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建构策略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科技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其拥有创新型人才及其人才潜能的开发.如何最有效地激发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成为各高科技企业关注的焦点.从高科技企业人才的特点着手,分析了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高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若干构想.
作者
田恩舜
钟玉云
机构地区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4-116,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
人才激励机制
中国
现状
人力资源开发
分类号
F272.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9.244.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72
参考文献
8
1
邓国华,徐克安.
我国高科技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1):81-83.
被引量:21
2
黄芳娜.
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
.企业经济,2002,21(1):91-92.
被引量:2
3
张耀奇,王涛.
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J]
.经营与管理,2002(3):37-39.
被引量:4
4
戴尚理.徐永森激励原理与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5
李光丽.
科技员工的特点及激励思路[J]
.企业经济,2002,21(1):89-90.
被引量:4
6
赵凤敏.
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12(1):33-35.
被引量:13
7
张小明 培训.是在培植希望[J].中外管理,2002,(2).
8
朱亚,王云昌.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有效激励[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50-5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张隆高.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J]
.南开管理评论,1999,2(3):74-80.
被引量:16
2
周闽军,李玉宝.
股权激励实行的有效性及相关政策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110-111.
被引量:3
3
蒋春燕,赵曙明.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J]
.中国软科学,2001(2):85-88.
被引量:208
4
孟庆军.
企业人员流失 如何化险为夷──浅谈人力资源动态风险管理[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16(8):29-31.
被引量:11
5
孙建国.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型员工的激励[J]
.前沿,2001(3):8-12.
被引量:81
6
田恩舜,钟玉云.
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建构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114-116.
被引量:15
7
马冬卉,田恩舜,赵勇.
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建构的策略选择[J]
.北方经贸,2003(9):30-32.
被引量:2
8
龙跃波.
西部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家精神[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3):80-8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6
1
杜宣.
浅析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市场周刊,2008,21(3):124-125.
被引量:1
2
田青萍.
新经济时代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J]
.经济视野,2013(20).
3
张强辉,王雪,谢雅玲,陆桂萍.
浅谈高校学生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以莆田学院为例[J]
.成功,2013(10):178-180.
被引量:2
4
曾玉清.
激励机制与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6):55-57.
被引量:10
5
周闽军,李玉宝.
股权激励实行的有效性及相关政策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110-111.
被引量:3
6
李志,薛艳.
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述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117-120.
被引量:41
7
李萍,李宏祥.
论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内外环境建设[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2):19-21.
被引量:1
8
李日,张清贞,马军贤,俱英翠,刘宏伟,刘军利.
铸造企业岗位升迁制度设计研究[J]
.铸造设备研究,2005(4):36-39.
被引量:1
9
陈阳.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建设苏北高校师资队伍[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5):104-106.
被引量:4
10
侯绪庆.
激励机制与税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2):9-1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68
1
李树业,刘金兰.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资源内化开发与管理[J]
.科学管理研究,2004,22(4):103-106.
被引量:9
2
杨春华.
中外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6):168-170.
被引量:95
3
戴者华,师淑云.
加拿大高校如何吸引优秀拔尖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04(23):44-45.
被引量:8
4
王文奎,徐辉,王恒君.
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效益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2):106-108.
被引量:2
5
娄伟.
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4(6):139-143.
被引量:47
6
周闽军,李玉宝.
股权激励实行的有效性及相关政策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110-111.
被引量:3
7
黄卓龄,黄培伦.
试论国有企业的文化再造[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2):66-68.
被引量:2
8
刘苍劲.
论人才的激励性管理[J]
.中国人才,2001(7):38-40.
被引量:5
9
丁哲学.
完善开发机制 实现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
.商业研究,2005(9):92-94.
被引量:5
10
钱雪亚.
人力资本存量计量的合理视角[J]
.浙江社会科学,2005(5):43-47.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5
1
郑后建.
我国民营科技型企业对外投资机制分析[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5):40-43.
2
王冬梅.
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高新区,2004(11):56-57.
3
李萍,李宏祥.
论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内外环境建设[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2):19-21.
被引量:1
4
孙颖.
议高科技人才激励制度的人本主义改革[J]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5):117-118.
被引量:1
5
陈莎利,李铭禄.
人才政策区域比较与政策结构偏好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9(9):107-111.
被引量:38
6
潘超平.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激励机制的建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4):65-66.
被引量:1
7
李静.
高科技中小企业人才需求问题与解决途径初探——以天津开发区企业为例[J]
.天津科技,2013,40(3):74-76.
8
张耀奇,王涛.
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J]
.经营与管理,2002(3):37-39.
被引量:4
9
韩燕萍.
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的风险管理机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153-157.
被引量:16
10
袁卫家,万家山.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创新型企业人才激励对策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2):114-11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72
1
李婷,郭鸿湧.
人才吸引力因素与政策工具契合关系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4):729-739.
2
周闽军,李玉宝.
股权激励实行的有效性及相关政策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110-111.
被引量:3
3
杨鹏,霍国庆.
国家科研团体科技战略人才的激励初探[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2):120-124.
被引量:7
4
金振鑫,陈洪转,胡海东.
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及政策设计的GERT网络模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144-152.
被引量:15
5
熊景维.
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战略管理[J]
.云南社会科学,2012(5):107-111.
被引量:9
6
鞠炜,刘宁.
京沪浙粤苏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30(15):87-92.
被引量:33
7
李俊佳.
苏州各区市人才政策比较研究——以相城区、工业园区和昆山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为例[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5):19-24.
被引量:2
8
王玉冬,王迪,王珊珊.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的FOA-SVM模型及实证[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38(11):2852-2862.
被引量:12
9
刘晓光,黄惬.
我国东西部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文本比较——以四川省和江苏省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4):51-56.
被引量:36
10
李锡元,陈俊伟.
国家级高新区人才政策效能评估——以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为例[J]
.科技和产业,2014,14(7):114-120.
被引量:8
1
金亚芳.
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
.财经界,2012(8):155-156.
2
李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学习型组织的建构策略[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8):152-152.
被引量:3
3
崔琳琳.
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方法探析[J]
.河南建材,2010(1):96-97.
被引量:1
4
朱晓妹,刘帮成.
构建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基于心理契约视角[J]
.集团经济研究,2007(12Z):450-451.
5
周玉婷,魏日.
高科技企业人才与人性化管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0(36):154-155.
6
潘月.
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8X):44-44.
7
程德俊.
高科技企业人才高流失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江苏企业管理,2000(7):40-42.
8
马东华,韩植树.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学习型组织构建[J]
.科技信息,2007(30):120-120.
9
乔莉莉,梁成艾.
本科院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策略初探[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4):184-186.
10
姚先桥.
企业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J]
.中国人才,1990(5):30-3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