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工作、父母经济依赖与性别观念的代际传递
1
作者 刘爱玉 罗聪聪 姜凤姝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依托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代际匹配与夫妻匹配数据,基于性别地位实践视角,可考察性别观念在代际间的传递与变迁。父母以教育、职业、收入为核心表征的绝对地位和由此型构的父母相对地位,以及父母的性别角色观念,共同塑造了子代的性... 依托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代际匹配与夫妻匹配数据,基于性别地位实践视角,可考察性别观念在代际间的传递与变迁。父母以教育、职业、收入为核心表征的绝对地位和由此型构的父母相对地位,以及父母的性别角色观念,共同塑造了子代的性别角色观念。在性别观念代际传递上,父母双方的性别观念对子代性别观念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父亲的影响程度高于母亲。父母性别观念的传递在不同性别的子代间存在差异,儿子要比女儿更倾向于继承传统的性别观念。工作稳定性状况所代表的父母绝对地位,显著影响了子代性别观念。父母相对地位上存在的经济依赖关系,对女儿持有现代性别观念具有显著性影响。子女的性别观念正是在以父母为核心组建的家庭场域中,通过社会化和文化传承,经由父母的教养实践和性别角色期待所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工作 性别角色观念 代际传递 性别地位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中的孝顺:城镇化境遇及其对两性孝道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凤姝 刘爱玉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8,共14页
转型社会的孝道具有双元意涵,即双元孝道模型归纳的权威性孝道和情感性孝道,中国高速的城镇化浪潮形塑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城镇化境遇指人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所分享的生活机会与经济利益,其可将不同城镇化经历的人群纳入统一的... 转型社会的孝道具有双元意涵,即双元孝道模型归纳的权威性孝道和情感性孝道,中国高速的城镇化浪潮形塑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城镇化境遇指人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所分享的生活机会与经济利益,其可将不同城镇化经历的人群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数据,探讨城镇化境遇对男性和女性双元孝道观念的影响发现,两性对权威性孝道的接纳程度因城镇化境遇不同而有差别。随着对城镇化介入程度的加深,个体的权威性孝道受到显著削弱,具体表现为,与游离者相比,不论是主动参与城镇化进程的流动者和选择性农转非人群,还是通过政策性方式实现农转非的人群,权威性孝道都受到显著削弱,城镇人群对权威性孝道的接纳程度最低。交互分析表明,城镇化经历对女性权威性孝道的削弱作用更大,相比男性,城镇化经历对女性传统孝道的改变具有持久且彻底的特征。此外,在情感性孝道上,各城镇化境遇的人群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观念 权威性孝道 情感性孝道 城镇化境遇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再生产视角下的非正规就业:基于制度安排、家庭策略与工作意义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凤姝 刘爱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9-48,共10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整合制度安排、家庭策略和工作意义的分析框架,以系统分析社会再生产视角下的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商品化和地方政府的非正规实践塑造非正规就业的性质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形式,构成劳动者及其家庭实施家庭策略的制度基...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整合制度安排、家庭策略和工作意义的分析框架,以系统分析社会再生产视角下的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商品化和地方政府的非正规实践塑造非正规就业的性质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形式,构成劳动者及其家庭实施家庭策略的制度基础;家庭策略对个体的劳动力配置提出客观要求和角色定位,从而影响劳动者的就业行为;对于非正规就业者,家庭伦理为他们的艰苦奋斗、努力工作提供了工作意义和精神动力。基于这三个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分析视角,可以考察中国独特的制度安排、家庭形态和文化传统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从而提供一种把握社会再生产视角下的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全局性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社会再生产 制度安排 家庭策略 工作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溢出、责任下沉与青年女职工从业困境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帅帅 姜凤姝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32-38,共7页
当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所遭遇的边缘化和差别化对待已成社会事实,女性群体,特别是青年女性俨然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了解青年女职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及其遭遇和面临的从业困境对于分析我国职场性别歧视问题,乃至社会性别不平等... 当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所遭遇的边缘化和差别化对待已成社会事实,女性群体,特别是青年女性俨然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了解青年女职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及其遭遇和面临的从业困境对于分析我国职场性别歧视问题,乃至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意义重大。青年女职工的从业困境主要表现为入职门槛、性别隔离、玻璃天花板、孕妇骚扰和议价力量薄弱等五种类型。而青年女职工“家庭—工作”双重角色的身份互嵌与溢出和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国家缺位与责任下沉是造成青年女职工从业困境的内在生成机制。建议从优化国家生育保险政策、加强女职工就业培训和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等几个层面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女职工 从业困境 身份溢出 责任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工实践与观念互动的共塑:情境视角下的中国夫妻婚姻满意度研究
5
作者 姜凤姝 刘爱玉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9,共20页
围绕性别分工、性别观念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现有文献欠缺夫妻双方的分析视角和互动情境的问题意识。本文使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构建情境视角下的分析框架,以考察经济和家务维度的性别分工实践以及夫妻性别观念互动如何共... 围绕性别分工、性别观念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现有文献欠缺夫妻双方的分析视角和互动情境的问题意识。本文使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构建情境视角下的分析框架,以考察经济和家务维度的性别分工实践以及夫妻性别观念互动如何共同形塑婚姻满意度。研究发现:首先,“男人养家,女人持家”的传统分工无法达成两性满意的婚姻,当代中国女性要求丈夫既能挣钱养家也能分担家务,男性虽然要求妻子操持家务,但也看重妻子的经济贡献。其次,基于夫妻双方性别观念的交织对观念互动进行分类,性别观念冲突的类型不利于提升婚姻满意度,个体对配偶经济贡献和家务贡献的重视程度随互动类型而变化,“丈夫现代—冲突型”中夫妻对彼此承担经济责任的要求存在矛盾,表明分工实践与观念互动交互作用于婚姻感受。最后,与性别分工实践相比,夫妻间性别观念契合对中国夫妻婚姻满意度而言更为重要,同时需要关注两种影响在不同婚姻队列和城乡地区间存在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满意度 性别分工实践 性别观念互动 夫妻互动情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