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宋书·乐志》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正>《宋书》共一百卷,齐永明五年沈约受诏修撰,毕功于永明六年。《宋书》此前经历了漫长的修撰过程,何承天、山谦之、徐爰等先后编撰,故而沈约能在前人基础上以两年之功著成。《宋书》志有八种,共三十卷。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水心叶氏(叶适)曰:迁、固为书、志,论述前代旧章,以经纬当世,而汉事自多阙略。蔡邕、胡广始有纂辑,陈寿、范晔废不复著。至沈约比次汉、魏以来,最为详悉。'~①以《宋书》诸志补前史之阙。
作者
史文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6年第2期354-367,共14页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李晓红.
南朝雅乐歌辞文体新变论析——以五帝歌为中心[J]
.文学遗产,2014(5):44-54.
被引量:4
2
翟景运.
《宋书·乐志》所见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记声方法[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2):103-105.
被引量:1
3
陈利辉.
《宋书·乐志》分类探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0(2):123-125.
被引量:2
4
胡大雷.
论沈约的“乐学”[J]
.乐府学,2010(1):8-25.
被引量:1
5
喻意志.
《古今乐录》考[J]
.中国音乐学,2008(3):81-87.
被引量:4
6
韩启超.
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生活考[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27(4):19-25.
被引量:5
7
韩启超.
六朝礼乐探微[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28(4):24-31.
被引量:1
8
姚小鸥.
关于《巾舞歌辞》的角色标识字问题[J]
.中华戏曲,2004(31):169-184.
被引量:1
9
秦序.
六朝器乐与乐器[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4):11-25.
被引量:3
10
马萌.
《宋书·乐志》歌诗“援俗入雅”倾向及其原因[J]
.殷都学刊,2007,28(2):76-8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徐明英,熊红菊.
谢庄诗歌律化初探——兼与刘跃进先生商榷[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69-71.
被引量:4
2
徐国荣.
晋宋寒人的崛起和文学的关系[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3):50-55.
被引量:1
3
郑珉中.
对两张“晋琴”的初步研究[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4):3-16.
被引量:11
4
李方元.
隋前五部正史乐志及其文本传统[J]
.中国音乐学,2004(3):42-54.
被引量:5
5
郑祖襄.
"弦鼗"研究的争议与讨论[J]
.中国音乐学,2005(1):58-66.
被引量:13
6
孙尚勇.
九言诗考[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54-57.
被引量:5
7
汪春泓.
论王俭与萧子良集团的对峙对齐梁文学发展之影响[J]
.文学遗产,2006(3):22-31.
被引量:12
8
杨明.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题解释读[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3):1-7.
被引量:8
9
郑祖襄.
《古今乐录》“相和歌”文字的标点及释义[J]
.音乐研究,2006(2):63-64.
被引量:9
10
唐·魏征等.1973:《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共引文献
16
1
何江波.
《石城乐》音乐形态研究[J]
.乐府学,2023(1):114-132.
2
夏滟洲.
以中古为对象,看加强城市与音乐研究的重要意义[J]
.音乐文化研究,2019,0(4):15-24.
3
王耀星.
关于魏晋南北朝宫廷音乐的研究成果综述[J]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5):66-69.
被引量:1
4
刘莎.
论缶——与朱大可教授商榷[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4):121-128.
被引量:2
5
漆明镜.
平、清、瑟三调之于“相和”、“清商”[J]
.文化艺术研究,2011,4(1):123-127.
被引量:1
6
韩启超.
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的生产、消费及其经济关系分析[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84-94.
被引量:3
7
张艺.
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的音乐研究[J]
.芒种(下半月),2013(10):233-234.
8
夏滟洲.
中古乐人身份制度与音乐类型研究成果检视[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4):74-83.
9
李晓红.
永明声律审美的继古与新变——兼及谢灵运文学史地位之失落[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5):10-21.
被引量:3
10
宋亚莉.
20世纪以来歌诗研究综述[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8(1):331-349.
被引量:1
1
孙耀庆.
何承天三考[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2):49-51.
被引量:1
2
枫情[J]
.诗词月刊,2017,0(8):68-68.
3
刘玲.
《陌上桑》与《艳歌罗敷行》辨析[J]
.乐府学,2017(1):155-160.
被引量:2
4
李晶.
先秦至两汉女性文本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13):285-286.
5
衣若芬.
玉堂天上:清宫旧藏明代“北京八景图”新探[J]
.故宫学刊,2016(1):283-296.
被引量:7
6
陈鹏.
论六朝碑文的骈化及其艺术特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4):107-112.
被引量:1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