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反乌托邦和恶托邦科幻小说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郁旭映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4,共9页
一、绪论:反乌托邦和恶托邦无论在西方语境还是中文语境,都习惯于将反乌托邦(anti-utopia)与恶托邦(dystopia)混用,指向“反向的乌托邦”。但若细究二十世纪的反乌托邦和恶托邦作品,我们会发现两者其实有所区别。区分两者不仅对于深入... 一、绪论:反乌托邦和恶托邦无论在西方语境还是中文语境,都习惯于将反乌托邦(anti-utopia)与恶托邦(dystopia)混用,指向“反向的乌托邦”。但若细究二十世纪的反乌托邦和恶托邦作品,我们会发现两者其实有所区别。区分两者不仅对于深入理解反乌托邦、恶托邦的本质及其它们与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而且对深度剖析具体作品也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乌托邦 恶托邦 科幻小说 中国当代 二十世纪 语境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人类时代的潮汕——陈楸帆科幻中的故乡书写 被引量:3
2
作者 郁旭映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89,共8页
引言“故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常常作为现代性的对立面出现,但在“更新代”科幻作家陈楸帆的作品中,“故乡”却与后人类时代并置。从其成名作长篇小说《荒潮》(2013)到《巴鳞》(2015),再到近期的《匣中祠堂》(2019)、《人生算法》(20... 引言“故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常常作为现代性的对立面出现,但在“更新代”科幻作家陈楸帆的作品中,“故乡”却与后人类时代并置。从其成名作长篇小说《荒潮》(2013)到《巴鳞》(2015),再到近期的《匣中祠堂》(2019)、《人生算法》(2019)等,他的作品一方面持续关注人类在与科技互动中,从生理、心理到社会关系向后人类变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故乡书写 并置 现代性 对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以突围的文化主义悖论
3
作者 郁旭映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9期51-55,共5页
追溯那已热闹近30年的关于中国现代性的话语,我们会发现,尽管随着社会语境以及全球理论话语与框架的变化,其方向不断发生转移——从上世纪80年代对启蒙现代性的呼唤,到90年对“中华性”的强调,再到以后解构主义角度质疑一元化的现... 追溯那已热闹近30年的关于中国现代性的话语,我们会发现,尽管随着社会语境以及全球理论话语与框架的变化,其方向不断发生转移——从上世纪80年代对启蒙现代性的呼唤,到90年对“中华性”的强调,再到以后解构主义角度质疑一元化的现代性模式,提出现代性替代方案,再到从中国模式中推衍出普遍性的尝试。然而,争论的焦点似乎始终围绕中/西方、特殊性/普遍性打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义 中国现代性 悖论 突围 理论话语 启蒙现代性 社会语境 8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我们谈论美食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4
作者 郁旭映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9期28-33,共6页
前阵子,《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让无数人感叹这才是和谐社会的最好形象片。漂泊异乡的人更是看得口齿生津,甚至热泪盈眶,对故国、故乡和童年的记忆和思念一股脑儿被唤醒。无数激战正酣的左右、精英和愤青也因而驻足怀旧,猛然想起大家原... 前阵子,《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让无数人感叹这才是和谐社会的最好形象片。漂泊异乡的人更是看得口齿生津,甚至热泪盈眶,对故国、故乡和童年的记忆和思念一股脑儿被唤醒。无数激战正酣的左右、精英和愤青也因而驻足怀旧,猛然想起大家原来也曾有共同的集体记忆。他们努力要说服你所相信的"和谐",因为这些关于食物的故事而变得顺理成章。尤其是那种有名有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论 美食 和谐社会 集体记忆 说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争夺--20世纪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前后
5
作者 郁旭映 《华文文学》 2021年第4期5-14,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并于1977-1978年"乡土文学论战"中达至高潮的台湾乡土文学运动一直被视为是现实主义对6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的反拨。表面上是艺术风格之争,实则是台湾战后政治、经济、文化等矛盾在文学上的总爆发。... 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并于1977-1978年"乡土文学论战"中达至高潮的台湾乡土文学运动一直被视为是现实主义对6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的反拨。表面上是艺术风格之争,实则是台湾战后政治、经济、文化等矛盾在文学上的总爆发。在这场论战中,专注于探究内心世界的现代主义文学被斥为脱离台湾现实,乡土文学则试图超越城市/乡村的二元关系,重建文学与现实、与政治的交互作用。现实主义对文学场域的争夺看似在70年代获得了胜利,然而,"政治主导"的场域特性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乡土现实主义潮流在八十年代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现实主义 乡土文学 民族主义论 本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罪”为证:“新东北文学”中的悬疑叙事
6
作者 郁旭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近年来,以双雪涛、班宇、郑执、贾行家等为代表的年轻东北作家共同促成了一场“东北文艺复兴”,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新东北作家群”(1)。这个标签与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称谓相呼应(2),均代表了一种集体身份。这一身份不仅指向... 近年来,以双雪涛、班宇、郑执、贾行家等为代表的年轻东北作家共同促成了一场“东北文艺复兴”,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新东北作家群”(1)。这个标签与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称谓相呼应(2),均代表了一种集体身份。这一身份不仅指向作家们的原生地,也凸显了他们作品中关于东北的共同主题。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文学是以抗日为背景,那么,今天“新东北文学”的母题则是关于1990年代的下岗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东北作家群 集体身份 原生地 文艺复兴 共同主题 悬疑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本体论、主体观和性别观:后人类女性主义理论新变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希 郁旭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后人类转向”的出现使得女性主义讨论的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结构理论支持的反思人文主义扩展到多元的后人类主义视域,丰富了女性主义理论谱系。本文将梳理当代“后人类女性主义”的多重思想资源和主要理论观点,重点研究后人类女... “后人类转向”的出现使得女性主义讨论的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结构理论支持的反思人文主义扩展到多元的后人类主义视域,丰富了女性主义理论谱系。本文将梳理当代“后人类女性主义”的多重思想资源和主要理论观点,重点研究后人类女性主义对后结构女性主义的延续和突破,即后人类女性主义如何继续深入反思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并在新的唯物主义本体论基础上开启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维度,以及后人类女性主义新的“主体观”和“性存在/性别观”。本文最后反思这些理论新变,探讨其对当代文化批评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本体论 主体观 性别观 后人类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幢房子完美极了
8
作者 郁旭映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8-49,共2页
希斯内罗斯无意要给芒果街画素描,她只是要写一个女孩从轮回的街区逃逸的故事,少女的喃喃自语,少女的成长故事,纵然忧伤也总是美好。
关键词 《芒果街上的小屋》 中国 题材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
9
作者 郁旭映 《世界建筑导报》 2013年第5期15-17,14,共3页
也许迪斯尼主题公园最集中地代表了今天消费主义时代的建筑理想。首先,它从好莱坞的梦工厂里降生到人间,初衷就不是为了创造真实的世界而是再现梦境,从而提供获得拟真体验的环境。其次,它迅速在世界各地落户并取得商业成功,让空间消费... 也许迪斯尼主题公园最集中地代表了今天消费主义时代的建筑理想。首先,它从好莱坞的梦工厂里降生到人间,初衷就不是为了创造真实的世界而是再现梦境,从而提供获得拟真体验的环境。其次,它迅速在世界各地落户并取得商业成功,让空间消费主义变成了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决不可简单的把它看作是美国的文化侵略而应当把它当作当代大众空间消费的一个成功的例证。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香港迪斯尼的空间消费不仅在园内操控和规训了人们的空间消费习惯,同时也在园外,甚至在反对迪斯尼的本土建筑保护团体中激起了同样的空间消费逻辑。这个事实提醒我们空间消费主义不再是地域性的或者是可以用标签化、污名化就可以成功反抗的现象,相反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全球化的后资本主义时代背景下考虑应对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荒漠 建筑保护 迪斯尼 主题公园 文化侵略 消费习惯 作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皮囊里感觉好吗?
10
作者 郁旭映 蔡仟仟 《世界建筑导报》 2013年第4期18-19,共2页
身体正越来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不管是作为绯闻或丑闻。上流社会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来狗仔队的围观。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一个社会学研究者的敏锐眼光穿透了在私人"会所"里身体自治的幻觉。揭示出像"恋物癖"... 身体正越来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不管是作为绯闻或丑闻。上流社会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来狗仔队的围观。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一个社会学研究者的敏锐眼光穿透了在私人"会所"里身体自治的幻觉。揭示出像"恋物癖"一样的对身体自恋式的迷狂,不过是主体性的丧失。在魅力和健康的幌子之下,原本追求天性解放和本能冲动的身体已不再尖锐和具有颠覆性的价值。反而被逐渐驯化成"指导性消费的社会编码规则"及与标准相联系的约束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身体 颠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楼的隐喻 被引量:1
11
作者 郁旭映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0,共5页
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癌症楼》由于其鲜明的隐喻和象征特征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评论者往往视小说为政治状子,将小说中深刻的寓意作简单的现实影射。本文认为小说中的重要隐喻"癌症楼",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用来攻击斯大... 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癌症楼》由于其鲜明的隐喻和象征特征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评论者往往视小说为政治状子,将小说中深刻的寓意作简单的现实影射。本文认为小说中的重要隐喻"癌症楼",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用来攻击斯大林的意象,它更多地是象征着人所处的一种极端的境遇,它与索尔仁尼琴笔下的劳改营、流放地,地狱的"第一圈"一样揭示了一种非常态的真实境遇。这种极端境遇的状况本身是一种被遮掩的真相,而人在这种境遇中发出的反抗现实,呼唤人性、尊严、道德和宗教的声音,更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隐喻 异托邦 规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