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和西方儿童的社会行为及其社会接受性研究 |
陈欣银
Kenneth H.Rubin
李丹
李正云
李伯黍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25
|
|
2
|
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性研究 |
陈欣银
李正云
李伯黍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75
|
|
3
|
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 |
郑健成
潘洁
李伯黍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8
|
|
4
|
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比较研究 |
顾海根
岑国桢
李伯黍
全国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
|
《心理科学通讯》
|
1987 |
10
|
|
5
|
行为动机与结果的匹配关系对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的影响 |
顾海根
李正云
李伯黍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15
|
|
6
|
行为责任判断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
顾海根
岑国桢
李伯黍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6
|
|
7
|
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研究 |
李伯黍
卢家楣
程学超
张承芬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
|
《心理科学通讯》
|
1984 |
3
|
|
8
|
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 |
陈欣银
李伯黍
李正云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92
|
|
9
|
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 |
李丹
李伯黍
|
《心理科学通讯》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21
|
|
10
|
上海地区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的编制及常模制定 |
顾海根
李伯黍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27
|
|
11
|
5—13岁儿童利他观念发展研究 |
顾鹏飞
李伯黍
|
《心理科学通讯》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0 |
10
|
|
12
|
关于儿童对公私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
陈会昌
李伯黍
|
《心理学报》
|
1982 |
8
|
|
13
|
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
岑国桢
李伯黍
|
《心理学报》
|
1982 |
7
|
|
14
|
4—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 |
李正云
李伯黍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11
|
|
15
|
短期训练对儿童助人行为动机定向影响的实验研究 |
李丹
李伯黍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4
|
|
16
|
试论现代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中的德育模式 |
李伯黍
林彬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7
|
道德发展: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思考 |
李伯黍
李正云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8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心理学会举行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
李伯黍
卢家楣
程学超
张承芬
|
《心理科学通讯》
|
1984 |
0 |
|
19
|
教育心理学的一门新分支——德育心理学 |
李伯黍
|
《心理科学通讯》
|
1981 |
7
|
|
20
|
中国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
李伯黍
岑国桢
陈欣银
陈会昌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