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环境污染侵权免责事由管窥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环境污染侵权①中,相关法律均要求污染者为减轻或者免除民事责任,应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一般来说,免责事由应当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职务行为、受害人同意、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行为、时效经过、不诉免责等情形。
作者 卢文捷
出处 《南方论丛》 2014年第2期96-101,76,共7页 Southern Fo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张梓太.《环境民事纠纷处理制度障碍分析》,载《环境纠纷处理前沿问题研究-中日韩学者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 2[美]罗伯特·考特 托马斯·尤伦 张军.法和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 3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4张维迎.作为激励机制的法律.信息、信任与法律[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3.
  • 5[美]理察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M].蒋孝康译,林毅夫校.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 6只有在确认了加害人的排污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之后,才谈得上"免责事由"的问题.
  • 7即便这种情况不多,但作为学术上的探讨和完善立法、"以防万一"的考虑,本文的分析还是有意义的.
  • 8如果说在发生不可抗力的时候,免除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那我也赞成.但把民事责任一块免了,就有点过分了.
  • 9苏力,《也许还需要距离》,http:∥article1.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26043,最后访问日期:2005-02-23.
  • 10法律的经济分析也认为:"对一种外部性的克服不能导致其他的外部性.将导致某些决策改善的现行制度的变化也许会导致其他决策的恶化.而且,必须考虑各种社会决策的运行成本,以及转换成一种新制度的成本,在设计和变革时,必须考虑总的后果,不能顾此失彼."See R.H.Coase(1960)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Ⅲ,October.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