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术语命名的原则、方法、标准——辨析一些中文语音学术语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讨论命名的一般性问题,确定语音学术语的三项主要原则,即构建概念系统所需达到的三个"性":一致性、充分性和必要性。然后评估了传统的辅音调音部位和方式、非肺部辅音和个别发声态的名称,并建议了新名称。
作者
朱晓农
机构地区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
出处
《语言研究集刊》
2008年第1期1-17,360,共18页
Bulletin of Linguistic Studies
基金
香港研究拨款局HKRGC竞标专项研究拨款(HKUST 6426/06H)资助
关键词
命名
术语
调音部位
调音方式
非肺气流音
分类号
H08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3
1
朱晓农.
近音——附论普通话日母[J]
.方言,2007,29(1):2-9.
被引量:15
2
Ladefoged,Peter,Maddieson,Ian.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 1996
3
Ashby Michael,John Maidment.Introducing phonetic science[]..2005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Roman Jakobson,C.Gunnar M.Fant,Morris Halle,王力.
语音分析初探(上)——区别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J]
.当代语言学,1981(3):1-11.
被引量:8
2
廖荣容,石锋.
汉语普通话r声母音质的实验研究[J]
.语言研究,1987,7(2):146-160.
被引量:5
3
麦耘.
对国际音标理解和使用的几个问题[J]
.方言,2005,27(2):168-174.
被引量:21
4
王力.再论日母的音值—兼论普通话声母表[J].中国语文,1983,(1).
5
侯精一主编.1999,《现代汉语方言音库》,上海教育出版社
6
林焘.日母音值考..《林焘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17—336.
7
林焘.日母音值考[J].燕京学报,1996.
8
Svantesson, Jan-Olof 1986 Acoustic analysis of Chinese Fricatives and Affricate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4.1:53 - 70
9
吴宗济.1989辅音,《实验语音学概要》(吴宗济,林茂灿主编)第六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朱晓农.1982关于普通话日母的音值.《音韵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32—134
共引文献
14
1
但鋭.
《字學正本》音系研究[J]
.汉语史研究集刊,2022(2):119-133.
2
朱晓农.
说流音[J]
.语言研究,2008,28(4):1-13.
被引量:14
3
孙锐欣.
基于频谱主成分分析的音素摩擦性音质研究[J]
.声学学报,2011,36(4):427-434.
被引量:10
4
占升平.
壮语/r/声类在布依语中的对应与演变[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1-118.
被引量:1
5
周杨,王琪.
汉语方言中的■音[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26(2):46-50.
6
夏俐萍.
论全浊声母的弱化音变[J]
.中国语文,2015(5):417-427.
被引量:15
7
杜玄图.
中古入声字作反切上字的原因与特性——以《广韵》、《集韵》反切为研究范围[J]
.语言科学,2015,14(6):662-669.
8
占升平.
中古日母字在汉语方言中的读音演变[J]
.贺州学院学报,2016,32(1):45-55.
9
梁婷,杨春宇.
海伦方言声母文白异读[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7-10.
被引量:1
10
邵磊.
从汉语再看中世朝鲜语的齿音[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52(6):856-86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3
1
戴庆厦.
我国藏缅语族松紧元音来源初探[J]
.民族语文,1979(1):31-39.
被引量:17
2
金有景.
拉祜语的紧元音[J]
.民族语文,1988(3):11-18.
被引量:5
3
詹姆士A.马蒂索夫,赵衍荪.
拉祜语文字方案中的若干问题[J]
.民族语文,1984(3):27-38.
被引量:3
4
胡方.
试论百年来宁波方言声母系统的演变[J]
.语言研究,2001(3):65-68.
被引量:17
5
周德才.
彝语方言松紧元音比较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5):152-155.
被引量:3
6
朱晓农.重塑语音学[J].中国语言学集刊,2009,4:1-22.
7
常姚恩.《拉祜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年.
8
盖兴之.《拉祜语没有紧喉元音》[J].云南民族语文,1996,(1).
9
政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员会(编).《拉祜族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
10
Matisoff, James 1982 The Grammar of Lahu,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引证文献
3
1
朱晓农,刘劲荣,洪英.
拉祜语紧元音:从嘎裂声到喉塞尾[J]
.民族语文,2011(3):3-16.
被引量:23
2
熊怀苑,周文骏,杨霞.
有关普通话声调的若干命名探讨[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4):9-12.
3
袁丹.
语音的共时变异与历时演变——苏州、常熟、无锡知三、章组字读[■]声母的来源[J]
.语言学论丛,2013(1):174-19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魏昆昆.
镇沅苦聪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1):5-9.
2
朱晓农.
降调的种类[J]
.语言研究,2012,32(2):1-16.
被引量:39
3
朱晓农,章婷,衣莉.
凹调的种类——兼论北京话上声的音节学性质[J]
.中国语文,2012(5):420-436.
被引量:33
4
明茂修.
山东费县(刘庄)方言的声调格局——兼及声调中的特殊语音现象[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32(5):62-68.
被引量:1
5
朱晓农.
声调类型学大要——对调型的研究[J]
.方言,2014,36(3):193-205.
被引量:45
6
明茂修.
重庆方言中的特殊声调现象[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1):56-59.
被引量:4
7
朱晓农,张瀛月.
东部中原官话的声调类型[J]
.语言研究,2016,36(3):1-15.
被引量:9
8
杨晓霞,高天俊.
从发声态看白语的紧音[J]
.民族语文,2016(6):90-95.
被引量:1
9
明茂修,郎禹.
毕节方言的调形格局——兼论毕节方言中的特殊声调现象[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4):70-78.
被引量:1
10
兰正群,吴西愉.
彝语松紧元音对立的生成机制研究[J]
.民族语文,2017(4):24-34.
被引量:9
1
管春林.
谈音韵因素对译名的影响[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6):10-13.
2
朱晓农.
说流音[J]
.语言研究,2008,28(4):1-13.
被引量:14
3
一叶.
《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出版[J]
.修辞学习,2008(6):56-56.
4
燕海雄,江荻.
论鼻音在中国语言中的类型与共性[J]
.语言科学,2015,14(2):125-130.
被引量:9
5
周梅.
也来谈谈“社区词”[J]
.巢湖学院学报,2002,4(4):38-39.
被引量:1
6
海天.
“得病”还是“防病”[J]
.咬文嚼字,2003,0(5):12-12.
7
姚敬业.
发声:重新成热词[J]
.咬文嚼字,2015,0(3):9-10.
8
谭晓平.
苗瑶语塞音系统的类型学考察[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1):127-134.
被引量:5
9
燕海雄.
论汉藏语言小舌塞音的音变共性[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6):168-174.
被引量:2
10
傅懋勣.
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讲话(三)[J]
.民族语文,1983(6):43-46.
语言研究集刊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