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成良 董进宇 霍存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4期57-61,94,共6页
依法治国是近、现代法制文明所确立的一条基本公理,并与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原理和规范密切相联。其法理蕴义包括七个重要之点:治国者先受治于法;最高权威的非人格化;形式合理性的宏扬;法律性质的重新界定;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依法治国是近、现代法制文明所确立的一条基本公理,并与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原理和规范密切相联。其法理蕴义包括七个重要之点:治国者先受治于法;最高权威的非人格化;形式合理性的宏扬;法律性质的重新界定;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公共权力与个体权利的平衡;认真看待权利。这些基本的法理如能得到广泛认同并在公共理性中内化为普遍的信念,依法治国就能得到强有力的观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国家 法律工具主义 公共权力 个体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公信力 被引量:121
3
作者 郑成良 张英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10,共6页
司法拘束力和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威获得普遍服从的两大资源,而司法公信力则是司法权威的核心要素。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取决于司法在拘束力、判断力、自制力和排除力方面是否能够经得起公众的信... 司法拘束力和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威获得普遍服从的两大资源,而司法公信力则是司法权威的核心要素。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取决于司法在拘束力、判断力、自制力和排除力方面是否能够经得起公众的信任和信赖。司法公信力的确立与司法队伍个人素质状况和司法制度安排有直接联系,但后者更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司法拘束力 司法权威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与法治发展——兼论程序公正的权利表达 被引量:9
4
作者 郑成良 杨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98,共6页
在法治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应通过法律尊重和保障人的正当权利。现代意义的权利理念是从西方起步的,但权利公理作为本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其论证路径必定依循本国法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当下中国而言,需要处理好民本的固守与正当性... 在法治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应通过法律尊重和保障人的正当权利。现代意义的权利理念是从西方起步的,但权利公理作为本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其论证路径必定依循本国法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当下中国而言,需要处理好民本的固守与正当性权利概念的引进、"国家悖论"与地方性权利的参与、回归政治国家与权利的程序法则三个基本关系。中国的权利公理在前现代社会是以福利为基点的,而在现代社会则是以权利为基点的。权利本位导向的"积极福利"理论应是法治发展的基石。权利公理的证成及"积极福利"理论的兴起,都要求在实现以人为本的法治建设中关注权利的程序性规范问题。在司法过程中,司法公正的特殊品质决定了程序公正优先,它是走出"丛林正义"、迈向法治社会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权利公理 积极福利 程序优先 法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能动司法的格义与反思 被引量:9
5
作者 郑成良 王一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5,159,共12页
由最高人民法院所大力倡导和推行的"能动司法"理念,引起了法律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烈讨论,然而,"能动司法"这个概念本身在讨论者之间却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歧义认知和错位解读;许多论者认为我国的"能动司法&qu... 由最高人民法院所大力倡导和推行的"能动司法"理念,引起了法律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烈讨论,然而,"能动司法"这个概念本身在讨论者之间却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歧义认知和错位解读;许多论者认为我国的"能动司法"与西方的"司法能动主义"是实质同一或既有区别又有一致的同类概念。实际上,"能动司法"是我国"服务大局"这一特有政治—司法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而"司法能动主义"则是具有美国特色的司法哲学,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客观意义上的直接关联,把两者视为同一或同类,是反向格义导致的结果;与此同时,我国"能动司法"理念的确立尚缺乏一个认真的理论反思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司法 司法能动主义 格义 司法哲学
原文传递
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 被引量:369
6
作者 郑成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0,共8页
现代文明区别于已往文明形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法治原则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并成为一条不证自明的文化公理,而法律至上。权利平等与社会自治则是法治理念的核心之点。实行法治原则,意味着在处理涉法性社会争议时必须按照法律的... 现代文明区别于已往文明形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法治原则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并成为一条不证自明的文化公理,而法律至上。权利平等与社会自治则是法治理念的核心之点。实行法治原则,意味着在处理涉法性社会争议时必须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和做出决定。法律思维与其他思维相比.至少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重要区别,即,以权利义务为线索、普遍性优于特殊性、合法性优于客观性、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程序问题优于实体问题和理由优于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原则 文化公理 社会自治 法律思维 权利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十个问题 被引量:50
7
作者 郑成良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36,共13页
法律制度的理性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实质合理化,一为形式合理化。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必然意味着形式合理性的优先,即,在司法过程中,当个案处理结果的实质合理性与法律本身的形式合理性可以两全时,司法者应当而且必须兼顾这两种价值,... 法律制度的理性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实质合理化,一为形式合理化。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必然意味着形式合理性的优先,即,在司法过程中,当个案处理结果的实质合理性与法律本身的形式合理性可以两全时,司法者应当而且必须兼顾这两种价值,在司法裁判中同时实现个案中的实质合理性与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然而,当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发生不可两全的矛盾而不得不有所牺牲时,司法裁判则应当以优先实现形式合理性为原则,以牺牲形式合理性为例外。无论是对于持有社会本位价值观念的人们而言,还是对于持有个人本位价值观念的人们而言,只要他们遵循理性的指引来选择达成目的的手段,以优先实现形式合理性为原则、以牺牲形式合理性为例外的司法公正,都是唯一合理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合理性 法律的确定性 司法公正 法治 功利主义 契约论
原文传递
法治公信力与司法公信力 被引量:36
8
作者 郑成良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5-156,共2页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并实施十年以来,我国在法治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如果从社会公信力的角度来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离法治国家之“理想”(“理念”或“理想类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成熟的...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并实施十年以来,我国在法治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如果从社会公信力的角度来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离法治国家之“理想”(“理念”或“理想类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成熟的法治国家可以有多种标准,然而,法治能否赢得社会公众足够的信任和信赖,应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司法公信力 “理想类型” 法治国家 法治化进程 社会公信力 “理念” 社会公众
原文传递
法律、契约与市场 被引量:30
9
作者 郑成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4期27-32,共6页
经济关系的契约化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法律特征,只有沿着契约化的总体方向去追求经济关系的法制化,法律才能为市场经济的成长提供有益的服务,否则,法制化反而有可能成为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障碍;因此,法律的理念必须实现从“计划精神”到... 经济关系的契约化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法律特征,只有沿着契约化的总体方向去追求经济关系的法制化,法律才能为市场经济的成长提供有益的服务,否则,法制化反而有可能成为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障碍;因此,法律的理念必须实现从“计划精神”到“契约精神”的转换,把契约当做安排经济关系的首选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经济 经济关系的契约化 法律的理念 契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罪推定论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成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4期58-65,74,共9页
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曾就无罪推定原则能否在我国适用的问题,展开过引人注目的讨论。本文拟就这一原则的合理性及重要性略陈管见,以就教于诸位同志。
关键词 无罪推定论 无罪推定原则 合理性 引人注目的 重要性 法学界 举证责任 认识过程 法律推定 实事求是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规定类型识别的辨伪与存真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成良 牛安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5-225,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53条规定了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增加了规范目的保留和悖俗无效的新规,更契合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时代特质,但如何甄别强制性规定依然未置一词。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公布的《九民纪要》(法[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53条规定了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增加了规范目的保留和悖俗无效的新规,更契合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时代特质,但如何甄别强制性规定依然未置一词。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公布的《九民纪要》(法[2019]254号)似乎给出了答案,其中第30条是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14条基础上对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进行了举例式说明,表明实务界对类型识别的肯定态度,但学界对此聚讼纷纭。通过521篇司法案例对强制性规定类型识别如何影响合同效力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可知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作为区分强制性规定的学术性标签,是对判决结果的描述而非判决理由的澄清,对实践没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判定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合理有效的路径:一是明文规定获得合同效力的结论;二是法官应当分析规范立法旨意及在比例原则指导下展开个案的利益衡量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规定 合同效力 类型识别 利益衡量 比例原则
原文传递
一个关于财产所有权的神话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成良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32-35,共4页
一个关于财产所有权的神话郑成良一、解题财产在法律上归什么人所有的问题,在任何社会都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但是,若过分夸大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则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片面和实践上的偏差。有一种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 一个关于财产所有权的神话郑成良一、解题财产在法律上归什么人所有的问题,在任何社会都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但是,若过分夸大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则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片面和实践上的偏差。有一种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财产(或曰生产资料)归什么人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所有权 国家所有权 经济关系 实际控制 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的性质 劳动者 所有权人 奴隶主 马克思
原文传递
专政的源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成良 《交大法学》 2014年第4期59-70,共12页
专政作为一种危机管理的应急措施,最初产生于古罗马共和时代,后来经历了由应急措施向过渡性专政体制和常态性专政体制的演化过程。专政与法治的矛盾关系因具体专政形态的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而常态性的专政与法治是根本对立的。由于马... 专政作为一种危机管理的应急措施,最初产生于古罗马共和时代,后来经历了由应急措施向过渡性专政体制和常态性专政体制的演化过程。专政与法治的矛盾关系因具体专政形态的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而常态性的专政与法治是根本对立的。由于马克思的专政理论受到误读和误解,社会主义实践中曾经出现了过渡性专政向常态性专政演化的趋势。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启了走向法治的历史进程,需要对专政与法治的关系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政 专政体制 应急措施 法治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官职业思维方式的养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成良 陈海光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12期9-12,共4页
官作为以国家名义行使审判权的居中裁判者,在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官自身法治思想的树立、司法观念的更新,更应当成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构成部分,其中法官的职业法律思维的培养必须引起法律界乃至全社会的... 官作为以国家名义行使审判权的居中裁判者,在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官自身法治思想的树立、司法观念的更新,更应当成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构成部分,其中法官的职业法律思维的培养必须引起法律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正如英国上诉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爱得华·科克曾经讲到的,“法官具有的是技术理性,而普通人具有的是自然理性,……对法律的这种认识有赖于在长年的研究和经验中才得以获得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职业化建设 裁判者 法律思维 上诉法院 司法观念 审判权 依法治国方略 行使 法治思想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成良 《学习月刊》 2004年第4期23-24,共2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西方法治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市场经济的成功,尽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却是一个起基础作用的因素。正是由于个体自由和公共秩序这两个对立面被法律制度较好地协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西方法治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市场经济的成功,尽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却是一个起基础作用的因素。正是由于个体自由和公共秩序这两个对立面被法律制度较好地协调起来,其他因素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实际状况,笔者认为,美国的法治经验中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其中,它在处理法律的权威性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关系及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法治国家 公共秩序 程序公正 市场经济国家 实体公正 经济发展 个体自由 一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与思考──赴法司法考察一瞥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成良 王和民 王宝发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法国 司法工作 法官 司法改革 法官学院 普通法院 检察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调和:权力结构与司法正义之关系——以《驳案新编》为案例依据
17
作者 郑成良 张杰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强-弱"分殊的权力结构对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司法判决的结果也因此时常牵动着相应社会群体的神经,并由此汇成所谓民意从而造成诸多司法难题。因特殊时代背景,乾隆一朝所撰《驳案新编》实乃分析权力结构与... "强-弱"分殊的权力结构对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司法判决的结果也因此时常牵动着相应社会群体的神经,并由此汇成所谓民意从而造成诸多司法难题。因特殊时代背景,乾隆一朝所撰《驳案新编》实乃分析权力结构与司法正义之关系的绝佳样本。透过权力结构的视角可以看到,诸多司法难题的症结源于权力结构的强弱分殊,司法本不应当为权力结构本身的失衡买单。司法者在面对因权力结构失衡所造成的难题时,应该坚守形式正义的底线,唯有如此方可保证实质正义得以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权力结构 社会群体 《驳案新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能为和谐社会做什么
18
作者 郑成良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1B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法律 保障机制 权利义务 发展战略 维度 秩序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在蔬菜安全预警和追溯平台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刁海亭 郑成良 郑晓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6年第5期768-772,共5页
蔬菜作为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作物和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安全非常重要。传统方式建立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比较庞大,网络终端用户访问的速度较慢。本文讨论了云计算的概念、服务模型及国内外应用,介绍了反向代理服务器... 蔬菜作为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作物和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安全非常重要。传统方式建立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比较庞大,网络终端用户访问的速度较慢。本文讨论了云计算的概念、服务模型及国内外应用,介绍了反向代理服务器Nginx的背景及应用。利用Nginx,结合C#开发语言,借助3台电脑,探讨了蔬菜安全预警和追溯平台中图片数据的分布式动态存储和管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溯源数据库本地服务器的存储数据,提升了用户访问网站的速度,降低了平台维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蔬菜 安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构建我国的司法监督机制
20
作者 袁登明 吴光荣 郑成良 《人大研究》 2004年第5期4-7,共4页
关键词 司法公正 司法监督机制 国家权力体系 司法监督模式 法官管理 监督权 法律责任 自由裁量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