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平原中低产区小麦与玉米生产现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罗建美 靳根会 +4 位作者 罗仲朋 王红营 齐永青 刘兴冉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3-1134,共12页
本文基于2000—2013年MODIS/NDVI遥感信息与主要粮食作物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北平原中低产区冬小麦和玉米生产的时空格局,并利用各县粮食作物主要生育期累积NDVI的逐年值、14年的最大值及单产统计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数值曲线... 本文基于2000—2013年MODIS/NDVI遥感信息与主要粮食作物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北平原中低产区冬小麦和玉米生产的时空格局,并利用各县粮食作物主要生育期累积NDVI的逐年值、14年的最大值及单产统计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数值曲线拟合,构建了单产遥感估测模型,估算了河北平原中低产区冬小麦和玉米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冬小麦在邯郸和衡水的最大生产力水平较高,在沧州、廊坊及邢台中部的最大生产力水平较低,即后者挖掘增产潜力之后也很难达到前者的最大生产力水平;玉米的最大生产力水平普遍较高,挖掘增产潜力后均可达到较高的生产力水平。2)冬小麦和玉米总产增产潜力在沧州和邯郸较大;冬小麦单产增产潜力多低于10%,平均增产356 kg?hm?2(5.87%);玉米单产增产潜力多高于10%,平均增产798 kg?hm?2(12.33%);单产增产潜力区域分布不同,冬小麦为廊坊>保定>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玉米为邢台>邯郸>保定>沧州>衡水>廊坊。3)以河北平原近14年来作物累积NDVI的最大值估算的全区冬小麦增产潜力为3.90亿kg,玉米增产潜力为9.62亿kg,二者合计可增产13.52亿kg,约相当于区域冬小麦和玉米理论可达增产潜力的1/5。本文估测粮食作物增产潜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估测多尺度范围、不同作物的增产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玉米 增产潜力 NDVI 单产估测模型 河北平原中低产区 渤海粮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J卫星的近岸Ⅱ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研究——以滦河口北部海域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建美 霍永伟 韩晓庆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129,共13页
为验证环境卫星影像在近岸Ⅱ类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适宜性,获得适合滦河口北部近岸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的高精度反演算法,基于HJ-1ACCD2影像数据和现场同步实测数据,构建、验证并确立适合研究区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HJ-1AC... 为验证环境卫星影像在近岸Ⅱ类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适宜性,获得适合滦河口北部近岸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的高精度反演算法,基于HJ-1ACCD2影像数据和现场同步实测数据,构建、验证并确立适合研究区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HJ-1ACCD2卫星可用于水文情况较复杂的近岸Ⅱ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研究;最佳波段组合(B3/B1)构建的倒数模型,可反演叶绿素a浓度。结果显示叶绿素a浓度整体由近岸向内海方向逐渐减小,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并在河口处形成向外海突出的高值区;叶绿素a浓度最大值出现在金山嘴南侧,为25.0μg/L。离岸叶绿素a浓度最小值出现在滦河口以东约13.2km处,仅4.6μg/L;近岸叶绿素a浓度最小值出现在滦河口附近,约为11.0μg/L。该研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参考,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政府科学管理海洋环境、制定海洋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该海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卫星 滦河口北部 叶绿素A浓度 模型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小流域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建美 季宏兵 霍永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8-445,共8页
本文以赣南小流域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VG Axiom高分辨多接受双聚焦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DREE)的含量,分析了水体中DREE的分布分异机制,并探讨了稀土元素(REE)产生分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赣南所有的采样区水体中Ce... 本文以赣南小流域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VG Axiom高分辨多接受双聚焦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DREE)的含量,分析了水体中DREE的分布分异机制,并探讨了稀土元素(REE)产生分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赣南所有的采样区水体中Ce都表现为负异常,说明其在风化壳中少活化。受自然风化作用控制为主的水体相对于页岩除Ce亏损、Eu富集外产生的分异很小,其中Eu的正异常源于Eu富集矿物的优先溶解;蒸发盐矿影响下的水体相对于自然作用为主的水体DREE没有发生明显分异;受稀土矿影响的水体中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Eu负异常的分布模式继承了稀土矿区风化壳的特征;赣州市下游干流水体中中稀土元素(MREE)富集、Eu负异常的分布模式主要是人为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水体 稀土元素 溶解态 分布 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小流域地表水化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建美 霍永伟 +2 位作者 孙媛媛 梁爱珍 季宏兵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3-70,共8页
赣江上游水体的化学组成代表了典型的硅酸盐岩地区河流的相应化学组成,其水文化学特征与碳酸盐岩区河流及世界主要河流显示一定的差异性.河水溶质浓度比较高,化学组成在不同的采样区存在一定的差异,盐矿区影响下的河水中以Na^+和C... 赣江上游水体的化学组成代表了典型的硅酸盐岩地区河流的相应化学组成,其水文化学特征与碳酸盐岩区河流及世界主要河流显示一定的差异性.河水溶质浓度比较高,化学组成在不同的采样区存在一定的差异,盐矿区影响下的河水中以Na^+和Cl^-为主,其次为HCO3^-.其余的多数采样区Na^+、Ca^2+和HCO3^-富集,Mg^2+含量很低,低于阳离子总量的10%,与碳酸盐区几乎不含Si的水化学特性相比,该区Si含量较高,占阴离子总量的10%-20%.这表明硅酸盐和蒸发盐风化对不同采样区河水化学组成的贡献很大.同时该区一些主要元素(S、Mg、Cl^-、SO4^2-)与稀土元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推断农业活动、矿床淋溶和尾矿渗漏对水体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上游 水化学 河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9
5
作者 罗建美 季宏兵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0-64,共5页
随着稀土元素广泛的开发利用,稀土进入环境中的数量急剧增加.外源稀土进入环境以后必然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动物体和植物体内,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说明稀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因而稀土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稀土农用必须... 随着稀土元素广泛的开发利用,稀土进入环境中的数量急剧增加.外源稀土进入环境以后必然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动物体和植物体内,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说明稀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因而稀土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稀土农用必须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稀土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为合理的施用稀土微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环境行为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经济空间布局SWOT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建美 唐守普 +3 位作者 张颖 杨君 黄云飞 王烨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第3期27-30,共4页
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和升级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省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三地巨大的发展落差,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本文尝试从河北省角度出发,在进行河北省... 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和升级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省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三地巨大的发展落差,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本文尝试从河北省角度出发,在进行河北省经济空间布局历程述评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经济空间布局开展SWOT分析,找出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优化经济空间布局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尽快弥补河北发展差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省 经济空间 SWOT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建美 渠开跃 霍永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1026-11029,11037,共5页
利用1997-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依据R.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8年... 利用1997-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依据R.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8年来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增加值为56.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这说明现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但由于研究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所以今后的工作中仍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荒漠化的治理,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农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经济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对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建美 杨敬坡 +1 位作者 杨君 黄云飞 《经济论坛》 2015年第10期7-9,共3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期跨区域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但三地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本文对河北省多年来经济空间布局变化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经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经...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期跨区域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但三地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本文对河北省多年来经济空间布局变化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经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经济空间布局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经济空间 优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深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与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建美 霍永伟 +1 位作者 刘静鹏 蔡小琴 《科技与企业》 2013年第8期364-366,共3页
我国农村建设长期缺乏相应规划理论做指导,发展随心所欲,导致布局混乱,乱占耕地现象严重。该文以深州市为例,从农村居民点布局空间合理性、结构合理性、节约集约性、基础设施完善性和生态安全性等五个方面构建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农村建设长期缺乏相应规划理论做指导,发展随心所欲,导致布局混乱,乱占耕地现象严重。该文以深州市为例,从农村居民点布局空间合理性、结构合理性、节约集约性、基础设施完善性和生态安全性等五个方面构建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取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最后借助ArcGIS9.3空间分析功能,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了类型划分,最后制定了布局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1S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评价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调查与实践——以石家庄经济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建美 黄志英 +1 位作者 赵卫华 陶郦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32-137,共6页
以石家庄经济学院为例,从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未来工作的密切程度及学生们希望增加的课程三个方面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比重较大、实践课程不足... 以石家庄经济学院为例,从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未来工作的密切程度及学生们希望增加的课程三个方面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比重较大、实践课程不足、课时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提出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课程设置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小流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主要风化过程 被引量:35
11
作者 孙媛媛 季宏兵 +2 位作者 罗建美 江用彬 李甜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0-557,共8页
对赣南花岗岩小流域进行采样、测试及分析,发现其河水含有较低的矿化度,水化学组成以Na+,Ca2+,C l-和HCO3-为主,溶解性S i的含量明显较高,代表了典型硅酸盐地区河流的相应化学组成.通过G ibbs图分析,赣南流域大部分地区受大气降水的影... 对赣南花岗岩小流域进行采样、测试及分析,发现其河水含有较低的矿化度,水化学组成以Na+,Ca2+,C l-和HCO3-为主,溶解性S i的含量明显较高,代表了典型硅酸盐地区河流的相应化学组成.通过G ibbs图分析,赣南流域大部分地区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比较显著,“蒸发-浓缩”类型的小流域也较多.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定量地估算了大气中CO2和三类岩石对河水中各种离子的贡献比例.与黄河相比,赣南流域受硅酸盐岩风化作用强烈,但主要影响因素仍是碳酸盐和蒸发盐岩,二者对赣南流域溶解质的贡献率分别为42.8%和29.2%,大气中CO2对河水溶解质的贡献率为21.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风化反应以岩盐和方解石的溶解为主,S i/(Na*+K)比值较低,说明风化反应在表生环境中进行,其产物是富含阳离子的次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化学 化学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华北平原农作物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红营 潘学鹏 +3 位作者 罗建美 罗仲朋 常春平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9-1209,共11页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并分析了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提取精度较高,结果可靠;2冬小麦?夏玉米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前平原、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引黄河灌区,单季玉米在河北平原北部分布最广,水稻集中分布于天津、河北唐山地区和黄河沿岸,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林果分散分布于几个产果区和京津周边地区,棉花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区。3华北平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明显下降,经济作物(林果和蔬菜)则显著增加,其中林果、蔬菜和水稻的面积变化率较大,分别为56.45%、35.76%和23.16%,蔬菜和水稻的位置转移明显。4景观格局AWMPFD和SHEI指数值表明,河北平原以南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规模化程度提高,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豫北以北地区由于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区域作物种植多样化指数增加。该结果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遥感提取 农作物 种植面积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李甜甜 季宏兵 +3 位作者 孙媛媛 罗建美 江用彬 王丽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3-97,共5页
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及其转化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方法以及影响有机碳贮量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土壤有机碳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认为研究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和... 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及其转化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方法以及影响有机碳贮量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土壤有机碳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认为研究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出发,加强土地管理方式的改变,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储量 影响因素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种植结构与作物耗水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孟建 姚旭擎 +2 位作者 杨晓琳 罗建美 沈彦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2-312,共11页
针对河北省受农业生产活动和降水量变化影响,社会用水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失衡的问题,基于河北省水资源变化特征,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区域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21世... 针对河北省受农业生产活动和降水量变化影响,社会用水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失衡的问题,基于河北省水资源变化特征,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区域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比1956—2017年年均值分别减少22.36%、42.15%和9.01%,地下水开采量和农田灌溉量逐年下降,但地下水超采量仍高达3.31×10^9 m^3,典型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位埋深依然处于60.34~70.46 m。同一作物年际间的需水量呈现弱降低趋势,蔬菜、水稻、水果、棉花、薯类、冬小麦、油料、大豆、玉米和谷子的需水量依次降低,分别为750.56~893.09 mm、698.25~832.60 mm、653.93~773.28 mm、506.30~634.23 mm、481.42~594.37 mm、401.66~504.60 mm、406.26~510.68 mm、335.28~429.74 mm、309.72~399.54 mm、269.94~345.77 mm。冬小麦的水分亏缺指数最高,为0.72;蔬菜、水稻和水果的水分亏缺指数依次降低,分别为0.47、0.46和0.36。冬小麦、蔬菜和水果年均灌溉需水总量分别占作物总灌溉需水量的46.87%、12.94%和12.24%。与1980—1989年相比,2010—2017年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186.01%和59.98%,灌溉需水量相应增加了143.75%和18.91%,而其他作物灌溉需水量均有所降低,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增加成为农业灌溉需水量保持高位运行的主导因素。从实现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水资源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考虑,大幅减少高耗水作物(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是未来降低作物灌溉总需水量的有效途径。在保证京津冀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河北省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分别缩减至1.72×10^5、1.97×10^5 hm^2,年灌溉总需水量可减少3.31×10^9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区 种植结构 作物需水量 水分亏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季宏兵 王立军 +3 位作者 董云社 王世杰 罗建美 孙媛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61,共11页
本文对稀土元素在农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土壤、水体和植物中的分布、迁移与归宿特征作一系统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增加,进而产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引... 本文对稀土元素在农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土壤、水体和植物中的分布、迁移与归宿特征作一系统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增加,进而产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是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利用性的的重要参量。目前的实验结果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剖面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不尽相同,推测主要与其母质的组成及所处气候等环境条件相关。最近国际上已对稀土元素的水化学过程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水体中稀土分布受水体的化学参量(如pH,有机质等)和水化学过程影响,含量高低与人为活动有直接关系。植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通常与土壤中稀土的含量多少相一致,在外施稀土的条件下,在施用后短期内稀土在各器官分布与施用部位密切相关,目前对植物体内稀土元素存在位置和赋存状态的实验结果差别明显,对植物中稀土元素的超富集机理不清等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生物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媛媛 季宏兵 +2 位作者 罗建美 李甜甜 江用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5期90-95,共6页
近年来,碳循环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本文主要对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介绍了陆地生态系... 近年来,碳循环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本文主要对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两个主要碳库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过程,总结了陆地碳汇的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及气候变化对碳失汇的影响,提出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应采用多尺度的研究方法,并简要叙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碳汇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杨敬坡 罗建美 +1 位作者 逯飞 陈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建立了石墨消解仪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样品中铜、锌、镍、铬、锰5种元素的方法.经过对消解体系、样品消解量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合土壤消解的前处理步骤.各元素的检出限如下:Cu 0.62 mg/kg,Cr 0.48 mg/kg,Zn 0.45... 建立了石墨消解仪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样品中铜、锌、镍、铬、锰5种元素的方法.经过对消解体系、样品消解量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合土壤消解的前处理步骤.各元素的检出限如下:Cu 0.62 mg/kg,Cr 0.48 mg/kg,Zn 0.45 mg/kg,Ni 0.53 mg/kg,Mn 0.50 mg/kg,回收率为96.5%~105%,精密度为0.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 土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低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提升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邵立威 罗建美 +1 位作者 尹工超 刘树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4-1122,共9页
作为渤海粮仓主要增粮区的河北东部低平原中低产农田,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主要受制于土壤肥力水平低、淡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异常造成产量的大幅波动。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播期与收获期的合理搭配、优化的种植方式和配套的耕作与田间管理技... 作为渤海粮仓主要增粮区的河北东部低平原中低产农田,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主要受制于土壤肥力水平低、淡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异常造成产量的大幅波动。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播期与收获期的合理搭配、优化的种植方式和配套的耕作与田间管理技术,提高作物生育期内对地上光热资源和地下水肥资源的利用潜力和效率,平抑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有着巨大的增产空间。该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结合示范区试验示范,研究了冬小麦与夏玉米生育期的优化、夏玉米种植方式调整、夏玉米深松播种、夏玉米增施钾肥与冬小麦增施磷肥及有机肥等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冬小麦适期晚播(不迟于10月15日),同时适当增加播量,不影响生育期群体构建和产量水平。早熟品种‘小偃81’提早进入灌浆期,受后期干热风的危害小,在不降低品质的同时粒重与产量稳定。夏玉米提早播10 d(6月10日与6月20日相比)平均增产17.2%,晚收获8 d(10月2日与9月24日相比)粒重增加19.5%。根据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品种特性,合理搭配生育期,在实现冬小麦稳产提质的同时,使充分发挥夏玉米的产量潜力成为可能。改变夏玉米的种植方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明显地改善和提高了夏玉米产量,更为适宜的种植方式是40 cm与80 cm大小行种植和38 cm等行距种植,不适宜的是20 cm与100 cm大小行种植,更为适宜的种植方式下产量提高15%以上。长期旋耕机械压实了犁底层,通过夏玉米深松播种种植,产量提高达31.3%,后茬小麦增产5.6%,但连续深松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夏玉米播种时增施钾肥产量提高2.6%。冬小麦增施磷肥产量提高7.4%,增施有机底肥增产6.8%,增施有机底肥和施磷肥产量提高8.8%,但无明显的累加效果。因此,通过适宜的品种选择与适期的生育期搭配、种植方式调整、适时深松打破犁底层的耕作措施、速效肥与有机肥合理施用等栽培和管理技术,可实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逐步提高和稳定,充分利用玉米生长季丰富且集中的降水与光热资源,挖掘夏玉米产量,稳夏增秋的粮食增产模式更符合该地区未来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增产 品种特性 生育期搭配 种植方式 深松 施肥 河北低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若干设想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忠国 罗建美 陈路扬 《国土资源》 2002年第7期32-35,共4页
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采用新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办法,原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城镇土地分类同时废止.新土地分类体系,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适应了<土地... 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采用新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办法,原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城镇土地分类同时废止.新土地分类体系,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适应了<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要求,同时使土地用途分类更加明晰、准确,更具有权威性,对土地用途分区,实施用途管制制度,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 产业结构 土地管理 土地用途 土地利用 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系统的运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建美 《广东科技》 2011年第14期32-33,共2页
作者通过简述建设工程招投标传统模式,指出电子招投标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现状、对电子招投标系统作了功能介绍和应用分析,提出展望,供同行商榷,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建设工程 电子招投标 系统 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