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业气象条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特别是蛋白质的形成,据大量报道认为环境影响,尤其是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从天气、气候条件,从光温水等单因素及综合因素对蛋白质形成的影响作了综述,提出了一些初步意见,以期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作者
朱履宽
朱振武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天津农学院
出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9-52,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关键词
农业气象条件
小麦籽粒
蛋白质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2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56
参考文献
6
1
国淑惠.苏联硬粒小麦品质性状的研究概况[J]麦类作物学报,1990(02).
2
汪永钦,杨海鹰,刘荣花,蔡虹.
试论冬小麦籽粒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中国农业气象,1990,11(2):1-7.
被引量:12
3
王世敬,武光夔.
环境条件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科学研究,1989(1):1-8.
被引量:5
4
陈锡臣,王中琪.环境条件对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科技通报,1988(03).
5
V. A. Johnson,熊政平.用常规遗传育种技术改良小麦蛋白质[J]麦类作物学报,1987(05).
6
杜景智,王大明,海热古力,符献琼.不同地区小麦在乌鲁木齐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J]新疆农业科学,1987(04).
共引文献
15
1
黄文江,王纪华,刘良云,赵春江,宋晓宇,马智宏.
冬小麦品质的影响因素及高光谱遥感监测方法[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4,19(3):143-148.
被引量:32
2
刘明春,薛生梁,钱莉,刘惠兰,张惠玲,马兴祥.
河西酿酒葡萄生育模型及气象条件分析[J]
.气象,2004,30(12):78-82.
被引量:12
3
王敏.
小麦品质性状的改良[J]
.种子,1994,13(3):37-40.
被引量:4
4
李鸿恩,张玉良,吴秀琴,李宗智.
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特性鉴定结果及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5):29-37.
被引量:91
5
刘东海.
西藏小麦品质及其改良途径的探讨[J]
.西藏科技,1998(2):59-74.
6
芦静,李建疆,叶玉香,李冬,梁晓东,周英,宋新泉,吴新元.
生态因子对新疆北部不同春小麦品质类型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1):2128-2134.
被引量:8
7
何元龙,钱家崇,向春阳,付玉斌,张义.
黑龙江省小麦品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0,12(2):29-35.
被引量:4
8
田志会,孙彦,郭玉琴.
主要生态因素对小麦营养品质及烘烤品质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0,15(2):67-71.
被引量:10
9
程芳芳,王玉岗,李红卫,余辉,王艳玲.
郑州市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J]
.农学学报,2014,4(3):88-92.
被引量:6
10
信志红,郭建平,谭凯炎,刘凯文,杨荣光,张利华,孙义.
冬小麦籽粒品质评价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8):1205-1217.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22
1
ZHAO Chun-Jiang, HUANG Wen-Jiang, WANG Ji-hua, YANG Min-hua and XUE Xu-zhang( National Engineering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 Beijing 100089 , P. R . China).
The Red Edg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Treatment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7):745-751.
被引量:16
2
章练红.
自然生态条件对小麦子粒品质的影响[J]
.世界农业,1988(5):21-24.
被引量:11
3
范雪梅,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花后干旱与渍水下氮素供应对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63-67.
被引量:63
4
汪治澜,吴元中,段项锁.
玉米与气候[J]
.上海农业科技,1993(1):23-25.
被引量:4
5
田纪春.
我国北方地区近期推广的玉米杂交种的品质分析与分类[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4):37-40.
被引量:6
6
张春庆,李晴祺.
影响普通小麦加工馒头质量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2):39-46.
被引量:130
7
李德.
气侯变化对安徽省农业气候资源潜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1993,14(4):33-35.
被引量:7
8
章练红,王绍中,李运景,许晓萍.
小麦品质生态研究概述与展望[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4(6):42-44.
被引量:33
9
吴建宇,徐翠莲,任和平,苏祯禄,台国琴.
玉米不同收获期的子粒品质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28(1):92-94.
被引量:40
10
孙月轩,姜先梅,张作木,单玉清,鲍继友,孙顶太.
夏玉米灌浆与温度、籽粒含水率关系的初步探讨[J]
.玉米科学,1994,2(1):54-58.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11
1
黄文江,王纪华,刘良云,赵春江,宋晓宇,马智宏.
冬小麦品质的影响因素及高光谱遥感监测方法[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4,19(3):143-148.
被引量:32
2
王小纯,何建国,熊淑萍,姬兴杰,张娟娟,马新明,李琳.
水分处理对专用型小麦后期氮积累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99-102.
被引量:4
3
程芳芳,王玉岗,李红卫,余辉,王艳玲.
郑州市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J]
.农学学报,2014,4(3):88-92.
被引量:6
4
刘淑云,董树亭,胡昌浩.
生态环境因素对玉米子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2,10(1):41-45.
被引量:61
5
郭守生,韩辉福,贺连炳,黄斌明.
气象条件对青海高原东北部马铃薯气象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8,46(10):49-51.
被引量:6
6
信志红,郭建平,谭凯炎,刘凯文,杨荣光,张利华,孙义.
冬小麦籽粒品质评价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8):1205-1217.
被引量:18
7
张亚敏,苏利军,武荣盛,申秋艳.
内蒙古武川县马铃薯气象服务指标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4(21):113-116.
8
孙彦坤,李文雄,王丽娟.
籽粒灌浆过程气候因子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之一:温度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03,24(1):33-36.
被引量:4
9
孙彦坤,刘春生,金庆明.
不同生态条件对春小麦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148-151.
10
孙彦坤,付强,王宏燕.
不同播期对春小麦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4):155-15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56
1
吴强,张永平,韦炳奇,高飞雁,李梦媛.
不同播期对小麦套种向日葵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6):18-23.
被引量:3
2
王璞,王启现,鲁来清,申丽霞,张红芳.
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商品竞争力[J]
.玉米科学,2004,12(z2):45-49.
被引量:1
3
刘武仁,刘凤成,冯艳春,郑金玉,罗洋,邱贵春,蔡洪岩.
玉米不同密度的生理指标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2):82-83.
被引量:60
4
李少昆,谭海珍,王克如,肖春华,谢瑞芝,高世菊.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302-307.
被引量:13
5
骆叶青,周美兰,胡文彬,罗丕.
播种期对小麦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420-423.
被引量:4
6
刘武仁,冯艳春,郑金玉,刘凤成,赵福仁.
玉米质量与产量协同提高的关键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2):79-81.
被引量:5
7
李建奇,黄高宝,牛俊义.
覆膜及氮磷施用量对春玉米主要品质的调控[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5):520-523.
被引量:7
8
廖祥政,马巧云,栗进朝,雷体文.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农16号的选育[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123-124.
9
廖祥政,王瑞敏,赵致,马巧云,刘桂珍.
栽培措施和生态因子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2):11-14.
被引量:18
10
廖祥政,马巧云,栗进朝,王蕊敏,雷体文.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国审豫麦34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J]
.种子,2005,24(3):82-84.
被引量:5
1
静广利.
东北大豆的蛋白质[J]
.种子世界,2006(7):39-40.
2
张恒善,梁振富,杨玉环,付艳华,吴景贵,裴东红,李维国,逢玉兰.
大豆种子脂肪和蛋白质形成及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J]
.大豆科学,1990,9(3):191-197.
被引量:15
3
高凤菊.
影响大豆蛋白质形成和积累的因素研究现状[J]
.大豆科技,2014(3):14-19.
被引量:4
4
罗虹,刘鹏,李淑.
硅、钙对水土保持植物荞麦铝毒的缓解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101-104.
被引量:32
5
卫双玲,高桐梅,张海洋,孙梅英,刘焱,张仙美,郑永战,苗红梅,王永宏,李香芝.
不同时期打顶对不同地点夏芝麻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0,25(4):170-174.
被引量:23
6
邓妍,李青,孙敏,赵维峰,邓联峰,高志强.
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9-12.
被引量:9
7
王书吉,姚兰,郗增福.
不同调亏模式对冬小麦蛋白质形成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5(9):48-51.
8
邓联峰,李青,孙敏,赵维峰,邓妍,高志强.
休闲期覆盖下施氮量对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2):146-150.
被引量:3
9
邹铁祥,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钾素水平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运转及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4):686-692.
被引量:35
10
高艳梅,孙敏,高志强,葛晓敏,邢军.
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4):354-360.
被引量:1
中国农业气象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