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钝化剂对原位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及其对白菜镉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继红 何季 +4 位作者 吴传美 李龙贵 祖罡 罗雪 宋理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4-1093,共10页
探究复合钝化剂对原位镉(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及其对白菜吸收积累Cd的影响,为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赤泥+石灰+磷矿粉(T_(1))、赤泥+石灰+生物炭(T_(2))、石灰+腐殖酸+海泡石(T_(3))、海泡石+生物炭+赤泥(T_... 探究复合钝化剂对原位镉(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及其对白菜吸收积累Cd的影响,为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赤泥+石灰+磷矿粉(T_(1))、赤泥+石灰+生物炭(T_(2))、石灰+腐殖酸+海泡石(T_(3))、海泡石+生物炭+赤泥(T_(4))、海泡石+生物炭+磷矿粉(T_(5))共5种复合钝化剂在原位Cd污染农田土壤中开展田间试验,研究5种复合钝化剂对耕作层土壤中各形态Cd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碳(MBC)、微生物氮(MBN)和白菜各部位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复合钝化剂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pH,降低耕作层土壤中Cd的有效性,T_(3)、T_(4)、T_(5)处理的土壤pH显著高于CK,T_(2)、T_(3)、T_(4)、T_(5)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低于CK,在Cd的各个形态中,T_(5)处理的弱酸提取态Cd含量、可还原态Cd含量显著低于CK,而残渣态Cd含量显著高于CK;(2)T_(1)、T_(3)、T_(4)、T_(5)处理的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CK显著提高42.06%~152.46%、15.95%~26.48%,T_(1)、T_(2)、T_(3)、T_(4)处理的脲酶活性比CK显著提高18.43%~35.19%,T_(3)、T_(4)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CK显著提高18.78%~19.01%,T_(1)、T_(2)、T_(3)处理的土壤MBC含量比CK显著提高31.83%~53.19%,T_(2)、T_(3)、T_(4)处理的土壤MBN含量比CK显著提高19.14%~59.89%;(3)不同处理对白菜各部位吸收积累Cd的影响有一定差异,与CK相比,T_(1)、T_(4)、T_(5)处理显著降低根部、茎部的Cd含量,5种处理均显著降低叶部的Cd含量,且白菜叶部富集、转运Cd的能力大于茎部和根部。综合钝化效果,T_(4)、T_(5)处理即海泡石+生物炭+赤泥(3∶5∶3)、海泡石+生物炭+磷矿粉(3∶5∶3)在原位钝化修复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中的钝化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植物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 土壤修复 复合钝化剂 白菜 土壤酶活性 钝化效果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增雨对乌兰布和沙漠白刺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季 吴波 +5 位作者 鲍芳 李嘉竹 姚斌 叶静芸 刘建康 辛智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91,共11页
【目的】研究人工模拟增雨对白刺枝条生长速率、地上生物量及叶枝比的影响,揭示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光合产物的分配特征及其对水分条件变化的适应性。【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磴口设置试验样... 【目的】研究人工模拟增雨对白刺枝条生长速率、地上生物量及叶枝比的影响,揭示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光合产物的分配特征及其对水分条件变化的适应性。【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磴口设置试验样地,对自然生长的白刺沙包进行人工模拟增雨(分别增加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和100%),增雨试验在2008—2014年连续进行。分析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的地上生物量、叶枝比、生殖枝和营养枝的生长速率及其季节内分配。【结果】1)2013年,75%和100%增雨对生殖枝和营养枝的干质量有显著影响;2014年,100%增雨对生殖枝和营养枝的干质量有显著影响。增雨使白刺生长季前期生殖枝和营养枝的相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速率增加,说明在增雨条件下白刺生殖枝和营养枝的生长速度加快,使其在群落中能够捕获更多的光能和吸收更多的CO_2。2)2013年生长季内,随着增雨量的增加,营养枝增加的速率以及生殖枝降低的速率逐渐增加,说明增雨使白刺在生长季前期对生殖生长以及生长季后期对营养生长的投入增加。2014年生长季内,随着增雨量的增加,营养枝增加的速率以及生殖枝降低的速率逐渐降低,主要是由于该年生长季前期自然降雨极少,而模拟增雨减缓了生殖枝生物量降低的缘故。在面对不同的增雨量时对光合产物表现出不同的分配策略,说明白刺对水分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在适应降水增加的过程中已经具备较强的适应性。3)2013年,增雨使白刺地上生物量增加63.70%~ 151.60%,使叶枝比增加18.61%~ 48.83%;2014年,增雨使白刺地上生物量增加72.32%~ 134.28%,使叶枝比增加40.87%~ 140.56%。地上生物量和叶枝比随着增雨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在增雨量较大时,白刺将生物量干质量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上部分的同时,分配更多的光合产物来促进叶片的生长。【结论】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白刺将通过提高枝条生长速率、调整干物质量在生殖枝和营养枝之间的累积以及增大光合产物对叶片的分配等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应对降水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雨 荒漠植物 生物量分配 地上生物量 叶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季 吴波 +2 位作者 贾子毅 曹燕丽 姚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4,共7页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即内蒙古磴口县,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的增雨量分别是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即内蒙古磴口县,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的增雨量分别是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以及光饱和点(LSP)等生理参数,研究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对照的Amax、AQY、Rd、LCP和LSP分别为13.41μmol.m-2.s-1、0.029 mol.mol-1、0.61μmol.m-2.s-1、20.63μmol.m-2.s-1和481.85μmol.m-2.s-1。增雨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Amax、AQY和Rd升高,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增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白刺的光合生理特性,提高白刺的光合生产能力。对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分析表明:气孔因素是限制光饱和阶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光响应曲线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白刺对模拟增雨的光合响应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季 吴波 +4 位作者 鲍芳 李嘉竹 姚斌 高君亮 刘明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从光合生理角度探讨白刺对增雨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增雨梯度(增加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和100%),对... 【目的】研究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从光合生理角度探讨白刺对增雨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增雨梯度(增加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和100%),对自然生长的白刺沙包进行人工模拟增雨,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USA,LI-COR)测定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根据Pn日变化曲线和响应曲线计算叶片日光合总量(∑Pn)以及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1)75%和100%增雨对日均Pn和∑Pn影响显著,日均Pn比CK分别高32.74%和37.64%,∑Pn比CK分别高32.01%和38.43%,说明增雨使白刺光合能力增强,日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2)增雨使白刺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升高,25%,50%,75%和100%增雨的AQY比CK分别高17.24%,31.03%,37.93%和24.14%,LSP比CK分别高14.6%,6.0%,3.0%,26.1%,说明白刺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增强,对强光的利用范围增加,光能转化效率提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高效进行。3)随着增雨量的增加,羧化效率(CE)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100%增雨的CE比CK高5.73%;增雨使CO2饱和点(CSP)升高,50%,75%和100%增雨的CSP显著高于CK,分别比CK高23.67%,28.35%和29.13%,说明白刺叶片Ru BP羧化酶和光合碳循环酶的活性增强,对高CO2浓度的利用范围增加。4)增雨使白刺叶片的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Ф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提高,说明增雨有利于白刺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增强、开放比例提高,有利于叶片把所捕获的光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并将更多的光能用于推动光合电子传递。【结论】白刺能够调节光合机构的功能、改变自身生理特性、增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来适应增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模拟增雨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荒漠植物白刺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模拟增雨的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季 鲍芳 +3 位作者 吴波 姚斌 赵英铭 刘明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63,共9页
我国西北干旱区未来降水有增加趋势,研究不同增雨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叶片叶绿素荧光变化规律能够揭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荒漠植物对降水增加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白刺... 我国西北干旱区未来降水有增加趋势,研究不同增雨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叶片叶绿素荧光变化规律能够揭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荒漠植物对降水增加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白刺荒漠生态系统人工模拟增雨试验平台,除对照(自然降水)外,共设置4个增雨处理,即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分别增加多年平均降水量(145 mm)的25%、50%、75%和100%,分别测定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增雨对白刺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有显著影响的时间主要在白刺自身生理活性强、生长速率快且对水分需求较高的生长季前期(6月);2)增雨后,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F v/F 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 P q)上升,增雨使白刺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其热耗散能力;3)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三者对最大净光合速率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29%、26%和23%,说明PSⅡ反应中心活性增强、光能转化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提高是促进白刺光合生产能力提高以及光合产物积累增加的关键过程。总之,白刺对新的水分条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调控自身生理特性及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上,研究结果对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荒漠生态系统对降水增加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白刺 荧光响应 人工模拟增雨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珍稀四球茶茶树和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季 卢青 +4 位作者 吴传美 杨谨铭 黄春艳 甘正刚 姚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2-692,共11页
【目的】研究贵州省普安县特有珍稀四球茶茶树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及其内在关联性,为四球茶的合理栽培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球茶为研究对象,选择植茶年限分别为5、15、25和40年的健康茶树种群,测定茶树... 【目的】研究贵州省普安县特有珍稀四球茶茶树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及其内在关联性,为四球茶的合理栽培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球茶为研究对象,选择植茶年限分别为5、15、25和40年的健康茶树种群,测定茶树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分析不同植茶年限下茶树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元素限制情况。【结果】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0~20 cm层土壤和叶片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5年时达最大值,土壤C含量较5和15年分别显著高27.33%和23.33%(P<0.05,下同),老叶C含量较5、15和40年分别显著高13.75%、13.07%和10.78%,新叶C含量较5、15和40年分别显著高21.12%、8.79%和25.63%;N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P含量则逐渐增加。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土壤、新叶和老叶的C∶N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5年时最大),C∶P和N∶P逐渐降低,其中,15、25和40年土壤的N∶P显著低于5年,分别低27.95%、29.01%和33.25%;植茶40年时,其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生长速率明显降低。茶园土壤的P素回归水平较高,N素回归水平较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老叶生长一直受N素限制,新叶生长逐渐由P素限制转变为N素限制。茶树叶片的P、C∶P、N∶P与表层土壤的C、P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老叶与新叶的N含量间、P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叶片的C∶P、N∶P与叶片P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适当的植茶年限(≤25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植茶年限过长(≥40年),土壤养分水平降低,养分循环过程受限,应采取增施N肥、补充有机质等措施以改善茶园土壤环境,利于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P 生态化学计量 四球茶 养分循环 元素限制 土壤—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农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7
作者 梁红 何季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11期70-72,共3页
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危害和影响深远。针对农科实验室人员密度大、流动性强,仪器设备多元化、复杂化,化学品种类和数量多,废弃物种类多、成分复杂等特点,结合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资金投入、管理制度、日常管理水平、安全检查、... 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危害和影响深远。针对农科实验室人员密度大、流动性强,仪器设备多元化、复杂化,化学品种类和数量多,废弃物种类多、成分复杂等特点,结合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资金投入、管理制度、日常管理水平、安全检查、安全教育方面提出对策,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实验室环境提供坚实基础,为学校实现双一流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实验室安全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季 文雪峰 +4 位作者 舒英格 易维洁 刘克 陈竹 刘丽 《学周刊》 2022年第16期15-17,共3页
《土壤学》是园艺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可根据《土壤学》课程特点、性质和任务及现代大学生学习上被动和应试学习等问题,建立土壤学课程教... 《土壤学》是园艺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可根据《土壤学》课程特点、性质和任务及现代大学生学习上被动和应试学习等问题,建立土壤学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和实践体系,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发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何季 《学周刊》 2018年第31期5-6,共2页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课本为中心,迫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大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学课堂的教学要求,更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启发与互动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课本为中心,迫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大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学课堂的教学要求,更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来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由于"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师生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因此,它的应用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大学课堂的特点,对"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里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及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 自主学习 课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季 向仰州 +2 位作者 张雪娇 郭广正 廖朝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探究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人工草(AG)、自然草(NG)和清耕(CK)三种处理,测定三种模式下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AG和N... 为探究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人工草(AG)、自然草(NG)和清耕(CK)三种处理,测定三种模式下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AG和NG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2 mm粒径中,CK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中;生草栽培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数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增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2)0~20 cm层,NG和AG处理下,6个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比CK分别高236.99%、188.52%、295.76%、267.51%、290.14%、242.10%,和122.44%、84.46%、157.05%、91.19%、127.83%、110.46%;(3)生草栽培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大团聚体中,比例为86%~95%;CK处理下,其贡献率则主要来自于<0.25 mm的微团聚体。综上所述,生草栽培能显著提高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自然生长杂草对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效果优于人工种植黑麦草,研究结果可为刺梨园的科学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 刺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白刺叶片气孔性状对模拟增雨的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昱 吴波 +3 位作者 卢琦 何季 刘明虎 姚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5-870,共6页
为研究荒漠植物气孔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植物固碳能力的影响,根据内蒙古磴口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植物生长规律,设计2个增雨时段(生长季前期与后期),每个时段设计2个增雨梯度(50%与100%),对天然白刺灌丛进行增雨实验,利用数码图像显... 为研究荒漠植物气孔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植物固碳能力的影响,根据内蒙古磴口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植物生长规律,设计2个增雨时段(生长季前期与后期),每个时段设计2个增雨梯度(50%与100%),对天然白刺灌丛进行增雨实验,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研究叶片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导度等气孔性状对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增雨处理可以增加气孔长度、宽度与气孔导度,但孔密度减小,且叶片下表皮密度大于上表皮。相同增雨季节,100%处理对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导度的影响均高于50%处理,2个梯度间差异不显著;气孔大小与气孔导度对生长季前期增雨响应更敏感,气孔密度对不同生长季节增雨响应不明显;气孔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性。在未来降雨增加的条件下,荒漠植物可以通过改变气孔性状(扩大气孔)通路来提高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气孔密度 气孔导度 气候变化 模拟增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芽方法对沙冬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玉华 郭成久 +2 位作者 苏芳莉 赵鸿坤 何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1,63,共4页
通过在容器袋内以细河沙为培育基质进行育苗,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沙东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浸2d和变温水浸分别较对照能同时极显著提高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其中水浸2d处理的效果最好;(2)花棒种... 通过在容器袋内以细河沙为培育基质进行育苗,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沙东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浸2d和变温水浸分别较对照能同时极显著提高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其中水浸2d处理的效果最好;(2)花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因催芽方法不同而有极显著差异,大田育苗可不催芽直接播种;(3)催芽方法对沙枣幼苗平均株高有显著影响,水浸2d或7d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东青 花棒 沙枣 种子催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芽方法对沙冬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玉华 郭成久 +2 位作者 苏芳莉 赵鸿坤 何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60,63,共4页
通过在容器袋内以细河沙为培育基质进行育苗,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沙东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浸2d和变温水浸分别较对照能同时极显著提高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其中水浸2d处理的效果最好;(2)花棒种子的萌发... 通过在容器袋内以细河沙为培育基质进行育苗,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沙东青、花棒和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浸2d和变温水浸分别较对照能同时极显著提高沙冬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其中水浸2d处理的效果最好;(2)花棒种子的萌发率和株高因催芽方法不同而有极显著差异,大田育苗可不催芽直接播种;(3)催芽方法对沙枣幼苗平均株高有显著影响,水浸2d或7d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东青 花棒 沙枣 种子催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白刺光合作用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与适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鲍芳 何季 +3 位作者 曹燕丽 刘明虎 辛智鸣 吴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4,共7页
研究未来降水增加条件下荒漠植物白刺光合作用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和适应。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对照、自然降水基础上分别增加年平均降水量(145 mm)的25%、50%、75%和100%。对2010年生长季白刺叶片光合速率、叶周气温、清晨叶水势... 研究未来降水增加条件下荒漠植物白刺光合作用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和适应。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对照、自然降水基础上分别增加年平均降水量(145 mm)的25%、50%、75%和100%。对2010年生长季白刺叶片光合速率、叶周气温、清晨叶水势、土壤含水量等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周气温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人工增雨处理后拟合曲线顶点左右平移。与对照相比,25%和50%增雨处理样地的拟合曲线顶点左移,顶点对应的叶周气温较对照样地(29.31℃)分别降低0.44和0.74℃;75%和100%增雨处理样地的拟合曲线大幅度右移,顶点对应的叶周气温较对照样地分别升高2.26和6.02℃左右。人工模拟增雨改变了白刺光合作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增雨 荒漠植物 净光合速率 适温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油蒿植株形态与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军红 吴波 +3 位作者 雷雅凯 李秀梅 何季 高达布希拉图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9,共4页
毛乌素沙地除夏季外,其他3季主导风向均为西北风。受此影响,壮龄油蒿植株形态与结构出现方向上的差异,西北方向油蒿植冠半径显著短于其他3个方向,而东南、东北和西南3个方向上植冠半径无显著差异。距植株根部相同距离处,东南方向叶面积... 毛乌素沙地除夏季外,其他3季主导风向均为西北风。受此影响,壮龄油蒿植株形态与结构出现方向上的差异,西北方向油蒿植冠半径显著短于其他3个方向,而东南、东北和西南3个方向上植冠半径无显著差异。距植株根部相同距离处,东南方向叶面积指数显著大于西北方向,而天空可见度显著小于西北方向,西南、东北方向叶面积指数与天空可见度均无显著差异,且值介于东南、西北方向之间。主导风向不但影响油蒿植冠半径,而且影响不同方向上植株枝叶密度,造成与主导风向相对的西北方向油蒿枝条稀疏、叶片稀少。对油蒿植株形态与结构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分别是:冬季风向频率×风速、冬季风向频率、春季风向频率×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油蒿 植株形态 叶面积指数 天空可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中毒性心脏异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春云 黄艳 +1 位作者 何季 蒋兰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 (FDP)对各种急性中毒所致的心脏异常的疗效。方法 :用FDP治疗各种急性中毒所致的心脏异常 2 5 9例 ,并与未用FDP治疗的 2 80例同样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心脏异常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 (FDP)对各种急性中毒所致的心脏异常的疗效。方法 :用FDP治疗各种急性中毒所致的心脏异常 2 5 9例 ,并与未用FDP治疗的 2 80例同样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心脏异常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FDP对急性中毒性心脏异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该药应用方便 ,疗效可靠 ,无副作用 ,可作为治疗各种急性中毒所致的心脏异常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钠 急性 中毒性心脏异常 疗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ICAM-1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季 聂景海 李月桂 《中外医疗》 2009年第13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影响。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影响。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ICAM-1。结果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ICAM-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能显著改善AC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降低血清ICA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急性脑梗死 全血黏度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季 聂景海 +1 位作者 李月桂 曾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6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高频喷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结果:治疗后8小时,治疗组有效率达91%,PaO2升...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6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高频喷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结果:治疗后8小时,治疗组有效率达91%,PaO2升至82.8±13.4mmHg,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其预计值百分比增至67.5%±6.2%;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两组治疗后PaC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频喷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喷射 雾化吸入 利多卡因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舒英格 陈梦军 何季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6期185-188,共4页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教学改革,解决土壤学课程较少、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新颖、课堂教学存在一定弊端等问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土壤学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新农科...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教学改革,解决土壤学课程较少、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新颖、课堂教学存在一定弊端等问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土壤学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新农科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IL-6及血脂的影响
20
作者 何季 彭湘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8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IL-6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汀。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I...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IL-6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汀。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IL-6及血脂浓度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IL-6及血脂水平,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IL-6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