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4—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应用道德情绪归因和情绪/道德判断两项作业,研究120名4、6、8、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大多效4—6岁儿童对犯过者的成功行为体验积极的情绪,而大多数8—10岁儿童则体验消极的情绪。因而可观察到,我国儿童的道德情绪归因从结果定向向道德定向发展的一般模式,发展的转折年龄大致在6岁左右.
作者
李正云
李伯黍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74-278,共5页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关键词
情绪归因能力
结果定向
道德定向
分类号
B8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9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129
1
陈少华,郑雪.
行为意图与行为结果的匹配关系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0,20(3):44-48.
被引量:10
2
李伯黍,岑国桢,叶慧珍,卢家楣,邵渭溟.
小学儿童集体观念发展研究[J]
.心理科学通讯,1985,8(1):13-17.
被引量:4
3
陈少华.
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儿童道德研究的新动向[J]
.心理科学进展,1999,9(2):58-63.
被引量:14
4
张莉.
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1):26-32.
被引量:31
5
刘永芳,庄锦英,刘文渊.
归因疗法——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J]
.应用心理学,1998,4(2):50-55.
被引量:11
6
李伯黍.
教育心理学的一门新分支——德育心理学[J]
.心理科学通讯,1981,4(4):5-8.
被引量:7
7
王美芳,庞维国.
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3):17-22.
被引量:25
8
唐洪,方富熹.
关于幼儿对损人行为的道德判断及有关情绪预期的初步研究[J]
.心理学报,1996,28(4):359-366.
被引量:12
9
张文新,张福建.
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4):18-22.
被引量:29
10
李丹,黄芸.
中学生利他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调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1):14-1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1
1
韩海燕.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
.科技资讯,2008,6(7).
2
孙华平,董会芹,任朝霞,程学超.
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归因的比较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2(2):58-61.
被引量:5
3
唐洪,张梅玲,施建农.
社会认知因素对儿童有关损人者情绪归因的影响[J]
.心理学动态,2001,9(2):141-145.
被引量:12
4
潘发达,卢家楣.
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的进展及未来展望[J]
.心理科学,2005,28(5):1162-1163.
被引量:8
5
潘发达.
情绪归因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40-142.
被引量:4
6
俞志芳.
亲社会情境中小学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7,27(2):54-57.
被引量:7
7
王云强,郭本禹.
改革开放以来德育心理学的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2009(1):63-72.
被引量:1
8
陈璟,李红.
情境类型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9,32(1):14-17.
被引量:7
9
李靖.
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4):228-229.
10
李占星,曹贤才,庞维国,牛玉柏.
6~10岁儿童对损人情境下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3):252-25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刘传雷,荆蕙兰.
美国新品格教育及其教育镜鉴[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8):88-90.
2
张峰峰,李占彪.
中小学生疫情心理状态与价值观的现状及关系探析——一项针对湖北、江苏两省儿童的调查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21(4):57-63.
被引量:1
3
李闻戈,方俊明.
工读生和普通生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的比较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4(9):81-86.
被引量:15
4
韩海燕.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
.科技资讯,2008,6(7).
5
钱春霞,金自康.
道德失调心理及其德育价值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7(7):145-148.
6
林竞力,夏凌.
倾听心灵之声[J]
.吉林教育(教研),2012(1):6-6.
7
钟惊雷.
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113-116.
被引量:6
8
任朝霞.
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73-77.
被引量:35
9
潘发达,卢家楣.
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的进展及未来展望[J]
.心理科学,2005,28(5):1162-1163.
被引量:8
10
潘发达.
情绪归因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40-142.
被引量:4
1
李占星,曹贤才,庞维国,牛玉柏.
6~10岁儿童对损人情境下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3):252-258.
被引量:3
2
俞志芳.
亲社会情境中小学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7,27(2):54-57.
被引量:7
3
李占星,朱莉琪.
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发展与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6):990-999.
被引量:11
4
潘发达,卢家楣.
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的进展及未来展望[J]
.心理科学,2005,28(5):1162-1163.
被引量:8
5
易法建.
论道德认知[J]
.求索,1998(3):71-74.
被引量:5
6
李亚真,桑标.
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情感认知特征研究[J]
.心理研究,2012,5(2):77-82.
被引量:7
7
刘永芳.
论价值观在个性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2(1):66-71.
被引量:5
8
朴真.
苏联青年的道德定向[J]
.道德与文明,1985(5):21-21.
9
谭文娇,王志艳,孟维杰.
道德情绪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
.心理研究,2012,5(6):3-7.
被引量:9
10
泰兆伟.
谈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生道德定向的影响和作用[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16):45-45.
心理科学
199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