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7,共5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61
-
1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21-28. 被引量:202
-
2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12-20. 被引量:805
-
3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3):1-6. 被引量:910
-
4耿献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22):22-23. 被引量:46
-
5黄少芳,雷新华,戴丽思.对我国高校软件学院办学模式及发展态势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60-62. 被引量:3
-
6岑建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着眼于未来[J].外语界,1998(4):12-17. 被引量:63
-
7许国璋.论外语教学的方针与任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10(2):6-15. 被引量:81
-
8岑建君.困难与挑战并存机遇与希望同在——在“大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外语界,1997(4):2-3. 被引量:19
-
9李荫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J].外语界,1995(1):54-57. 被引量:36
-
10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2):1-8. 被引量:789
引证文献37
-
1林伟雄.以党建促发展,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文教资料,2008(21):207-209.
-
2张明川,吴庆涛,普杰信,王红艺.软件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软件工程师,2009(8):61-63. 被引量:1
-
3程秋云,张森.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科技风,2010(20). 被引量:1
-
4邢薇薇,刘渭滨,卢苇.软件学院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S2):203-204. 被引量:1
-
5吴时明,胡志毅.对高校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分析与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80-182. 被引量:7
-
6王军.关于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4):110-112. 被引量:7
-
7李冠峰,王红艺,普杰信.一种面向就业的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改革方案[J].计算机教育,2007(04S):32-34. 被引量:9
-
8卢晓勇,揭敏,刘晓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性软件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1-82. 被引量:30
-
9林怀忠,杨小虎,陈越.软件学院中“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04X):34-36. 被引量:8
-
10董晓梅,何泾沙.关于示范性软件学院办学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1):38-4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394
-
1何玮玮.民办院校大学生英语听力考试成绩调查分析——以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为例[J].校园英语,2020(51):9-10.
-
2邓煜.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重要性及课堂拓展[J].现代英语,2020(4):37-39.
-
3任芳,吴茜,潘妍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CDIO创客课堂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20(3):113-117. 被引量:2
-
4刘辉,李淑敬,余世干,冯莹莹.面向专业评估的独立学院激励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4):94-95.
-
5曾晓华,袁持平.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34-135. 被引量:3
-
6朱英辉.电工实训课程在非电类专业的教学实践[J].电子技术(上海),2020,49(4):88-89.
-
7金金.《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23):167-168. 被引量:1
-
8冯斌,苏炜,孟祥众.面向就业需求的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针对图像处理及人工智能方向[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7):145-149.
-
9彭菊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高校套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文教资料,2008(7):211-213.
-
10蔡雨秋.对大学英语大班读写课程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0):156-157. 被引量:1
-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J].国防科技工业,2010(8):44-44.
-
2李桂云,杜建立.软件学院产业化是否可行?[J].中国远程教育,2003(22):34-43. 被引量:1
-
3蔡文伟,陈航,李革.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肇庆学院软件学院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3,34(2):22-26.
-
4肖政宏,谢赞福,崔怀林.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14):19-22. 被引量:7
-
5黄少芳,雷新华,戴丽思.对我国高校软件学院办学模式及发展态势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60-62. 被引量:3
-
6董晓梅,何泾沙.关于示范性软件学院办学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1):38-42. 被引量:7
-
7牛连强,邵中.转型:实现省属示范性软件学院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J].大学教育,2017(4):138-140.
-
8汪林林,焦慧敏.软件学院办学模式初探[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3):437-439. 被引量:2
-
9陈旭日.大学生实习管理机制探索——以示范性软件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43B):227-229. 被引量:2
-
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J].考试与招生,2013(6):1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