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就业弹性的再估算 被引量:8
1
作者 丁守海 刘昕 蒋家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鉴于目前流行的点弹性、弧弹性和回归分析方法的缺陷,重新设计一种基于双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估算方法,重估中国非农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果表明,当前东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第三产业已下滑至较低;相反,中西部地... 鉴于目前流行的点弹性、弧弹性和回归分析方法的缺陷,重新设计一种基于双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估算方法,重估中国非农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果表明,当前东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第三产业已下滑至较低;相反,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较低,第三产业仍保持较高水平,但低于人们普遍的预期。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分布结构的内在原因及其影响。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评估当前经济下滑背景下的就业形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农产业 就业弹性 面板数据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视角 被引量:12
2
作者 丁守海 蒋家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51,共10页
随着招工难、用工短缺问题的持续蔓延,从微观角度特别是家庭角度来剖析劳动供给行为的基本规律,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家庭劳动供给的决策模式、家庭特征变量与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家庭成员间的交互影响、公共政策的作用等五个维度梳理... 随着招工难、用工短缺问题的持续蔓延,从微观角度特别是家庭角度来剖析劳动供给行为的基本规律,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家庭劳动供给的决策模式、家庭特征变量与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家庭成员间的交互影响、公共政策的作用等五个维度梳理了国外对家庭劳动供给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对引导我国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缓解工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供给 家庭决策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季节性分布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晓维 蒋家亮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在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的情况下,只有考察季节性剩余劳动力,才能大致掌握各个非农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潜力。本文的研究显示,那些密集使用临时转移民工的非农部门劳动力供给是非常充裕的;而密集使用常年转移劳动力的部门,却可能... 在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的情况下,只有考察季节性剩余劳动力,才能大致掌握各个非农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潜力。本文的研究显示,那些密集使用临时转移民工的非农部门劳动力供给是非常充裕的;而密集使用常年转移劳动力的部门,却可能会出现季节性缺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 剩余劳动力 结构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禀赋异质的同质劳动供给与工资决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维 蒋家亮 黄新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根据中国农村"准自耕农"社会结构特点,基于非劳动禀赋的异质性,构建了一条向上倾斜的同质劳动供给曲线,以此解释中国同质非熟练劳动在向城市流动中实际工资缓慢上涨的现象。中国农村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户,单位劳动可... 根据中国农村"准自耕农"社会结构特点,基于非劳动禀赋的异质性,构建了一条向上倾斜的同质劳动供给曲线,以此解释中国同质非熟练劳动在向城市流动中实际工资缓慢上涨的现象。中国农村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户,单位劳动可资利用的非劳动禀赋存在广泛差异。即使劳动是同质的,单位劳动生产力及劳动收入也有很大差别。随着劳动需求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将沿着务农收入或保留工资由低到高的顺序向城市流动,劳动供给价格及务工均衡工资率不断上升。而且,随着拥有禀赋更少的劳动离开农村,继续务农的单位农村劳动拥有的禀赋及劳动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最终,同质劳动收入将在务工和务农、不同农户间相等时达到均衡,实现劳动的优化配置,劳动收入差别只来自劳动质量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禀赋 同质劳动 劳动供给 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功耗是节电的主要手段
5
作者 蒋家亮 《电子产品世界》 2008年第1期60-,共1页
  我们认为,模拟/电源领域未来最主要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   整体性能更高.目前最大的发展趋势在于减少电源浪费这一关键要求,因其涉及到使用电力或其它电能形式的每一种产品.电源消耗成为全球性的话题,但"电源转换"则...   我们认为,模拟/电源领域未来最主要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   整体性能更高.目前最大的发展趋势在于减少电源浪费这一关键要求,因其涉及到使用电力或其它电能形式的每一种产品.电源消耗成为全球性的话题,但"电源转换"则相对较少地被谈及.电源转换是要求很高的技术挑战,因为它关乎降低电源转换中的功耗,而且如今也被视为创建所谓的"绿色技术"的一个关键.采用电源转换功耗尽可能最低的技术将所有电子系统中"未处理的"电源转换为"经过调节"的电源是必要且是未来颇具商业前景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转换 领域 电源芯片 待机能耗 轻载 功耗 费用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圈去磁检测技术降低待机功耗
6
作者 蒋家亮 《电子测试》 2007年第12期15-16,共2页
1趋势与挑战 随着全球业界对电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ATX电源、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在内的电源应用在工作与待机模式的效率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以应对各国不同的节能要求。所以我们要创新设计,特别是改善应用内的电源系统的设计,... 1趋势与挑战 随着全球业界对电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ATX电源、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在内的电源应用在工作与待机模式的效率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以应对各国不同的节能要求。所以我们要创新设计,特别是改善应用内的电源系统的设计,以实现各种节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待机功耗 检测技术 消费类电子产品 线圈 电源效率 创新设计 节能目标 ATX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
7
作者 蒋家亮 《金融评论》 2011年第1期94-100,125,共7页
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1991)的多任务代理理论,本文论证了在经济发展初期,加大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等容易度量指标的激励,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弱化对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不易考核指标的激励,是给定政治集权体制下... 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1991)的多任务代理理论,本文论证了在经济发展初期,加大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等容易度量指标的激励,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弱化对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不易考核指标的激励,是给定政治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路径。但若持续地采取这种高能激励手段,经济增长将会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渐行渐远,并将会对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任务 地方政府 高能激励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中国存在失业回滞现象吗? 被引量:31
8
作者 丁守海 蒋家亮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6,共11页
本文试图考察我国是否存在失业回滞现象。鉴于失业率数据的缺失,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借鉴Gordon(1989)模型以及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出缺口对通胀率影响的检验方法并设计了度量失业回滞程度的指标。... 本文试图考察我国是否存在失业回滞现象。鉴于失业率数据的缺失,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借鉴Gordon(1989)模型以及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出缺口对通胀率影响的检验方法并设计了度量失业回滞程度的指标。通过对1992~2012年宏观季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存在明显的失业回滞现象,程度大约介于0.55~0.75之间。进一步分析表明,失业回滞主要源于内部人协议的作用,而制度刚性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作用。最后,我们就如何消除失业回滞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回滞 新凯恩斯 菲利普斯曲线 产出缺口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丁守海 蒋家亮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51,共6页
金融危机会加剧大学生的被动型失业,但也会减少等待型失业。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不必然表现在加剧失业规模上,而主要表现为加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要化解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就必须从劳动力市场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层... 金融危机会加剧大学生的被动型失业,但也会减少等待型失业。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不必然表现在加剧失业规模上,而主要表现为加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要化解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就必须从劳动力市场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入手,设计战略性就业调控政策,并从当前时局出发,设计临时性就业促进政策和保护性就业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政策体系
原文传递
经济衰退背景下失业问题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守海 蒋家亮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93,共7页
近年来国外对经济衰退背景下失业问题的研究有四个主要变化:(1)注重从多个维度来评判产出下降对失业的影响,完善传统分析范式在预测失业上的缺陷。(2)对失业的福利后果研究,从过去的经济学视角,转向犯罪、歧视、心理学等社会学视角。(3... 近年来国外对经济衰退背景下失业问题的研究有四个主要变化:(1)注重从多个维度来评判产出下降对失业的影响,完善传统分析范式在预测失业上的缺陷。(2)对失业的福利后果研究,从过去的经济学视角,转向犯罪、歧视、心理学等社会学视角。(3)强调制度刚性与产出波动对失业的联合作用。(4)对经济衰退背景下失业治理政策的研究,从过去的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对立的视角转向融合的视角。本文将分四个部分梳理这些文献的最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衰退 失业分析 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